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最后一次彩排1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伏羲伏羲》只写了一半,可却已经能够看出这篇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了。

  小说主要讲述了地主杨金山在妻子死后娶回了史家营的王菊豆,希望她为自己延续香火。杨金山的侄儿杨天青和菊豆彼此喜欢,菊豆怀了天青的孩子,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悲剧。

  这种峦仑关系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还反映了传统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冲突和挑战。

  这是在探讨了个体与社会、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啊!他已经进步这么快了吗?

  汪兆赛忍不住想,上一部《红高粱》当中,蓝毅夫通过余占鳌与九儿的故事,探讨了个体解放和性别平等的主题,展示了人在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一脉相承的思想表达,只是这一次更加细腻了,也更加深入了。

  想着这些,他迫不及待的说:“毅夫同志,这部小说我们《人民文学》要了。”

  蓝毅夫微微一笑,并没有意外汪兆赛会这样说,他点头:“给《人民文学》当然没有问题,不过这稿费……”

  见蓝毅夫同意,汪兆赛有些高兴,不过听他如此直白的他钱的事儿,他倒有些意外。

  毕竟现在的文人都是矜持的,鲜少有人提钱,并不是说不在乎钱,只是这个东西提出来,就俗了。

  不过意外归意外,他倒也没有因此而谴责蓝毅夫,万一他有不得已的苦衷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不能因为别人的做法不符合自己的行为标准就去谴责别人,这是他一贯做人的道理。

  他沉吟了一下,说:“我能做主的最高标准是千字六块,要是再高,就得去请示主编了。”

  “千字六块,你看行吗?”

  没想到汪兆赛如此痛快,一下子就提高了一块钱,蓝毅夫连忙点头:“谢谢汪老师,够了,够了。”

  汪兆赛点点头:“那好,我就给你算千字六块,这篇小说你好好写,写完以后我再帮你看看,要是没问题的话,我就给你安排到明年的第一期。”

  说完,他又想了想,关心的问了一句:“你生活上是有什么困难吗?要是缺钱用的话,我这里可以拿点给你应急。”

  蓝毅夫愣了一下,随即又笑了起来,这笑容是那么的灿烂,甚至有些纯真。

  他摇头,真心实意的说:“谢谢你,汪老师,我生活很顺利,也没什么难处,让您费心了。”

  汪兆赛怕蓝毅夫是年轻人,不好意思开口,还想再劝两句,被蓝毅夫打了哈哈应付过去了。

  “汪老师,你好不容易来一趟,我带你到这边转转吧!中午留下来吃饭,我叫上几个朋友,到时候喝一杯。”

  和作者一起吃饭,这也是他们做编辑了解作者的一种方式,所以他爽快的就答应了,两人一起出了招待所,汪兆赛这個时候才想起来问蓝毅夫:“之前去央视找你,门卫室的人说你在这边工作,我还不知道伱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我呀!和汪老师一样,也是编辑。”

  “哦!”汪兆赛来了兴趣:“具体说说。”

  蓝毅夫也没隐瞒,把自己在北影厂编辑室当编辑,现在被借调到央视的事儿简单说说。

  汪兆赛消化了一下,又问:“那你在中央乐团这边是……”

  刚巧这个时候两人来到了艺术楼,蓝毅夫指着这栋楼说:“王老师想知道的话,我带你进去看看你就知道了。”

  蓝毅夫给自己放假了,当然也会给其他人放假,所以今天是没有安排人排练的。

  不过这个年代的人但凡有追求的,他们做事都不需要你去督促,自然会找机会加练。

  理所当然的,演奏厅当中并未关闭,当蓝毅夫带着汪兆赛走进去的时候,演奏厅当中有不少人。

  台上的交响乐团2组正在喝水休息,周学长和李谷一挨在一起低声交谈。

  台下也有其他几个表演者正坐着准备,显然后面他们也会上去加练。

  众人见到他将来,纷纷和他打招呼,蓝毅夫笑呵呵的回应了两句,然后说:“你们弄自己的,不用管我,我就随便看看。”

  然后带着汪兆赛来到整个演奏厅最中间的位置,这里不管是视野还是听觉效果都是最好的。

  旁边的汪兆赛见到这个场景,不由挑挑眉,心中暗付,看样子这个年轻人的身份不一般啊!

