华人喜欢抱团,排外情绪向来不轻。德国人同样,也比较排外。简越都没搞清楚明月系是什么东西,更不要说相对保守封闭的巴伐利亚人。一帮德国人只看到一个庞大的新兴华人财团,似乎分支机构遍布全球,而简家在财团中的地位不低,于是动起了心思。
最先向简越伸出橄榄枝的是维恩家族,跟家族女婿、简越的家庭教师和顾问荣格-阿施沃夫有关,但不是后者建议的。维恩家族历史悠久,曾是名门望族,但具体不可考。现任族长乌尔里希-维恩拿不出有说服力的家族历史资料,因此有人怀疑他们是改姓,借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口和记载损失之机浑水摸鱼,往脸上贴金。简越不关心真假,对他来说,鹤山简家的一堆烂事他就受够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维恩家族的为人处事态度,不是什么势力都适合成为他的合作伙伴。
维恩家族是新教徒,政治立场说得好听点,是中派;说得不好听点,是滑——滑不溜手,与****和****的关系都不错,在德国没有死敌。这个家族擅长金融投资,不擅长实业,也似乎不喜欢做实业,投资很分散,家族总资产一直是个迷。
话虽如此,专业人士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维恩家族过于喜欢规避风险,经常浅尝辄止。换句话说,他们喜欢做短线,捞一把就走。这种操作方式赚不到大钱,本质上是投机。榈利涯初步调查后认为,这个家族94年的总资产应该在20-25亿马克之间,最多不会超过26亿马克,在德国富豪中属于末流。给的建议是:不宜与其牵扯过深,能过河就行。
维恩家族不笨,能攒起数十亿马克财富的家族总有些出色的人才,阿普尔的舅舅卡尔-维恩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姐夫荣格没说,也不敢出主意,卡尔仍很快发现简越不怎么喜欢维恩家族的做事风格,立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在莫琳机械投了1000万马克,只要了3%的股份。
这笔投资有些另类和大胆,因为莫琳机械是起步不久的小微企业,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绝对不值3亿3300万马克,因此这笔钱本质上是给简越个人的风险投资,而不是企业。即便如此,风险仍非常大,简越当时是个性格未定的少年。他们赌对了,云越集团突然改制,简越猝不及防,资金链出了问题,维恩家族给的钱虽不多,却是雪中送炭。
不过他们也是运气好,因为不到一周简越就轻松找到第二笔周转资金了——朋友克莱门斯-亨克尔斯让堂弟达姆担保从德商行贷了1500万马克。由于只用了一个月,亨克尔斯家族上下99年之前一直不知道这件事。当然达姆也不敢让家里知道,否则伯父费迪南肯定会勃然大怒。
第二个伸出橄榄枝的是乌德家族,双方首次接触是95年1月。榈利涯认为,这个不声不响的小家族财富总量在维恩家族之上。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在做实业,控制的企业大多是制造和研发型企业,虽普遍不大,但均有核心竞争力。此外,阿斯特怀疑,安德森-乌德与慕尼黑市长克里斯蒂安-乌德有血缘关系,建议与其加深合作。
政界和商界很难彻底分开,近乎不可能。德国政坛虽有洁癖,但腐败和擦边球从未杜绝过。乌德在德国是一个不常见的姓氏,安德森-乌德生于纽伦堡,克里斯蒂安-乌德生于慕尼黑,两人的出生地都在巴伐利亚,完全有可能是亲戚。简越不关心乌德家族的秘密,对他来说,弄到钱是最重要的。不过乌德家族给的第一笔投资也有些另类,安德森-乌德是看到莫琳机械IT部弄的游戏机之后决定投资的。当然族长大人是不会承认的,一直宣称是看到光电部研发的一些未来可能会赚大钱的小玩意之后才决定投资的。
