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说有事情跟张寻、朱温二人商量。两人自然不敢怠慢,全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李杰道:“两位爱卿不必拘谨。朕想知道,最近邢州的战事,两位可曾关注?”
邢州是昭义军东迁之后的首府,李杰问的自然就是李克用攻孟方立的事情。自从九月起,李克用就开始攻打孟方立。一月内连下磁、洺两州。又在琉璃坡大破昭义军,进抵邢州城下,将孟方立围在了城中,至今已有两个多月。昭义军孤立无援,败亡只在旦夕之间。
张寻道:“略有耳闻。”朱温也说“知道”。
“方立无罪,而克用攻之。这件事的曲直,两位如何看?”
李杰虽问曲直,实际言语中已经表明了立场。张寻答道:“此事自然是河东军无理。”李杰点点头,又看向朱温。朱温道:“李克用不俟朝命,四处兼并。尽显狼子野心。”
李杰听完两人的表态,显得十分高兴。立即命内侍取来两份文书,分别递与两人。张寻看了,发现一封是孟方立向朝廷乞援的奏表,希望朝廷能为他主持公道。另一封则是一份联名上书。云中节度使赫连铎和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一起奏请朝廷讨伐河东李克用,解邢州之围。
张寻立即什么都明白了。李杰竟然是想动李克用!
明白了李杰的意图,此前的种种疑惑也就都能解释了。一反常态的召他和朱温进京,神秘兮兮的深夜召见,如今看来,都是李杰的试探。李杰在通过这些非常之举,试探张寻和朱温对朝廷的忠心。如果两人心里有鬼,恐怕就会称病不来。但他们来了,也就取得了李杰的信任。显然,李杰想要拉上忠义军和宣武军一起,对付河东。
张寻没想到,他的横空出世,让这场朝廷征讨河东之役,足足提前了一年多。
现在是公元888年末,历史上,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890年五月。当时,也是赫连铎和李匡威联名奏请讨伐河东。朱温上书表示赞同,愿意出兵助剿。朝中虽然反对的声音很多,但由于李杰一心用兵,又有主战派的两个宰相张浚和孔纬的强力争取,最终促成了这场河东讨伐战。
之后历代,史家每论及此事,都认为这是唐昭宗的一个重大决策失误,至少让唐廷直接损寿十年。很多人都认为,以当时朝廷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李杰这么一折腾,把田令孜辛辛苦苦重建的神策军给折腾没了,唐王朝损失了翻身的最后本钱。声望也一落千丈。
自此以后,大唐的中央军就没有任何战斗力了。原本田令孜的那支神策,还是有些战斗力的。否则也不可能在凤州挡住朱玫。河东之役失败后,神策军又经历了一次重建,这次就都是些滥竽充数之辈了,打了一次凤翔,竟然一触即溃。最后剩下两万乌合之众,被华州刺史韩建就地解散。神策军从此烟消云散,唐昭宗成了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唐廷的灭亡也就是或早或晚的事了。
唐昭宗果然还是那个唐昭宗,在张寻穿越来的这个位面,李杰仍然积极主张讨伐河东,而且,比历史上还要更早的萌生出这个念头。这个信心,也许就是张寻给的。忠义军和宣武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消灭秦宗权,让李杰认为他已经有了扫平任何不听号令的藩镇的资本。
李杰待两人看完,说道:“朕想请两位爱卿助剿河东,不知可否?”
请朝廷讨伐李克用,这是朱温嚷嚷过不知多少次的事情。自从上源驿两人结下梁子,河东与宣武就是一生的仇敌。但当朱温亲耳听到天子说要讨河东,他的反应却没有意想中的那样积极。反而看向了张寻。
张寻也不敢立刻回答。打河东,这可不是小事。一旦用兵,涉及方方面面,或胜或败,各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都要事先考虑清楚。李杰突然发问,张寻根本没有思想准备。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见两人都沉默无语,李杰未免有些失望,说道:“两位可是都认为不宜对河东用兵?”
朱温似乎先想明白了,立即接话道:“非也。臣认为,应该用兵。”
李杰一听,来了精神,竟从龙榻上站了起来:“那你说说,该怎么用兵?宣武军能出兵多少?胜算又有几何?”
