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布防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夜幕笼罩在无名的土山上,土山上成排的火把大团的篝火照亮了漆黑的夜空。三五成群的士兵们有的围在火堆便烤火取暖,有的就着火烘烤衣服或者食物,还有些在完善工事和修整兵器。所有的人不由得都显得十分安静,一副大战降至的肃穆气氛。张量山和易小川并着肩在土山上的防御工事里巡视,易小川很兴奋,这样的巡视让他感觉特别有趣和新鲜,看到所有的士兵都向他起立行礼,他都乐得合不拢嘴了,用他的话说就是‘真拉风’。易小川很羡慕张量山表现出的淡定和从容,看着张量山认真的检查士卒们的战备并说几句提高士气的话语,颇像他看过的那些战争片里的将军的模样。看样子真正的职业军人就是不一样啊!

  从山顶走到山脚,又从山脚走回山顶,易小川一边用手拍着身边的用原木和泥土筑成的胸墙一边问张量山:“我看别的将军打仗都是尽量隐藏自己的兵力,不暴露实力。你怎么却这样大张旗鼓的张灯结彩的,不怕胡人的探子吗?”

  张量山笑着解释:“我只有三千人,要守住这个渡口是有风险的,不过若是敌人的侦察兵看见这满山灯火以为这里有大军驻防,而放弃了进攻,这效果就达到了。”

  易小川笑道:“原来如此啊!”

  张量山笑了笑问道:“兵不厌诈嘛!对了,这么晚了你不回去不要紧吗?”

  易小川满不在乎的回道:“没事,那边没我啥事,都是金威在安排。我这不也是闲着吗?”

  张量山笑了笑继续闲扯着往前走,心中却大致明白,子安八成是不想让易小川这个未来的女婿冒什么风险,而金威则多半是不打算让秦人哪怕是几乎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图安人的易小川染指自己的军队。

  两人沿着用泥土和木板筑成的甬道回到了修建在山脊后方,这里也是灯火通明的,数百名士兵们正光着膀子打着火把挑土挖沟垒石搭木加固几道胸墙,不难看出这里正在修建一片由壕沟和胸墙组成的新的防御工事。

  “天哪!你们连投石机都做了!”易小川指着矮墙后几具木质的怪物叹道。

  张量山得意的笑了笑:“怎么样?不错吧!”

  易小川笑着回道:“带劲!”

  张量山见时机成熟便开口说:“对了,我想找你要个人。”

  “谁?”

  “熊三!他好像在你的新军里。”

  “熊三?”易小川皱着眉头对熊三这个名字好像没什么印象。

  张量山忙解释:“就是那个大个子,很壮的。”

  “哦!是他啊,没问题。他是从旧军投过来的,身子太重了骑不得马只能当个马夫。对了你要他干嘛。”

  “他在旧军那边是投石手。”

  “哦,好说!”易小川爽快的答应了。防御工事的里面,几具刚刚做好的投石机已经被架设了起来,数十名士兵正坐着一边制作泥弹或石弹。再往里则是堆积辎重物资的仓库和士兵休息的营地。这几架投石机是伏虎村的工匠们在涉间带来的几位器械营的老卒的指点下修造的,用原木和麻绳制作的简易武器,制作起来并不复杂,首先用两根粗细适当又结实的原木用麻绳绑成一个长十字架横梁,这就是投石机的梢,再用原木制作出一个牢固的门型支架,在门架的顶上制作两个U型的深槽架上那根十字型横梁。稍一头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头系以许多条绳索,方便人力拉拽。这样用人力在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便可将皮套内的石弹抛出。在正真的火炮发明之前投石机起到了火炮的作用。因为多以石为弹,所以在中国象棋中至今都有“砲”这枚棋子。

  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是秦将李信攻楚时,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

  投石机发射速度慢,准头差,移动不便,而且需要大量的石弹,其实并不适合土山的防御,这也是中国古代投石机并不流行的缘故,所以一直都是简易的人力投石机,隋唐以后中原城防的发展,投石机逐渐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直到宋元时期蒙古人带来了西亚和欧洲的投石机--回回炮,更有效率的重力抛石机才在中原流行起来。其实投石机是在张量山的坚持下制作的,他的想法就是利用投石机作为火炮,配合弓弩消灭远程的敌人。他这种思维还是带着大量的现代作战的思维模式,随着实战经验的丰富,他会迅速适应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模式,并最终成长为一代兵法大家。

  张量山指着这片阵地告诉易小川:“这就是反斜面阵地!”

