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登基称帝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毛骧的办事效率很高,这也是朱元璋喜欢把他带在身边的原因。

  毛骧和杨宪一武一文,是朱元璋部下检校机构的骨干成员,朱元璋很喜欢这个检校这个情报机构。

  毛骧也确实不让朱元璋失望。

  不出两日,毛骧便前来向朱元璋复命。

  “查清楚了?”

  “是!”

  毛骧回道:“杨炎家本是太平府杨家村一户儒户人家,后来元廷衰败,原本官府提供的廪给断了,又赶上饥荒,一家老小前几年就陆陆续续的饿死了,全家就只有杨炎一个人挨过了饥荒。”

  听了毛骧没有感情的描述,朱元璋却不胜唏嘘。

  杨炎一家的遭遇,和他老朱家一家子的遭遇何其相似,只能说,在这个民不聊生不见天日的艰难世道,和他们两家一样遭遇的家庭,还有千千万。

  九儒十丐。

  元廷治下的儒户也不好过啊。

  难怪杨炎会对这个社会有那么深刻的理解,原来是有如此惨痛的经历,恐怕是无数个日日夜夜苦苦思索而得。

  毛骧继续道:“杨炎靠着卖点字画,给人写写书信之类的,艰难维生,后来杨炎认识了老夫子,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老夫子很欣赏杨炎的学问,而且他本就萌生退意,在老夫子的推荐下,杨炎替代老夫子成了陈家私塾的先生。”

  朱元璋点了点头。

  毛骧查到的东西倒是没有太出乎他意料的地方。

  不过,毛骧却突然欲言又止。

  朱元璋看在眼里,道:“还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

  毛骧道:“还有,老夫子没说,但后来卑职自个查到的,杨炎为了答谢老夫子,将家里的家产包括老宅和仅有的两分地全部变卖了,一共得三两银子,全部赠与了老夫子。”

  听罢,朱元璋没有什么太大反应,只是轻笑了一声:“好小子,倒是懂得知恩图报!”

  说着,朱元璋突然一拍脑袋。

  他想起了什么。

  说到钱,他就想起了自己当初因为杨炎的天灯助他攻破平江城的事,所以给杨炎带了一小箱子的金银珠宝。

  当时杨炎看到时,表现得相当的淡定。

  但现在想起来,按照时间点推算的话,那也差不多正是杨炎向陈迪请辞的时间。

  游历说得好听,但哪有那么好游历啊,对于这一点朱元璋最有发言权,因为他曾经一个碗一根棍子游历了中国大半河山,说白了,没有钱的游历就是乞丐。

  看来是杨炎突然有钱了,就不想教书了,跑去游山玩水去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轻哼了一声。

  “哼,倒是挺能装的!”

  当时朱元璋还真看不出来杨炎的淡定是装的,他自问阅人无数,没想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不过朱元璋也不会去追究了。

  杨炎助他攻破平江城,他送杨炎一小箱子金银珠宝,双方也算是扯平了,只是没想到杨炎也是一俗人。

  俗人好啊!

  杨炎是个俗人他就放心了。

  把一切都搞清楚了,朱元璋心中莫明的不安也就消失了。

  既然杨炎已经离开了太平府,他想听的课也听完了,朱元璋也就没有留在这里的必要了,他带上朱标刘基回到平江城,当日就宣布班师回金陵……

  ……

  对于立国开元之事,一众文武大将早就眼巴巴的看着,望眼欲穿。

  打了那么多年仗,总该好好享受享受了吧?

  从上至下,都很躁动。

  朱元璋和李善长刘基等人商议,最终定下国号,曰大明,寓意大明之大,天下无双,大明之明,永世不灭。

  并最终选择定都金陵,称应天府。

  朱元璋决定重新规划,并扩建应天城,不仅皇城规划得气派,应天府也规划得很气派。

  但由于中原初定,北方仍旧战事不断,开支浩大,根本没钱修城墙。

  此时的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杨炎说的那个画面,如果真的可以从海外一船一船的黄金白银拉回来该多好啊。

  好在这时,江南首富沈万三主动示好。

  沈万三答应负责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还有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相关工程。

  因为内部确实空虚,朱元璋只好承了沈万三的好意。

  谁知道沈万三竟想着趁热打铁,请求出资犒赏三军,这一下拍到朱元璋马脚上。

  朱元璋勃然大怒:“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

  好在马皇后还算清醒,觉得有点过分,劝道:“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

  沈万三才保住小命,发配云南。(这里是根据《明史》的记载,历史上的沈万三究竟如何争议很大,就不做考究了)

  建好紫禁城和应天府,一切也终于准备就绪。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

  朱元璋身着衮冕,手捧金杯,登上了钟山南边建好的祭坛。

  “臣朱元璋,叩告昊天上帝,皇地祗,大明,夜明,星辰,社稷太岁,岳镇,海渎,山川,城隍。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起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徇舆情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万岁!”

  “万岁!”

  “万岁!”

  文武大臣,三军将士,齐声高呼,呼声震天。

  朱元璋站在最高处,俯视天下。

  年仅三十八岁的朱元璋,在应天府钟山之南建圜丘祭天,登基称帝。

  这个曾为地主放过牛,赤脚乞过讨,在皇觉寺出过家的卑微之人,仅仅用了十五年时间,就扫荡了群雄,推翻了元廷,夺取了天下,开创了大明王朝……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