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一百九十四章月色很美,多看看泰和楼内,气氛十分压抑。

  所有人都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句。

  赵骏以渎职、失职的罪名把孙沔捉拿,让在场诸多官吏们如坐针毡,后背冷汗不断往下冒。

  因为不止是孙沔,这样的现象在官场上实在上太常见了。

  官员纵使不贪腐,却也常有懒政、惰政的情况。

  以至于历史上包拯曾上书:“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

  意思是官员失职贪腐的现象每天每刻都在发生。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官员**、贪污、渎职等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若是论起失职,怕是在场谁都跑不了。

  所以现在见赵骏动真格的,在场众人无不战战兢兢,害怕孙沔的前车之鉴,变成他们的后车之师。

  但好在赵骏只是拿了孙沔,并没有对在场其余官员动刀。

  在张夏等人的调和下,宴会继续,气氛也慢慢恢复正常。大家交杯换盏,喝了几杯酒,开始动起了筷子。

  只是众人吃着饭菜,喂如嚼蜡。即便是笑,都变得有那么几分勉强。

  赵骏看在眼里,却是没有多说什么,与李柬之、张夏等人正常交谈,就没有继续在打击渎职、失职问题上多做计较。

  一来他拿这个理由,确实只是抓孙沔的借口。

  二来说句不好听的话,赵骏其实并没有在做搞什么大规模打击贪污**之类事情。

  他目前的主要任务和方向,依旧是下基层调研,看看地方有什么弊端,看看百姓现在的生活,以为将来改革弄出具体方针做准备。

  没办法。

  大宋的贪官污吏实在上太多了,抓不完的。

  根据范仲淹、包拯、王安石等人上奏的奏折来看,说现在大宋有统计的四万多名官员,七七八八都是贪官污吏可能有冤枉,但五五六六绝对没得差。

  而且除了官员这个群体以外,大宋的基层治理还有另外一个更加庞大,也是贪污**更高发的群体——吏员集团。

  官员高高在上,地方政务处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就必须要倚仗诸多吏员。

  而这些吏员收入来源并不稳定,需要一些灰色收入,因而时常假借官员的权力,欺上瞒下,两头索贿,吃完原告吃被告,宋史就多有记载吏员索贿的事情发生。

  所以如果官员群体加上数十万吏员集团,那赵骏这辈子就不用做别的事情了,整天到处抓人,不仅会弄得官场人心惶惶,还无法做改革大业。

  因此赵骏现在的情况是,巡视大宋地方先了解、记录、分析基层情况,以改革大业为主。那些贪官污吏,见到了就顺手处理。

  若是没见到,或者没人来告状的话,那自然是眼不见为净,等以后再由包拯这样的专业人士来清扫贪污**。

  于是随着赵骏并未继续大动干戈,这场宴会就在这样略显尴尬中结束。

  官员们又簇拥着赵骏一路前往了杭州知府衙门,等到赵骏的军队接管了整个府衙,入驻其中之后,他们才如蒙大赦,逃也似地离开。

  看着那些官员们仓惶离去的背影,赵骏笑了笑,随后前往了府衙大牢,去见一见这位已经成为阶下囚的杭州知州。

  大牢内,暗无天日。

  牢房提审犯人的隔间里,点着淡淡的油灯烛火,照亮了整个屋子。

  赵骏坐在审案桌后,江大郎和黄三郎已经押着孙沔过来。

  此刻孙沔已经镇定下来,虽然被摘下了官帽,披头散发,略显狼狈,脸上的表情却是镇定自若。

  “孙太守倒是能沉得住气,都被关入牢中了,还能如此有此番风度。”

  赵骏笑着打趣道:“莫非是以为本知院会放过你吗?”

  孙沔手上戴着镣铐,笑着说道:“倒是这么想过,可惜下官自知怕是艰难。”

  “太守能有这样的自知之明,想来是认罪了?”

  赵骏笑道:“既然如此,把你这些年做过的事情都一一交代,也免得浪费大家的时间。”

  孙沔摇摇头道:“都是没有的事情,下官自认虽不是什么好官,却也是勤勉,都是无赖小人诬陷,又何必要认罪的呢?”

  “死到临头还那么嘴硬?”

  赵骏皱眉道:“不要以为你毁掉了两县和州衙的案卷公文,就能够逍遥法外。要想找到证据不难,伱做得不干净,你手底下的人更不干净。大不了本知院重启案卷,再次审问一遍就是。”

  孙沔神情顿时一变,随后咬咬牙道:“知院请便就是,孙某人行得正,坐得直,纵使再多的污蔑,也改不了孙某为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事实。”

  “哈哈哈哈哈哈哈。”

  赵骏大笑道:“好一个一身正气,好一个两袖清风。我看你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说着他就起身道:“行,我会重启案件,给你一个心服口服。”

  见他要走,孙沔急忙说道:“知院,莫非你真就要这般一板一眼,浑然不顾那为官之道吗?”

  为官之道?

