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开仓济粮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天合庆一直往北门跑,第一捕头张彪也跟到北门。㈡㈤㈧中文网这第一捕头的称号可不是白给的,天合庆凶多吉少。
    到城墙下一看,大门以及城墙都有重兵把守,这下插翅难飞了,张彪跟了过来,对天合庆说:“投降吧!你是逃不出去的。与官府作对永远都是死路一条。你只要投降,交待一切,知府会绕你不死的。”
    “想让我投降,不可能,我是不会投降的。”
    “那就让你现在见阎王”
    说完就向天合庆扑来。天合庆一看,赶紧躲闪,但是一切来得太突然,天合庆的身子上被刮伤了一个小口。
    感觉自己不是张彪的对手,于是乎利用轻功往城墙上爬,为了逃命,十根手指头抓墙抓出血,天合庆强忍着疼痛,翻到了城墙上,杀死了两名官兵,又跳出另一侧的城墙,这才逃了出去。
    张彪被这突发的一切惊呆了,没有了往日第一铺头的风采,他瞬间缓过神来,赶紧命令官兵打开城门,去追。可是等到出城门以后,官道上空无一人,便知道让他跑了。
    张彪便命令手下兵分四路去追赶天合庆,一定要找到。
    四个时辰以后,天色已晚,四路的兵都已回来,都没有消息和线索,张彪很失落的往衙门走,如果回到衙门没有完成任务,知府肯定会怪罪的,怎么办?张彪毕竟是多年摸爬滚打过来的,江湖伎俩和官场的伎俩还是有的。他拿出宝剑往自己的胳膊和腿上分别刺两剑,就当是在追捕的过程中负伤了,导致了天合庆的逃跑。
    回到衙门,见到了知府,师爷在旁边伺候着。
    知府:“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在下无能,没办好。”
    “什么,让他跑了?”
    “是的,大人。”
    “你堂堂第一捕头,怎么能让他跑了呢!”
    “在追捕的过程中,负伤了,等到再追上,就没影了。”
    知府看看腿上和胳膊的伤,看来他绝对不会好对付的。
    “命令全体官兵以及周边的县城协助我们调查和缉拿天合庆,这次的抓捕还是由你负责,你要待罪立功啊!”
    “遵命,告辞了。”
    “把伤养好,好好休息。”
    “谢大人”
    张彪退下以后,捕头队长欧天强就回来了。
    “你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回大人,尸体都已经在固定的地点掩埋,血迹已经清理干净,粮仓已经修复,少了许多粮食,已经补齐了。”
    “好,办得好。你接下来负责审问那五个人,等他们醒过来,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一定要得出天合庆的下落。”
    “遵命”
    “退下吧!”
    待欧天强退下以后,师爷问:“老爷,你的眼线柯明多给你报信,你为什么不把老窝给端了?”
    “如果给直接端了,我的功劳顶多是捣毁窝点,哪有现在的镇压叛乱的功劳大。是不是?这就是我尹某人的精心的布局。”
    马上给皇上上折子,请功。
    折子内容如下:盛京知府尹贺东冒死奏报皇上,本地于今日发生叛乱,由非法的南人组织煽动百姓和灾民攻打粮仓,公然抢粮,与朝廷抗命,臣已经按时发放粮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还是不满足,今天的叛乱让臣给镇压下去,保一方平安。
    知府又写了一封信,给京城的某位大官,让他在圣上面前美言几句。双管齐下,在政治道路上精心的布局不一定就会带来好的结果。
    师爷:“老爷,我这辈子给你当师爷,值了!”
    但是天合庆为什么就没影子了呢!
    原来早在南人成立之初,就在城池的周边秘密的挖多个暗道,也就是说可以藏身的暗道,以防万一。今天还真被天合庆给用上了。
    见天色已晚,光线昏暗,天合庆从暗道里小心的出来,逃向了别处的据点。
    天合庆此时再考虑那些兄弟的命运该如何?总据点的命运又该如何?自己以后又该走向何方?去别的据点会不会收留我?
    天合庆此时冒出了一个逆天的想法,去寺庙躲一躲。
    好,就这么办。
    总据点只剩下十元老和柯明多,剩下的人都出动了。见很长时间不回来,十大元老知道出事了,得赶紧躲一躲,于是十元老和柯明多离开了总据点,消失在黑暗之中。
    十一个人走到了城门,看见还没有封门,于是先后都出去了,这时还没有开始严查剩下的人。
    而他们走的恰巧是东门,因为他们要上棋盘山,在山里官兵不容易被抓到。
    走到一半的时候,十大元老年世已高,体力不支,都走不动了。这下麻烦了,官兵追来可怎么办?
    柯明多说:“前方不远有一座废弃的房屋,我们在在那里安顿一宿,怎么样?”