简越对安德森-乌德很有好感,和他大儿子巴克豪斯也非常投缘,认识不久便决定支持乌德家族的家族企业威利-欧吉娜电子系统公司。虽然他对电子领域不是非常熟悉,但见得多,知道发展方向。巴克豪斯是一位扎实的电子工程师,在电子领域颇有天赋,不是为了继承家业才学的电子工程专业。
欧吉娜在95年之前只做工业电子,年营收约9500万马克,不大也不小,是德国众多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电子企业之一,与西门子关系不错。简越帮着找了一批订单,欧吉娜轻松完成,客户很满意。就在他准备再接再厉之时,很无语地发现貌似木讷的巴克豪斯对教育电子和游戏机更感兴趣,一直有意无意地试探他的态度。罢了,既然你想做,就让给你好了,反正哥对这种类型的生意也没兴趣,只是想发点小财。
巴克豪斯得偿所愿,又从其他公司买了一批技术,开始进军消费电子领域。孰料老婆梅塔认为他不务正业,三天两头找茬。巴克豪斯无奈之下只好去找简越帮忙,后者一琢磨,索性成立了莫琳投资,让梅塔当董事长,将夫妻二人的工作单位分开。安德森-乌德支持这个决定,并给莫琳投资拨了一笔钱。
至于原因,简越起先以为,是安德森早就受不了儿子和儿媳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后来赫然发现——这个一脸严肃的传统德国老头居然童心未泯,父子俩某些方面像极了。只是他怕人说闲话,借口难找,圈子里又没人愿意配合,一直无法改行。
知道原因就好办了,95年3月,莫琳机械IT部教育电子和游戏组员工与欧吉娜对调,编制仍在莫琳机械,由欧吉娜管理,反之亦然。新欧吉娜上轨道后,莫琳机械以老欧吉娜的技术力量为基础,开始筹备扎赫。
工业电子是乌德家族做了三十多年的生意,本着对客户和员工负责的精神,也为了在扎赫中占更多的股份,对调完成后,安德森一直不遗余力地帮简越寻找人才,扎赫现任董事长兼CEO乌尔里希-奥尔兴便是他找来的。奥尔兴很称职,足以证明他的诚意。
威利-欧吉娜电子系统公司的确是扎赫的源头,虽然扎赫是简越成立的,但基础是欧吉娜打的。由于对调是内部协议,仅是员工和技术转移,欧吉娜也没有改名和被扎赫收购,乌德家族后来又成为IVS的创始人之一,无需改动,外界一直不知道扎赫成立之前的历史。
不要说外部,连内部知道的人都不多。就算明说,绝大部分人也不会相信扎赫这个庞然大物是从小公司欧吉娜发展起来的。原因倒不复杂,跟西门子的调整有关。
90年代的西门子几乎什么都做,只要与电子和电气相关的,机构臃肿,内部官僚主义盛行。高层一直在推行组织机构优化,调整增长战略,将大量的业务部门逐步分拆出售。为减小重组成本和尽快甩掉包袱,经常半卖半送,有时甚至倒贴钱。即便如此,愿意买的企业也不多,谈判耗时甚长,更不要说还得摆平工会。热心的企业也有,比如新兴企业扎赫。只要西门子准备卖什么,它就过去凑热闹。
扎赫本部执行德式企业文化,阻力小,关联企业又是西门子的大客户,因此西门子将它列为优先考虑对象。就这样,大量的西门子员工来到了扎赫,有时甚至是成建制转移,连人带技术带业务。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双方越来越熟悉,被裁掉的西门子员工找工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扎赫。
在业内,扎赫有一个不怎么好听的绰号——西门子的垃圾桶,足见其吸收的西门子老员工之多。由于MUZE和西门子是战略合作伙伴,外界对交易细节知之甚少。不少人认为,扎赫是西门子为重组而设立的善后企业。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是,西门子有俩总部——柏林和慕尼黑,扎赫也有俩总部——柏林和慕尼黑,都挨得不远,双方往来频繁,经常吵架。这种观点一直持续到现在,甚至两家公司内部也有人这么认为,而且不少。更搞笑的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这样认为,拒绝批准西门子收购UG的协议,双方正在拉锯战中。
