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统计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后世网络上有个笑话,说杀头猪都得办顿酒席。

  可在1994年,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杀猪是真的办席请客的,为此还有个专门的名词,叫杀猪宴

  许多人忙活了一年,就为了吃这一顿。

  当然办杀猪宴的肯定不会买金六福,毕竟这酒市场价可卖38一瓶,一般人家不是特别的事情,很少买的起。

  当然在1994年通货膨胀下,赚钱也是真有赚了钱的。

  所谓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这年代不管在外做什么,赚了钱回去总得炫耀一下,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有客招待时候,这种名字好听,包装好看,味道价格都还不错的酒就成了大部分人的选择。

  也就是现在是1994年,许多人对喝酒,喝什么酒还没个特别的概念。

  不管是五粮液还是泸州老窖,亦或者金六福、二锅头,在他们看来都差不多。

  无非就是,一个卖68,一个卖38.

  有钱的就买贵点,没钱的就买便宜点。

  “左边,先按顺序一溜一溜的玛齐,旁边多垫些稻草。”

  徐东平挂了电话走出传达室,宽大的厂院里,高高挂着几盏大灯,即便此刻天已经全黑了,可厂区依然忙得热火朝天的。

  看着那一辆辆装满酒的货车,他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做酒厂这么多年,这是他第一次有了一种成就感。

  当然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来自于他儿子的那个广告和策划案。

  可徐昕也是他的作品啊,他的优秀,也自然值得自己骄傲。

  “厂长,这是山城糖酒公司的货单,都装完了,你签个字。”

  小李拿着刚刚装完的提货单,交到了徐东平手里。

  白酒的经销体系,在所有快消品类算是最完善的。

  早在50年代,全国各省市就成立了专门的糖酒烟公司。

  各大厂商只需将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交给他们,就能通过他们遍布全国的渠道,分销到各个零售小店。

  速度之快,覆盖之广,完全是其他快消品无法比拟的。

  当然这样完善的终端,固然对企业销售有好处。

  可也同样有弊端。

  “装完了先别放行,等财务那边的预付款到了才能走。”

  这年代的糖酒公司多是国企,和他们合作往往回款周期会很漫长。

  当初孔府家酒和秦池等广告酒,之所以能在央视打出广告后,瞬间抢占市场,也是全靠了这些糖酒公司的分销渠道。

  只是成也渠道,败也渠道。

  靠着广告销售势头猛的时候,资金还能周转,可当广告过去,销售下降,后续资金立刻就接不上了。

  这也是为什么,90年代中后期,百瑞祥、粤强、商源这些全国性专业酒类运营商崛起的原因。

  当然后来茅台那种专卖店+直销,就又是另一种模式了。

  嘱咐完小李,徐东平拿着提货单去到了财务室。

  刚进门,就听到了里面“噼里啪啦”的算盘声音。

  长长的工作台上,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单据,单据一旁,是一把半米长的算盘,一人正在埋头核对着账目。

  “西充糖酒公司80件!”

  “达县100件。”

  “梁平50件。”

  1994年,蜀川一共有221个县市,人口超过了1.12亿,差不多是全国的十分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有白酒拿下蜀川,就拿下了全国一半的说法。

  除了蜀川出产的白酒,占据着国内白酒的半壁江山。

  更因为这里有着源远流长的白酒文化。

  “统计得怎么样了?”

  越过那个拼凑的大办公桌,徐东平来到了那埋头测算的美貌妇人身旁。

  她身穿一件长筒毛呢大衣,戴着一副黑框近视眼镜,有些灰白的秀发被用一个黑色的皮筋,随意束拢在身后。

  她头微微低垂,双手灵巧而迅速地在一个小算盘上拨弄着。

  “催什么,马上好。”

  杜淑华头也没抬,可手里的算盘珠子却拨弄得更快了。

  不一会儿,原本还噼里啪啦的房间里,慢慢变得安静。

  当杜淑华把手里的笔一丢,才有些疲惫的直起了身子,甩了甩有些酸软的手。

  瞪了一眼已经凑过来的徐东平,才道。

  “早给你说了得找个会计,你非不听,总等着我回来算,是要把我累死啊。”

  “已经在找了,人过两天就能到!”

  “主要我也没想到,这次出货会如此大,一时间贸然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

  徐东平主动靠到妻子背后,拿起她的手,就想帮忙捏捏。

  “儿子都把广告给你多久看,你还没想到。我看你就是故意的。”

  “起开~不需要你假惺惺的。”

  杜淑华象征性的挣扎了一下,就任由徐东平帮忙在手腕揉搓着。

  杜淑华虽然是厂里的老板娘,可大多时候并不在厂里。

  她现在是隔壁漕河镇的一名副乡长,白天基本都在单位,也就晚上才回来。

  徐家的酒厂虽然最近几年效益不错,可一年那百八十万的生意,看着大,其实也就那样,大多时候用不着专业会计。

  杜淑华自己抽空就能给做了。

  虽然杜淑华经常抱怨徐东平不找会计,总把活留给她做,可这么些年下来,两人也只是吵吵,但默契还是在的。

  毕竟算账这回事,还是自家人用着放心。

  “给这是最终统计数据。”

  知道他此刻最关心什么,另一只手拿起一张测算完的纸,就摆在了徐东平的面前。

  “全省145个县,各级糖酒公司总订货62500瓶,零散经销商订货8950瓶。首批累积订货71450瓶。

  应收货款155.75万元,实收货款118.12万元。毛利84.3~万元。”

  虽然报数的时候,杜淑华尽量显得很平静。

  可说到后面那串毛利的时候,还是因为激动差点念错了。

  只短短几天,徐家酒厂的营业额就差不多和上一年持平了。

  并且就这个售价,在只换了一下包装的情况下,利润也比原来的更高。

  即便已经见过不少钱了,可她还是难免有些激动。

  “所以你忙活了这么些年,还不如我儿子的一个广告好使。”

  看了眼同样因为最终数据而激动的徐东平。

  杜淑华嘴角难得的露出了一个笑容。

  儿子比老子能干,她这当妈的比什么都开心。

  “那是,当初要不是我支持他去学表演,估计这会儿还在为考大学复读吧。”

  同样开心的徐东平,也得意了一把。

  只是他忘了,这时候提这个无异于在揭老婆伤疤。

  “你这话什么意思,我想让他考个好大学错了吗!”

  刚刚还乐呵呵的杜淑华立刻就变了脸。

  两口子没少为了儿子上哪个学校的事争吵。

  即便现在已经过去快两年了,说起这事杜淑华还有些气鼓鼓的。

  毕竟上个好大学,一直是她的心愿,自己没法实现,她自然希望儿子能实现了。

  直接甩开了徐东平一直握着的手,撇过了身去不理他。

  “你没错,没错!是我错啦!”

  知道自己说错话的徐东平赶忙道歉,他可不想今夜又被从床上踢下去。

  因此只能赶紧转移注意力。

  “可你也不能就因为他上了北电,就一直不理他吧。”

  “再这样下去,这小子说不定哪天真不回来了~”

  自从徐昕去京城上学后,这母子俩就没怎么说过话。

  杜淑华气愤儿子没听她的复读,而徐昕也倔强选了个她最不喜欢的表演。

  “不回来就不回来,我看他还能在学校呆一辈子。”

  杜淑华虽然嘴上说着,可心里其实已经服软了,毕竟现在看来,儿子当初那个选择,也并不一定就是错的。

  毕竟才大二就能拍出这样的广告,说明他是真的有天赋。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