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另类投资(一)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坐,想喝什么吃什么自己拿,我还有点文件没看完,等会。”

  “你先看,反正我也没什么事。”阿普尔转身出门,但没有关门。简越心中一乐,知道这是另类的抱怨。不过没放在心上,起身关上房门,继续看文件。过了一阵,突然觉得心浮气躁,顺势放下,在办公室里踱步。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人类社会的传统,在这点上,东西方没有根本的不同,都将婚姻看得很重。利益联姻很常见,娃娃亲不在少数。虽然社会观念越来越开放,法律也不保护这种婚约,但娃娃亲始终不能杜绝。西方发达国家亦如此,只是掩饰多了些。

  平寺简家80年代出生的两位第三代软硬件均相当不错,而且遗传的多是父母的优点。云越机械出名后,虽然他们都小,但可以预见不会长歪,于是有人开始打主意了,想与简家联姻。94年初云越集团稳定后,打主意的人层次立刻提升了一个级别。阳辉系越强,打主意的人层次越高。不过简东阳向来反感利益婚姻,婉言拒绝了,谁的面子都不给。当然也跟袁枫婷有关,她是家里真正的半边天,不会为了钱权牺牲女儿的幸福。

  与没有财权的简宁英相比,自主控股的简越引发的觊觎更多。自有传言他意外得了一笔巨款起,形形色色的套近乎从没停止过。“神童”的光环火上浇油,有些思想前卫的甚至有借种改良家族基因的念头。平寺简家自第一代简鹏生和沈月茹起,就没有笨蛋和歪瓜裂枣,值得冒险。当然大部分人主要是看在钱的份上,钱是最实在的东西。

  在不了解内情的人的眼中,简越是难得一见的金龟婿,就算成年后变成了方仲永,也不是普通人能比的。这么多钱,每年光利息就有好几百万,只要漏点,足够妻子的娘家过得舒舒服服。

  自以为了解内情的人则认为,简越的商业策略虽激进,而且理想成分颇多,但他给的只是一个大概框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请的人水平都不差,肯定会修正方案中不妥的部分。余维家夫妻在美国的操作便是证明,简越基本没管,但伽云投资开张后一直运营良好,远没有到还不起借款和利息的程度。

  如果说美国是鞭长莫及,简越不得不这样做,那立宇集团可以作为另外一个证明。小神童很“奸诈”,虽然他前后给了立宇系六个亿的启动资金,但大头是立宇系成员企业出的,典型的抛砖引玉和借力打力,甚至可以说空手套白狼,因为这些钱立宇集团成立后他陆续以高息借款的方式抽到国外去了,而且还多拿了。截止期是97年5月——协议上明确基本利益分配体系的时间,也是他户口本上成年的前一个月,一次性还本付息。

  对简越来说,这种操作方式进可攻退可守;但对立宇系成员企业来说,只有一条路可走——硬着头皮向前,毕竟中国的老赖太多了。这么复杂的架构,想把账理清,非短期内能做到。如果账不理清,他肯定不会还钱。如果理清,明确责任之后,倒霉的还是相关人等。这个主意不知道是他自己想的还是高参出的,抑或其他,无论哪种可能,都足以证明他不是可以随意欺凌的小毛孩。即使没有简东阳看着,相关人等也无法让他的投资全部损失掉。此外,就算明月系的投资全部失败,他还有小金库——由声誉卓著的瑞士银行理财专家打理的小金库,瑞士人不会欺负他年幼的。

  简越早熟,向来不喜欢跟同龄人混在一起,“青梅竹马”之策不通;很小就开始做生意,接触的以成年人居多,很少有人敢把他当小孩看待,“慈爱”之策不通;以他的软硬件,寻常女娃根本不可能看得上眼,“心灵美”之策不通。此外,他很注意掩饰自己的偏好,几乎没人知道他具体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孩子,很难对症下药。一番试探之后,觊觎者纷纷退却,最后只剩下寥寥数人。麻烦在于,这些人不是对简越有恩,就是与他关系特殊,不能粗暴地拒之门外。万幸的是,难熬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94年8月,他出国留学了,烦恼暂时可以抛开。

  坦白来说,简越到德国之后内心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信心十足,因为他熟悉的德国是十几年后的德国。94年的德国刚刚摆脱冷战的阴影,内部矛盾重重,观念远不如后来开放。幸好经济差,给了他充足的发挥空间。

  德国的媒体自由度不高,加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和务实的文化环境,存在大量的隐形富豪。他很早就知道,也做了一些准备,可惜仍屡屡判断失误。没有沮丧,按原计划行事,在伊斯马宁开了一家小厂莫琳机械,并找到了一批水平相当不错的员工。

  在德国人的眼中,这个另类的中国小青年投资项目另类,找的员工也很另类,尽是一些非主流。更让人无语的是,居然还有一些精神不怎么正常的。虽然这些人有才,但管理成本太高,容易出意外,得不偿失。

