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章 一个人的研究团队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关飞紧盯着眼前的两个并列摆在一起的显示屏,同时将双屏的信息收入眼底。

  他的右手快速地绘制着设计简图,不时还在旁边进行文字说明。随着根据地日益发展,要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光靠他一个人提供全套完善的施工图纸已不现实,如今他更多地是向各个科研院所指明研究方向,定期审核,不断将走偏的研究导回正路。当研究陷入停顿时,他需要提供关键思路、方法,和一些相应的简图,以帮助研究人员走出困境。

  在右手绘制简图的同时,他的左手则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快速敲击,输入着一篇论文:关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通过还原反应分离钒铁与钛元素的理论构想。

  这篇论文并非出自资料库,而是他的原创。

  没错,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以来,第一次没有抄袭或者以原设计图、施工图为蓝本,对其修正以保证能够实现以外,第一次进行近乎于原创性的论文纂写。

  之所以说是近乎于,是因为他还是从资料库中,部分获得了帮助。

  至少是确定了研究的方向,明白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并且根据简述中的只言片语,对于实现的方法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

  他现在在做的,还只是研究的基础工作:理论研究。

  一个研究从出现到最终成功,需要经过理论研究、实验室实验、小规模试生产、大规模试生产等很多步骤,其中理论研究是开始一项研究工作的预设前提,没有理论指引就不可能让研究工作始终进行在正确的道路上。

  就像人类决定要开展太空飞行,首先就要进行理论研究,确定这个想法是否是可以实现的。

  科学家们通过复杂的科学运算,用公式推导出只要宇航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就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着地球飞行。继而进一步推导出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飞行器才能脱离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其他行星。

  这个具体的推导过程,就是太空飞行的理论基础。

  任何低于理论确定第一宇宙速度的太空飞行研究项目,在开展之前就被证明是错的,无论投入再多,做再多的实验,也不可能成功。

  关飞在做的,就是从结果反推回来的基础理论工作。

  他知道结果,却不知道结果的详细情况,他懂得皮毛,却不懂得整个研究的具体工艺流程,中间还缺少太多关键信息。

  要想还原整个工艺的全貌,他就必须将这项工作重做一次,从最开始部分将其还原,从而才能真正确实地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根据所知,结合资料库中一鳞半爪的文字,逐步将其补完为一份完整的工艺体系,最后才能以这个工艺体系,重新构建一个准确的工艺流程。

  敲完最后一个字,将论文保存,随后鼠标移动,在工具栏项目中找到了文件转发,选择后从联系名单中选择了冶金研究所,再从中选择了肖建义教授,点击确认,转瞬之间,这份论文就被传到了肖建义教授的邮箱之中。

  关飞抓起放在一旁的电话,没有任何思索,就准确按出了肖建义教授实验室的电话号码。

  电话响了两声就接通了。

  “我是关飞,请问是肖建义教授吗?”关飞微微偏头,夹着话筒,放下左手,消除了刚才录入论文的工作页面,重新开启了一个新的工作页面,随即密集的敲击键盘声再次响起。

  他并没有因为打电话而停下手头事务,反是同时分心进行着三项工作!

  “关司令好,我就是肖建义,请问有什么事吗?”对面传来一个带着浓重鼻音的中年人声音。

  “是这样的,我刚写了一份论文,已经发给肖教授了,想请您帮着斧正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错漏之处,不知道您现在有没有空。”关飞客气道,声调平稳、语气客气而热情,如果不是传来雨打芭蕉般密集的声音,谁也听不出他还在进行其他工作。

  “我看到了,是这份吧,嗯,我正好有空,这就拜读,待会儿再给你打过去吧……”电话对面,传来点击鼠标的声音,想来是正在打开文件。

  “好的,那就麻烦您了!您看完之后,还可以转交给冶金所其他同仁传阅,有什么意见请务必全部收集汇总起来,以方便我对论文进行修改。”关飞放下电话,继续认真工作起来。

  论文不像小说,虽说文字不是很多,可是在看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细致周密的思考推敲。涉及到计算的地方,对方还要根据论文提供的公式进行验算,以确认计算正确。或者对其有所异议,对照冶金手册,选取他所认为更为适当的公式重新运算,一时半会儿不可能马上得出结果。

  关飞攥写的这篇论文,采用的是倒果为因的方式,只选择了他认知中可能的物理、化学反应,所以跟以往完善的论文截然不同,非常粗糙,只能说是一个理论的大框架式。

  交给冶金行业的专家们审阅,就是希望通过他们深厚的专业功底,帮他找出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才能据此逐步还原,构建出一个缜密的理论验证体系。

