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伊松佐河奇迹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第二十九章伊松佐河奇迹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中最极端,最疯狂,也是最为纯粹的年代。

  罗兹瓦多夫斯基将军。

  现在他仅仅是一个籍籍无名只有在战争博物馆才能找到的将军,不久之后,他将会成为波兰王国的陆军总参谋长。

  在德军和奥军占领所有俄占波兰领土后,德意志陆军总参谋部和威廉二世,的确会考虑建立一个新的波兰王国,这是为了鼓动更多的波兰人上战场,不过现在也就是一个还未提上会议桌的想法。

  希尔德跟罗兹瓦多夫斯基将军提的波兰。

  连空头支票都算不上。

  但。

  哪怕是这种程度的空头支票,都要罗兹瓦多夫斯基将军拿命去拼。

  他必须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必须要让告诉德奥,帮助波兰复国,波兰将帮助他们打败俄国。

  .....

  这就是希尔德一步步攫取权力的计划。

  如果希尔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意志公主,那么罗兹瓦多夫斯基将军自然不可能相信希尔德能够影响到波兰复国这种级别的会议,但现在希尔德打赢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和塞尔维亚战争,现在又附带上了伊松佐河战争。

  如此多的战争给希尔德堆叠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

  不过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波兰王国成立的时候,罗兹瓦多夫斯基将军会自然认为是希尔德帮他们复国。

  还能让罗兹瓦多夫斯基将军不顾一切赢得这场战争。

  罗兹瓦多夫斯基将军没得选。

  现在。

  原本一个战壕一個战壕巡视的曼施坦因中尉,变成了一个战壕一个战壕巡视的罗兹瓦多夫将军,他需要带上几个翻译,在前线每一个角落去查看适合炮击的位置,手把手指导每一个炮兵在战场上如何随机应变。

  奥匈帝国的火炮劣势太大了,他必须发挥出他最大的能力。

  第五集团军指挥部没有同意曼施坦因的氯气计划。

  当然。

  除非博罗耶维奇将军和莱托夫斯基尔将军疯了,才会同意在伊松佐河使用氯气。

  不过正如希尔德所说。

  第五集团军指挥部批准了曼施坦因在局部使用动态防御战术。

  也幸亏在第二次伊松佐河战役过后。

  意大利留给了奥匈帝国足够的缓和时间。

  同样。

  这也代表着意大利将变得更强。

  ...

  1915年10月18日。

  第三次伊松佐河攻势。

  意大利陆军总参谋长卡尔多纳将军集结了30万兵力以及1200门火炮,沿着伊松佐河对奥匈帝国全线发起进攻。

  意大利对奥匈帝国最大的优势不仅仅是一倍的人数差,更是那要命的1200门火炮,这同样比奥匈帝国多了整整一倍。

  面对差距如此巨大的火炮优势,奥匈帝国第五集团军只能后退。

  即使如此。

  第三次伊松佐河战役还是在重复前几次伊松佐河的惨剧,双方不断围绕着一个军事要点进行血肉拉锯,双方谁也无法守住。

  曼施坦因的动态防御战术还是有用的。

  起码在面对意大利军队进攻时,他们可以少死很多人。

  1915年11月4日。

  第三次伊松佐河攻势结束。

  意大利军队伤亡七万人,奥匈帝国军队伤亡三万五千人。

  伤亡人数每一次都在不断增加。

  喀斯特地区的很多部队被成建制的打散。

  即使曼施坦因所做的已经减少奥匈帝国的伤亡,但这种数字在这种规模的战争面前毫无意义,双方在这里短短几个月的战争,已经伤亡二十万人。

  而这一次。

  意大利并不准备给奥匈帝国军队喘息的机会。

  1915年11月10日。

  第四次伊松佐河攻势。

  意大利陆军总参谋长卡尔多纳将军是一个糟糕的将领,他固执且使用一种愚蠢的战术,比如说将全线铺开在整个伊松佐河,这使得兵力实在太过分散,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突破。

  这一点在第四次伊松佐河被纠正,意大利总参谋部将战略目标定在了圣米歇尔山到塞布西山的防御工事,占领这些位置将使多贝尔多盆地得到控制。

  但。

  从始至终不管意大利还是奥匈帝国都无法解决一个问题。

  夺取阵地容易,但根本无法真正占领。

  有两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在阿尔卑斯山地后勤补给根本跟不上,以及只要占领阵地就会遭到对方的炮火覆盖。在这两点因素的影响下,根本没有任何战术可以解决,就算是曼施坦因也只能尽可能地减少伤亡。

  1915年11月17日。

  意大利的飞机越过戈里齐亚的上空。

  无数的传单从天空落下。

  是意大利的轰炸警告。

  第二天。

  意大利的火炮就开始对戈里齐亚进行昼夜不停的轰炸,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这个繁荣的小镇就被夷为平地。

  这是第一次有人居住的城市被轰炸摧毁。

  战争总是把最坏的一面表现出来。

  而这种轰炸是有效果的。

  戈里齐亚镇是奥匈帝国在南线的战略物资中心,意大利针对戈里齐亚的轰炸,让原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奥匈帝国后勤系统变得不堪重负。

  在后勤无法跟上的防线上。

  即使奥匈帝国军队的动态防御战术再领先这个时代,即使奥匈帝国军队的火炮再精准,即使奥匈帝国的士兵再英勇。

  即使他们拿命去堵。

  在绝对的兵力,火炮,后勤优势面前。

  一切都毫无意义。

  胜利的天平向着意大利倾斜,这场战争结局已经注定。

  但。

  也许是因为罗兹瓦多夫斯基将军的祈祷有了回应。

  也许是因为意大利的进攻速度太慢了。

  1915年12月5日。

  至高无上的主展现了它的慈悲。

  阿尔卑斯山的第一波寒流抵达。

  夜间温度骤降到零下十度到二十度。

  双方的后勤资源都不够,双方都没有为这个冬天做好准备,当寒流抵达时无数士兵都被埋葬在阿尔卑斯山,不过这也是一种幸运,战争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

  的确如曼施坦因所想的一样。

  伊松佐河变成了一片死地。

  意大利只能暂时和奥匈帝国达成停战协议,他们守住了几乎不可能守住的阿尔卑斯山。

  史称。

  伊松佐河奇迹。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