    “好,就这么办!”
    于是十一个人便在破旧的屋子里对付一宿。
    在十大元老中,开始了关于未来和政权的争论。
    其中一个元老率先发话:“天合庆与天合喜一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一次行动,把家底都打没了,几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你这话不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天下的难民那么多,老百姓生灵涂炭,我们应该为老百姓做点什么,为老百姓和难民能吃上粮食,我们做出牺牲也是应当的。”
    “什么,几百人的性命啊!”
    “有天合庆的消息吗?”
    “我们出城的时候还没有他的消息”
    “这个畜生,害得我们现在躲在这,难道以后都要过这种逃亡的日子”
    “怎么,悠闲地在据点待着行,受一点的苦就不行了”
    “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
    柯明多傻眼了,他没有见这样的情况啊!该怎么办?原来不只是朝廷里有党争,这小小的组织里也有党争。
    现在的局面是四个对六个。我是内奸,几百条人命是由我引起的,我不想再做罪人了。我准备弃暗投明,向十大元老承认错误,挑明身份,为了全天下的百姓和难民,豁出去了。
    “你们都不要吵了,他们的死全是因为我。”
    十大元老齐唰唰的看着他。
    “其实我是知府安插在你们内部的现任,一有大的行动我就去报信,但是我每回报信的时候,心里总是对不起你们,你们对我那么好,而我却…
    我决定了,以后不再给他报信了,你们愿意怎么处置我都行。”
    说完柯明多便大哭起来,跪在十元老的面前,等待着死亡。
    “起来吧年轻人,人生孰能无过,人无完人嘛!就即使你不报信,我们也会死很多人的,你认为官府会放过我们吗?
    假如你不报信,我们会在城门和粮仓遭到官兵的围剿,我们没准会牺牲更多的人,你起来吧!”
    柯明多听完,看着十大元老:“你们不杀我?”
    “不杀,因为你知错就改,诚实,你看见我们在争吵,不惜用自己的命来换和谐,很难得。
    其实我们争吵是假,引你露出真面目是真,我们早就知道你是叛徒,一直在演戏。”
    柯明多完全愣了。
    “留住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年轻人,以后的路还很长,好好干。以后棋盘山就是我们的老家”
    这时天忽然下起了暴雨,也许是在为刚才的事感动,也许是在为几百条性命哭泣,总之,大雨倾盆浇醒了许多人。
    天合庆被雨浇在了半路上,由于受到巨大的打击,晕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附近寺庙化缘的古刹庙的天隐大师和两位徒弟发现。
    天隐:“赶快,抬起,送回寺庙养伤。”
    就这样天合庆阴差阳错的进了寺庙。真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官府衙门院内,知府和师爷正在紧紧盯着那五个人。
    知府:“等着五个人醒来,一切都晚了。到时候只能从这几个人口中打探天合庆的消息,而别的信息休想得到。
    是我失策了,在抓他们的同时,让柯明多给我传信,直到总据点的位置,之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师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切看命吧!”
    这时的钦差大人正在给皇上上折子,说明情况,辽宁地区并不像别人说的**那么严重,民不聊生,知府也很努力,请皇上定夺。
    就这样盛京城里总算平静了几天。表面上看很平静,但是暗地里确是很汹涌的。
    南人煽动叛乱以及攻打粮仓已经传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老百姓有的家产万贯,有的生灵涂炭。那么穷人就会对富人产生仇恨,吃不上饭的对吃上饭的产生仇恨,这就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诞生的根源。
    而清政fǔ正是忽略了这几个因素,造成严重后果。
    令府大院内,依旧是往日的繁华,令夫人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起来,但是夫人的美貌依旧不变。身旁两个丫鬟在小心翼翼的照顾着。
    令府二老在正堂喝喝茶,唠唠嗑,这么大岁数的人啦!也就颐养天年吧!令老爷和丁二在处理八大碗酒楼的生意。令老爷和丁二每五天都要在这些店铺里走一圈,看一看,这么大的家业,不勤劳点,难免有人偷懒。
    这门店的掌柜每三天要去令府回报情况,不得有误,这时规矩。
    令老爷和丁二正在听八大碗酒楼掌柜的汇报生意。
    令老爷看了看账本:“不错,比前几个月好了!”
