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征南军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周瑜来的时候,伊籍正在清点钱粮兵械。

  等他忙完回来,刘备已经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与周瑜达成了协议。

  这会儿,刘备正在向诸葛亮诉苦:

  “刚才先生教备这样回答,我照着先生的建议说了,但却不明白,为啥要这么做。

  “我现在孤穷一身,没有立足之地,很想得到南郡,作为根据地。

  “如果让周瑜攻下了,城池就是东吴的,我还怎么住呢?”

  孔明笑道:“周瑜如今打了场大胜仗,心骄气傲,自以为兵锋所向,曹军就会望风而逃。

  “他还怕我们乘机抢地皮、抢功劳,所以用缓兵之计拖住我们。

  “但他忘了,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现在,江陵城里曹军不下三万,粮草充足,又有井水,还能得到北面当阳和襄阳的支援。

  “周瑜也只有三万兵马,和敌军兵力相当,哪这么容易打下江陵。

  “我劝主公与他作约定,只是让他先消耗敌军,方便我们后续攻打罢了。”

  熟知演义的伊籍,知道周瑜南郡之战,打了将近一年。

  期间周瑜还身负重伤,差点毙命。

  最后,曹军主帅曹仁,因为损失太大,才主动撤退。

  却被诸葛亮钻了空子,乘机拿下了近乎空城的江陵。

  周瑜辛苦一场,半点好处没捞到,气得伤口崩裂,虽然没当场死掉,却落下了病根。

  脑中迅速过了一遍后,伊籍赞同道:

  “军师说得对,由着周瑜去打吧,打得越激烈越好。

  “不过,我军四万多人,干坐着看戏太浪费了。

  “我建议乘这时机,拿下荆州南方,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这四个郡。”

  诸葛亮没有伊籍的“先见之明”,并不清楚周瑜会打多久,他说:

  “我同意机伯的建议,但周瑜这边也不能放任不管。

  “一旦军情发生有利于我们的变化,我们就需要立刻出兵。

  “所以,主公和我必须镇守油江口,大部队也不能走,只能派支偏师去征讨四郡。”

  伊籍知道四郡的讨伐没啥难度,他自荐道:

  “大哥若是信得过,就让我带兵去吧,我也不用很多兵,五千人就够了。”

  刘备道:“四弟是名将,我当然信得过。

  “不过五千人太少了,军师刚才还说十倍围之,五倍攻之呢。

  “我这里也不需要那么多人看戏,你就带两万人去,再多挑些大将跟随。”

  随后,刘备召集全军,让伊籍点兵。

  伊籍本想带上关羽、张飞、赵云。

  毕竟演义里,拿下零陵后,这三人各自打下了一郡。

  但伊籍转念一想,演义里,诸葛亮拿下南郡也需要这三员大将。

  他若是带走了,又不能及时赶回来,恐怕会误了大事。

  反正四郡难度不大,索性就不带这三员大将了,多带些小将练练兵吧。

  作出决定后,伊籍请徐庶为军师,命胡车儿带领亲兵护卫。

  又点了刘封、关平、廖化、霍峻、王平等一众小将随行。

  另外,伊籍又以侍从的名义,带上了邓艾。

  两万大军里,刀盾兵、长枪兵、弓箭手俱全。

  就是骑兵少了点,只有一百骑。

  伊籍让私人幕僚魏延,带领这一百骑。

  检阅人数两万的南征军,伊籍心情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毕竟前世今生,第一次独自统帅那么多兵。

  相比之下,边上不起眼的侍从邓艾,似乎还更稳重一点。

  不过,伊籍的小激动也就持续了一小会儿。

  随后,他开始考虑讨伐顺序。

  按照演义,应该是先取零陵,再取武陵,后取桂阳,最后取长沙。

  但伊籍用智力255的大脑调取后世地理图,却发现零陵其实是最远的,距离油江口直线距离大约500公里。

  而武陵郡的制所临沅城,也就是后世的常德,离油江口最近,只有大约150公里。

  所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

  这一路,都在湘江及其支流边上,用船可以方便地运送部队和粮草。

  于是,伊籍命关平协调船只,差廖化为前锋,让刘封负责辎重。

  然后,南征军出动,目标武陵郡城临沅。

  却说武陵郡太守金旋,得知伊籍来犯,准备带兵出城迎击。

  从事巩志劝道:“刘玄德乃大汉皇叔,仁义的名声天下都知道,不如降了吧。”

  金旋大怒道:“如果刘备亲自来,我还考虑考虑。

  “现在派了个自吹为名将,其实没打过大仗的伊籍,我怕他个鬼!

  “你再啰嗦,我就斩了你祭旗!”

  骂退巩志后,金旋带着5000士兵,出城20里,在沅江北岸驻扎。

  南征军前锋廖化,坐船抵达后,尝试着抢滩登陆。

  但是装满士兵的船慢得很,靠岸更是费劲。

  金旋率军来到廖化面前,好整以暇地列好阵型,然后射出火箭。

  廖化不敢用木船挡火箭,只能放弃抢滩,去沅江南岸扎寨。

  伊籍大军坐船到达后,直接登陆南岸进入军营。

  廖化报告道:“敌军在岸上射火箭,我不敢让船靠近,只能退到江对岸扎营。”

  伊籍赞同道:“你做得对,不过下次记得,安营的同时,应该派出侦察兵,探索附近的地形,看看有没有敌军伏兵,不要因为敌人在江对岸,就放松了警惕。”

  廖化拜服,然后知错就改,立刻派出了侦察兵。

  伊籍进入江边营地后,发现潮气很重,不适合存放粮草。

  他让人探索临近的山丘,找了处不算太陡峭,方便运粮车上下的独立山头,又建了一个营地。

  负责辎重的刘封到达后,伊籍命刘封把粮草搬上山。

  随后,他又拨了4000士兵给刘封,命他守卫山上的粮草营地。

  第二天,廖化报告道:“上下游20里之内,没有桥梁和浅滩,唯一的渡口被敌军占据。

  “对方还派出了巡逻队,沿江巡逻,探查我军动向。”

  军师徐庶道:“要不全军移动,再向上游寻找合适的地点过江吧。

  “否则就只能强渡了,赢是肯定能赢的,就是伤亡估计不会轻。”

  伊籍用智力255的大脑,搜索出地形图。

  虽然后世的地形与现在有很大不同,但江河的大致流向还是可以参考一下的。

  他发现临沅附近,地势平坦,沅江蜿蜒曲折如同波浪,周围还有不少支流河道。

  装满士兵的船行得慢,就算全军乘船移动,熟悉地形的敌军,也一定能抢先占据有利位置,阻止他登岸。

  难道,只能不计伤亡地强渡吗?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