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对阵夏侯惇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伊籍汇合关羽,沿着大道,赶到了汉水支流--蛮河的南岸。

  而从襄阳出来的夏侯惇大军,也沿着大道,到达了蛮河北岸。

  双方隔着蛮河对峙。

  伊籍暗自感慨,费尽心机的诱敌计谋,终于成功了。

  然而这不是胜利,这只是开始。

  有重兵防守的襄阳城,是很难被攻下的。

  因此,想要攻下襄阳,伊籍就必须在野外重创敌军。

  并且在敌军逃跑的时候一路追击,让他们来不及进城。

  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一味靠防守是做不到的,必须展开进攻才行。

  好在曹仁的败军已经被抛在了身后,此刻正不知在哪个山沟沟里转悠,不可能给夏侯惇通风报信。

  而被调令诈出来的夏侯惇,并不知道江陵已经失陷。

  他还以为河对岸的刘备军,是为了阻止他去营救江陵,而派出来的偏军。

  他现在想的是如何摆脱刘备军的阻拦,而不是直接撤退回襄阳。

  这就给了伊籍机会。

  但在战斗开始前,需要先知己知彼。

  于是,伊籍掏出望远镜,开始观察敌情。

  他用心看敌军统帅。

  姓名:夏侯惇

  体力:94

  智力:60

  武力:89

  这个从曹操起兵,就以副将身份跟随作战的敌将,实力还是可以的。

  但肯定不能跟关羽相比。

  更何况伊籍还有魏延、沙摩柯、兀突骨等将领。

  斗将,伊籍稳占上风。

  伊籍再看对方兵力,估摸着有八千人,倒是和自己旗鼓相当。

  不过对方骑兵很多。

  而伊籍却连一个完整的骑兵营都凑不出来。

  斗兵,伊籍不占优势。

  接着,伊籍观察地形。

  蛮河宽约七八十米,两侧地势平坦,河堤略高于地面。

  多少深伊籍看不出来,不过曾听往来客商说过,深的地方骑马都过不去。

  大道经过的区域是浅滩,也是蛮河最容易通过的地段。

  这里河水清澈,河底砾石累累,可以趟水而过。

  伊籍来回走过很多次。

  但现在,他不敢过去。

  中国人都知道“半渡而击”,而伊籍也很肯定,对面的夏侯惇,一定没有宋襄公的气度。

  同样,夏侯惇也不敢当着伊籍大军的面,贸然渡河。

  这种情况下,想要进攻,就必须找到其他可以渡河的地方。

  然而,伊籍并不清楚,还有哪里可以渡河。

  他派出质子营,去蛮河上下游各段测量深浅。

  质子营的蛮人,懂水性的跳进河里试深浅。

  而身高2.7米的兀突骨,直接走进河里,用身高当标尺。

  对面,夏侯惇也派出了斥候,勘察哪里水浅。

  质子营的蛮人,大概觉得蛮河是他们的主场,因此看对岸的曹军斥候很是碍眼。

  于是,隔着宽约七八十米的河道,沙摩柯等箭术了得的蛮人,直接把箭射了过去。

  曹军斥候倒下了好几个。

  夏侯惇怒了,他派出弓箭手,赶到河边对射。

  伊籍也派出弓箭手,赶去河边助阵。

  双方箭羽交织,你来我往,即使身边同伴一個个倒下,也绝不退让。

  下水的蛮人和敌军斥候,在河心遇上了。

  他们两两捉对厮杀,河面上,水底下,到处刀光剑影。

  一团又一团血花在水中爆开。

  伊籍用望远镜看去,基本上是熟识水性的蛮人,压着不识水性的曹军打。

  随后,伊籍看到兀突骨,仗着藤甲坚韧,身有鳞甲,不怕弓箭。

  他居然冲到了河对岸,接连手刃了好几个弓箭手。

  弓箭手最怕近战,被兀突骨这么一搅和,曹军弓箭手阵型顿时混乱起来。

  刘备军弓箭手乘机发难,一阵阵箭雨撒过去,射得对手惨叫连连。

  夏侯惇暴怒。

  他派出一队铁骑,要求务必击杀兀突骨。

  兀突骨虽然智力只有26,但战斗直觉并不差。

  他知道敌军铁骑不好对付,扭头跑进河里,撤退了。

  曹军铁骑冲过来时,兀突骨已经下了水。

  铁骑们只看到水淹在兀突骨胸口,按常识觉得马比人高,人能过马一定能过,便顶着箭雨,冲进河里。

  然后悲剧了。

  人马俱甲的重骑兵,浮都浮不起来,直接沉底。

  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看到,兀突骨的脚并没有踩在河底。

  兀突骨其实是靠着藤甲的浮力,漂过去的。

  这里的水很深。

  当然,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向夏侯惇报告了。

  又是几轮箭雨后,曹军弓箭手扛不住了,留下一地尸体,逃了回去。

  敌军斥候没了掩护,纷纷从河里撤退。

  哪里走得了。

  沙摩柯一箭一个,其他弓箭手也各显能耐。

  只一会儿工夫,敌军斥候就全军覆没了。

  现在,伊籍知道了哪里还能渡河,而夏侯惇却不知道。

  伊籍占据了地利。

  于是,伊籍召集众将领,部署战斗任务。

  他把总共八千人的部队,按照汉制,分成二十曲,每曲400人。

  伊籍自领二曲长枪兵共800人,防守大道浅滩。

  伊籍命令邓艾领红衣大炮及其护卫队400人,隐藏于伊籍长枪兵之后,作为杀手锏。

  伊籍命令关羽、魏延、胡车儿、邢道荣四将,各领400士兵,前往已经探知的四处水浅地段,作为主攻。

  伊籍命令徐庶,王平,刘封,霍峻,廖化五将,各领400士兵,与主攻部队间隔列阵。

  伊籍要求他们:同样作出渡河姿态,迷惑敌军。

  但在主攻部队过河后,转为支援部队,从四处水浅地段跟进。

  伊籍命令兀突骨,关平,周仓,陈应四将,各领400擅长游水的士兵,前往四处水深地段。

  伊籍要求他们:若对岸有敌军防守,则只作渡河姿态而不进攻,疑惑敌军。

  若没有敌军防守,则实施泅渡。

  伊籍命令沙摩柯、鲍隆、糜芳、糜竺四将,各领400弓箭手,沿河岸游击。

  伊籍要求他们:压制敌军弓箭手为主,支援我方进攻为辅。

  伊籍最后道:“战斗一旦开始,场面将会很混乱,又有河流阻隔,我的传令兵肯定无法及时联络到各位。

  “因此,请各位将军务必发挥主动性,尽情施展才华。

  “拜托了!”

  众将领轰然允诺,分头行动。

  于是,伊籍八千士兵,在蛮河边分列开,摆出14个部曲同时渡河的姿态。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