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孤要编纂一书,名为天工开物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苏亶在官署接到吏部官员送来的文书跟官服,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昨天太子才跟他说完升职的事情。

  今天这才吃过午膳呢,升迁文书就已经到手里了。

  原本他还以为,是会在这次大考之后。

  而且哪怕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在陛下通过之后,吏部走流程都要两三天,长的时候,甚至七八天半个月都正常。

  苏亶不知道的是。

  陛下那边奏疏盖章通过后,直接就是长孙无忌把奏疏送到吏部。

  吏部尚书侯君集一看,好啊,是太子的丈人,那还说什么,亲自督办此事。

  顶头上司都亲自来了,下边办事的官员还敢拖拉?

  这走流程的速度,自然就快得离谱。

  很多人觉得官员办事慢,有的时候就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

  有没有认真工作,人情世故是否都到位了....

  -----

  东宫,偏殿。

  李承乾感觉有些头疼,他就知道,张玄素不会这么简单的放过他。

  总算知道前身为什么要派人去抽打张玄素了。

  “十万钱,那可是十万钱啊,殿下。”

  “当臣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殿下知晓臣内心是多么痛苦的吗。”

  “如今长安米家,斗米不过四五钱,殿下这十万钱,可买多少米?可活多少人?”

  “当初陛下取消殿下府库限制,六十天耗七万钱,便足以让臣震惊到了,却未曾想,今日殿下一日便耗费十万钱。”

  “若是买的其他有用之物便也罢了,臣问询过,尽数是些左道之物。”

  “枉费臣还以为,殿下已然是改邪归正,未曾想....”

  张玄素越说越悲泣,越说越伤感。

  李承乾都怕他突然拿头直接撞柱子上,来个以死明志。

  连忙给叫停。

  “张公误会孤了啊,大大的误会。”

  “这些左道之物,可不是孤用来炼制什么丹药的。”

  “难道张公未曾听闻,孤已经得到化水成冰之术吗?”

  “这些左道之物,便就是来炼制冰块的。”

  张玄素有些错愕。

  化水成冰术,他在东宫确实有所耳闻,不过并未当回事。

  现在太子告诉他是真的?

  “真能制冰?”

  “那还有假,孤还能骗你不成。”

  张玄素微微沉默,而后道:“即是如此,这花费也有些过多了。”

  李承乾道:“孤已同丈人,长孙司徒,一同合作,开设冰肆售卖酥山,再过几日,张公便能在长安城内得到消息了。”

  “这十万钱出去,回来的是数十万乃至于上百万钱。”

  张玄素想了会道:“经商之道,小道尔,殿下切不可在其之上耗费太多心思,应当把心思放在治国正道上。”

  “往来各朝,哪有做买卖的皇帝,若太子过于沉迷买卖商业,朝堂官员效仿,如此危害的只能是百姓,是大唐。”

  “天下人都经商去了,谁还会种田呢,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商业繁荣,互通有无,并未有错,朝廷可多收商税,充实国库,但皇帝不能参与其中。”

  “士农工商,当各行其事,太子与长孙司徒,苏秘书合作经商酥山售卖,看似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钱财。”

  “然长久以往,太子不能以身作则,必令他人羡慕效仿,以至于为求利益,官商勾结,此乃祸乱之根源也。”

  这一番话,把李承乾给说沉默了。

  他确实找不到反驳的点。

  身为太子,公然行官商勾结之事,即便买卖公平,但这个风气,肯定是要歪的。

  毕竟冰块就是从东宫运送出去,这是怎么也瞒不了的。

  “张公说得是,孤在这方面,确实落了下乘。”

  “然而东宫的情况,想必张公是清楚的。”

  “陛下偏爱魏王,朝堂上下,多少官员尽入魏王党中,孤若不想些其他的法子,怕是未来并不见得能顺利登上这皇帝位。”

  “孤也不想做买卖,跟商人一般去赚取钱财。”

  “孤身为太子,脸皮都不要了,去跟商人一样经商,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保啊。”

  “按照大唐律法,皇子成年后应外放封地,倘若张公能说服陛下,让魏王前往封地,那孤自然无须行这商人之事。”

  继李承乾被说沉默后,张玄素也被说沉默了。

  太子如今的情况,身为少詹事的张玄素当然清楚。

  魏王党势大也是真的,可以说朝野上下,除了老臣支持太子外,其他人多已是入魏王麾下。

  张玄素能说服陛下,收回魏王不之官,跟其他皇子一样就藩吗?

  他当然是劝谏过陛下的,不只是他,多少朝廷重臣都因此事劝谏过陛下。

  但很显然,陛下并不会采纳。

  较真起来,这祸乱的根源,还真就不是因为太子,而是出在陛下身上。

  “殿下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崇贤馆了。”

  “魏王的文学馆,招纳了许多文士,为其出谋划策,编纂典籍。”

  “臣听闻太子早间校场演武,然如今天下升平,往后太子继承圣位,主在治国之道。”

  “此番太子赚取钱财之后,当多招纳贤才,或也可像魏王一般,编纂典籍。”

  张玄素已经没有最初那般强势了,但还是很记得他劝谏的方向。

  李承乾觉得应该给一些事情让张玄素去做。

  不然总是盯着自己,这里也说,那里也说,还真的很烦。

  思索后说道:“编纂典籍,张公说得在理,然效仿魏王,不过是拾人牙慧。”

  “孤这些时日,确有编纂典籍的想法,却不似魏王那般括地志。”

  “而是要将大唐百工之技艺,收录成册,编辑成典。”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古人种植粟米,水稻,历经多少年,而后懂得人耕,牛耕,播种,插秧,草长锄除,虫生火烧。”

  “汉初之际,人们使用竹简记事,直到造纸术的出现,当时纸贵,如今到我大唐,已然人人可用。”

  “另有百工之技,传承,改良,推成出新。”

  “如此技艺,何不记录成典籍,供给后人学习,在此间基础上,再行改良,创以新高?”

  “有此典籍,农夫能更好的种植,提高亩产。”

  “织布,染色,造纸,粹精,冶铸,舟车,锤锻,我大唐的百姓,可以学习各种技艺,得一技之长,便可养家糊口。”

  “从学到的技艺里,在经过不断的实践,从而发现更为便捷的方法,让我大唐文化,更为繁荣璀璨。”

  “这般典籍,张公你说,能比得过魏王的括地志吗!”

  张玄素的面色有些潮红,随着太子的话语,逐渐激动起来。

  “比得过,自然是比得过,不,魏王的括地志怎能与之相比。”

  “若此书能成,必将千古垂名,万古流传。”

  “集我大唐之文明为一书之中,这等奇思妙想,臣已不知该如何形容。”

  “殿下可是已想好这等典籍,该以何名。”

  李承乾缓缓说道:“天工开物。”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