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康王登基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京城外,古道边,许丽华从一辆马车中走出,给大家满上酒:

  “九爷保重,大家保重。”

  这次若非许丽华,赵九龙很难救出众将士。

  “许小姐何不跟我们一道?离开这是非之地?”

  许丽华苦笑:

  “陶妈妈对我有养育之恩,我不能就这样弃她而去。以后若有缘,还能再见面。”

  赵九龙心里很不好受,许丽华不愿私逃。但要是有人帮她赎身?她一定愿意。

  现在赵九龙的银子全加起来,也不够赎许丽华一只脚。

  这事赵九龙没保证,但他在心里已发誓。

  尽量凑足银子,为许丽华赎身。

  赵宣和兴奋道:

  “终于了却京城之事,我们快去南边,带大军杀来,灭了金国。”

  “不急,”赵九龙看向远处:

  “我们还有件事要做。”

  福恩寺后山,全是些新坟,只有几个坟头,才立有石碑。

  来这里祭拜的人不少,还有一群和尚,在这里作法。

  赵九龙等人来到曹宏坟前,人太多,没能挤进去。

  这场面,赵宣和感动得双眼含泪:

  “还是有这么多人向着我大宋,有他们惦记,众将士的血没白流。”

  赵九龙还看到陈林,和一群文人在一起,可惜现在不便打招呼。

  曹宏坟前,一男子叹道。

  “汴京复得又失,终成金人天下。幸有康王在临安登基,保我大宋一脉香火。”

  这话?将所有人震懵。

  赵宣和上前抓住男子衣袖:

  “你说什么?”

  “朋友见谅,”赵九龙赶忙将赵宣和打住:

  “我这朋友太激动,你刚才说康王在临安登基?”

  男子点点头:

  “康王已登基,年号建炎。”

  赵九龙倒没什么,只是有些好奇。赵宣和有点失态:

  “太上皇已脱困,此事难道赵构不知道?他竟敢私自登基,与谋反何异?”

  赵宣和如此激动,男子有点惊讶:

  “太上皇脱困,只是个传言,有谁看到?”

  怕赵宣和说太多,赵九龙将话接过来:

  “张大人他们收复汴京后,应该派人去联系南边,为何康王还会登基?”

  赵构太昏,比赵佶还混蛋。那么多良将,杀的杀贬的贬,只为不救回他老爹和哥哥。

  赵佶和赵构两人,赵九龙决定选择赵佶。

  他们控制京城后,赵九龙怕赵构称帝,派人去南边联系。

  怕赵构不信,赵宣和亲笔书写。

  另一男子说出实情:

  “此乃我大宋人之愿,就算太上皇出现又如何?若非他昏庸无道,何来靖康之乱?”

  “康王年轻有为,众望所归。有他在,定能带领大家收复河山,一雪前耻。”

  赵九龙呆住,他以后世者的眼光看人,现在这些人,没他那么有本事。

  除张邦昌那些害怕赵佶的伪官,有多少人拥护赵佶?

  赵宣和说不出的落魄,脚滑差点摔跤,也没任何感觉。

  赵九龙以为他在为赵佶难过。

  “不用担心,我们不认赵构,只认赵佶。”

  邵青不解:

  “我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康王当皇上,怎么也比太上皇好吧?”

  其它几人纷纷点头。赵九龙叹道:

  “赵构这人,非你们想的那么好。为了皇位,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包括亲情、民心。至少,赵佶做不出来这些事。”

  赵宣和激动万分:“小赵,你真如此想?”

  “绝无虚言,”恐怕从后世穿过来的人,都不会选择赵构。

  “当然,首先要赵佶没死才行。唉,也不知他在哪里。”

  “为了我大宋,他一定不会死。”

  赵九龙的话,让赵宣和仿佛活了过来:

  “我们暂时不去建康了。”

  众人呆住:“不去建康去哪里?”

  赵宣和看向远方:

  “不是说王彦在太行山搞得不错吗?我们去投他。”

  赵九龙有点惊讶,赵宣和的野心比他还大。

  赵宣和想将王彦拉过来,拥立赵佶。

  在混乱的北方地区,广招兵马。

  建立一支足以和赵构、金国抗衡的队伍。

  到时再以赵佶的名义,迫使赵构放弃皇位,还政于赵佶。

  两军合并,那时已不怕金国,大宋也能彻底摆脱金国的威胁。

  赵九龙被赵宣和说动,他已不是以前那个对军事、政事没经验的愣头青。

  现在大宋还未失民心,利用得好,北方之事大有可为。

  “我们就赌一把,逆天而行,改变历史。”

  还好,大家不懂赵九龙最后两句。寇兴问:

  “那些受伤的弟兄怎么办?”

  他们要干的事非常凶险,带那么多伤员随行不现实,赵九龙沉思半晌:

  “张大人他们已去建康,寇兄,你带几个兄弟,护送他们去那边吧!”

  ……

  历史和赵构开了个玩笑,赵九龙派去南边送信的人,渡江时落水而亡。

  赵宣和做出不去建康的决定后,从建康派去的人,成功到达临安。

  “下官吕好问拜见康王爷。”

  “大胆,”枢密院事汪伯彦斥责:

  “在皇上面前竟敢称下官?叫皇上王爷,当死罪。”

  “皇上,臣请斩吕好问。”

  赵构现在不过二十来岁,才登基,脾气好:

  “不知者不罪,吕爱卿平身。”

  吕好问一脸焦急,仍叫康王:

  “康王爷,万不可称帝。太上皇还在,已被人救出,现在临安一带。”

  满朝文武惊呆,惊得最利害的当属汪伯彦几人。

  他们已听说赵佶被救出的事,为此,赵构迟迟不敢登基。

  汪伯彦想当开国功臣,劝说赵构:

  “臣等多方打听,根本没听说有太上皇的消息。此事怕是金国故意传谣,阻止王爷登基。”

  赵构胆子并不大:

  “万一太上皇真被人救出?”

  “就算救出?只怕也?”

  赵佶的胆子更小,没被吓死,也可能死在混战中。

  以此为由,汪伯彦终于说通赵构,登上皇位。

  “吕大人,你编造谎言,是何居心?”

  吕好问是张邦昌手下的副相,张党第二号人物,什么都知道。

  这次,也是张邦昌、宗泽两人命他来这里。

  “下官绝没说谎,这是太上皇的亲笔信,你们自己看看。”

  赵构看着信,从龙椅上吓跳起来。

  一群官员看完,全都不淡定了。

  “这可如何是好?太上皇还在,我们却在这里?”

  “太上皇若知此事,只怕难以善了。”

  汪伯彦咬咬牙:

  “太上皇在又如何?当年太上皇宠信蔡京等奸臣,始有靖康之乱。如今,皇上众望所归。只有皇上,才是大宋最正统的继承人。”

  汪伯彦说完,一党众人纷纷跪下:

  “我等誓死拥立康王为帝。”

  很快,满朝文武跪下:

  “我等誓死拥立康王为帝。”

  “多谢众爱卿,无论如何,也要将父皇找回来。”

  赵构一脸惊喜,眼中、闪烁着阻毒的光芒。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