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岁终上计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冠礼!赵无恤听罢,怦然心动。【【,

  虞夏商周几千年更替,社会从氏族部落进阶到邦国、封建,工具从铜石并用进阶到铜铁并用。氏族、风俗、名物都有巨大的改变。

  但有一点却从未变化,那就是对年岁的重视。

  正所谓:“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

  尚齿,用后世人类学的名词来说,就是“年龄阶梯制”,人的社会权力以年龄来决定,这种纯自然的因素延续了数千年,直到现代还深受影响。

  人们往往会信任老者的话,而觉得毛头小伙不可靠,当职位相同时,必然是年龄长的人更尊。

  春秋时的人往往把人的一生划分为数个阶段,当某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时,他可以取得在社会上相应的地位、权利、声望。

  所以在孔门儒家心目中,贵族理想的一生应该是这样的:

  十岁叫做幼,学六艺;二十岁叫做弱,行冠成年;三十岁叫做壮,可以成家立室;四十岁叫做强,可以入仕;五十岁叫做艾,可以穿朝服为大夫;六十岁叫做耆,不必再亲自视事,只用指使属下;七十岁叫做老,可以闲暇下来,给儿孙传授人生经验了。

  若是细细观察孔丘的前半生,赵无恤便会发现,他甚至是严格按照这种阶梯进展而活的。

  但赵无恤心中却也有疑惑,不是说。男子二十而冠么?自己虚岁也才十五,怎么提前了这么多。

  赵鞅将那日傅叟的解释说与他听。言道:“汝在成乡所做所为,羞煞无数成年者。所以也不必拘泥年岁,余认可你可行冠便是。”

  不过,赵无恤还有另一件担心的事,刚好就在这时候试探试探。

  他讷讷地问道:“阿姊年岁长我数月,却尚未及笄,是不是会让外人嗤笑赵氏无序?”

  成人仪式,男子二十行冠,女子十五及笄,及笄之后。便可以许嫁。

  姐姐季嬴是赵无恤少数软肋之一,他对此一直有些忐忑,不过到目前为止,赵鞅都没给季嬴定下姻亲。而按照原本的历史,这种情况会维持到数年后的战争时期,阿姊最终会被许给代君……

  但,这一世,赵无恤打算阻止它发生!

  然而,赵鞅听罢。却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笑。

  按理说,的确应该先为季嬴及笄的,但自己这个女儿,情况有些特殊啊……

  他收敛了神色。淡淡地说道:“不必了,如今是季世,礼乐早已崩坏。何况她是女子,汝是男子。不用按照顺序来。你且回去做好准备,余先让家祝卜筮吉日。定下日期后,再广邀宾客,在下宫的赵氏宗庙,为你行冠!”

  ……

  按照礼仪,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家祝为赵无恤选定的吉日,就这么跳了一旬,定到了冬至日那一天。

  “又是冬至日啊……我真是与这日子有缘。”

  听到竖人宽传来的消息后,赵无恤不由得一愣。

  春秋时的节气和后世有所不同,只有八个,分别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于是,冬至就成了一年之末。

  去年冬至,正是乐祁在虒祁宫中参加大朝会,被网罗罪名逮捕。

  今年,在冬至前一旬,他便被晋侯洗清了罪名,得到了释放,国君还专程在虒祁宫里设下燕飨赔罪,期望晋宋两国一笑泯恩仇。

  另一方面,冬至日,对于赵无恤来说,还有些特别的的含义。

  去岁四子分封时,他们兄弟几人在赵鞅面前打了个赌,要看看谁在冬至上计结果出来时,能得到第一。

  虽然经过赵鞅昏厥事件,以及那场成乡血战,赵无恤已经奠定了自己在赵鞅心中,还有宗族内无法撼动的地位。

  但君子言必有信,既然赵鞅去年说了要视上计而定,就得按照规矩来。所以现如今,分别来自成乡、棠乡、西乡、东乡的上计报告,便摆到了赵鞅的案几上。

  ……

  十一月初,冬至前半旬。

  下宫的计吏捧着简册,立在堂下读道:“仲君子的东乡,有田七万亩,民众数量减少十六人,岁收粮食五万石,比去岁少了两万石,其中入乡寺府库五千石。”

  “真是岂有此理!”

  赵鞅眉头大皱,气得扔了笔削。

  仲子迂腐而无能,今年的上计竟然较往年更差,非但没完成压制乡中氏族的任务,还放任他们坐大。据下宫派去暗中监督的家臣禀报,各族田亩都有扩充,不少国人丧地,哀嚎于道,还有人沦为氓隶。甚至,连本应该严禁的人殉,也一切如旧。

  仲信自从上次和叔齐合伙派人去成乡图谋不轨被发现后,就闷闷不乐,整日只是享乐饮宴,彻底放弃了对领地的治理。

  不过赵鞅不知道的是,其中少掉的两万石粮食,其实是因为氏族们争相购买麦粉、瓷器,流到赵无恤的手里去了。

  这个儿子,基本是废掉了,看在他是魏姬所出,打发去某个偏僻的千室之邑,就这么沉寂一辈子罢!

