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宣府镇刷银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崇祯七年五月六日

  张克清驻地的房屋还在基本完善中。

  这时杨秀成向张克清提议可以分出一部人来开荒了,那样的话,他们可以赶在10月份前种上一季小麦。

  不过张克清对此并不在意,而是考虑建设堡垒的城墙,以保证住户的安全。

  考虑到经济问题,张克清准备建造的城墙是以实木为基,夯土为墙。

  城墙高三米,宽三米,十人为队,每队每天最少可以建造出半米这样高宽的城墙。

  所有城墙需要四百米左右,如果是四十个小队同时工作,大概是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时间。

  可是现在是水稻种植时期,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抢种农田,在五月二十日之前是不会有那么多人过来工作。

  400人的施工队,以张克清给出的高工价,每天要花费的工钱就将近35两,二十天就要将近去到700两的价格。

  这还仅仅是工钱,大米每天就得消耗到18石或者更多,哪怕是以“系统商场”每石0.4两的价格,每天都得7.2两,二十天144两。

  这还没有算上菜呢?

  保守估计要完成这些城墙最少要1000两白银。

  张克清目前总共就313两的白银,这欠缺不是一般的大。

  一想要没有银子,张克清就头疼不已,最后他决定到附近的宣府镇刷点白银才行。

  宣府镇离他这边就90多里,马匹一天来回都是可以的。

  宣府镇作为边军重镇,富庶不再话下。而且那边还有张家口那些“皇商”们在销脏,有着大量的物资需要。

  自己去出售一些丝绸精盐之类的,应该是很容易出手。

  于是,张克清便给杨秀成留下了50两银子留住驻地资金备用,让卫严明安排好人手上山砍木头,留做修城墙的时候用。

  同时,张克清又在“系统商场”中购买了一些刀弓分发给护卫队的队员,责令刘青松他们三个小旗加紧训练好队伍,以防止城墙还没有修建好之前,有人会来过来掠抢。

  此时,张克清在“系统商场”的钱仅剩248.46两,身上也只有5两3钱4分银子和铜板245文。

  崇祯七年五月九日

  早晨

  张克清在交代完所有的事情后,就骑上了马匹正式往宣府镇出发。

  待时间到达中午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了宣府镇城外。

  宣府镇因镇总兵驻宣化府得名,也有人会直接简称其为“宣镇”。

  宣府镇位置之特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

  《九边图考》中称:“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

  宣府镇守长城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

  由于宣府镇驻守长城过长,便分守为六路:东路,上北路,下北路,中路,上西路,下西路。

  其中设有总兵官一人,协守副总兵一人,分守参将七人,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一人。

  分守参将有:北路独石马营参将,东路杯来永宁参将,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将,南路顺圣蔚广参将,中路葛峪堡参将,下四路柴沟堡参将,南山参将。

  驻守在宣府镇册上有官军十五万八千七百六十三人,实际上拥有官军八万三千三百四十八员。册上马匹五万三千五百三十二座,实际上马匹三万二千四百六十八匹。

  朝廷每年需要给驻守的主兵拨银十二万两,客兵拨银二十万五千两。

  这些钱银最后会在宣府镇中流通,加上这边有对蒙古的张家口市,满清的“八大皇商”也在这里销脏和出入关口,所以宣府镇之富庶,不下于江南富庶。

  大明制度上是需要路引的,不过随着流亡的人数增多,加上往来贸易的商队众多,路引制度也就没有什么人去执行。

  张克清牵着马匹来到城门前,在交了一笔入城费后,很轻松就进入了宣镇内。

  一入宣府镇,就感受到了其之繁华,其内来往的商队不下于京城。

  张克清在里面大概的转了一下,果然发现“八大皇商”在这里都有不少的店铺,看着生意还不错。

  这时,张克清再次展开了在京城的老套路。

  后金的那些亲王贝勒、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通过抢掠获得大量的金银。

  这些钱财哪怕是高价换成他们所需要的粮食、铁器以外,还有大量的剩余。

  突然暴富,他们最迫切需求的自然是能证明自己富有的奢侈品。

  大明的奢侈品很多,其中最能表现出来自己有钱的,自然是穿绫罗绸缎。

  不穿这些,怎么显得他们有钱有地位?

  于是,他们就让“八大皇商”们除了必须要购买的粮食、食盐、精铁等之外,还要大量的购买一些大明上层人士所穿的丝绸、锦缎等等。

  可丝绸,特别是锦缎这些东西在大明的产出都有限,在江南基本上都被瓜分一空。

  不然江南那边也会通过几十倍的价格出海走私买到日本和欧洲那边去,能流入宣府镇的不多。

  于是,张克清的到来变让“八大皇商”的那些布庄掌柜们甚至开心,仿佛是鲨鱼闻到了血腥,甚至给出的收购价格都比京城的高出不少。

  比如价如黄金的锦缎,京城那边给的回购价是193两一匹,但是宣府镇这边最低都给到了198,范家更是给到了207两一匹。

  毕竟锦缎在后金那边可是卖到314两的价格,还是一直缺货的那种。

  范家也试过去京城那边进货,可是京城那边的售价都在300两上下,还是经常无货那种。

  所以张克清这低价的锦缎对于范家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至于张克清的货源有没有问题,他们才不担心。

  范家的掌柜还对张克清表示,以后有货尽管来找他,多多益善。

  既然他们都有这样的需求,张克清自然也不客气。

  张克清在“八大皇商”那边共卖出了锦缎16匹,丝绸39匹。共得黄金287两4钱6分,白银2430两3钱6分。

  为了能卖出这些布匹,张克清是一连换了几套衣服,化了几次妆。

  不过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这是张克清第一次接触到黄金,内心是无比的激动。

  虽然他也知道这些钱财可能都是沾着汉人的血泪。

  可自己又何尝不是赚他们的银子,再转而成为射向他们的子弹?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