  赵骏瞥了他一眼,说道:“我的为官之道,就是为民做主。希望过几日,你还有现在这样的嘴硬,带下去。”

  “是。”

  江大郎和黄三郎将孙沔扭送走,孙沔深深地看了赵骏一眼,又被关回了牢房。

  赵骏面沉如水,离开府衙监牢之后,就令李柬之过来。

  他命令李柬之,连夜下发通告公文,言称之前杭州知州孙沔所判之案,案卷全都丢失,所有与之相关案件,都要重新审问。

  那些知情人、案件相关人员,都可以提出上诉。

  李柬之得到命令,连忙回去安排吏员抄写公文,在第二天清晨之前,在满城各处的布告栏上张贴。

  很快翌日,整个杭州城都沸腾起来。

  因为直到现在杭州百姓才知道孙沔被抓,赵骏来了杭州,一时间消息迅速传了出去。

  大量跟孙沔案有关人员,纷纷跑到了刑狱司衙署,衙门外排起了长龙。

  到上午巳时,保安门内大街,刑狱司衙门外的茶摊上,不少杭州本地的市民百姓,跟往常一样坐在街上喝茶聊天。

  看到衙署外排起长长的队伍,有人纳闷道:“怎么了这是,今天宪台衙门这么热闹吗?”

  “你还不知道吧,孙太守被抓了,刑狱司正在重审他判过的案子呢。”

  “什么?孙太守被抓了?没想到早上上个工,到午时稍微休息一会儿的功夫,杭州就发生这么大的事?”

  “你这消息也太滞后了,这都是昨晚的事情。”

  “太好了,这孙太守端的不是个人,早就该抓了。是李宪台下的令吧,我早就说了,新上任的李宪台秉公严明,是难得的”

  那人话还没说完,就被旁人打断道:“不是李宪台,是知院。”

  “知院?莫非是?”

  “不错,正是赵知院。”

  “这可太好了,赵知院来咱们杭州了。”

  “是啊,早就听说赵知院乃是难得一见的青天,他来杭州,咱们杭州的那些赃污官吏,全都要被抓了。”

  “那是自然,我早就说了,赵知院秉公严明,是难得的”

  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情绪激动,对于赵骏的夸赞溢于言表。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宋代的消息并不滞后。

  至少大运河沿岸不滞后。

  作为宋朝仅次于汴梁开封府的第二大商业城市,杭州在商业上的地位非常高。

  因为杭州的商业往来不仅沟通汴梁以及整个江浙、淮南和山东,还有福建路、广东路这两个沿海地区。

  在宋代,福建路的泉州,广东路的番禺、潮阳等地,都是外贸极为发达的地区。

  中亚来的阿拉伯商人把货物运到这些地方,被本地商人买下,再由他们走海运送到杭州,最后从杭州发往全国。

  所以不仅是后世现代江浙沪包邮,即便是在古代,江浙沪地区同样也是大宋在参与国际贸易当中的重要枢纽,可以说是宋朝外贸与内陆贸易的起点。

  在这种情况下,汴梁与杭州之间的沟通交流就非常频繁。往来两地的商人会把二者之间的消息进行传输,以此来达到互通有无的目的。

  像孟承起之所以知道活字印刷术,就在于孟家与杭州有商业往来,杭州这边毕昇搞出发明之后,自然也传到了汴梁那边去。

  因此赵骏去年在汴梁的所作所为,甚至他今年出发南下,在亳州暴露身份的事情,也早就已经传到了杭州。

  杭州百姓无不盼着他的到来,希望能够给本地黑暗的官场,来一点小小的知院震撼。

  现在他终于来了,自然让满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拍手叫好。

  于是就在这种全城欣喜当中,无数受到官府压迫、欺辱、构陷的百姓们,纷纷跑到刑狱司衙署去报官。

  不止是钱塘和仁和二县,包括钱塘江对岸的越州萧山县百姓,都有人过来。

  毕竟孙沔不仅在杭州称王称霸,连隔壁萧山都有所插手,如那萧山丝绸商人郑旻,就被他以偷税漏税为由,判了流放福建,没收全部家产。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夜之间,刑狱司衙门外全是来请求翻案的百姓。而且不仅仅是跟孙沔案有关的事情,还有其它案子。

  宋朝地方官府非常黑暗,**猖獗,孙沔只是其中一个典型,还有更多的官员、吏员依旧上下其手。

  现在赵骏过来,百姓们自然把希望都放在他身上,所以只要觉得受了冤屈,即便跟孙沔的案子无关,也要到刑狱司告一状再说。

  这无疑会加大刑狱司的压力以及工作量,为此第三天李柬之就愁眉苦脸地找到了赵骏。

  赵骏做出了指示,先处理孙沔的案子,其它案子先记录下来,以后再慢慢处理。至于人手不足的问题,先借用转运使衙门的人手。

  因为州府和钱唐、仁和二县的衙门官吏是百姓主要状告的对象,显然不可能让他们审自己的案子,自然只能借调。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