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背后的一刀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河东老将薛志勤已经在霍邑城中呆了整整六天了,王瑶那边依然没有回信。

  他简直度日如年。这里距离阴地关前线实在是太近了。他们随时可能暴露身份。虽然他带来的这一千河东锐卒都已经换上了河中军的袍服,外表看起来已经跟霍邑的守军别无二致。但官军的眼线可以欺骗,自己的肚子却没法骗。霍邑原本只有不到两千守军。这忽然增加了一半的粮食消耗,日子短还可以,日子久了,负责供粮的官军定然会起疑。

  薛志勤已经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了。他写了一封密信,差人经高壁岭送回了介休。

  不过送信的人前脚刚走,王瑶的信使就到了。王瑶邀他赴赵城当面商谈。

  霍邑距赵城五十余里,沿途都是唐军的哨骑。薛志勤此行肯定不能拥兵而行。属下劝他不要去,怕河中军会图谋不轨。老将军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王重盈若想对我不利,只需将我等卖与张寻就是,又何须用计?”说罢变装易服,化作河中裨校的模样,只带三五个亲兵,就随王瑶的信使奔赵城去了。

  一路虽然屡遭唐军盘查,但因为有着河中军的掩护,不需薛志勤出面对答,遂有惊无险的到了赵城。晋州刺史王瑶早已在城门外迎接。

  见到王瑶竟敢出城迎接自己,薛志勤反而惊出一身冷汗。

  “贤侄如此高调,不怕惹人侧目吗?”

  王瑶笑道:“薛老多虑了,这里毕竟是我河中军的地盘。不可靠的人,小侄一个都不会留在赵城的。”

  薛志勤这才放了心,两人携手步入城中。

  “家父要我转告将军,我河中军,愿与郡王同进退,共患难。”王瑶开门见山的说道。薛志勤听了,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他本来还以为需要一番口舌才能劝动王氏,没想到王重盈这么痛快就答应了。薛志勤不知道,王重盈可是苦苦思索了两天两夜,才终于下定决心站在李克用一边的。沙陀人向来是王氏稳坐河中的倚靠,王重盈最终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张寻平定了河东,那么王师凯旋之日,就是他河中灭亡之时。所以为了自保,哪怕冒着诛九族的危险,他也必须要在官军的背后捅上这一刀。

  “只是,不知道我军要如何配合郡王?”王瑶问。

  “很简单。”薛志勤伸出了两根手指:“只有两件事。一,袭粮道,烧了他们的屯粮!二,破晋州,断了他们的归路!”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支援前线的唐军作战,晋州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足够五万唐军半年之用。并且在转运的过程中,又于洪洞、赵城、汾西等地分别设置了几处次一级的屯粮点,皆有重兵把守。只不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守军都是王重盈麾下的河中军。

  监守自盗,是最容易不过的事了。王瑶不得不佩服李克用这一招。只要烧了官军的粮草,任张寻麾下的忠义军再能打,也坚持不了几日。而他身为晋州刺史,想从几千神策军手中夺回临汾,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粮草断绝,官军军心必然大乱,很快就会后撤。而临汾一丢,官军的归路就将被断绝。到时候欲退无路,后面又有河东军的追击,数万官军就是全军覆没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王瑶心中竟有些怜惜张寻了,有了他们河中军这么一个大卧底在其身后,张寻这一仗看来怎么打都是个输。

  不过,王瑶虽然心里有底,表面却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想要办成这两件事倒是不难,只是,我河中军兵力有限,一旦阴地关的官军转回身来,拼死厮杀,我河中军怕是难以抵挡啊!不知郡王对此可有何安排?”王瑶显然想要知道河东军的底牌,他想知道李克用究竟投了多少筹码在这一边。可别到头来,全让他的河中军来抵挡数万官军的怒火。

  薛志勤自然明白王瑶的意思,他呵呵一笑,说道:“贤侄尽管放心,老夫这一千人马,只不过是来传话的。真正的大队人马,随后就到!”

