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陈宫是一个被低估的谋士。。
既然如此,孙策自然要发挥出陈宫的最大价值,以人尽其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正月底,孙策一行终于回到了秣陵。
在孙策离开秣陵的这段日子里,整个江东发生了许多孙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总结起来,这些事情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即“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这四个字出自《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事实上,所谓的党同,是孙策的有意为之,或者说这本就是人类的天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过如是。
党同,是孙策为了平衡所需,是帝王权术。
然而,伐异,却让孙策很不爽。有党同,自然就会有伐异。然而孙策始终竭尽全力的避免大规模的伐异爆发,是因为这种内耗将会极大的削弱集团的实力。
如历史上有名的,唐朝的牛李党争,就是其中的典型。
如今以孙策为中心的江东利益集团,其主要任务是对外攻伐,一统天下。然而,内部无休止的纷争,将会让集团对外的能力大为削弱。这绝不是孙策想要看到的。
秣陵县,吴侯府,孙策的书房里,看着楠木桌上码放的整整齐齐,厚厚的摞在一起高达一尺的奏章,孙策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已经仔细的翻看过了这些奏章,其中并没有什么太大不了的事情。
不过是一些相互之间的弹劾罢了。
归纳总结一下,不外乎是江北士族和江东士族之间的互相弹劾。
以张昭、张纮为首的江北士族,和以吴郡四姓为首的江东士族,本就有着天然的矛盾,再加上孙策自己的有意引导,矛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孙策端起刚刚泡好的清茶,微微啜了一口,皱着眉头,静静的思索着,到底是不是自己玩脱了?
过了半晌之后,孙策终于确定,自己并没有玩脱。
或者,准确的说,这应该是两大利益集团之间的一次相互试探。
也许是孙策上一次迎娶大乔时,造出的声势,让江北士族看到了自己对吴郡四姓的不满。
当然,吴郡四姓也可能希望借着这一次的互相弹劾,来搞清楚孙策到底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孙策的想法很简单。
作为一个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显然不能让自己的手下铁板一块。
孙策的统治,离不开其治下世家豪门的支持。
原本孙策的统治区域,仅仅在江东一隅,虽然孙策手下同样有大量的江北士族为官,可是江北士族的势力与江东士族一比,便远远不如。
然而,孙策的势力在不断扩张中。
当孙策控制了整个淮南之后,江北士族的势力急剧扩大。
以庐江周氏和乔氏为代表的江北士族,不能允许江东士族长期骑在他们头上。
尤其是让舒县周氏和皖县乔氏不爽的是,庐江郡太守竟然会由吴郡四姓之一的陆氏子弟来担任,这简直是对江北士族的一种侮辱。
孙策对外表现出,一种对吴郡四姓的妥协,然而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孙策让陆航去担任庐江郡太守,也有几分有意为之的意思。
孙策不希望任何一方独大,不论是以吴郡四姓为首的江东士族,还是以淮南士族为主导的江北士族。
制衡,制衡,就是制约与平衡。
孙策要的是江北士族和江东士族之间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平衡。
如何做到相互平衡,显然就要看孙策自己的水平了。
好在这一次,江北士族和江东士族之间的相互弹劾,还算是比较有分寸,没有搞得让孙策下不来台。
而且,以孙策上千年的见识来看,他们之间弹劾的水平实在是太低了。
大都是些什么贪污,渎职,不作为之类的事情,而且绝大多数涉及的都是县令、县长之类的基层官员,没有上升到郡一级的官员。
显然,这是一种试探。
孙策相信,如果自己没有什么剧烈反应的话,很快新一波的攻讦和弹劾就会来临。
而且新一波的攻讦和弹劾,绝对会更加猛烈!
这不是孙策想要看到的。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这是多么重要的一年。
可以说,建安四年和建安五年,这两年是能够决定天下走势的关键两年,孙策怎么可能在内耗中度过?
所以,孙策的措施很简单,也很粗暴。
既然你们弹劾,那好办,全部撤职好了。
没错,不管是江东士族,还是江北士族,凡是在这一次弹劾中涉案的,孙策不分青红皂白,甚至连查都不差,全部撤职,而且,更重要的是三年内不可在孙策治下为官!
当孙策命令一出,整个治下一片哗然。
显然,所有的人都看出了孙策的不满。
于是乎,不论是江东士族还是江北士族,都暂时消停了下来。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次的相互弹劾,损失实在是有些大,出身江东士族的县级令长被撤职13个,出身江北士族的县级令长被撤职7个。
虽然从表面上看,江东士族的损失要大一些。
但是,江东士族的人数本就要比江北士族多,尤其是在基层的县一级衙门里,大多是江东士族充斥其中。
所以,事实上江北士族的损失要更大。
江北士族顿时肉疼无比,而江东士族则暂时放下了心来。
孙策各打五十大板的命令,让两大利益集团明白了,起码暂时是没有东风压倒西风,或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可能性。
将矛盾暂时压制下去之后,孙策治下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备战之中。
袁曹之间的关系在不断恶化,去年袁绍已经平定了公孙瓒,而曹操也解决了心腹之患吕布。袁本初和曹孟德,一个占据河北,一个控制中原,两雄争霸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
明年的官渡之战,更是会决定整个中国北方的归属。
孙策若是不从中夺取一些好处,那也就不是他孙策了。
166、党同伐异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