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灵帝的时候三公还需要几千万钱才能拿到,到了董卓这里竟然只不要吼两嗓子就行了,这三公的头衔贬值的也忒快了点吧,弄的我都觉得自己有当三公的资格了。”
手里拿着刚刚传抄好的邸报,李书实随意的对身旁的贾诩如此说道,因为邸报上没什么其他内容,最为引人注目的内容便是司空刘弘病退,汉帝刘辩任命董卓为信任司空。.
司空,在百官志中有着如下的注解:“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
也就是说司空这个职位是负责农业水利的管理、各种设施的勘查建设工作以及一些仪式性的比如祭祀和葬礼的相关工作。
当然,到了司空这个级别,所谓的管理很多都是由下属文员和相应的九卿及九卿的下属官署进行工作,司空更多的时候起到的是监督以及对官员成绩的考核。
那么身为武将的董卓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职位而非掌管兵事的太尉呢?
实际上太尉虽然掌管兵事,但是在东汉的律法中,太尉的职权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现代官僚体系中的参谋总长的职权。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为皇帝提供战略事务上的咨询、对军事行动进行总结包括向皇帝提供一份赏罚名单。而受限于信息传递的滞后,太尉这个参谋总长基本上很难干预到前线部队的具体作战。所以在作战相关的职能上,太尉是比不上那些将军的。
但是太尉的功能显然不仅仅只有这些,因为兵事这一词显然并不仅仅只是指与行军打仗,平日里的军事给养的调配,武器的发放,军饷的调整太尉均有插手的空间。
这也就造成了东汉太尉的身上不能再加将军的名号,尤其是不能掌握兵权,否则这可是比节度使制度还要恐怖三分的强大存在。董卓虽然掌控了朝政,但是这种公然违背朝廷法理的事情他现在还真是不太敢做,尤其是他收拢来的那些洛阳各体系的部队现在可都并不是很忠心,而他最为期盼的大军现在还在和函谷关的那些守关士兵们磨牙呢。
那么董卓又为什么突然要做这个三公呢?他给自己加个将军号不好么?让他的前将军变成骠骑将军甚至是大将军难道不好么?他怎么想到了司空这个文官职位呢?
原因就在于对于司空职权的最后一句解释“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这一句上。
这句话中的“造”字应该理解为“猝”的通假字。也就是说,当国家遇到巨大的突发事件或者重大的疑难事件,司空就需要进谏并于理力争,和太尉是一样的。
那么既然和太尉是一样的,那么太尉遇到这种事又该怎么做呢?
“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
原来这才是三公政治的精髓——也就是说一旦皇帝做出了某种决议,而三公经过商议后一致认为这项决议将会损害到大汉帝国的根基,那么三公就可以对皇帝的决议发动联名抗议。
而如果三公的实力大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霍光、王莽当初曾经做过的事情便可以再现了。
当然,想要废立一个皇帝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董卓也不认为自己现在有如此巨大的实力,虽然不论是何太后还是小皇帝刘辩以及那个陈留王刘协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但是一旦他对皇帝进行废立那么结局只有两个——一个就像霍光那样权倾天下,另一个自然就像王莽那样被天下人所唾弃进而起兵反对。所以,不进行一番谋划就忽然行动显然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所以,董卓的第一步便是成为了三公之一的司空,同时让刘辩下令打开函谷关。
好吧,杨定想打但是怕打不下来,段煨能打下来但是不愿意打,董卓这两个不知道该不该算是部下却掌握了西凉除董卓外最大的两支私军的首领还真是有够个性的。
恐怕如果董卓不下令函谷关守将开关的话,只怕这两位还会在关前磨蹭到地老天荒,磨蹭到董卓被关东诸侯联军包成饺子,做成汉堡包肉饼。嗯,或许顿酸菜会更好吃一些吧。
与整个洛阳紧张的气氛完全相反的是,洛阳城中的某处别院里却是歌舞升平的诡异。
“鲍辰垣离开了?也好,就凭他的人马根本不是董卓的对手。去到泰山那边反而可以拉出一支队伍来,总也好过在这洛阳城里不死不活干着急。”