  一一天时间,电话都没有响起,也没有传来肖教授的邮件。

  但当第二天电脑刚开启,关飞就发现的屏幕右下角就跳出一个惊叹号提示符:收到新邮件,文件名,发件人肖建义。

  关飞点开了这封邮件,快拉到底,扫了一眼,就将邮件内容完整地扫描下来。

  随后他重新开启了一心多用的技能,将绘图、资料录入工作交给生物副脑控制,自己的思维却沉入了意识深处,通过回想的方式,认真地阅读着肖教授反馈回来的内容。

  邮件很长,足有七千多字,比关飞的原论文还要长得多。

  看得出肖教授是非常认真地看了他的论文,然后又非常认真地回复了这封邮件,内容非常详实。虽然他的遣词用句很客气,常常使用赞同、商榷等字眼,以表明对某些与关飞论文中所不同之处的个人看法,但大段大段引用自论文的段落后面,都附注了他的长篇大论。

  “原来是这样,所以要考虑到水分蒸发,采用分段加热的方式……”

  “混合搅拌的比例,是这样计算的呀……”

  “造球的大小,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么……”

  “生球团的垒放高度,是因为这些因素影响,所以不能垒放过多,以五至七层为最佳……”

  “但是他对于温度的要求太低了,认为最高不要超过一千四百度,但是根据资料,是要高温高料层,最高温度是一千五百七十度,这是什么原因?有哪些影响因素,是他没想到,还是这个时代还没发现?”

  关飞一边看着,一边通过生物副脑快速思索。

  肖教授的回复,帮他补充了许多之前没有考虑到、却又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对关飞论文的理论成型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有些地方,肖教授的看法,却跟资料上的记述并不一致,甚至是截然相反。

  关飞猜测,或是这是因为这套技术出现于二十一世纪初叶,而肖教授只能立足于现在,并没有后世的经验作为参考,所以在计算时思考范围有所制约,所以才出现了他的某些方面,跟实际相冲突的地方。

  他将这些部分全部挑出来,然后重新搜寻资料库中这三十年的冶金发展,一些热学、化学方面的新发现,从中搜寻蛛丝马迹,试图像拼图一样,将肖教授所判断错误的地方,重新找到新的理论支撑。

  有了之前肖教授回复的内容,他不用再像大海捞针一样毫无目的地撒网,而是专注于涉及到的方面,搜寻起来更具针对性。

  “原来如此,这里不是有说明吗?”

  “不错,这个问题果然是后来做了更正,所以不是肖教授错了,而是他的理论过时了……”

  在生物副脑的协助下,一个个潜藏在记忆深处的碎片,像是飞蛾扑火,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将原本漏洞百出的论文,重新修补了一遍,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准确,更加接近于后世那几份相关论文中所披露的部分试验参数。

  短短不到一分钟,一份经过肖教授提出,经生物副脑提炼总结,修改完善的论文就新鲜出炉。

  这篇论文比之关飞最早写的那份论文全面了何止数十倍,各种他没有想到的因素现在全都补完,而且有着详尽的理论依据,公式完整,论证缜密,已经是一份相当全面的研究资料。

  就这样,需要一个研究团队,要做几天、几周,乃至几个月的理论研究部分,关飞只用了两天,就将之顺利完成,并且比人家做得更好!

  接下来,按顺序该是进行实验室试验过程。

  实验室试验,就是通过实验仪器设备,严格复原出研究设计所要求的实验环境,以验证在实际中,是否能够如理论研究一样,得到同样的结果。

  这项工作,自然是要在实验室内进行。

  但是关飞并不需要。

  当天工作结束,在临睡前,他服用了专门为他配置的高能量食物,然后躺在床上,开始通过生物副脑模拟的方式,进行相应验证。

  什么试管、烧杯、冷凝器等等各种器材设备,他都一概不需要。

  在生物副脑虚拟的环境中,完美地按照论文中所提出的要求,将其百分之百模拟出来,然后进行实践。

  说实话,这已经不是实验室论证,而属于小规模试生产阶段了。

  普通研究员要做无数次实验,确认结果与计算一致,然后才能申请经费,批准构建试验用小型炉窑,以确认能否在非实验室苛刻条件下,也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但是关飞不需要,他得到了理论支撑之后,立即就展开了实际实验生产。

  虽然仅仅是在虚拟环境中。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