西门子为扎赫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扎赫不需要感激西门子,“垃圾桶”不是那么好做的。再说如果算上MUZE带给西门子的收入,后者还占了便宜。当然有些东西不是能用钱来简单衡量的,扎赫和西门子的关系一直比较复杂,掺杂了很多生意之外的因素。
扎赫越大,乌德家族越忙。99年1月安德森-乌德成为IVS会长之后,乌德家族再也无暇顾及家族生意,将主要时间花在投资和公共关系处理上。现在的欧吉娜,主要作为乌德家族的投资公司而存在,彻底退居幕后,IT和实业部分均在99年1月并入莫根集团。至于原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IVS的成员是不会接受会长家族直接拥有与团体的主力业务存在关联的企业的。
第三个向简越伸出橄榄枝并且诚意十足的是林德曼家族,95年2月便决定帮忙。这个家族思想比较开放,比阿施沃夫家族有钱,但算不上富豪。原因也是思想开放,家族成员并不刻意追求财富,沃尔夫冈-林德曼便是典型。以这位慕大杰出毕业生的能力,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轻而易举,但他博士毕业后仍然选择去法兰克福大学教书。当然他94年时也不穷,绝对不穷,在金融投资领域斩获颇丰。至于他为什么去法兰克福大学工作——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金融中心,林德曼家族的老窝在法兰克福东北的卡尔本。
与阿施沃夫家族相比,文化素质丝毫不差的林德曼家族蕴藏的经济潜力远大,家族成员普遍头脑灵活,关系广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邬明丽当初看中沃尔夫冈-林德曼,除后者长得帅、学历高、家境不错之外,还跟发现林德曼家族蕴藏的经济潜力有关。表面温柔的她绝不是那种会对钱权淡漠以对的女人,如果不是两德统一后的经济衰退,生完洛特,她十有八九会辞掉教职创业。从在ZA投资和优立得餐饮的任职经历即可以看出,她为创业准备了相当长的时间。
想着想着,简越忍不住摇头。这么多老人,包括薛辉普在内,居然到现在仍不知道邬明丽具体是什么类型的人。邬明丽是什么人——女海狼!真正的海狼,老天从没规定海狼只能是男的。男人可以追求美女,女人也可以追求帅哥。沃尔夫冈-林德曼毫无疑问是德国人中一流的帅哥,而且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要什么有什么。邬明丽虽长得漂亮,又是留学生,回国后可以选择的对象众多,但很难找到沃尔夫冈这样的丈夫。
简越敢断定,前世的邬明丽,如果不出严重意外,肯定能成为众多的隐藏富豪之一。这个女人,不仅智商高,能力强,做事精细,而且擅长拉关系。她96年出招,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是在找退路,同时为以后的中国生意做准备,本质上是政治投资。也许,她选择沃尔夫冈-林德曼,还有保护自己的意图在内。她在国内长大,知道猿类的作风,如果不找个德国人结婚,以后在中国做大生意,很难逃过侮辱。
平心而论,邬明丽的做法可以理解,也没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性质极其恶劣。此外,她决定辞去优立得餐饮总经理的岗位不是主动的,而是被迫,一是发现优立得餐饮城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二是林德曼家族的压力。