  两人坐下,汪兆赛心有疑惑的时候,就看见台上原本正在休息的2组交响乐团成员结束了休息,纷纷开始做准备,而周学长和李谷一也各自回归自己的位置,开始准备演唱。

  一首练习了无数遍的《祖国不会忘记》,缓缓响起。

  一首歌即便再好听,当听多了以后,也会渐渐失去第一遍听到的那种情绪渲染能力,就像你再喜欢的女神,当你和她结婚了多年以后,你便无法从她身上感受到最初的惊艳与心动。

  所以台上的人在尽力表演,台下的其他人表演者也没把注意力放在李谷一等人身上,只是低头做着自己的准备,蓝毅夫坐着发呆。

  唯有汪兆赛,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第一次感受到这首歌磅礴大气而不失朴实真挚的情感,第一次感受到这首歌铿锵有力的前奏和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都让他极为震撼,并为之感动,然后,眼睛不由自主的就红了。

  年纪大了,受不了这个,一首歌听完,他用力的揉了揉眼睛,尴尬的对蓝毅夫说:“刚刚有沙子吹进眼睛里面了。”

  蓝毅夫已经见怪不怪了,他问:“后面还有好几首歌,汪老师还要听吗?”

  汪兆赛缓过来了一些,他说:“这歌唱得真好,我以前怎么没有听过?是新歌吗?”

  蓝毅夫点头:“对,还没有正式公开演出过,现在只是内部进行排练。”

  “那后面的歌和这首歌一样吗?”

  蓝毅夫看了看前排的几人,有两个是唱《爱我中华》的,另外唱《牧羊曲》郑绪岚,唱《美的歌》的苏小明,唱《回娘家》的朱明瑛。

  他回答:“还有一首新歌。”

  “那就听。”

  把全部四首歌全部听完,汪兆赛才欲犹未尽的与蓝毅夫离开。

  中午,蓝毅夫叫上朱灵,李克纯,小胖子,李狗蛋四人陪着汪兆赛一起去外面的国营饭店吃饭。

  几人知道了汪兆赛是蓝毅夫的责任编辑,对于编辑也挺好奇的,于是便问东问西,好不热闹。

  闲聊间,小胖子无意间说了一句:“我要是像蓝哥一样,能写出一首《祖国不会忘记》,我就心满意足了。”

  旁边的李狗蛋嗤之以鼻:“你要想达到蓝哥的水平,再学五百年吧……”

  两人是在开玩笑,可汪兆赛却身体一震,不敢自信的看向蓝毅夫:“那首歌,是你写的?”

  李狗蛋听汪兆赛这话,愣了愣:“你不知道?”

  汪兆赛看着微笑不语的蓝毅夫,摇头:“他没说。”

  李狗蛋立即兴奋了:“汪老师,我跟你说,蓝哥可不止写了一首《祖国不会忘记》,他还写了……”

  在李狗蛋的一阵吹嘘之下,汪兆赛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年轻人不仅仅是在文学上有天赋,其在音乐上也有不小的造诣。

  他不由得感慨一句,人才啊!