  问题户集中营出的问题的确很多,经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发生,但整体运作没有大的问题。行家略作了解后发现,小老板使用了一种很另类的管理模式——将莫琳机械当成一个机械工程学科俱乐部来管理,量入为出。这种运作模式很难赚到大钱,规模也很难做大,于是他们将目光转移到上MMI上。

  与主营超精密零部件的莫琳机械不同,MMI主要做精密零部件,以后市场为主。前市场的容量远大于后市场,而且价格高于后市场。控股股东给MMI选取的发展策略有些非主流,理论上不会有大的发展空间。孰料结果让行家们大吃一惊——MMI成长迅速,订单络绎不绝。不过它只管生产,销售由一家叫POI的离岸公司全权负责。

  MMI的产品质量在德国不算一流水准,性价比低,替代者容易找。能弄到这么多订单和把这么多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品卖出去的企业,背后肯定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尚不足以让人另眼相看。商场上无形壁垒很多,不是质优价廉就能获得订单。

  真正让人吃惊的是,POI找来的订单很多是利润不错的专供件,同行可以做,但对MMI没有优势。此外,POI对MMI的技术进步速度把握得非常好,订单的要求虽越来越高,但MMI只要咬咬牙,还是能做出来,批量生产之后,利润非常可观。

  除MMI外,POI还从德国其他供应商采购了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货物,品种丰富,操作风格类似。这种能力绝不是普通贸易公司能有的,很显然,POI背后有一个技术修养相当高的大型顾问团。至此,一直怀着轻视之心的德国人开始重视叫“明月系”的商业组织了。

  严格来说,明月系不是简越规划中的组织,他没有能力拟定如此庞大又复杂的运行架构,更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也从没喜欢过“明月系”这个名字,只是将就着用。

  在他的心目中,没有明月系,只有齐悦系——由SCI、EMK、伽云集团、苹宇集团、通捷集团、齐悦集团、海韵集团、普庆集团等八家控股企业及一批参股企业组成的大集体,均是他能控制或者有相当影响力的部分。

  立宇集团和世丰集团都不在名单上——立宇集团是一个实验品,兼结交上层势力的工具,架构过于复杂,很难理清。此外,苗岩松没瞎说,早期的立宇集团本质上是紫竹会、嘉岩集团和阳辉系的合资企业。简越只是名义上的控股股东,能控制的部分只有平寺立宇酒店即现在的苹宇投资。

  世丰集团不是嫡系,高管能力都强,关系广泛,很难完整地接收其控制权,即使能成功,机会成本也过高。他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从小贸易公司老板和小工厂老板一步步做起来的,太了解世丰系成员企业的老板是什么货色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没兴趣跟这类人共事。

  综合各种渠道得来的有效情报,简越现在基本确定,“明月系”这个名字的始作俑者是宋-林谦宋大才子。简东阳很喜欢“明月”,准备用它注册一家高级别的研发公司,作为阳辉系的旗舰。只是他忙得厉害,一着不慎被侄儿抢注了,无奈之下只好动其他的脑筋。明月科技现在被划到桑泰基金旗下管理,简东阳不可能不知道这家公司敏感,他知道,仍这样安排,足以证明。简东明没有提出异议,因此可以确定,所谓的“明月”,在他们哥俩的心目中,是父亲简鹏生和母亲沈月茹的合称,简东阳在双胞胎出生后就原谅了父亲。

  简越创建的是齐悦系,即小明月系,而简东阳想弄的是大明月系。立宇集团是立宇系的运作核心,简东阳当时优势明显,苗岩松能接受老二的地位,范立宇威望不足,简越的支持者少,于是小明月系被强行扩充为大明月系,即简越后来在德国看到的明月系。

  简而言之,自94年5月立宇集团成立起,明月系不仅包括齐悦系和立宇系,还包括阳辉系和嘉岩系及大批的独立企业和形形色色的关系户,是一个华人主导的商业势力联盟,或者说财团。这个财团的历史虽不长,能量却已超过了绝大部分的华人老牌商业势力,麾下大小企业数不胜数。简越前世的一些知名企业都可以算它的成员,甚至上汽集团也是。它是中国版的三井财团,虽不是一个法律实体,也没有在任何公开正式的文件上出现过,但的确存在,或者曾经存在。

  简越同时可以肯定——明月系没有总瓢把子,如果中国有这样的高人,无论在哪个空间,哪个时间,都不可能埋没;因此只有一种可能,即明月系是自然出现的——成员企业都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发言权,不自觉地添砖加瓦,于是一个空前庞大的华人商业组织不知不觉中出现了。

  这种情况在人类社会中并不鲜见,很多商业理论都是有现象之后才总结出来的。商场瞬息万变,没有万灵药,也没人敢断定自己走的路就一定是正确的。很多成功人士的总结都是马后炮,他们的成功要么不可复制,要么很难复制。

