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流言之祸(六)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宫内人只是好奇,只有张让等这些政治敏锐力极高的大宦官,隐约感觉姜家子似是犯了忌讳,若不小心应对,恐怕会有大祸临头。大宦官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都是明哲保身,不愿参与其中,这个时刻或是出去执行公务,或是躲在暗处冷眼相观。姜述一路上宦官宫女碰到不少,却没有遇到身份高于左丰者。

  一个少年人,长得很英俊,虽是初次进宫,却是面不改色,看不出如何潇洒,却是翩翩少年。若说与常人有何不同之处,就是那份沉稳。初进宫者有几人不失态?少年却似在自家大院漫步一般,荣辱不惊,这份仪态实属难得。

  历史上有一人,前司徒袁安,也就是袁愧的祖父,袁绍的太祖父,初次进宫没有失态,仪态端庄,帝喜道:“此吾之三公矣。”从袁安开始,袁家进入了四世三公的鼎盛期。

  道理很简单,没有这份胆气,如何做成大事?姜述也不是装模作样,他穿越前是个中年人,性情本就稳重,在他眼里,皇帝与他并无什么两样,将光鲜的外表扒去,未必及得上普通老百姓。况且姜述已经做了许多伏笔,以他现在的能力已是尽力而为,倘若还是不能过关,就是人力不可胜天。姜述此时无念无挂,无欲则刚,神色自然坦然得很。

  灵帝近年有些胡闹,多时不至慈安殿,何皇后听闻灵帝驾到,不由喜出望外,领着皇长子刘辩出门接驾。到了殿内坐下,灵帝询问刘辩的学业,教导数句,此时内侍来报,说姜述已在文德殿外候传。灵帝道:“知道了。”沉吟半晌,道:“辩儿,随父皇去见见这位姜家子。”

  “父皇,就是那位自创字体的神童?”刘辩对书法十分喜好,早已听闻姜述之名,猜想父皇所言姜家子就是姜述。

  “皇儿练过他创的字体?”灵帝平常不太喜欢刘辩,因为刘辩喜欢文事,显得有些儒腐,没有刘协刁钻古怪的灵性。

  “儿臣见过姜家子的手迹,字里行间带着一股凛然正气,让孩儿觉得此子定是正人君子。字体厚重美观,辩儿很是喜欢,却总是找不到心得,若能见到他,可以向他当面请教。”刘辩说起姜述时,莫名地有些兴奋,眼神里蕴含着喜意。

  灵帝停了下来,刘辩所言让他记起姜述手迹笔意厚重,与君子予人的感觉类同。所谓童言无忌,刘辩不可能知道灵帝内心顾忌,也不可能为姜述说情,这是实打实的真心话。

  一行人浩浩荡荡走进殿中,殿外袁愧三人正在与姜述说话,见灵帝进殿,四人连忙止住话头,进殿行礼问安。灵帝止住众人,走在案后坐下,道:“众卿平身,坐。”

  袁愧三人随即坐下,姜述不敢乱动,刚才灵帝赐座众卿,他的身份只是普通百姓,不在平身范围以内,低头笼手跪着,态度十分恭敬,神态却十分自然。

  没有失礼之处?!灵帝进殿以后仔细观察姜述,有礼有节,做得非常到位,不像一位少年的举止。孔融上书说少年曾得神授,想必这就是胸怀天地,但是话分两头,有能力又有胆识,可能成为大奸臣,也可能成为大忠君,倘若不幸是大奸之徒,则是社稷之祸。灵帝忽然生出一分忌惮,此人有胆有识,对社稷未必是福,不如除去一了百了。

  灵帝沉默半晌,但不能没有由头直接下令杀人,此子有名望,又编写《三字经》有功于社稷,若是师出无名,将会面对朝臣无休无止的劝谏与指责,甚至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灵帝开口说道:“青州文会所做诗文,朕看过了,文才斐然。”

  待灵帝停下不语,姜述方才拱手道:“多谢陛下赞赏。”

  语气沉稳,举止有礼,外表看来是位少年,但与袁愧等人有何不同?灵帝有些纳闷,心道得了神授之人果真与众不同?张良得授神书也是这般模样想到此处,灵帝内心更是忌惮。

  “听说你在门前立了碑文,不见访客,只是闭门读书?”灵帝缓缓说道,语气稍微透出些冷意。

  姜述听出灵帝语意不善,心头不由一沉,又不能不答,拱手道:“草民年幼,学问浅薄,自四岁启蒙,潜心学习四年余,读书不少。然而读书越多,感觉学问浩大犹如沧海,草民侥幸只取一粟,实在不值一提。因为有了一些名气,登门者络绎不绝,整日迎来送往,不是少年应做之事。学问不足,名声已显,整日忙于迎送,学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登门者多是附近名士,又是好意来访,倘若一口回绝,让人笑话小子不敬学友。为了学业之故,立碑文以辞之,幸而来访者看到碑文,以为小子所言有理,故而不再上门打扰。”

