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蘑菇出来了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官府放出的大牲口抽签出了事情,有小吏在其中中饱私囊或为亲族谋利,参与抽签的好些军户都知道,只是没有人敢说,民不与官斗,这是溶入百姓血脉中的思维。

  但没想到,事发了。

  有消息传,那位年轻的侯爷不知道从哪里知道有人做手脚后,勃然大怒,将组织抽签的官吏全部抓了起来,最后八个有问题的官吏被夺职问罪,押去工地罚役。

  军户们听到消息后,皆拍手称快。

  觉的非常解气。

  这些贪官污吏,该!

  最让人振奋的,则是那些贪官污吏和他们的代言人被抓手又空出来七个名额,按照抽签顺序,又让六个家户得到了购买大牲口的资格,这真是意外之喜。

  并且贴出告示,鼓励军户主动检举不法事。

  若有官吏徇私枉法,必严惩不贷。

  军户看罢就忘,没有人当真。

  虽然这次的抽签事件稍微挽回了一些官府的公信力,但在军户们的心里,这只是那位年轻侯爷的恩泽,衙门里的那些官吏依旧没有好东西,这种话听听就好。

  真信了就傻了。

  朝阳湾是成山卫最大的水寨,当年倭寇肆虐时,成山卫的水军就馼扎在这里。

  几十年过去了,成山卫的水军早没了影子。

  昔日的水寨破败的不成样子。

  只剩下了一座渐头,停靠着各种大小渔船。

  “这就是战船?”

  周启站在小山包上,俯视着码头旁停靠的三船大号渔船,不敢相信那玩意是战船,那船虽然不小,比普通的渔船大的多,但也不像是能在海上作战的战船。

  姚兆年和几个官员陪在一旁,尴尬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船当然是战船。

  只不过变成了渔船而已。

  如果改造一番,还是可以当战船用的。

  姚兆年勉强解释道:“成山卫的水军只作警戒驱逐,规模不及登州水师大营,战船也远不及船州水师,苍山船是最大的战船,更大的海舱船和三桅炮船只有登州水师营才有。”

  周启问道:“有没有造船匠?”

  姚兆年道:“卫城本有数十户造船的匠户,但成山卫已数十年不曾造过大船,现在那些船匠也就给渔民造一些渔船,造战船估计比较困难!”

  周启就道:“回头问问,看有没有会造战船的!”

  姚兆年应下了,心里却纳闷。

  不知这位侯爷又想干嘛!

  现在倭寇绝迹,成山卫又无海防之忧。

  水师营寨都没快了,还问这干嘛!

  周启也不解释,看了一圈就回卫城了。

  他就是来看看,没想要干嘛!

  现在也不是组建海军的时候,一来没钱粮,二来翅膀还没硬。

  又过几天,暖棚里的蘑菇出来了。

  周启带着一众官员前去参观,惊讶了一地眼球。

  “小的拜见侯爷!”

  李老头是负责种植蘑菇的几个老农的头头,早知道侯爷要来,领着几個老农侯着,看到周启,都纷纷大礼参拜,脸上也满是激动之色。

  “起来吧!”

  周启摆了摆手,令几人起身,带着众官员进了暖棚。

  暖棚里光线不太好,虽然留了不少的窗户,依旧显的很昏暗。

  来到一个大木桶前,就见黑色的土基上面生出了许多白色的斑点,凑近观看,才能看清那些白色的斑点正是刚刚破土的蘑菇,众官员面面相觑。

  眼里全是不敢置信。

  真种出蘑菇了?

  实在不敢相信啊!

  这玩意竟然也能种出来,简直是闻所未闻。

  五个老农则满是激动和欣喜。

  侯爷早就说过,种出蘑菇有赏钱。

  而且产量越高,赏钱也越多。

  官员们则想的更远,在短暂的惊讶后,就开始考虑推广的可行性。

  蘑菇是好东西,即使对大户人家来说,也算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可惜这玩意儿季节性太强了,就六七月份才能吃到。

  现在被人种出来了,这里面的价值可就太大了。

  就是不知产量如何,若是产量高,就值得大力推广。

  周启将暖棚里的上千个大木桶都看了一遍,结果挺喜人。

  基本都出芽了,虽然受技术所限,原本好多简易的步骤变了复杂了许多,但好在结果还不错,有了个好的开头,以后推广就容易多了,看那些官员闪烁的眼神就知道了。

  估计已经心里开始琢磨怎么偷师。

  这可是真正的开源。

  生财之道,无非节流和开原。

  节流不算稀罕,可开源何其之难。

  种出蘑菇,就意味着多了一条创造财富的道路。

  那几个老农不明白,只惦记着侯爷说种出蘑菇会有赏钱。

  可这些官员们如何能不明白。

  “侯爷功德无量呐!”

  姚兆年毫不矜持地拍起马屁:“上古先民刀耕火种,无数先贤改进耕作方式,方有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侯爷种出蘑菇,让百姓餐桌上又多了一道菜肴,也能多吃一口,不知会令多少人无饥饿之忧,此乃天大的功德,侯爷之功绩必名载史册!”

  众官员都连连点头,暗赞同知大有水平。

  这夸起人来就是不一样。

  听听这高度,真是高屋建瓴呐!

  难道人家能当同知。

  也有机灵的官员道:“如此大功岂若上奏朝廷,陛下定龙颜大悦!”

  一干官员纷纷点头,这到不是趋炎附势。

  人工种出蘑菇,对社稷来说的确是大事。

  上奏天子表功,一点都不过分。

  “行了!”

  周启摆了摆手,阻止了一干官员的马屁,道:“现在蘑菇才刚刚出来,收成几何,成本几何都不清楚,就别激动了,等收获之后测算出具体数据再上报朝廷。”

  姚兆年道:“不知这蘑菇几时能走。”

  周启说道:“草蘑菇长的快,七八天估计就能收了。”

  一众官员咝咝吸着凉气,眼睛更明亮了。

  七八天就能收,从种下收获不到一个月。

  生长周期如此之短,想想就令人振奋啊!

  有官员试探道:“侯爷,不知这蘑菇种植能否推广?”

  周启瞥了一眼:“当然,种这东西并不复杂,而且不占良田,只要掌握诀窍,家家户户都可以种,以后成山卫军民都要种,只要在家里种一点,饭桌上就能多一口吃的,若有多的还能卖钱补贴家用,妇女老人就可胜任,也省的你们整天寻思如何贪渎。”

  众官员挺尴尬,左顾右盼当没听见。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