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千秋功绩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初春,京城内的积雪已化去了大半,经过一夜的严寒,又结成了冰,留在地上,抬轿的人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在冰上行走,以免脚下一滑,惊动了轿子中的老爷。

  天色未亮,皇宫门前已聚集了无数的轿子,宛如停车场。

  官员们从轿子中走出,彼此打招呼,一同上朝,向乾清门走去。

  皇帝上朝不是在太和殿,也不是在乾清宫,而是在乾清门前的空地上,又称作御门听政。

  渐渐靠近乾清门,官员们也愈加肃穆。

  而陈廷敬和杜臻等一众领头的大臣们脸色也越发的难看,就在昨天夜里,李朝来了两份国书,四百里加急送进的京城。

  他们连夜奉诏入宫,与康熙商讨了大半夜总算商议出了些眉目,今日早朝,康熙便要在群臣面前公布这两份国书,并宣下天朝旨意。

  大臣们排成两列,站在乾清门外,宣礼太监的鞭子乍响,宫门大开,寒风中,百官上朝。

  百官站定后,向乾清门前御座上的康熙行礼,山呼万岁。

  康熙让众臣免礼平身,然后重臣开始奏事。康熙没有急着将国书拿出来,一来此事关系重大,需要留到最后商讨;二来,早朝上臣子先说话,这是规矩。

  工部尚书先出列道:“启禀圣上,根据四阿哥所绘水文图,臣等研究许久,拟定以开发新河道之法代替疏通旧河道,来治理浑河。”说着将一本奏折举过头顶。

  康熙精神一振道:“呈上来。”

  康熙朝河道问题是一件大事,百姓生活耕种,商贾们贩卖交通都离不开河道。早在康熙即位之初便将“三番、河道、漕运”书成条幅悬挂在宫中大柱之上。

  八年前,康熙曾命靳辅为河道总督,治理黄河、淮河,大有成效,现在朝廷在河道上最大的问题便是浑河。

  浑河又称小黄河,流经京城附近时常常淤塞成灾,不仅影响漕运,连带着河道周围土地也全成了斥卤之地,百姓流离失所。

  朝廷每年为疏通浑河河道花费十几万两银子,却年年收效甚微。

  这也有了四阿哥在康熙寿宴时进献水文图的事情。

  内侍太监走到御阶下,将工部尚书的折子呈给康熙。

  陈廷敬则闭着眼睛盘算起国库里还有多少银子,够不够工部尚书的宏伟计划,当然,他作为户部尚书,最希望的便是康熙否了新修河道的计划。

  自康熙即为以来,先有鳌拜之乱,再有三番、台湾、俄国、李朝、准格尔轮番作乱。国库里银子鲜有超过一千万两的时候。

  陈廷敬好歹也是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自打当了户部尚书之后,天天为阿堵物发愁,也多亏他主政户部,大清财政才撑得下去。

  康熙看了许久,放下折子道:“此事朕暂且罩准了,着工部、户部及河道总督于成龙拟个条陈出来。”

  陈廷敬心中一阵哀嚎,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出列道:“臣遵旨。”

  工部尚书退下后,百官无事可奏。

  康熙看似随意的道:“诸位爱卿无事了吗?朕这里还有一件事,昨天夜里,李朝呈来两封国书,诸位爱卿听听。”

  康熙给内侍太监使个眼色,早就准备好的太监拿着李朝国书出来,通读一遍。

  读完之后,大臣们还算平静。

  太监又开始读第二封。

  两份国书一是李超国王写来,一是李朝世子写来,所述内容完全不同,但目的却都一直,那就是让清廷出兵,帮助李超平叛。

  两份国书读完,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毕竟两份国书出入太大,而且一份是爹打儿子,另一份是儿子打爹,未免可笑。

  这时兵部尚书杜臻出列道:“皇上,两份国书不论哪份所言为真,都乃李朝内乱,我们不应贸然出兵,坐山观虎斗方为上策。”

  理藩院尚书周泰也道:“皇上,李朝内乱真假难辨,不宜贸然进入争端,况且不论李朝作乱双方最终谁胜谁负,于大清天国身份都无影响,置身事外方为上策。”

  李光地出列道:“臣附议。”

  熊赐履也道:“臣附议。”

  眼看着朝廷中重臣接二连三的表了态,百官们心里顿时如明镜一般,这事皇上恐怕早就和百官商量好了,现在朝堂上提出不过是做个戏罢了。

  于是很多官员也纷纷出列附议。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康熙却打断了他们:“先都别急着附议,朕还没有说完。”

  百官愣住了,李光定、杜臻等一众尚书也愣住了,这好像和说好的不一样啊。

  康熙道:“朕这还有一道折子,是一道请战折,是早朝前刚刚送来的,送折的信使虽是四百里加急,但跑死的马比八百里加急还多。”

  杜臻低声怒斥:“谁这么大胆子!敢不经兵部便上书,还为此跑死驿马,老夫定要……”

  按理请战之人必是武将,既然是武将则归兵部管辖,也无怪杜臻会如此愤怒,这和下属越级上报是一个道理,不过他正骂着,突然看到李光地意味深长的目光,顿时心里一个机灵,连忙住嘴。

  陈廷敬本来还在心里为避免了与李朝的战火而偷着乐,但一看到康熙手中的奏折,立刻在心中咒骂起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上书的王八蛋,同时脸上写满了忧国忧民的神色。

  康熙道:“折子有些长,便不给众爱卿宣读了,上折之人扬言,出兵李朝其利有三:一来,李超内乱,必定损耗国力,大清如若派兵可顺势进驻李超,助其镇守地方,不再生内乱,以彰显我天朝之教化……”

  百官无语。

  陈廷敬内心骂道:“天朝教化是假,狡猾无耻才是真。堂而皇之的进驻属国,别的影响先不提,光是军费一条就足够祸国殃民的了。”

  康熙扫视群臣,继续道:“二来,天朝相助李朝平叛,则李朝之主必对我大清感恩戴德,不敢再相叛,亦可彰显我天朝之威严。”

  陈廷敬心道:“无耻啊!无耻!李超国王和李朝世子,现在都可称作李朝之主,究竟帮谁并不说清,摆明了是想让两方开价,价高者得,至于什么感恩戴德,简直是废话,你都派兵驻扎了,李朝人敢不感恩戴德?”

  康熙道:“三来,李朝自古乃是中原领土,汉朝即设汉四郡,后被高句丽夺去,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成,唐太宗征高句丽无功而返,今李朝自称三韩子孙,意以高句丽后人自居,实乃狼子野心,如今我天朝出兵李朝,既是如前明万历年间出兵朝鲜顾念宗属之情,又是远超唐宗直追我朝太宗皇帝之标榜千秋的功绩!”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