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不要给朕丢脸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赵东阳听王析说让他分兵给朱温,以缓解朱温对他的忌惮,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那可不行,天宋都是我的命根。拔山、撼山两都是我亲手所建。青子、齐子二都是我一手招募,突将都也是我的一张王牌。这六都,随便交出哪一个我都心疼。此话断不要再提!”

  世上有财迷,有官迷,没想到还有兵迷。赵东阳就是这样一个视“兵”如命的人。王析不甘心,又苦劝道:“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今日的示弱,是为了保全自己,日后好获得更大的功绩。能屈能伸方是丈夫啊!”

  “过去身子矬,在矮檐下也就忍了。如今老子就是不愿意窝脖子!他朱温要是敢不仁,就别怪我赵东阳不义!难道我还怕了他不成?!”

  赵东阳心里想的是,手上这两万多人就是自己在晚唐安身立命的本钱。朱温如果真想动他,即便主动交出一部分兵马,也未必能让朱温改变主意,反而会让自己死得更快。所以他打定了主意,这次不听王析的。

  王析见赵东阳心意已决,知道再说什么都没用,也就叹了口气,不再劝了。

  四月初十,朱温抵达萧县。

  一到萧县,朱温就开始四处巡查。各处走下来,发觉粮草、辎重、军马、军器、城防、营寨全都合格,没有一处不如他的意。朱温便只是一遍又一遍的称赞赵东阳治军有方。赵东阳听了,心头暗喜,心说多亏没听王析的。

  没过多久,忽然接到南边传来的战报,说庞师古拿下宿州之后,继续向北进军。在吕梁县击败感化军万余人,攻破吕梁,距离彭城已经仅有五十余里。

  朱温一听,顿时大喜。萧县和吕梁一个在彭城西边五十里,一个在东边五十里。宣武军相当于已经把彭城围定了。在朱温看来,时溥的覆亡已经指日可待。他于是立即下令,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进攻彭城。

  朱温到了彭城,才知道彭城并不仅仅是一座城。徐州自庞勋之乱时起,就屡兴刀兵。彭城作为徐州的首府,多年来经历任节度使反复营建,早已成为了一座堡垒群。彭城只是位于堡垒群中央处的一座城,里面汇集了大量的人口和钱粮。而在彭城的外围,则有大大小小十余座城砦,城砦有兵驻守,相互之间以沟渠、密道相连,又以栅栏、石壁、护城河为掩护,守卫森严,易守难攻。

  庞大的防御工事唯独对守军的人数要求极高,可徐州就是不缺人。此时此刻,时溥集中了五万兵力坚守彭城。分到每一个城砦,都至少有两三千人守卫。而两三千人的兵力,一般来说,都足够守一座县城的了。

  也就是说,时溥相当于在彭城周边一两里的狭小范围内,修筑了十余座县城。这对任何军队来说,都是极难攻克的。

  朱温见到此情此景,知道自己只有两条路。一是一座城一座城的平推过去,一直打到彭城城下。显而易见,这种打法,代价一定极高。几乎就是拿人命往上堆。朱温甚至不敢保证,能在宣武军死光之前,打到彭城城下。

  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围困。长时间的围困,一直围到守军断粮,甚至把城中的人口都吃光,彭城便可以不攻自破。

  但这个办法,将耗费极长的时间,至少半年。这对宣武军的粮草供应也将是极大的挑战。至少目前看,朱温手里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大军吃上半年。

  没有别的办法,时溥不可能被劝降。感化军中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做内应。朱温忽然有一种无力感。

  朱温围攻彭城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正在进行一场大辩论。辩论的主题就是,朝廷到底该不该对河东用兵。

  虽然天子支持用兵,但也不能一意孤行。毕竟不是李晔自己上战场,具体的事情还要手下人去办。他必须得听听群臣对于此事的看法。如果大多数人都反对,也就意味着,即便自上而下强行推进用兵事宜,也会面临诸事不顺的局面。反对用兵的人必会阳奉阴违,敷衍塞责。

  所以李晔特意召开了一场扩大会议,他想尽可能的多听到一些声音。他下诏,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及御史台所有四品以上的官员,除非身染重病不能出席的,全都必须参与讨论。