  从运作模式来看,与其说明月系是一个商业组织,不如说是一个封闭的商业生态圈。它强烈的排外性是第一个佐证,如果不是这个商业生态圈够大,成员企业对外不可能这么团结。对明月系绝大部分成员企业来说,做内部的生意就够了。

  国内方面,明月系在农业和轻工领域都有足够的终端。立宇集团的便利店不多,不是范立宇不想弄,而是因为立宇系成员企业已开设了大量的便利店,如双超集团就有近千家各类商店。以他的能力、见识和威望,无法顺利将这些便利店收编到立宇集团麾下。

  重加工领域的终端虽不多,但也不少——云越集团加上汽加海汽加通捷物流有近700家服务站,如果算上加盟店,不会少于1500。建材有立宇家居建材超市和立宇系成员企业开办的建材市场,谨辉集团是超重量级大客户。此外,还有一批与齐悦装饰类似的建装类成员企业,总营收超过50亿人民币。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它是压缩水分之后的营收。

  以齐悦装饰为例,基本上都是全包,从设计、购料、施工一条龙,采购的都是关系户生产的优等品,而且是直接从工厂仓库到客户家中,省掉了中间环节。正是因为高度的内部协作,齐悦集团方能用区区4亿3370万建成澄宇家园这样的大型高档居住区,还能让承建单位有利润。

  国外方面,明月系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尤其是北美,都有大量的终端,仅多伦多就至少有400余家各类商店。加州不仅有伽云贸易和温斯维拉等新移民创办的企业,还有一批已在美国扎根的老移民和关系户创办的企业。只要初略算算,这个商业生态圈的容量十分惊人,完全有能力封闭。

  能量是第二个佐证,“国进民退”比前世至少提前了一年,能驱动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提前转向的力量绝不会来自于简越了解的那个明月系。甚至简东阳在汽车领域的操作也可以作为佐证——阳辉系的规模比上汽集团更大,更精纯,盈利能力更强,有钱能使鬼推磨,编制一直在上汽的简东阳却委曲求全。即便他的靠山有更大的企图,也不至于如此示弱。他虽以“怪阴倔”著称,但政治斗争技巧并不差,细节把握能力一流。此外,从云越集团整体搬迁各方的反应不难看出,他在官场上的真实地位要高于霍恩新和陈建龙,不是正厅,而是副部。

  回国后,简越隐隐觉得明月系的出现还跟他的投资策略有关——他喜欢投资人力资源,涉外的海星计划、对内的海韵计划均是以人力资源投资为主。这个有些另类的投资策略,在中国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优质中小企业,其中不乏靖超实业这样国内细分行业前十的强者;在美国培养出了200余家中小型企业,其中部分已发展壮大。虽然大部分投资都失败了,但培养出来的企业和网络仍在。

  不用想,喜欢借鉴和学习的简东阳肯定有类似的计划,美国和加拿大绝对是阳辉系的重点投资国。范家的眼界不够高,甚至可以说有些天真,居然以为到了加拿大就能高枕无忧,也不看看中国人喜欢往那些国家移民。随着本土经济的发展,新移民的话语权将越来越足。投资移民的群体大多是为了规避政治风险,主要财富仍来自于本土。可以预见,明月系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势力未来十年将至少上升两个层级。范家找的靠山和盟友,在明月系这个庞然大物面前迟早会变成小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救了范家小命的是简越。范立宇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苗家的财力远不足以弥补范家给大集体造成的损失。榈利涯本质上不是明月系的替代品,也不是组成部分,而是一个平行的组织。只是因为简越在两边的身份,两个组织才混在一起。他是这两个组织唯一能认同的中间人,一旦他撒手,两个组织的竞争就会多过合作。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和简东阳分家后,阳辉系的海外网络溃缩得如此厉害。

  也许,榈利涯正在吞噬明月系的部分海外网络。在UDO充沛的资金支持下,以发达的欧洲为主基地的榈利涯无论人力、财力都远超以中国为主基地的明月系。即便在明月系耕耘已久的北美,榈利涯仍没落在下风。美加是白人主导,而这些白人均是欧洲移民或其后裔,关系容易打。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就算抱大腿,也要抱粗的,与两个组织都有业务往来的团体选择站队时肯定会倾向于榈利涯。

  估计某些人的怨念和“汉奸”的论调也因此而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的“上面”不希望简越去美国,主要是明月系的高层想争取足够的时间,保住两大组织合作期间的战果,内部沟通效率是明月系唯一强过榈利涯的地方。

  “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啊,如果我面面俱到,就是为你们而活着,我没那么高尚,你们这些人也不配让我殚精竭虑。”懒得自寻烦恼,也没时间浪费,必须尽快将德国这边的各种债务和纠葛理清。MUZE是一个训练有素反应迅捷的团体,运作效率远非国内的对手可比,容不得慢腾腾的做事。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