  所谓斜面,就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斜面的正反是相对于敌人来说。就拿敌对双方控制的高地来说,朝向对方的斜面叫正斜面,背向对方的斜面为反斜面。所谓反斜面的运用,那一般是指利用反斜面敌人的炮火死角,直瞄炮火对于反斜面是个摆设,曲射炮打到反斜面的炮弹死角也很多,如:在反斜面大岩石下面构筑挖掘出的射击工事、屯兵洞、戴顶盖的壕沟,人员基本不暴露在露天,按照二战中日军的说法这叫洞窟阵地。这一来敌机,敌炮火的杀伤就减少的多得多了。反斜面阵地还有一个用处,就是能够防止敌方抄后路包围,举个例子,如两座山一前一后,以往敌人用炮火压制住前山让你动弹不得,即撤不下去也没办法支援后山,他再集中兵力把后山一占把你后路一断,前山的人基本死路一条,阵地守不住,人也基本完了。不过张量山不用担心被人抄后路,对手也没有现代的飞机大炮。所以他的反斜面阵地的防御方向都是向着山脊棱线的。他不打算把自己的三千人全挤在前山,这样既施展不开,又容易被敌人的弓弩杀伤。他的计划是:如果东胡出动骑兵冲击就让弓弩手利用前山的防御工事逐次抵抗杀伤敌人的进攻力量。骑兵仰攻山坡本就是兵家大忌又加上壕沟矮墙的防御工事,东胡的骑兵优势荡然无存。若是东胡人下马步战,利用后方弓箭的掩护进攻,那他就逐次抵抗,退守山顶棱线,在反斜面集结弓弩手,利用敌人弓箭无法射到的反斜面工事杀伤敌人步兵。

  易小川啧啧赞道:“这真是固如金汤了!你在哪学到这套东西的?”

  张量山微微一笑:“上甘岭!”每一个中国伞兵都不会忘记上甘岭之战,这一仗让15军名动天下。志愿军在上甘岭上的坑道防御其实就是经典的反斜面防御,还有通过在设在棱线上的几个观察哨进行反斜面的炮兵火力支援等等而美军也有成功的攻击反斜面阵地的战斗,当我军棱线丢失的时候,他们以极快的速度全力扑上,使志愿军来不及预警来不及展开兵力占领阵地,直接被堵在坑道里,因为坑道口窄兵力无法展开,两支枪就能把你整连整排封死在坑道里了,就算坑道有拐弯多几个口他一时吃不掉你,但也能耗死你)

  还有就是最经典的持续好几天的棱线攻防战,这个包括美军稳扎稳打利用炮火优势逐步控制棱线,而志愿军就死守反斜面阵地拖时间,到夜间新部队(也就是预备队)运动上去重新控制棱线(这个战术在中国对上甘岭战役的宣传中被反复提到,就是白天美军占领阵地,而志愿军晚上反击重新占领阵地,这个阵地就是指棱线),还有就是在棱线攻防战打的最激烈的时候的简易工事紧急修筑办法,进攻的时候几个人推着一个空汽油桶匍匐前进里面装些不容易打坏的什么锹啊铲的还有建筑材料或者半桶水泥沙子土什么的,挡子弹,挡弹片挺管用,到了棱线附近桶一立起来,原来一面已经凿开了个小口另一面也作成了活动的一打开这一下就成了射击工事,十几个这样的工事突然立起来,在对方一不留意的时候就加固棱线阵地,大量增加对方的反击难度,据说这招是韩国部队先发明的。

  总之,上甘岭之战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反斜面阵地攻防战,后来在对越战争当中的对山地防御反斜面阵地的攻防在这场战役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了,其实上甘岭之战告诉我们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在山地防御战中构筑反斜面阵地是多么重要。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