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北伐与南征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第二天,大理城外,高传纯发现自己的三万军队被段家的二万多军队反包围了,而此时,段正明带着段正淳、段誉出现在内城的城头高楼上,边上是一对年轻的男女。
    “高相,念你们高家多年为我段家服务,你投降吧,我保证绝不乱杀无辜之人,高家不参与的人,也不追究。”
    “段正明,我走到这一步了,还能回头吗?”高传纯看着段正淳、段誉,不知事情到底在哪出现了问题。
    “高相,在下赵悦。慕容复跑了,段延庆出家了,你的后援不会再有了。如果你硬要一搏,只是多加死伤而已。还是珍惜自己以及手下的生命吧。”赵悦扬声叫道。
    高传纯这才知道,那青年是有名的北赵悦,再听说慕容复、段延庆都败了,知道肯定是赵悦的手脚,他叹了一声,让手下投降,而自己却拨剑自刎。
    大理之乱,由于赵悦的插手,轻松解决了。
    段正淳和他的四位女人内力都全失,恢复不了,他无心皇位,带着他的女人们到城外找一外庄园,隐居去了。
    段正明早就跟枯荣大师说好,已经算是出家了的,他和段正淳一起办了段誉与王语嫣的婚事之后,在天龙寺出家,把帝位传给了段誉。段誉成了大理新一任皇帝。
    段誉与王语嫣大婚,虚竹带着李清荷也来了,大家这才知道,张虚竹竟然娶了银川公主李清荷,而且李清荷都有了三个多月的身子了。
    段誉、张虚竹、赵悦三兄弟大醉一场,只有北边的萧峰没有到场,他离得太远了,就算要送礼,估计也要一个月才能送到。
    萧峰的礼没有到,宋国要北伐的消息却传到了大理。
    “我大宋要北伐?”段誉、张虚竹很吃惊,而赵悦是早就料到的。
    “皇兄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不合理的决定的?”陈慈很着急。
    而在汴京,同样着急的还有赵佶。他跟赵悦去过北边,见过萧峰手下的二十万大军是怎样的战斗力。此时,宋参与北伐的军队号称为四十万,真正的战斗人员也不过是三十万,有十万为辅助人员。这三十万人,对上辽军十五万都毫无胜算,何况是辽军的二十万人。
    此次北伐绝无成功的可能,这是赵佶知道的。可他也知道,他劝不了哲宗,哲宗做出此决定,一是内心一些自大的想法,二是被文人集团绑上了战车。到了这个时候,连哲宗自己,也停止不了这场战争。
    赵佶更阻止不了,所以,他只能躲在自己府里,把自己灌醉。他想见到赵悦,还有他的姐姐陈慈,想对他们诉说自己的苦闷,可赵佶知道,师父与姐姐还在南方,就算知道了这个消息,也是没有办法的。
    在辽国,为宋北伐的事,辽皇室差点就摆宴庆贺了。为了让宋北伐,辽国花了五年多的时间,花了约八百万两的黄金,现在,这件事终于办成了。
    面对宋四十万的军队,辽丝毫不放在心上,真正让辽帝耶律洪基担心的,却是南院大王萧峰的想法。
    耶律洪基知道萧峰对大宋有感情,不过,这一次是宋主动撕掉和平约定,主动进攻辽国,所以,耶律洪基觉得萧峰肯定不会放任不管。为了帮助萧峰对付此次宋军北伐,耶律洪基派出自己的亲弟弟耶律洪才到南京,协助萧峰。在耶律洪才离开前,耶律洪基给他下了一道秘旨,如果发现萧峰有判国行为,可就地处决再上报。
    南京,南院大王萧府。萧峰在送出给段誉的结婚礼后不久,就收到了宋军北伐的消息。
    萧峰一人在此大厅里喝着酒,所有的下人都被他叫走了。阿朱在安顿好儿子睡觉后,过来陪着他。
    “大哥,如果你真不想做了,我们就离开这里,去广州,那里赵悦都帮我们安排好了的,我们一家三口就在那里,安安静静地过日子。”阿朱劝萧峰说。
    “现在想走,是来不及了。早两年要是能下决定,走了就好了。我在这个位置坐了三年多,现在要我出力的时候,我却逃了。一是对不起耶律大哥,二是对不起我契丹族人。就算我离开了,宋与辽之间的这一战,也一样是势必进行,而且宋一定会败,辽一定胜。耶律大哥等这一战已经等了很久了。宋这是自取灭亡,我也无可奈何啊。这一点,赵悦在几年前就看出来了,所以,他早在南边做了布置。”
    “我们不离开,那又怎么办?你要去做先锋吗?会不会有危险?”阿朱急问。