“是啊,本初大概是让董卓刺激的有些厉害了,这一次竟然说出了朝廷新定,未可轻动这样的话,这可真不像是他的往日的为人啊。不过我相信本初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现在的状态,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本初大概也是要走的,只不过不知道会用怎样的借口。”
“所以我就说董卓其实手里根本没多少可用的部队,否则鲍辰垣怎么可能走得了。”
“也许是还不像刺激大多数人吧,怎么说辰垣也是当代名士,他的父亲也曾做过少府。”
曹操和李书实两个人在李书实所在的府邸的别院中一边听着小曲一边喝着美酒,仿佛屋外浓重的氛围完全无法影响到他们惬意的生活。当然,必须过滤掉不是传来的兵器碰撞的声音。
两个人口中谈论的正是刚刚才发生没多久的骑都尉鲍信率军离京事件。
鲍信是袁绍和曹操的好友,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为骑都尉,后为了剔除西园八校中忠诚于宦官的士兵,所以命令出身泰山郡的鲍信回老家募兵。泰山郡因为山地众多,所以当地百姓普遍身手矫健,同时那里的百姓还都非常擅长使用手弩,可以说是中原地区难得的兵员地之一。
可是当鲍信募的士兵千余人返回洛阳的时候,却发生了何进被杀,董卓进京这一重大事件,让原本想要凭借自己所募之兵受到何进青睐的鲍信顿时有种美梦破灭的感觉。
不过他并没有将所募之兵解散回乡,反而还是带着士兵们来到了洛阳,因为他觉得这种时刻洛阳一定会陷入到混乱之中,自己所募的这千余士兵一定能够起到一些作用,尤其是当他在沿途消灭了不少从洛阳逃出的乱兵之后更是坚定了他的想法。
只可惜当他赶到洛阳的时候,董卓已经基本上控制了洛阳城内的形式,而且每天都要带着他的亲卫铁骑从洛阳城外一路鸡飞狗跳耀武扬威的去上朝以显示自己的威势。
一来鲍信前一阵子一直在外地,没有切身感受到董卓部队的威势,二来也是因为鲍信年纪不大,身上还有些热血因子的残留。所以他立刻动身找到了自己的好友袁绍,希望由他牵头振臂高呼,将那个飞扬跋扈的董卓赶出洛阳城,而他鲍信当然也能因此而获得不少的好处。
这可惜正如曹操刚才所说的那样,袁绍虽然恨董卓恨的牙根直痒痒,可惜他非常清楚在这洛阳城内他已经翻不出什么浪花了,哪怕身边多出了鲍信这千余人也一样。在袁绍看来,至少也是要数万皇甫嵩或者李书实麾下的部队才有可能让董卓低头,所以他委婉的拒绝了。
随后鲍信又找了不少的朝臣,比如性格刚毅的王允,比如在军中颇具人脉的前太尉张温,可惜令鲍信失望的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担那个看上去就很大的风险。
同时让鲍信感到警觉的是,自己的活动显然引起了董卓的注意,如果他再在洛阳城活动下去,难保不会成为董卓立威的一只给猴看的鸡。于是,鲍信只能无奈的领着那千余人溜掉了。
也正是因为董卓默认了鲍信的离去,让很多人看到了脱离洛阳这个牢笼的希望。
是啊,有的时候退一步不就海阔天空了么。
“对了书实,你上战场的时间远胜于我,你的部下也是个个威武雄壮。你说说看,元让和妙才这两个家伙怎么样,比子孝如何,能不能入得了你的法眼。”
听到外面的呼喝声和兵器碰撞声渐渐平息,曹操忽然一脸感兴趣的模样向李书实询问道。
“怎么?孟德打算将他们送到我那里去么?那我可是欢迎至极啊。”
“原本是有这样的打算,只不过看着局势只怕这洛阳要有大变,所以先放放再说吧。对了,你刚才对他们欢迎至极,那就是说他们的资质不错喽。那你觉得他们能达到怎么样水准。”
“元让的性子太不安定,时来暴躁无比,时来又有些软弱,照这样下去只怕尚不及太史子义和张文远。不过如果能够收敛心性的话,倒是可以和云长一较高下。至于妙才嘛,性若烈火,如果能够完全发挥,当与文远和公明并驾齐驱。两个人的资质都好过子孝,只是性格上却不如子孝沉稳有度却又在关键时刻敢于出手,故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几分本事学也不敢妄言。”
“真是羡慕你啊,我也好想有一天率领着自己的部下像皇甫威明一样将那些作恶的羌人打倒,像班仲升那样横扫西域令列国臣服。让我的后人每每提起我的名字便竖起拇指,让我的将军名号就如同马伏波一样成为众人为之敬仰的名号。”
“是么?应该会有那么一天的吧。”
“那就借你吉言好了。”
两个男人(男孩?)举着酒杯,共同喝下了这杯如同约定一般的美酒……
只是,未来真的会像他们想象的那样么?至少李书实应该是不会这样想的吧。
ps:关于太尉的职权问题咱也就是那么一说,至于是不是靠谱欢迎方家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44.大汉的皇帝我做主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