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8 天龙八部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项韬忽然想起来了:“那部跟佛有关的武侠?”

  此前洛阳曾和他说过,佛教分诸天、龙及鬼神为八部,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曰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没错,就是。”

  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洛阳的神情格外认真。

  前世关于金庸哪部小说最经典的争论,从未停止,一些金庸的粉丝更是每每为此而吵闹不休,而其中被读者们提及最多的,分别是三部小说:、以及!

  一部是寓意政治斗争的自由之作。

  一部是思想升华下的反武侠之作。

  一部则是以佛为基,悲天悯人的宏伟巨著。

  是的,即便“射雕三部曲”这样的超级经典,也只能说是奠定了金庸武林盟主的地位,金庸靠射雕三部曲,可以傲视武侠领域,却无法依靠三部曲进入纯文学的殿堂,让金庸真正被称之为大师的,正是、与。

  此处先排除掉。

  前文说过,不是不好,只是因为在洛阳看来,已经不属于武侠的范畴了,正如倪匡评价的那样,是金庸最好的小说,而则是金庸最好的武侠小说,这说法与洛阳思想不谋而合,里的某些东西是深刻,但已不是武侠,甚至是在反武侠。

  剩下就是与孰优孰劣的比较了。

  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洛阳也不敢轻下定论,他之所以想要先写,只是按照前世金庸的创作顺序而已。

  那么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

  洛阳看来,这是一部充分显示金庸博大精深之学问的一部武侠小说,在之前,金庸喜欢用传统的儒学来回述和解说武学,这点从陈家洛、袁承志到郭靖、张无忌,都有主动或被动的报国之心就可以看出来,金庸是用这些主角来表达自己人生观的。

  至问世,金庸才以佛教的“大悲大悯”来破孽化痴!

  在这部作品里,他开始用佛教的“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来开导读者,这就增加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深度与哲学内涵——

  这本书,有三个主角。

  段誉、乔峰、虚竹,一公子,一英雄,一和尚。

  三人身份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但各占了一台戏,既前后交错,又相互映衬,既层次鲜明,又一气呵成,这种结构与人物刻画手法,开创了武侠小说写人叙事的新路子,同时也展现出了金庸恐怖的掌控力,这是武侠史上绝无仅有的三主角作品,单凭此,就可立一个武侠的丰碑。

  此外任何多主角的作品,都无法比得上。

  更别说,还有两话篇幅,送给了庄聚贤,此人堪称隐形的第四主角。

  这本书里,写武也写侠,写人更写情,皆是大起大伏,曲尽其妙,前世甚至有人说,读武侠小说不读,实在是人生一大遗憾,天龙浩大,可见一斑。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相比射雕三部曲,天龙情节的确更加光怪陆离,场面也波澜壮阔,有恩,有仇,有压抑,更有发泄,有冰窖缠绵的幻想,也有树边解手的现实,这本书里,人物塑造方面更是登峰造极,称得上是江湖的百科全书,并且在写这部书时,金庸正当年富力强,对故事节奏的掌控,和对场面的驾驭,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是前期的金庸无法比拟的。

  所以,射雕三部曲是金庸的一个巅峰,则是金庸的另一个巅峰。

  项韬表情若有所思:“原来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老板认为,这部作品,能够超越射雕三部曲吗?”

  目前不知道剧情的项韬,只能根据书名胡乱联想着剧情了。

  洛阳淡然一笑:“当然,是正剧,比此前任何一部武侠都来的正。”

  这是洛阳本人的看法,是一出庄严的正剧,是典型的对人性的具有宿命感进行思考与反思的正剧,中讨论的各种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现实对历史以及对政治的探讨,借这本书,金庸在以悲悯之心看待人类的本身在命运面前的苦苦的挣扎和奋斗,这是一种人类对对自然对生命对爱情对理想对现实对各种生活中很多向往的灵魂欲望之探究。

  此立意之高,自然是射雕三部曲不及的。

  因为对人性本身的探讨,这是任何一部伟大的著作都绕不开的命题,类似事情,托尔斯泰干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干过,曹雪芹干过,马尔克斯干过,金庸也干过,不过金庸干过这样命题的书,只有两本,分别是和。

  只可惜架构太单薄了,所以洛阳没有写出来。

  包括、、等一系列作品,洛阳都没有写出来,就是因为作品相对的单薄。

  他个人比较喜欢。

  佛家七苦依次为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如果说历史,政治,文化是人类在人性的表象体现,那么,宿命命运轮回等等,是根基于人性在世界上的自我实现了,深化了普通人在面对自然面对矛盾人性上的探讨,每个人都在宿命面前苦苦挣扎,苦苦执着,它所写之事,不仅是古之人古,同时又是虚拟之人与虚拟之事,其间的世界既有朗朗之乾坤而又有魍魉之暗影,更有奇峰险壑,曲径通幽……

  所以。

  射雕三部曲之后,洛阳选择用去诠释武侠。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