    “这次有耶律洪才总管,我只是担一个名头。先锋还是要做的,以我现在的武功,倒没什么危险。我小时候也梦想着做一名大将军,现在有了上战场的机会,却又感到痛心。我不愿在战场上面对大宋,可世事不由人啊。”
    阿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把萧峰的手拉在手里,紧紧地抱着,表示无论他做什么,她都站在他的那一边。
    萧峰儿子萧锐三岁生日的十几天后,宋四十万大军出了雁门关,向辽扑了过来。
    辽军早有准备,只动用南方的二十万军队迎战,并没有从其它三方调军队。为了保证自己一方的优势,宋军并没有分兵,四十万的军队形成一个长方形,只分前中后三部,同时推进。
    开始的两个多月,宋军连胜了三四次小战,连下四座小城。
    连胜的消息传到汴京,哲宗大喜,当晚喝醉了。赵佶得知消息,也同样喝醉了,只是他的心情不是喜,而是悲。宋军越是深入,就陷得越深,这四十万人,不知最后能有几人能回来呢?
    宋军在接近南京时,终于受到了第一次失利。这一次是辽三万人对上宋的五万人,辽斩敌一万而只损二千。
    宋军受阻于南京西面的关口中,双方的援军不断增加。宋军将四十万人全调了上来,而辽军也将所有二十万军队调了上来,双方都好像要一战决胜负的样子。
    等宋军四十万军全部到齐后,辽军却分兵两支,象两把刀一样,把四十万的宋军分为三块,每一块约十三万人。
    而对辽国强大的骑兵,宋军根本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切开,然后,辽军一块一块地把这些人吃了下去。
    从秋天出关,到第二年的冬天返回雁门关,宋军北伐两年,四十万军队,只有七万人回到关内,其它的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做了奴隶。
    北伐战败的消息传回汴京,哲宗吐血倒在地上,病了不到一个月,就死在了床上。在挑选所有人候选人后,赵佶被推上了台,是为宋徽宗。他上台时只有十八岁,他的长子只有两岁。
    赵佶上台后面对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辽在将宋军赶回关内后,十五万的辽军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向南推进。大宋在两个月内,已失五座小城。
    急急地从东面及南面调了三十万的军队保护京城,但最重要的是要与辽议和,这是每一次战争最后必有的步骤,就看辽帝这一次的胃口如何。
    辽军并没有理会宋派出的议和特使,辽军继续推进,下了十城后,方停了下来,接受宋的议和。这一次,辽开出的条件是每一城为五百万两黄金,共为五千万两黄金。除黄金外,还要牛羊五十万头,少女五千人。
    宋方面并没有讨价还价的实力,只有答应。新上台的徽宗,一上来就受到了重重的一棒,让他知道,他苦难的人生,这才刚刚开始。
    辽在收到战争的赔偿后,退回了雁门关外。
    这一次,由于萧峰是做为先锋大将,得到了五百万两黄金的奖赏。萧峰并没有拒绝,平静地接下了奖赏。因为赵悦曾对他说,黄金有多少都要,不能客气。
    辽为何没有一股作气直破汴京,是因为辽还没有准备好。这一次,南方军队损失约有七八万人,只余十万人的军队,而且有不少的伤兵。从其它地方调兵需要时间,而且,大军南征,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粮草就是一个大问题。辽帝估计,如果要拿下汴京,至少需要三十万的军队,其中骑兵要有十万人。这十万骑兵约两年的消耗,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一次对宋的胜利,一是锻炼了军队,二是取得了贴偿,为下一步辽南征,打下了基础。辽帝计划将在三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南征。
    萧峰也在计算着辽何时会南征,同时,他把刚得的五百万的黄金,只留一百万,其它都悄悄运给了赵悦。
    赵悦在徽宗上台两个月后,悄悄见到了他,会见的地点,就是原赵佶在宫外的府里。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