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见风使舵之辈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奏本是臣子个人给皇帝上的折子,代表个人,不是官府衙门的公文,不经过内阁,都是直呈御前,而皇帝要不要把奏本给其他的臣子看,全看皇帝意思。

  通常来讲,若是有敏感内容,那就需要保密。

  皇帝也不会将奏本内容宣之与众,就算关系国事要给朝臣看,也是有选择的公示,若是连替臣子保密都做不到,还有哪个臣子敢跟皇帝讲真话、说实话?

  可问题是,皇帝真能保密吗?

  有戏言说,皇帝早饭吃什么,中午就会传遍全京城。

  虽然略显夸张,可也见宫中漏到了什么程度。

  窥探禁宫乃是禁忌,可满朝百官勋贵,谁不想第一时间掌握禁中的消息,就算明知道有风险,也要在宫中安插几双眼睛,所以宫中三天两头往外运尸体。

  “你……哎!”

  蒋维恭叹息道:“这岂是能随便说的?”

  周启无奈地道:“我就是想为大明做点实事,谁知道这么难!”

  蒋维恭不知道说什么好,也只能叹息。

  议论纷繁之中,百官及勋贵排着队往外面走。

  文官们看周启的眼神有戏谑,也有兴灾乐祸。

  武臣勋贵们有同情,也有看戏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等等神情不一而足。

  周启神色泰然,似乎根本没放在心上。

  他岂不知道皇宫漏的像筛子,但还是做了。

  而且一点都不后悔。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汉民族历史上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也实确是想为这个民族做点什么,如果因为怕得罪人就瞻前顾后,未免太对不起大明侯爵的食禄了。

  而且若不如此,怎么能离开京城。

  出了午门,蒋维恭邀请周启同乘一车。

  周启欣然而允,上了他的超豪华座驾。

  不得不说,蒋维恭的马车是真的豪奢。

  车厢里面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用柔软的锦缎包裹起来。

  甚至还用软玉装点,真的是太豪奢了。

  跟这些勋贵比起来,他就是个土包子。

  蒋维恭唉声叹气的,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周启直接问道:“侯爷此前说你我两家结成秦晋,不知可还算数?”

  蒋维恭干笑道:“此事容后再说,容后再说!”

  周启大怒:“好啊,原来侯爷在拿我寻开心!”

  蒋维恭擦着汗:“老弟休火,此事咱得好好商量!”

  “商量個屁啊!”

  周启不爽地道:“你个见风使舵之辈,我算看透你了。”

  蒋维恭无奈道:“不是我说你啊老弟,你这一下就把朝臣全都得罪光了,你说让我说什么好?百官群起而攻之,就算是陛下也招架不住,可是你……哎!”

  “以后咱们不认识。”

  周启甩下一句,就愤愤下了马车。

  回到自己的马车上,脸上早没了怒容。

  没啥好生气的,世人皆趋利避害,不过是人之常情。

  这些年见多了,有什么好生气的?

  回到侯府,魏勋迎上来一边伺候,一边又开始念叨:“侯爷贵为大明的世侯,身边却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该买几个手脚勤快的丫头来伺候侯爷的。”

  周启摆了摆手:“别念叨了,我马上要去种地了。”

  魏勋不解:“侯爷的意思是……”

  周启就道:“我之前上的折子内容被人给泄漏了,现在朝中百官看我很不爽,联起手来要将我赶出京,打发我下去屯田种地,估计过不了多久就得走了。”

  魏勋大惊失色:“怎会如此?”

  周启却道:“非是坏事,你在京中看好宅子,为我打探消息就好。”

  “这……”

  魏勋有些难以接受:“侯爷贵为大明勋贵,入则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当挂将军印为大督帅,辖漕纲,岂能去卫所屯田,朝中诸公真真欺人太甚。”

  周启没法给他解释,时代不同了。

  乱世将临,不早做准备怎么能行。

  可在京城,却什么也做不了。

  天子脚下,除了占民田捞银子还能做什么?

  真以为大明的勋贵都是自甘堕落?

  不是不想做事,而是不能做。

  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但凡行差踏错,就得被参上一本。

  所以还是得下地方,就不知会被发配到哪。

  南方不太可能,文官集团不会让他去南方。

  而且南方也不适合种植玉米。

  九边最好,与塞外接壤,旁边就是摇钱树,时不时的带着两百家将来一把零元购,可以快速积累钱粮实力,零元购绝对是最快捷的发家致富途径。

  可惜大明被绑住了手脚。

  空有财富在侧,却不知自取,反养奴为患。

  周启忙着安排春耕,离京前得把庄子的春耕给安排好。

  玉米要继续种,但是具体怎么种,得仔细筹划。

  ……

  乾清宫,暖阁。

  “气死朕了!”

  崇祯帝背着手踱来踱去,脸色难看地吓人。

  几个宦官跪在一旁,瑟瑟发抖大气不敢出。

  “来人!”

  “奴才在。”

  “传王承恩来。”

  “奴才遵旨。”

  王承恩很快就来了:“老奴叩见陛下。”

  “给朕查,私通外朝者杖毙。”

  “老奴遵旨!”

  王承恩领了旨,匆匆出去了。

  崇祯帝勿自气的想杀人,禁中私通外朝历来便是帝王之大忌。

  臣子的奏本被私泄,对于君王来说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让他如何不怒,关键是出了这种事,以后还有哪个臣子敢对君王说真话,影响实在太恶劣。

  原本刚刚有了点好心情。

  结果转头就被气到快要爆炸。

  崇祯帝忽然就觉的,文官也不是啥好东西。

  想想刚登基时,还觉的贤臣满朝。

  有了满朝贤良辅佐,中兴大明也不是问题。

  结果两年下来,国事一天比一天糜烂。

  甚至东奴大军都直接杀到京城了。

  崇祯帝不得不重新审视满朝贤良,本就对朝臣渐渐有了不满,周启的这件事,无异火上浇油,让崇祯帝第一次觉的,文官真的不是好东西。

  遇难而无担当,排挤异己到个个拿手。

  皇帝甚至开始怀疑,大明地方是不是真如破虏侯所说的那样。

  官如虎、吏如狼、商贾盘剥如厉鬼。

  而非是朝臣们口中大明四方安乐,只是出了一点小问题。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