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萧关上面飘着两朵云,一朵云叫战云密布,一朵云叫愁云惨淡。魏国虽然没能完全控制河套地区,但是,在河套地区还是有一些亲近魏国的势力,而且魏国朝廷也派了不少的斥候在这里,不断刺探着这里的消息。
汉军几万人和20万战马进入河套地区,浩浩荡荡像一片乌云一样,那么大规模的部队过境,不可能瞒得住这些势力和斥候。他们得知汉军的大军进入河套平原后,被吓得心胆俱裂,马上飞马向萧关报信。
萧关守将也被吓破了胆,马上下令关闭城门,全军一级战备,准备迎战来犯之敌。萧关虽然已经全面戒备,但是,全军上下包括他自己,都没有任何守住关隘的信心。
他们满打满算才五千人,可是据斥候来报,汉军竟然出动了二十万大军来攻打萧关,不是说汉军的主力在虎牢关外吗?汉军到底还从哪里搞来这么多军队?他们又是怎样绕到萧关来的呢?
虽然说萧关地形险要,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不为过,但是,对方可足足有20万多万啊!五千对二十万,一比四十,双方兵力这么悬殊,就算是天险也守不住啊。
为什么斥候会回报汉军有二十多万呢?难道那些那么专业的斥候会看错了?没错,他们的确是看错了。汉军行军时,一向都是派出很多斥候在周围游弋的,闲杂人等很难靠近汉军大部队。
魏国的斥候虽然也是专业人士,也会化妆成平民刺探消息,但是在汉军斥候的清扫下,他们也不敢靠得太近去打探消息。
这样一来,他们只能靠经验通过种种迹象大概估算汉军的规模。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估算还是挺靠谱的,不过汉军北线部队比较特殊,是汉胡混军,而且用马匹驼运物资,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的估算错误。
这个年头,能用马车运输物资的军队已经堪称奢侈了,从来就没见过一支大军用马匹来驼运物资的。也许一两个人出行可以用马驼运行李,可是几万大军也用马来驼,这就有点疯狂了,这成本该有多高啊?需要的马匹有多少啊?就算是土豪军队也办不到吧。
魏国斥候们通过一些诸如扬尘大小、地面被踩坏的程度、军队通过的时间等等现象,大概测算出汉军的战马至少有20多万匹,按照经验以为汉军也有20多万人,他们可不知道其实大部分战马背上面驼的不是人,而是物质,还有些马背干脆就是空的,它们在轮换休息。
可是这个消息传到萧关就不得了了,立刻就引起了萧关守军全军上下的震动。20多万人啊,这么多人,一人一口唾沫都可以把他们淹死了,这仗还怎么打啊?
汉军还没到,魏军这边就已经自乱阵脚了,整支部队的士气已经跌到了谷底。想到将会面对这么可怕的敌人,每个人都被吓得心惊胆跳的,谁都没有心思再作战了,如果不是还有纪律的约束,相信都已经出现逃兵了。
整个萧关里面,是一片愁云惨淡,特别是那位守将,更是一筹莫展。萧关的守将不是别人,正是曹洪,曹氏集团硕果仅存的元老级人物,属于曹氏第一代领导集团的人。
曹洪,字子廉,曹操的从弟,论辈分他是当今皇帝曹丕的叔叔,论官职,他是骠骑将军,虽然不能说是位高权重,但是作为皇叔,他起码有着崇高的身份,为什么他却会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做守将呢?
原因和他的性格有关,性格决定命运的定律再次发挥了作用。曹洪家中很豪富,连曹操都曾经说过,你家比我家还有钱啊。连全国三大枭雄之一的曹操都比不过他,可想而知他家里多富有。
他虽然豪富,但是其人性格极端吝啬,葛朗台和他比起来也不过是半斤八两而已。曹丕年轻时曾向他借钱,他竟然不肯借,其吝惜程度可见一斑。
曹丕和他是叔侄关系,关键是,曹丕当时是王位继承人最有力的竞争者,多少人千方百计削尖了脑袋想去巴结他而没有机会,别说是借钱,估计就算是送钱,只要曹丕肯开这个口,就有无数人排着队去他家送钱了。
但是曹洪却不买账,直接就拒绝借钱给他,可见他是个没什么长远眼光的人。他不但吝惜,而且小农意识,不懂得投资未来。可想而知他没有读过,不懂得什么叫“奇货可居”,不懂的投资一位王子可以带来千万倍的回报。
他这都不是投资失败,而是叫做投资方向错误,若干年后,他为这次的投资错误吃尽了苦头。曹丕因为他当年没有借钱给自己而怀恨在心,篡位登基为帝后,曹丕就给了小鞋他穿,虽然给他封了个骠骑将军的称号,但是却没有给他授予实职。
从此曹洪这个堂堂的皇叔,曹操的从弟,当年纵横沙场,建功立业的骠骑将军就被赋闲在家,专心做他的富家翁。曹仁也是曹操的从弟,但是却一直能掌兵在外征战,两相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曹丕有多么不喜欢曹洪了。
后来刘厚率兵北伐,一路上势如破竹,兵锋直逼许昌,曹丕手中的王牌逐渐被消灭,魏国岌岌可危。这个时候魏国不但兵力不足,财力也变得匮乏起来。尤其是魏国窃得蜀汉制造火器的秘密后,曹丕曾经不计成本铸造了一批枪~炮,这使得国库更加空虚了。
要知道,魏国可没有蜀汉的冶炼技术,他们铸造枪~炮用的都是铜。铜是什么?铜是可以铸造成铜钱的东西,铜直接就等同于钱。也即是说,魏国的枪~炮就是由钱直接构成的,所以,曹丕的铸造枪~炮计划几乎将魏国的国库给掏空了。
蜀汉大军逼近,国库再空虚,也不能不招兵买马、不养兵啊。可是无论是招兵买马还是给现存的士兵发饷银,都是需要钱财的,没钱怎么办呢?于是,曹丕又想到了老办法:借钱。
他以筹集军费的名义向朝中大臣、城中富户借钱,至于借了之后有没有得还,你自己去脑补吧。倾巢之下无完卵,大臣们也知道朝廷到了危难的时候,如果撑不过去这一关,魏国覆灭在即,他们的官也当到头了,所以,即使再不愿意,他们也只好纷纷解囊相助。
而富户们就没有多少选择了,皇帝开口借钱,能不借吗?不借就是得罪皇帝,谁敢得罪皇帝?再说,这个皇帝的老子就是个军阀,军阀行~事有时候根本不讲王法,逼急了直接纵兵抢掠也不是做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