  酒足饭饱以后,汪兆赛叮嘱蓝毅夫,《伏羲伏羲》这篇小说一定要好好写,写好了以后就立即联系他,他亲自过来取稿,然后就离开了。

  第二天,1982年第十二期《人民文学》发刊,蓝毅夫早早的就去书店排队,然后第一时间买了三十本。

  别的啥事不干,蓝毅夫骑着摩托车第一时间回到了北影厂,把一份《人民文学》递给了郭凯。

  郭凯早已经看过《红高粱》的剧本,对里面的剧情心有了然,但接过蓝毅夫递过来的杂志,他还是认认真真的从头到尾的读了一遍,然后珍而重之的给予了蓝毅夫穿越以来的第一个肯定。

  “写得很好,师傅为你骄傲。”

  蓝毅夫嘿嘿笑着说:“师傅,我会继续努力的。”

  除了给师傅以外,蓝毅夫留了五本给师傅送人,另外再给了曹红祥以及肖矛每人一本,然后就是门卫楼大爷了,两人是一起抽烟的交情,他也给楼大爷送了一本。

  又去了央音,给刘凤兰教授送了一本,得到了刘凤兰大大的夸赞。

  然后是央视的王峰,师叔,黄一赫导演,邓在军导演,以及龚雪,钱丽丽,姜坤,马骥,周雪,吴爱国,朱文钊……一圈转下来,送出去了二十多本。

  最后回到中央乐团,又亲自送了一本给团长周梦以及他的助理李建国,还有交响乐团的周学长,以及他的老师李德伦。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讨要,蓝毅夫乐呵呵的把最后两份也送了出去。

  蓝毅夫这样的行为要是放在后世,那肯定算是张扬的,可在这个文人受到尊敬,作家写了一篇小说便恨不得让所有人知道的时代,他的行为便显得很是正常。

  唯一特殊的是,别人只是宣传,可舍不得真金白银的买书去送人,要知道现在买书可是很贵的。

  但蓝毅夫舍得,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他作家这一身份的开端,同时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取得的第一份成就,当然得好好的纪念一下。

  生活,总得自己创造一些仪式感,这样人活着才有生气。

  朱灵见蓝毅夫把所有的书都送出去了,她幽怨的看着蓝毅夫。

  蓝毅夫嘿嘿一笑,在她耳边悄悄的说:“我给你准备了特殊的礼物。”

  朱灵明媚的眼眸亮了亮:“是什么?”

  “晚上你就知道了。”

  晚上,蓝毅夫把一个礼盒送给了朱灵。

  朱灵打开一看,只觉得惊喜袭来,她没有想到蓝毅夫竟然把一件对于作家最重要的东西送给了她。

  手稿。

  ……

  《人民文学》发刊以后,是引起了轰动的。

  首先在报纸上发表意见的,是评论界,因为《红高粱》这篇小说有点儿“大逆不道”。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的主流文学,是刘心武的《班主任》,是王余九《窗口》,是古华的《芙蓉镇》,同时也是卢新华的《伤痕》。

  他们把这种文学叫做:伤痕文学。

  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篇《红高粱》就显得格外突兀。

  因为与伤痕文学的关注点不同,《红高粱》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恢复,它正在试图在现代意识中重新焕发出传统文学的光泽。

  进入了民族历史文化的心理结构中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它试图为当代文学唤回失落已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这是与众不同的。

  有人看见了它的优越性,于是立即发文支持。

  一场围绕《红高粱》的争议也由此而起。

  这些争论蓝毅夫自然看见了,他这个时候才知道,汪兆赛当初敲定录用这篇小说,可能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但他却从来没有跟自己抱怨过,只是叮嘱自己,《伏羲伏羲》要好好写。

  这个编辑,人真的很不错。

  蓝毅夫决定,以后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故,那自己的小说,都投给汪兆赛了。

  他值得。

  郭凯也见着报纸上的争论了,他担心评论会影响到蓝毅夫,所以第一次主动来中央乐团找了蓝毅夫。

  郭凯带着他去外面吃饭,跟他讲起了以前在农场的事,那时候他和原主的父亲蓝天经常被拉起匹抖,有时候一弄就是一天,他们经常会感到精神崩溃,然后自己的父亲就会用一个故事来安慰自己,这个故事叫管宁割席。

  管宁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与华歆并排坐在一起,突然有人投掷火种,想要烧死他们,管宁没有逃跑,而是用衣袖遮住脸部,表示自己宁愿死于火焰,也不愿意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现在师傅把这个故事告诉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保持内心的信念,永远无视外界的干扰。