  薛志勤口中的大队人马,即是忽然从潞州战场上消失了的康君立、李存孝所部一万余人。原来康君立忽然解了潞州之围,李存孝忽然从涉县撤兵,都是因为接到了李克用的密信,要他们立即西进,直逼临汾。

  说实话,张寻不是没有想到李克用可能使出这一招。张寻知道潞州有山路可直通临汾,虽然路途不甚好走,但也能供大军通行。根据史书的记载,被任命为昭义节度使的孙揆,就是从临汾出发,直驱潞州上任的。只不过中途行到长子西谷的时候,遭了河东军的埋伏。

  对康君立有可能西进直捣唐军的后方,张寻也是早有防备。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先后两手防备,如今都已经没了效用。康君立一路如入无人之境,距离临汾已经仅有几日行程了。

  张寻之前派裴仲攻沁州,即有防备康君立西进的意图。只不过后来苦于灵石的战事艰难,才兵行险招,命令裴仲北进,配合进攻灵石。之后为了继续牵制住康君立,他又命李罕之进攻泽、潞。没想到,李克用竟然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泽潞,全力来攻张寻的战略后方。

  此时此刻,方圆数百里的河东道战场上,四处烽烟,暗流涌动。

  北方的代州雁门,两万河东军正与数倍于己方的卢龙和大同军鏖战。李存信指挥下的河东军处于守势,一时看不到破局的希望。

  核心战场灵石,李存审、史敬思所部每日承受着巨大的伤亡,抵挡着来自忠义军的强大攻势。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所幸的是,他们背后的介休,还牢牢控制在河东军的手中。

  灵石以北五十里的介休,李克用带来的八千生力军,逆转了介休的战局。从绵上出击的静难军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又退回了绵上。裴仲不得不改变策略,试图寻找到其他的隐蔽路径。

  但是以上这些,都还不是这个战场上最忙碌的人。如今最为忙碌的人,当属唐军的供军粮料使肖虎。为了确保粮道的安全,肖虎坚持自己亲自押运北上的粮草。平均每五天,他就能在阴地关和临汾之间走一个来回。三个月来,小胖子肖虎足足瘦了一圈。

  这一日,肖虎又押着大批粮草,抵达了临汾北面的第一个转运站,洪洞。洪洞守将,忠义军饕餮都指挥使刁君务像往常一样,摆了丰盛的酒席,拉着肖虎来吃酒。

  刁君务出于自己的降将身份,对于像肖虎这样的忠义军元老总是极尽逢迎。肖虎虽然清楚对方的小九九,但也乐得享受这样的优待。毕竟这一路,只有刁君务这么一个能让自己感觉到轻松的人。河中军的那些人,总仿佛隔了一层肚皮,让人觉得不舒服。

  不过肖虎也不敢贪杯,只饮了一碗,略感脸颊发热,便不再喝了。倒是大鱼大肉吃了不少,总算找回了一点分量。酒足饭饱,已是深夜,辞别了刁君务,他没有直接回营歇息,而是习惯性的又去巡视了一圈粮囤。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必须得亲眼看一遍自己押运的粮草,才能睡得着。

  近千石粮草,整整齐齐垒成五十座粮囤,就好像一排排整齐的营房。每座粮囤旁都有一伙士兵守卫,外围又有流动的岗哨不间断的巡视着。肖虎终于放了心,打着饱嗝回了营帐。

  洪洞城头,值夜的军士一直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西面汾河的方向。岸边码头上忽然亮起了成串的火光,显然是有数量不少的人登岸了。码头上没有响起预警的锣声,看来来得应该是自己人。

  火光越来越近,直到护城河外停了下来。守军抢先说出口令道:“山茶!”

  “海棠!”来人对道。

  守军见来人对上了口令,却没有立即开门。“什么人?”

  “赵城的粮队,来送空船的!”

  “太晚了!回码头歇息吧!”

  “弟兄们命苦,码头已经被汾西回来的粮队睡满了,还请兄弟通融通融,给弟兄们一个安身的地儿。城外实在太冷了!”

  “不行!上峰有令,除非紧急军情夜间不得开门!快点回码头吧!”

  “弟兄们身上沉重,实在是走不动了!”说话的人把火把往腰间一晃,露出了一个灰布口袋。

  守军等得就是这句话,口中喊着下不为例,吱扭扭摇开了城门。冻得瑟瑟发抖的百十个粮队的军汉一拥而入。

  距离城门不到一里的码头上,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军士正在从粮船中跃出。打头的一个,正是河东宿将薛志勤。这个码头早已被河东军控制,值守的士兵都已成了刀下之鬼。

  待一千河东军全都登岸,薛志勤拔出腰刀,指着洪洞城的方向说道:“河东的存亡,皆在尔等刀下!今夜勿要留情!务必杀个痛快!”

  “喏!”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