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决战五陵原(二)瞒天过海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咸阳陷落、同州失守、朱温降唐。噩耗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黄巢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御驾亲征。这距离他上一次亲自领兵上阵,已经过去一年多了。长期的深宫生活并没有消磨这位造反皇帝的斗志。虽已年过花甲,跨上御马,仍然弓马娴熟。

  黄巢亲征,原本想要去华州讨伐叛徒朱温。没想到还没出长安,就接到密报,说华州刺史李详也要降唐。黄巢甚至都没有核实这个消息的可靠性,根本没给李详自辩的机会,就下密旨将其诛杀。原华阴镇守使黄邺,接替李详做了华州刺史。

  经此变故,黄巢也改变了计划。他动员了长安城中的十万大军,要寻唐军主力决战。

  对此,大齐帝国的二号人物尚让,提出了反对意见。

  “如今唐兵有三不可挡:连战连捷,士气正盛,是一不可挡;决计深入,力图长安,是二不可挡;食尽求战,必欲速决,是三不可挡。这个时候,我军只需乘城固守,蓄力以待之;唐军欲斗不得,求走无路,不过十日,士气必堕。到时我军趁势掩杀,可获全功!”

  黄巢闻此,不置可否,只自顾自的把玩着一块玉璧。

  沉默了半晌之后,才缓缓说道:“赵璋,你怎么看?”

  赵璋是个腐儒。黄巢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尽管赵璋论出身,论才学,论资历,都不比尚让差。黄巢却一直让尚让压着赵璋一头。

  但是,黄巢偏偏还离不了赵璋。每当尚让的意见不符他的心意时,他就会问赵璋的意见。每一次,赵璋都不会让他失望。

  “尚太尉此言差矣。唐兵有三不可挡。这长安城也有三不可守。我军累败,士气低落,是一不可守;城中食尽,难以久持,是二不可守;困守孤城,外无援兵,是三不可守。如果不趁此时与唐军在五陵原决战,等到城外之地尽失,十余万唐军兵临城下,只恐怕将会人心离散,难逃败局!”

  “你这是鼠目寸光!”尚让愤怒的喊道。这个赵璋,似乎只为拆自己的台而生。

  “你也不过是管中窥豹。”赵璋云淡风轻的反驳道。

  “好了!”黄巢将手中的玉璧重重的拍在了凭几之上,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玩成了碎片。

  “我听明白了。依你二人所言,如今战也是死,不战也是死。既然横竖都是一死,就不如拼死一战!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黄巢一声令下,十万齐军渡过渭河,屯兵五陵原。

  黄巢又一次坚持了己见。他是一个固执的人。但是,他的大多数下属,都不会将“刚愎自用”这个词跟黄巢联系起来。因为他的每一次决定,都会兼听两方面的意见。只不过,他最后选择“听从”与自己意见一致的那一方。

  这就是这个义军领袖的领导艺术。

  黄巢自将五万齐军,屯兵于安陵邑。尚让领兵三万居左,屯兵咸阳以西的平陵邑。赵璋领兵两万居右,屯兵阳陵邑。连营从西到东,形成了一条绵延三十余里的防线,横亘五陵原上。

  另外,为了防备高陵的定难军从东渭桥渡河,黄巢又命孟楷领兵两万,屯兵东渭桥南岸。为了防备咸阳的唐军进攻长安,又命黄谔领兵两万,与咸阳唐军隔河对峙。长安城中,此时只剩下不足一万守军。

  关中战场上的这十五万人,就是大齐帝国的最后战力了。败则倾国。

  两年前,同是在这长安城中,大唐天子李儇,也和黄巢面临一样的局面。李儇选择了逃跑。黄巢,则选择亲自打完这一仗。

  而且,他不仅仅是坐镇后方指挥而已。

  泾河南岸,一个身披黄金甲,头戴紫金盔,目光如炬、气度不凡的老者,正骑着高头大马,向北岸观望。

  唐齐两军隔着一条泾河。唐军是进攻方,黄巢就天然占了一个“半渡而击”的先手。然而要想利用好这一步棋,还得先搞清楚唐军会在什么位置渡河。为此,黄巢竟然亲身涉险,来到了泾河河滩。他驻马的位置,距离唐军的老巢泾阳县城,不足十里。

  黄巢看到,泾河流经这个位置时,南北两岸竟然呈现出了南高北低的态势。南岸经河水冲刷,形成了一道边缘陡峭的高塬。高塬高达数丈,丰水期时,高塬是天然的河堤。如今是枯水期,高塬与河面之间,是数百步的滩涂。

  也就是说,如果唐军从这里渡河,登岸之后,还要冲过数百步的滩涂,爬上高塬才能攻击到齐军。显然,这里是个易守难攻,不利于抢滩登陆战的地点。

  黄巢稍稍松了一口气。如果泾河南岸一直都是这样的情况。那这仗就好打多了。

  “林言,黄浩!”