朱温道:“可从北、东、南三路同时进兵,沙陀人必将首尾难顾,左右难支,其覆亡指日可待。北路,可由李匡威挂帅,赫连铎为副,从云州进攻河东。南路,可由朝廷选一重臣挂帅……”说到这里,朱温看了张寻一眼,说道:“以西平王为副,从河中出阴地关,进攻河东。东路,则由臣亲自挂帅,领大军借道魏博,进军邢州,救援孟方立。”
张寻心想,这个朱温,跟历史上一样,只愿意敲边鼓,捡便宜。还说什么要亲领大军,实际在历史上,朱温本人忙着征讨时溥,只派了一支偏师进攻河东。而且一见官军形势不利,就脚底抹油开溜了。
历史上的河东之役,李克用背上了反贼的骂名,唐廷的实力一落千丈,最终渔翁得利的,只有朱温。这一次,朱温肯定也是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嗅到了其中的机会,才支持讨伐李克用。不过,这些话却恰好说在了天子的心坎儿上。
李杰对朱温的回答很满意,他转而问张寻:“西平王是什么意见?”
张寻知道,朱温既然已经表态,自己就不能不表态了。虽然前途未卜,他还是把心一横,心想大唐想要中兴,河东早晚要扫平。赶晚不如赶早,既然形势至此,那就干吧!只是这一回,一定要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争取为大唐打赢这场战争!
张寻道:“臣是天子藩属,讨逆平叛,自是分内事。不过,晋阳乃国朝龙兴之地,城高池深,易守难攻。李氏又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所以这场战争一定不会短时间内结束。圣上一定要做好长期围困晋阳的准备。而这,就要求官军必须有足够的粮草。所以臣以为,此时不宜用兵。若要用兵,需等来年五月,冬麦成熟之后。”
李杰听张寻说得有理,但又觉得半年有些太久,遂转头看向朱温。
朱温道:“臣认为,西平王说得有理。经蔡州一役,汴州的存粮也不多了。马上再打一场大仗,确实有些吃力。”
李杰见“左膀右臂”意见已经一致,知道想马上用兵是不可能了。不过还是说道:“只怕邢州的孟方立,难以坚持到来年五月。”
朱温只是微微一笑。张寻则道:“圣上,既然决定要与河东开战,就不需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恕臣直言,孟方立的存亡,对于大局来说,其实微不足道。”
李杰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遂拍板道:“那就这么定了!”
“且慢。”张寻忽然说道。
“爱卿还有何事?”李杰深怕张寻反悔。
“圣上必须答应臣几件事,忠义军才能安心出兵。”
李杰听了,一脸的狐疑。朱温也在一旁抻着脖子,想知道张寻要说什么。
张寻道:“此役只能胜,不能败。所以朝野上下及关中诸藩,必须劲儿往一处使。微臣,必须挂帅河东南面行营招讨使,有权调动一个方面的所有兵马。这是第一个要求。静难军、威胜军、镇国军这些自不必说,夏州的拓跋思恭、河中的王重盈、凤翔的杨守立,这三个人也必须也出兵。这是第二个要求。另外,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若事事皆需奏请朝廷,必会延误军机。请圣上授予臣‘便宜行事’的权力。这是第三个要求。还有,古来征战,多有因粮草供应不上而失败的。臣请有权任命供军粮料使一职,以保证前线的粮草供应。这是第四个要求。以上四条,如果有一条不能具备,恕臣难以助剿。”
张寻这一番话说得极为霸气直接。李杰听了,脸上差点挂不住,死盯着张寻的眼睛。张寻竟也毫无惧色,也盯着李杰,等着天子的答复。朱温则在一旁含笑看着两人,一副看好戏的表情。
张寻这四点要求,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都是对过去失败经验的总结。
历史上,南路军挂帅的是宰相张浚,根本是个不知兵的书生。虽然会宣武、镇国、静难、凤翔、保大、定难诸军五万人于晋州,但其实他能指挥动的不多。只有韩建的镇国军打了一仗,失败后,其余各军便纷纷逃回本镇了。所以张寻首先就要求自己对军队有绝对的指挥权,能够“便宜行事”。他可不希望在自己头上,还有个不知兵的文官都统对战事指手画脚。
另外,由于左神策中尉杨复恭与李克用过从甚密,从头到尾反对征讨河东,遂在后方多次作梗,导致前线的粮草辎重不能及时运达。故而张寻要求自己指派供军粮料使,以督运粮草。
还有,历史上虽然也是汇集了众多藩镇的军队,但张寻注意到,唯独近在咫尺的河中王重盈没有出兵。河中辖境的晋、绛、隰、慈等州,都是官军征讨河东的必经之路、后方基地。如果王重盈不全意支持,这一战也很难打赢。
所以张寻提出了这四条。如果李杰不答应,他就决心不趟这滩浑水。
没想到李杰却道:“好。朕就都答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