    “谢东家夸奖”
    “你认为八大碗酒楼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
    “东家,我们这的厨子那是没得说,只不过现在的酒楼是两层,高峰的时候都得排队,我的想法是再加一层,如果三层的话我们的生意就会好很多。”
    “这个想法不错。”
    “其实那两个酒楼也早有这样的想法。”
    “那就这三家酒楼一起扩建。”
    “这样的话会耗费很多的钱”
    “钱不是问题,只要是能把生意做大,花点钱无所谓。”
    “东家英明”
    “那就这样,我就先回去了,你这要是有什么事再来找我”
    说完令老爷和丁二起身就走。
    掌柜的一直送到门外,看见东家的马车走远才回去。
    在回府的路上,令老爷不经意间的往外一看,有很多难民,还有沿街乞讨的人,令老爷不禁叹息一声,随即把眼睛闭上。
    回到府中,令老爷问丁二:“刚才回来的道上看没看见那么多的难民?”
    “老爷,看见啦!”
    “难民越来越多,肯定是灾情又严重了”
    “老爷,这年头灾民越来越多是正常的”
    “其实,像城中的这几个大户,我们令家,还有李府、刘府等,都不安全”
    “为什么”
    “因为难民们吃不上饭,就会感到饥饿,人在饥饿时做的事情是不冷静的。他们万一抢我们的粮食怎么办?”
    “老爷,前段时间南人勾结难民攻打粮仓闹得满城风雨啊!整个南人快完了,难民们攻打粮仓是很吓人的。”
    “怕的就是这个,我有一个想法,开仓济粮,免费熬粥给难民喝”
    “可是难民那么多我们救得过来吗?”
    “就不过来也得救啊!国家国家,国都没有了,哪来的家啊!”
    “但是光靠咱们一家也不够啊!”
    “光靠我自己那怎么行,我要联合李府和刘府。别的府不敢说,但是这俩家肯定行。”
    “那我这就去一趟”
    “不用,这种事应该发请帖,让他们来我府上一聚,请他们吃顿饭,之后把这件事一说,愿意不愿意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明白了,老爷”
    “这么大的事,我必须跟父母大人商量一下,你还是等我的消息吧!”
    “好的,老爷”
    “对了,地道挖的怎么样了?”
    “快挖通了,等到晚上带您去看一看”
    到了晚饭的时间,一家四口坐下来正在吃饭,令老爷对父母说:“孩儿有件事想跟您二老说一下!”
    母亲:“您说吧!”
    “今天我回到府上的过程中看见道两侧有很多的难民,城里这样情况,城外更甚,我受到了触动,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在府门口设立粥铺,熬粥给难民喝”
    “就我们一家,恐怕独木难支吧!”
    “我想联系李府和刘府,别的府我不敢保证,这俩家人没问题”
    “那好吧”
    父亲:“您这也算是积德啦!为了你媳妇肚子里的孩子”
    说完这句话,令老爷和夫人对视了一下,相互笑了一下。
    到了晚上,夜黑风高,丁二在前面打着灯笼,令老爷在后面,小心翼翼的进了杂货房,丁二问:“挖通了吗?”
    “挖通了,刚挖通。直接通到城隍庙”
    “太好了”
    令老爷:“那我们就走一趟。”
    说完令老爷和丁二以及四个下人钻进了地道。
    丁二在最前面给老爷照亮,四个下人在后面。
    在走地道的过程中,道路虽然曲折,但是结果是好的,经过了一刻钟的行程,终于到了城外的城隍庙。
    一行六个个人都非常高兴。
    把城隍庙的地道掩饰好之后,六个人都回到了杂货房。
    令老爷对四个下人说:“干得不错,以后在令府好好干,不会亏待你们的。”
    四个人齐声说:“谢老爷。”
    “丁二,你明天多给他们一人五两的银子,算是奖励吧”
    “知道了,老爷”
    见四个人退下,令老爷对丁二说:“这条地道挖好以后,我的心里就有底了。如果真有什么事情,顺着这条地道逃走应该问题不大。”
    “老爷,您想多了。”
    “不得不防啊!对了,你明天去趟李府和刘府,告诉他们明天我再八大碗酒楼雅间宴请他们二位。“
    “我明天早上就去”
    第二天一早,丁二就开始奔向李府和刘府。
    到了晚上,令老爷和丁二最先出现在八大碗酒楼的雅间,令老爷对掌柜的说:“今天我要招待两位最重要的客人,菜一定上好的,酒一定上陈酿。”
    “一定,一定。”
    李老爷和刘老爷很准时的来到雅间,随后三人相互拜礼,坐下。
    李老爷:“今天让您破费,不知有何事啊”
    “在百忙之中请二位前来叙旧,谢二位老爷赏光”
    刘老爷:“如果能用得上我们俩,尽管开口。”
    “那就多谢了”
    等到酒菜都上齐了,令老爷:“如今天下乱世,民不聊生,灾民遍地,苦不堪言,我们几家不能说富可敌国,但是在盛京城里还是数一数二的,我有个想法。”
    刘老爷和李老爷齐声问:“什么想法?”