  这是师傅第一次如此和蔼的和蓝毅夫聊天,蓝毅夫静静的听着。

  平时不喜欢喝酒的师傅难得的要了一瓶酒,一边和蓝毅夫说着往事的艰辛,讲述着他们是如何自我建设才熬过的时光,一边喝酒,渐渐的,也就醉了。

  看着眼前这个趴在桌子上呢喃着听不清话的师傅,蓝毅夫一时之间竟然难以把他和平时那个严肃刻板的师傅对上号。

  把师傅背回寝室,让他睡在自己的床上,在旁照顾着,他竟不觉得违和。

  让蓝毅夫意外的是,刘凤兰这个时候也来了,她本是来安慰自己的,可看见睡在床上的师傅,她注意力立即被转移了,马上去打热水,用毛巾帮助师傅擦脸,脖子,然后还细心的帮师傅掖好被子,一副贤妻模样。

  以前只是猜测,这次是实际见着了,蓝毅夫觉得,自己以后应该改口了,叫什么呢?师母吧!

  后面来安慰自己的人不少,王峰,师叔,周梦,钱丽丽……蓝毅夫都一一感谢。

  唯有朱灵,蓝毅夫在她耳边说:“我现在很受伤,怎么办?”

  “那……”朱灵的羞意红到了脖子根,但她还是说了:“我帮你排忧解难。”

  蓝毅夫的视线看向了她的纤纤素手。

  朱灵抿了抿嘴。

  ……

  师傅和刘凤兰一起走了,看得出来,师傅没有不满的情绪,刘凤兰很高兴。

  蓝毅夫本想送二人回去的,被师傅拒绝了,看着两人的背影,蓝毅夫在后面大喊一句:“师母,照顾好我师傅。”

  刘凤兰闻言,惊喜的转头,笑着努力挥手:“好勒!”

  师傅则回头狠狠的瞪了蓝毅夫一眼,但紧接着就被刘芬兰拉着手走了。

  蓝毅夫笑呵呵的又挥了挥手,回去继续工作了。

  有了王峰和周梦的支持,外界的纷纷扰扰并没有对他的工作造成影响。

  十二月末的时候,春晚所有的节目全部敲定了,一共有三十八个节目,其中歌曲十五个,舞蹈六个,相声五个,戏曲五个,杂技四个,武术三个。

  而蓝毅夫也正式开始组织主持组的工作,在配合着导演组对节目的出场顺序编排,蓝毅夫在编写主持稿。

  主持稿其实分为四部分,开场稿,串场稿,零点祝福稿,结束稿。

  蓝毅夫完整的看过自春晚诞生以后的四十届春晚,写起这些东西来自然是轻轻松松。

  主持稿拿给黄一赫看,得到了黄一赫的肯定,又拿给王峰看,王峰直接拍板,春晚就用这个。

  于是,姜坤,马骥,朱灵,李克纯四个主持人正式上岗,集体排练也拉开了序幕。

  排练的日子是枯燥的,也是充满惊喜和挑战的,因为排练就是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这很枯燥,但即便重复了很多次,也总有人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可能是缺点,需要立即调整修改,也许就是闪光点,能给节目增加更好的效果、

  如此,转眼,时间来到了1983年2月8日。

  今天的央视格外热闹,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所有人齐聚在位于央视这间只有六百平米的演播厅内。

  眼睛看着站在最前面的台长王峰,听着他的讲话。

  因为今天,是春晚的最后一次彩排。

  PS:第一次写书,我也不知道要控制节奏啥的!就按照自己设计的计划写了,按照我的进度,春晚我还要写很久的,可我没有想到,很多人都在反馈,我的节奏太慢了,剧情也拖沓,无法接受,甚至有读者大哥说,要是再不结束,就弃书……好吧,我被威胁到了。

  从这章开始,我加快了节奏,但这难免会遗漏一些细节,有些我铺垫了很久的东西,就没法写了。

  真的,感觉有点儿舍不得。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