沃尔夫冈-林德曼虽出色,但不是家族里最出色的,甚至连前三都排不上。加上性格,林德曼家族从未对这位家族成员寄予过厚望。他们决定搬到慕尼黑发展,也不是因为沃尔夫冈和邬明丽,而是家族最出色的金融人才理夏德-舒尔特——沃尔夫冈的堂姐夫,泰根银行现任行长。
林德曼家族的老窝虽在卡尔本,但家族成员的行走范围非常大。沃尔夫冈的老爹曼海姆和堂姐夫理夏德-舒尔特均为慕大毕业生,都在慕尼黑呆过很长时间,故旧不少。舒尔特还曾是慕尼黑再保险的中层主管,后来才跳槽到德商行总部——因为爱情。舒尔特家族在二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两人幸存,理夏德-舒尔特很孤单,因此结婚后与妻子的亲戚来往甚密,是林德曼家族的外姓成员。他收入高,圈子大,专业精湛,擅长处理人际关系,颇有领导才能,是林德曼家族第六代说话分量最重的人。
地球上任何时候都没少过有钱人,慕尼黑是国际旅游胜地,旅游收入一直不低。优立得学院开始筹备时,理夏德便发现了优立得的潜力,力主进行风险投资。族长曼海姆调查过后,觉得建议可行,于是调集家族的资源给ZA投资帮忙。
在这段因果中,真正的关键人物是时任莫琳机械保安的库尔特-格希维德——莫琳投资现任总裁米妮安-埃尔丁是库尔特姐姐伊莎贝拉的朋友,米妮安的丈夫是理夏德同学兼朋友哈默-塞弗特的朋友。艾尔莎没说错,邬明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即使没有她,简越一样会认识林德曼家族的重要成员,并委以重任,因为这个家族的文化非常对他的胃口。
邬明丽刚开始不了解简越,也从没真正了解过林德曼家族,一直以功臣自居,后来终于发现有没有她并不重要,才开始收敛。可惜已经迟了,简越已经彻底放弃了重用她的打算,并跟她保持距离。
刚开始没什么,简越在IVS的真实权力并不大。后来因为嫡系快速壮大,他在IVS的话语权越来越重,邬明丽开始失落了。MUZE成为自循环团体后,邬明丽终于不甘心了。MUZE越强,她越不甘心,开始曲线救国,进行感情投资,努力拉近双方的距离。
阿贝林不仅长得像父亲沃尔夫冈,性格也像父亲,简越很喜欢他,但因为年龄和阅历相差太大,双方来往不多;娜妮是个小不点,只喜欢跟同龄人玩耍,没机会,因此邬明丽只有两个选择——堂兄邬明松和女儿洛特。
邬明松和邬明丽是一起长大的,年龄相近,感情甚笃。邬明松能力强,性格不错,敬业,颇有团队精神,在老单位的口碑很好,因此简越接受了邬明丽伸出的橄榄枝。
如果说阿贝林和邬明松属于常规投资,那洛特就是特种投资,而且是对症下药。小丫头是典型的混血儿,轮廓像父亲多些,细节像母亲多些,相貌兼东西之长。简而言之,绝色小美女一枚,长相偏东方,非常符合华人的审美观。她和简越的真实生理年龄只差八岁,简越短期内没打算结婚,等到他想结婚的时候,洛特也长大了。以她的软硬件,绝对是最有竞争力的另一半候选人之一。
简越敢肯定邬明丽是这么想的,圈子里很多人也这样想。他和洛特结婚,理论上可以将利益最大化,而且是两全其美。余维家曾半开玩笑地说,洛特才是最适合他的另一半,建议他等洛特长大。可是婚姻不是这么算的,以简越现在的地位和能力,根本无需委曲求全。此外,洛特某些方面像母亲,小小年纪心机就很深,而简越向来不喜欢心机太深的女人,自然也不会跟洛特很亲热……
“唉,我在想什么呢?”突然清醒,忍不住摇头。不知道是受阿三的记忆影响还是“天才”的行为方式影响,他一直不自觉地将平辈当晚辈看待,真正喜欢的都是思想成熟的女人,对小丫头无感,异样的情绪多是生物本能驱动。罢了,让时间去解决吧。懒得继续琢磨爱情和婚姻,将思路重新拉回正题。
乌德家族和林德曼家族是合作伙伴,简越和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错,没有刻意套近乎,将更多的目光投到柯塞尔家族身上,因为后者有他更需要的资源,又跟朋友克莱门斯关系匪浅,容易成为强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