    “我想为外面那些难民做点什么”
    “做什么”
    “我想在我们令府门前设立粥铺,免费熬粥救济他们,但是光靠我一家是不够的,还请你们两家帮忙,如果我们三家同时设立粥铺,那么别的人家也会效仿的,这样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的难民吃饭问题。”
    刘老爷:“好主意,你能有这样的胸襟,我很佩服,这件事是个好事情,不知李老爷怎么看。”
    李老爷:“不错,其实我早有此想法,但是一直犹豫不定,如果这样那太好不过了。”
    令老爷举起酒杯:“那我先谢谢二位老爷了。”
    说完三人将杯中酒喝完。
    刘老爷:“我明天早上就开始办理这事,越快越好。”三人齐点头。
    第二天明一早,令老爷便叫丁二过来。
    “丁二,我们府上有多少存粮”
    “老爷,在后厨存了足够令府全家好几年的粮食”
    “我们府上的粮食也不够啊!你这样,那些银子,上城里的粮店买几千斤粮食,让下人用车运回来,如果没有或者太贵就去城外买。”
    “好了,我这就去。”
    “让人在门口的空地上支起四个大铁锅,用来熬粥。”
    “明白”
    两个时辰后,丁二和运载着几千斤的粮食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回来了。车队在粥铺停了下来,这么大的举动,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
    这时令老爷从府中出来,对围观的难民说:“同胞们,听我说几句,如今全国各地有不同的旱情,辽地没有幸免,为了能让你们吃饱饭,我自己花钱买粮食给你们免费熬粥,一天三顿,只多不少。我令某能帮你们的只有这么多了。”令老爷说完不禁掉下几滴眼泪。
    底下的难民也是情绪激动,蜂拥而至,毕竟太饿了。
    令老爷转身对丁二说:“你告诉他们,一定要保证粥的质量,筷子插进去不能倒才能让难民们吃饱饭。”
    “放心吧!老爷。”
    “李府刘府那边有什么情况”
    “老爷,我回来的时候他们俩家也已经支起了棚子,支起了大铁锅,门口也有很多人。”
    “好,我知道了。”
    还别说,在盛京城里,这三家有了行动,别人家也跟着来,有多少钱就出多少力,也都大大小小的支起了铁锅,缓解灾情。
    非常不巧的是这天正好赶上知府外出,刚才的一幕被知府尹东贺看在了眼里。
    师爷:“老爷,这下好了,他们这么做,没我们什么事了。”
    “好个屁,前几天难民攻打粮仓,被压了下去,现在全城的人都知道我们有粮食却不发放,就在这时,他们令府却熬粥给难民喝。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他们是在暗地里骂我,骂我玩忽职守,不配做他们的父母官。你们这几个大户人家,我尹东贺早晚给你们颜色看看。”
    知府大人这时被气得气喘嘘嘘。
    “老爷,您可消消气,着气坏了可怎么办?”
    “走,回府”
    “我前些日子给皇上上的折子应该有消息了吧!”
    “就在今明两天”
    “那我们回衙门里等着”
    说来也巧,刚一回衙门,皇上的嘉奖就下来了,赏给盛京知府双眼花玲,尚方宝剑一把。同时,提拔钦差大人柯博轩为东北边关大将军,防止沙皇侵犯。协助尹贺东处理相关的事物。
    尹东贺和柯博轩起身谢皇恩,待传令官走后,柯博轩说:“以后我就有事干了,不能像以前那么悠闲了。”
    “恭喜大将军”
    “同喜,同喜”
    其实道光皇上先看看尹东贺的折子,又看看柯博轩的折子,再加上朝中有人给他们俩说好话,道光便信以为真。二人都受到了提拔。
    晚上尹东贺和柯博轩以及师爷又坐在了一起,喝着小酒。
    柯博轩:“前些日子发生了很多事,我没有办法帮你解忧,因为皇上只让我查**案,你不要怪罪。”
    “哪能啊!”
    “大人你犹如镇宅之宝,你来了,我处理别的事顺利多了。”
    “我前几天给皇上上折子,给你们这的**压了下去,你以后不用担心啦!真要是闹大,朝廷里有人给我们俩撑着。”
    “万分感谢,你对我的恩情日后慢慢报答,师爷,我俩敬东北边关大将军。”
    随后三人一涌而尽。
    柯博轩:“我听说今天城中的大户自己熬粥解救难民了。”
    “可不是吗!”
    “这可不好,你想,前段时间的南人事件刚平息,明明有粮食却不发放,而他们却唱着一出,这不是打你知府的脸吗?”
    “大将军,我也是这么想的,正在为此事闹心呢!”
    师爷:“不知大将军有什么良策?”
    “不着急,我们慢慢想,好饭不怕晚。”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