  “在!”两个少年将军齐声应道。

  二人一个是黄巢的外甥,一个是黄巢的侄子。此时分别担任左右功臣指挥使,即黄巢的亲军“功臣军”的主将。

  “你二人一南一北,沿着这高塬行走,看一看哪里是尽头。速速回报!”

  “属下遵命!”

  二人领兵分头去了,黄巢就席地坐在这高塬之上等候。

  秋风烈。雁南飞。黄巢此刻的思绪也像落叶一般纷扰。

  咸阳,泾阳,高陵,还有同州。四路唐军,究竟哪一路才是主攻呢?如果杨复光把我的主力吸引在了五陵原,唐军主力却从另外的方向突袭长安,该怎么办?孟楷能顶住拓跋思恭吗?黄谔能挡住齐克俭吗?黄邺根本不是王重荣和朱温的对手,华州恐怕早晚要丢。到时河中军如果从华州方向攻击长安。岂不是回师去救都来不及了?

  黄巢此时恨不得分身成四,去亲自抵挡每一路唐军。

  一阵马蹄声打断了黄巢的思绪。他抬头一看,不是黄浩,也不是林言。而是左番功臣使张归霸。

  张归霸是河北清河人,字正臣。黄巢起兵不久,张归霸就带着两个弟弟张归厚和张归弁投奔了义军。因有勇有谋,深受黄巢器重,被选入了“功臣军”,担任左番功臣使,为林言的副职。

  因张归霸胆大心细,黄巢派他潜过泾河北岸,去探听唐军的虚实。这次回来,一定是有重要情报。

  “皇上,泾阳唐军正在秘密造船,如今已成大船近百艘!泾阳城中已无完室,所有能用的木料都被拆下来造船了!”

  “原来如此!”黄巢一拍大腿,“原来唐军果真是如此打算!”

  唐军造船,显然不是为了渡河。

  此时汛期已过,泾河最宽处不过六七十丈,窄处只有三四十丈。这样的宽度,根本无需乘船过河。架设浮桥是最为便捷可行的方案。泾阳的唐军大肆造船,只能说明,他们打算乘船顺流而下,企图避过五陵原上的齐军主力,由泾入渭,去攻击兵力薄弱的东渭桥!

  这时林言和黄浩先后回来了。据二人探查,高塬向西延伸约七八里,向东延伸约十里。之后两岸的地势就一般高了。南岸的地利也就消失了。也就是说,唐军理想的渡河地点,应该在上游七里处或者下游十里处。

  “上游水急,属下认为唐军在下游渡河的可能性最大。”黄浩说道。

  “呵呵。”黄巢微微一笑,“上游下游都不可能。唐军真正的目标是东渭桥!通知赵璋,迅速东进,扼死泾河河口。黄浩,你领一万人守住河滩。其余人,随朕去支援孟楷!”

  渭河北岸,唐军大营。

  “上游水急,属下认为我军在下游渡河比较合适。”参军奚康建议道。

  “上游,下游,和中游,同时渡河!”张寻斩钉截铁的说道。

  张寻收到情报,黄巢亲率四万主力,已经离开五陵原,向东渭桥方向转进了。此时泾河南岸,只有一万齐军在防守。看来他辛苦建造的数百艘木船,起到了迷惑黄巢的作用。

  “好一招瞒天过海!”杨复光称赞道。“不过,既然已经引开了黄巢的主力,为何还要真的将这只船队派往下游?船上装了那么多沙袋,又是作何使用的?”

  张寻笑道:“瞒天过海,戏份一定要做足。黄巢转进的路上也在一直派人时刻盯着我军的一举一动,万一他发现船队没有向东渭桥进发,随时可能回师。至于沙袋,可以让木船吃水更深,看上去更像是载满了士兵。此外,还有个别的用途,都监等着看好戏吧!”

  两百艘运输船在三十艘装备了抛车的霹雳船掩护下,沿着泾河北岸,浩浩荡荡驶往下游。运输船的领队是辎重军使肖虎。霹雳船的指挥官是踏白将白有庆。这支看上去足有四五万人的庞大船队,实际上只载了两千唐军和五千民夫。

  望着顺流东去的唐军船队,黄浩自以为得计。看来皇上的判断没错,唐军主力转移了。

  “将军,你看那是什么?”黄浩的副将张归厚指着北岸说道。

  此时船队终于全部驶过,露出了泾河的北岸。黄浩赫然发现,北岸的河滩上,竟然密密麻麻全是唐军!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