  袁愧三人互视一眼,对这位少年十分认可,才学很好,学习态度端正,对于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殊属不易。除了蔡邑胸襟宽广,袁愧、杨彪虽是大家掌门,却无容人之量,晓得此子日后进入庙堂,必然居于高位。但是姜述年纪太小,成人以后还需要种种历练,位居朝堂高位之时,袁杨两人年纪已大,不知是否还在人世,因此两人对姜述并无戒备之心。

  灵帝接着问道:“既然安心求学,为何经常出游?”

  “只是闭门苦学,不能理解其意,读得是死书。欣赏锦锈河山,观察农夫耕作,休味商业生意,揣摩工匠技艺,皆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小子认为道理相通,从中能够得到受益。”

  “少年参加笔会,大出风头,争胜之心不妥。”灵帝道。

  姜述抬头望了灵帝一眼,稍微停顿片刻,借机考虑一下措辞,缓缓说道:“陛下,当初参加笔会皆是机缘巧合,原本只想去见识一番,并无争强好胜之心,不料得到大家抬爱,这才大出风头。这争强好胜之心,也并非全是坏事,小子学识太浅,理解可能不对。”

  “接着说。”灵帝听出这番话还有后语,示意姜述继续说下去。

  “好胜之心用于做恶,斗殴则以勇犯律,营商则苛剥于民,做官则贪恋权势。但是用在学业上,或能促成学有所成;用在治政上,或会成为一方干吏;用以军事,或能成为大汉保家卫国的勇将。人无好胜之心,行事得过且过,并非好事。小子认为,好胜之心本身并无对错,用之正则正,用之恶则恶。”

  灵帝连续发问,姜述逐个回答。姜述记性很好,时不时夹带几句圣人大言出来,想揪点过错很难。孔圣人之言有错?精研儒学者,讲究仁义礼智信,皆是闻名天下的贤人。姜述年纪虽小,已是不折不扣的小经义大师,怎能是大奸大恶之徒?灵帝默然片刻,忌惮心渐去,语气缓和下来,接着问道:“你无名师指导,如何领悟‘道’呢?”

  袁愧、杨彪、蔡邑皆熟悉灵帝,闻言互视一眼,皆心领神会,说明姜述很不简单,已经初步得到了灵帝认可。

  从姜述刚才言谈来讲,荣辱不惊,一位好学上进的少年,一直用儒家规则严以律己,在皇帝面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样的少年会造反?灵帝暗自嘲笑赵忠,九岁思道虽然不合常理,但是儒者会有野心?道是什么?灵帝心知肚明,儒生所习之道实是治国之道,这个少年是良臣胚子,若是好好用之,比朝堂上只知夸夸其谈的书呆子不知要强多少倍。九岁少年,尝试学以致用,满脑子儒家思想,怎会生出造反之心?

  此时灵帝对姜述已经初步认可,问答之初生出的忌禅,随着姜述侃侃而谈已经逐渐消失。姜家的灾难如同八月的暴风雨,一阵电闪雷鸣以后,毫无征兆地突然停了下来。

  “小子初时只是认真读书,一日忽然想到未来,人生路程只是读书、从政、做官吗?天下官员,良莠不齐,有的流芳万年,有的遗臭百世。小子因此开始思索,以后若有机会做官,如何做流芳万年的好官呢?小子开始考虑,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小子为自己制定一套做人准则,行事标准,这个准则和标准就是小子个人之道。若是小子以后能够主政一方,会考虑一套适合本地民众的道德准则和约束民众的行事标准,小子认为这是为政之道。”

  这个少年志向远大,若是用得好,日后必是国之栋梁。灵帝不知不觉对姜述生出好感,语气更是和缓,微笑道:“你坐下再说。”

  “谢谢陛下。为了寻找道德准则,小子综合史书记载的贤臣故事,逐渐开始琢磨归纳,将每位贤臣事例皆用六字总结。后来郑玄先生见到,说可以归纳成书,尽量摘去重复之字,由易而难汇总,可为天下启蒙之书,这是小子编辑《三字经》的由来。”

  光是耳闻此少年事迹震憾不大,但殿内这位稚嫩少年就坐在那里,听他不但考虑如何学习,还要思考人生准则和道德守则,还有天下蒙童的教育。此子如此谈吐,室内君臣怎会无动于衷?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