  由于人数太多,朝会特意改在了含元殿举行。虽然消息灵通的人早就知道朝廷要对河东用兵的事,但当李晔在朝堂上正式宣布今天的议事事由时,满朝文武还是一片哗然。

  朝会一直从早上持续到了下午,一百余人,依次发言,一个没落。内枢密使刘季述特意搬了张桌子,坐在一边。桌上分左右各铺了一张白纸。一个人发言结束后,刘季述就快速记述下该人的中心思想。若是反对用兵的,就写在右侧那张纸上。赞同用兵或者不赞同也不反对的,就写在左侧那张纸上。

  最后,赞同和反对的人,五五开。

  其中,四个宰相,分成了两派。首席宰相杜让能和新晋顶替韦昭度出任宰相的刘崇望,都认为不可用兵。原来的首席宰相韦昭度,被李晔派去西川督军讨伐陈敬瑄。所以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刘崇望得以晋位宰相。

  杜让能不是不赞同削藩。他是一个坚定的削藩派。只不过,他认为从敌我强弱态势上看,此时不宜进攻河东。杜让能认为,削藩应该先易后难。而不是像这样,首先就拿最强的河东军开刀。

  神策中尉杨复恭也表示反对。杨复恭说,先朝僖宗皇帝多次被藩镇撵出长安,虽然主要是因为藩镇嚣张跋扈,但在朝中主政的大臣决策失误,处置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天下才刚刚安定几年,朝廷不宜与强藩开战。

  杨复恭虽然说得也不无道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杨复恭主要还是因为跟李克用关系很好,才反对出兵。

  支持的一方,则以孔纬和张浚两位宰相为首。

  张浚原本只是户部侍郎。他能当上宰相,与一个人关系密切,就是杨复恭。

  不过杨复恭可不是他的靠山。恰恰相反,杨复恭还是他的政敌。两人的梁子,从僖宗朝的时候就结下了。当时,张浚是在枢密使杨复恭的举荐下,才得以入朝为官。但是不久,杨复恭就在与田令孜的争权中失势。张浚见风使舵,便投入了田令孜的门下。自此杨复恭便对张浚衔恨。等到杨复恭东山再起,出任神策中尉后,张浚便倒了霉,长时间得不到升迁。

  眼看杨复恭权势倾天,张浚似无出头之日。却不成想,与杨复恭之间的过节反倒成全了他。因杨复恭行事过于张扬,导致了天子李晔的反感。李晔为了牵制杨复恭,特意选择了跟杨复恭有过节的张浚出任宰相。

  张浚不负李晔所望,出任宰相之后,便处处与杨复恭为难。也因此愈加受到李晔的赏识。李晔一闲下来,就会召张浚进宫,与之议论古今治乱兴衰。一次,张浚当着李晔的面说道:“陛下如此英明神武,却在朝廷内外皆受制于权臣,臣实在是痛心疾首!”

  张浚所说,正戳中了李晔的心窝,李晔遂问要想摆脱这个困境,当务之急是什么?张浚从容答曰:“莫若强兵以服天下。”

  后世常有人议论,说张浚庸才,给唐昭宗出了一个馊主意。但在当时的情形下,强兵以服天下,未必就是一条走不通的路。这成与败,其实完全取决于,驾驭这支强军的人究竟是谁。

  可以说,李晔决心讨伐河东,一半是因为有张寻和朱温的承诺。另一半,就是因为有张浚的不断鼓动。

  朝堂上,面对大量反对的声音,张浚大声说道:“先帝再次被赶到山南,正是拜沙陀人所赐。沙陀实是我朝第一大患。然而李克用坐拥河东,与河北藩镇相表里,互为倚靠,遂难平定。可如今,正是河北的李匡威牵头请求讨伐李克用,又有云中、宣武、忠义、义成、河阳诸藩的共同支持,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陛下只要付臣兵柄,旬月之间即可平定河东。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怕是悔之无及!”

  张浚虽然句句说到了李晔的心里,但李晔心中还是有些疑惑,需要有人给他解答。

  “平定黄巢时,李克用曾立下大功。如今朝廷对其用兵,天下人会不会有什么议论?”

  宰相孔纬上前一步说道:“圣上!您所言,是一时得不得体的事。而张浚所言,对大唐社稷来说却是万世之利。陛下切不可为了一时的脸面,就抛弃万世之利呀!臣昨天大概计算了一下用兵的粮草及军饷犒赏之类的费用,以国库目前的储备,一两年间都不至于匮乏。能不能讨平河东,就在陛下您一念之间。”

  李晔终于打消了最后的顾虑,说道:“那讨伐河东的事,就交给你们两人了。你们千万不要给朕丢脸!”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