  赵鞅气呼呼地捡了笔:“立刻撤销他的乡宰之职,另换一名酷烈的家臣去,你接着说。”

  计吏咽了咽口水,换了一份简册,继续念道:“伯君子的棠乡。有田六万五千亩,民众增加十三口。岁收粮食七万石,比去岁不多不少。但只入府库五千石,比去岁少了两千……”

  赵鞅十分奇怪:“按照我赵氏的十一之税,本应该收七千石才对,为何只有五千石入府库?”

  计吏答道:“伯君子仁厚,故乡中十五税一。”

  赵鞅微微摇头,轻徭薄赋,是可以得到国人赞扬的,难道他会不知道么?但府库的粮食不能少,每一处都必须维持“粟支一年”的底线。自己这个长子。虽然仁厚,却无出众的能力,无法富家强兵,当一个守成之君尚可,但赵鞅的野望,可不是守成就行的。

  他敲了敲案几,示意计吏继续念。

  “叔君子的西乡,有田五万五千亩,民众增加三十口。岁收粮食八万石,比去岁增加三万石,入府库一万六千石……”

  赵鞅最初眉头稍微舒缓,听到入府库的数量太多石。又瞪起了虎目:“为何亩产增收如此之多?税收比例是多少?”

  “君上,叔君子在种夏粟时,靠一个来自成乡的国人。推行代田法,所以亩产有所增长。至于税率。依然是十一之税,叔君子做了一些货殖的买卖。有部分市税,所以才获利如此之多。”

  赵鞅这才点了点头,此子还算不错,是一个能富庶一方的。可惜心性太过恶劣,上次二子冒险袭击成乡,就是他出的主意,对于这种喜欢耍小心机的人,赵鞅很不喜欢。

  更何况,有赵无恤的珠玉在前,叔齐这点小本事,只能算是瓦砾了。

  至此,就轮到这回上计的重头戏。

  计吏也松了口气,声音变得轻松起来:“庶君子……”

  “停!”却听赵鞅喝了一声,吓得计吏手里的简册都掉了。

  赵鞅亲自起身,踱步到堂下捡起了简册,严肃地说道:“传我之令,日后,家臣、小宗、小人称呼无恤,不准再带庶字!违令者鞭挞!”

  在计吏唯唯诺诺地退下后,赵鞅自行翻开了简册。

  成乡人口,在减去战死者的情况下,非但没少,还增加了七十六人,这些人,多半是从周边投靠过去附庸的野人。

  “无恤有仁心,能使治下衣食丰足,则远近民众无不扶老携幼,归之如流水也!”

  赵鞅赞叹了一声,继续看下去。

  成乡有田四万亩,新开垦五千亩,岁收粮食十一万石,比去年翻了两倍多,不过因为二十税一,所以入仓禀才五千石。此外,麦粉货殖以及向下宫输送麦子,换得粮食三十万石,而随后货殖瓷器,则为成乡创造了金爰十镒的财富!这还是在血战后如同流水般花出去无数赏赐后的结余。

  这么形容吧,成乡的经济,目前可以养得起一师,也就是两千五百人的精锐军队了!

  “当时无恤曾声称,要让上计翻两倍,我犹自不信,今日一见,短短一年,竟然翻了二十倍有余,税不加反减,正可谓是坐地生财!”

  赵鞅唤来董安于等人,颇有些得意地向他们展示上计结果,并宣布:“四子已分高下,待到无恤去宋国归来,余便会让他挑选一个万户大县统辖,董子觉得,他会选何处?”

  董安于笑道:“长子距离都城最近,况且城墙厚实完整,赵城民心最为稳固,赋税颇多,不过若问无恤君子最可能选的地方……”

  说到这里,他和赵鞅的目光,一同投向了遥远的北方。

  对此,赵鞅也是嘿然,本来打算对诸子进行一次眼光的考量,谁知道上次自己昏厥,无恤已经提出过走保晋阳的建议了……

  赵鞅忽然感觉一阵牙疼,他故作愠色地看着董安于:“董子,你有没有觉得,此子太过睿智贤明,无论是治民、理财、统兵、眼光,都如此出色,若是他做家主,是不是比我要好得多!?”

  且不说赵鞅的这点小小抱怨,到了第二天,赵氏发出的邀请函传遍了新绛周边的卿大夫府邸,请他们前来下宫观礼。

  ps:感谢书友萌小锁的打赏,恭喜他成为本书执事。

  感谢书友困了喝绿茶,二次转生,书友150803185233464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订阅,再求下各位的推荐票,吊在历史类分类榜最近一名随时会被人爆唉u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