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金军突然减轻压力,似乎达成某种不成文的契约,草原各部族蜂拥南下,对夏北地各城着实地劫掠一番,不仅有蔑儿乞、塔塔尔等附庸女真的势力,连强大的克烈、乞颜人也开始南下。
夏军留守兵马本就不多,根本无力遏制数万骑疯狂攻势,三战三败,被迫龟缩在坚固的据点中,北方重要据点乌剌海城被包围,城池险些没有守住。
此时吴阶和宣武、宣毅军来到了定边镇,宋军势力大振,前线兵力达到五个军的禁军,自然需要北侍军表现一番。
宣武军军主王德披挂上阵,他以上万宣武军吏士,对南平州州城展开了攻势,宣毅军担负支援。
这可是北侍军的生军,虽说马军部队正在回程中,但他们依然有精锐的车兵,还有大量的凶横步军锐士,再加上乡军部队的支援,大量的精良攻城器械运用,让进攻很顺利。
王德也不是易与之辈,这是增援西侍军初战,他是憋了一口气,告诫各部将校都打起精神头,只能打胜不能失败,各部虞候加强巡视,有畏缩不前者军法从事。
宣武军气势如虹,有军法官操刀在后,各部吏士无不奋勇,三下五除二拔除南平州外围据点,几乎没有付出多大代价,可见宋军攻坚能力的强悍。
在抛石机、加强型床子弩强大火力掩护下,宋军作战极其勇猛,王德甚至在城下督战。一支军队的风格养成,第一任大将极其重要,宣武军就秉承了王德的作风,作战风格相当的剽悍,素来既能打攻坚战,又能挥戈野战,端地号称禁军的夜叉。
南平州不过是西平府外围,也就是翔庆军的驻兵点,夏军实施战略收缩,外为据点兵力薄弱,再也不服驻扎近万兵马盛况,加上宣武军迅猛急雨地攻势,守军抵抗仅有一天时间,就被斩关夺门。
王德把宋军的残暴发挥到极点,就如同南海的张屠夫,他没有要俘虏,宣武军进行了残酷的屠城,一天就斩杀数千人,大部分是生民,为此遭到吴阶的斥责。
但是,王德并不以为意,认为夏军不顺,城内百姓也进行顽抗,理应同罪处死,更能震慑党项人心。
不过,此战也让夏军胆寒,宋军的暴行传了出去,坚定一些人死战决心,也让一些人动摇,生怕坚决抵抗会被屠杀。
吴阶没有办法,只能顺水推舟地宣称,南平州屠城是因为全城抵抗,只要不抵抗归顺朝廷,城内军民可以免死,就算夏军吏士尽责,居民也不能抵抗,凡是军民共同抵抗者,全城鸡犬不留,财帛任吏士取用。
宋军的宣告造成了轰动,无论是西平府还是静州、怀州,都处于惶恐中,倒是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各部吏士纷纷请战。
无它,西北战事开始,朝廷就约束各部不得擅开杀戒,有了王夜叉的先例,又有了吴阶的允许,谁不想去发财啊!
就在此时,宋军展开对西平府北部外围的行动,意图拿下东关镇,建立对西平府进攻的侧翼阵地。
打头阵的是胜捷军,这些骄兵悍将本来兴致勃勃,想要拿下东关镇发笔财,却没想遇到了对头,当他们气势汹汹地抵达东关,不料骨力黑发动了逆袭。
阚先率两千骑迂回,截断了宋军后路,配合骨力黑的七千余骑,对胜捷军实施暴风骤雨般地打击。
胜捷军哪里想到对方犀利反击,还是近万精锐马军,开始就被打糟了,前军完全溃散,把中军给冲乱了,要不是车营联合马军营决死反扑,恐怕会被打的全军溃退。
就算车兵和马军力挽狂澜,也无法扭转战局,幸亏云翼军及时赶到,稳住了阵脚,挡住夏军十余次的猛攻,恐怕仅凭胜捷军的车兵和马军,也不可能维系太久。
骨力黑挽回一点可怜的面子,战术上的胜利,不可能对战略产生巨大影响,面对两个军的压力,他明智地收拢兵马,西平府治城,已经暴露在宋军的刀刃下。
消息传到兴庆,又是一阵大乱,西平府距离兴庆不过百余里,现在暴露在宋军面前,实在让人堪忧啊!
当各怀心事之际,罔存礼却不屑参与其中,此时的他正站在皇宫秀宁殿外。
今个,他是来向妹子罔氏辞行的,他们是感情非常好的兄妹,自罔氏成为太子妃,他又在军中任职,相互少了见面,感情却没有淡薄,马上就要离开了,还是生死未卜的战事,自然要见一面。
“大哥,这次非比寻常,你可要谨慎些,能退就尽量退。”罔氏很不舍兄长出镇省嵬城,她虽是身居后宫,却也是明白人,大夏东部完了,北部正遭受草原部族的侵扰,省嵬城实际成为兴庆北方屏障,面临宋军和野蛮人的夹击,处于极为危险的地步。
罔存礼又何尝不明白,他比罔氏更清楚艰难的时局,认为是大夏最危险的一次祸乱,国内天灾,国外群雄虎视眈眈,大宋行朝是要吃人的猛虎,女真人却是要分肉的饿狼,草原野蛮人是抢食的秃鹫,都让大夏处于风雨飘零中。
不要看宋军在西平府打的凶,其实最致命的应该是北上省嵬城,一旦拿下省嵬城,将彻底断了兴庆和粮食重要产地的联系,然后挥师南下,缺粮少药的兴庆就是探囊之物。
至于女真人的援助,别人相信女真人断不会放弃,他却不那么认为,仗打到这个份上,宋军占据绝对主动,他不认为大宋行朝不防备女真人,人家可不会傻到贸然开战。
草原各部落突然南下,应该是某种不好地信号,没有女真人的放水,那些野蛮人绝不可能南下,他前两天上书希望李仁孝注意,并建议立即准备好退路,却遭到无情拒绝。
但是,他却更关心妹子处境,李仁孝迷恋任氏,传出的那些丑闻,让他平白多了许多担忧,轻声道:“我没有大碍,到是你要多加小心。”
本书来自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