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洪承畴遭罢免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返回北京的洪承畴,许多天都没有接到谢三木传回来的消息,就知道情况不妙,多半是500万两银子出了变故。

  其实洪承畴此时的处境并不好。

  投降满清后,洪承畴的仕途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虽然皇太极对于洪承畴这样级别的明朝官员的招降是极其重视的。

  相传被俘后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

  皇太极仍不放弃,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

  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

  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

  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皇太极:“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专业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隔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

  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但是也有野史记载,洪承畴之所以投降,是与一个女人有关,这人就是皇太极的正牌夫人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这个女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玉儿了,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了。

  据说是皇太极用布木布泰施了美人计,用秘药给洪承畴吃了之后......

  之后洪承畴则归降了满清。

  无论洪承畴是出于何种原因归降,他的归降的确是开创了一个封疆大吏,中央大员投降满清的先河。

  但是洪承畴投降之后,皇太极对其十分忌惮,属于严加防范形式。

  虽然对洪承畴礼遇有加,但也只是作为一个咨询的参谋而已,从未授予其任何实质性的官职。

  直到皇太极死后,顺治登基,多尔衮监国,才重新启用洪承畴,被放出来后的洪承畴,丝毫不念旧情,打压农民起义军、镇压南明军等等,比满人做的还勤快。

  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用以完善清朝的国家机器。

  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承畴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

  钱默《华夏论》中的许多主张其实是非常对洪承畴胃口的,洪承畴本身也是这样主张的。从这点上来说,他们还真是颇有“师徒渊源”。

  所以尽管对钱默的真实意图深表怀疑,洪承畴还是欣然接受了钱默的拜师,并将这《华夏论》通过邸报宣传出去,试试各方的反应。

  本次回京也是为了看看朝堂上的反应,有没有机会一起推动钱默“民族融合,华夏一统”的主张。

  这些日子洪承畴已经和范文程,宁完我这些老牌的降臣,以及陈明夏和冯铨这样的“新生派”领袖都做了些简单的沟通,这些人都明里暗里表示支持。

  毕竟这是可以为他们这些汉奸洗白的机会,反正又不是自己出头,他们也是乐见其成的。

  到时候只要多尔衮没有明显表示反对,他们就会顺水推舟,促成此事。

  当然在没有搞清多尔衮的真实态度之前,他们是不会轻易表态的。

  这种涉及大清国策,又事关满汉关系的事情,他们可不敢轻易沾边,搞不好就得把自己给赔进去,断送自己大好的“汉奸生涯”。

  洪承畴身为明清两朝重臣,也是朝堂上的老狐狸了,背着主子私下串联搞逼宫的傻事他是不可能去做的。

  也只是借着钱默的名义随口小范围的提两句,试试几人口风罢了。

  没有得到多尔衮的首肯前,他是万万不敢提议的。

  顺治和孝庄对洪承畴还是非常信任的,凡事都喜欢征询洪承畴的意见。

  就连顺治继位也是洪承畴暗示孝庄后才取得了多尔衮的支持,所以顺治继位后洪承畴才会得到重用,被任命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但是此时满清朝堂的话语权其实更多的掌握在“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手中。

  其实洪承畴和多尔衮的关系也不错,不然只有皇上和皇太后的支持,洪承畴断然无法总督南方。

  不过对于多尔衮态度,洪承畴还真是没有把握,他也不会傻到自己主动去试探多尔衮的反应。

  其实对于洪承畴来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自然就是钱默和他所献的500万两银子。

  借着钱默献银500万两的事,来试探多尔衮的反应。如果摄政王不高兴,就不会对钱默大加封赏。

  如果摄政王对钱默大肆封赏,则表明了对其背后言论的态度。而后再由钱默来上书“民族融合,华夏一统”的主张,朝堂上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反正横竖有钱默这個“背锅侠”冲在前头。如果钱默真能得到摄政王的赏识,洪承畴自然愿意为这个爱徒在政治上背书。

  反之,钱默则只能用来“背锅”了。

  洪承畴之所以愿意冒一定风险来推动钱默这个言论,一方面是出于为自己洗白以及纠正“剃发令”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转移矛盾,保全自己的政治利益。

  虽然洪承畴负责招抚南方以来,为打击南明不遗余力,招抚了大量前明势力,为稳定江南局面做做出了不小贡献。

  但他一个汉臣权柄过重,遭到了各方势力的不满。

  八旗贵族早就对洪承畴早就颇有微词,认为一个汉人不应该权柄过重。

  而洪承畴身为南方人,在朝堂上自然遭到了以冯铨为首的“北党”攻击。

  但洪承畴这样一个资历深厚的重臣,自然不会去投靠一个后生晚辈的“南党”领袖陈明夏。

  于是本无意党争的洪承畴,反而遭到了朝堂上南北两党的同时攻击。

  之前任命马国柱为两江河南总督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朝廷要开始收回其权柄了。

  故而洪承畴顺水推舟,借着钱默献银一事,提出“民族融合,华夏一统”的主张,来和南北两党缓和关系,重新达成政治默契。

  谢三木的音信全无,让洪承畴深感情况不妙。

  今天的朝会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清朝突出礼仪的朝会,分大朝、常朝两种;

  大朝,即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皇帝要亲临太和殿,接受官员上表庆贺的朝会;

  常朝则次数较多,每月初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举行,地点及内容与大朝类似。

  处理日常政务及军机大事的日常朝会;它也有两种形式:

  一为“御门听政”,另一种则是皇帝接见八旗贵族和各衙门堂官轮值奏事。

  对于第一种礼仪性的大朝,举办地点就在太和殿。

  而对于第二种处理日常政务的朝会,尤其是其中的“御门听政”则主要是在乾清门举行。

  今天是11月初五属于常朝,朝会在太和殿举行。

  一大早,顺治小皇帝就在孝庄皇太后的陪同下,坐在了金銮殿上。

  不过此时的顺治尚未亲政,只有听政的权利,是不会参与议政的。

  朝会实际是由多尔衮主持的。

  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

  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镶白旗旗主。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十二月随皇太极亲征朝鲜,参与丙子之役,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并与弟弟多铎换旗,成为正白旗旗主。

  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5年多尔衮才被封“皇父摄政王”,因此他现在的称号还是“皇叔父摄政王”。

  同为辅政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今年二月因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被罚银二千,罢免辅政职务。

  所以现在的朝堂是多尔滚的一言堂。

  只见多尔衮脸色阴沉,说到:“昨日接到马国柱这个奴才的急报,说北上献银的船队于10月26日在镇江至瓜州的长江航道上遭遇风暴,500万两银子尽没长江,随行负责押运的江宁巡抚周伯达和献银的江南士绅钱默以及随船押运的三千兵马全军覆没。”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便哗然。

  众人窃窃私语:“这太不可思议了,500万两银子和三千兵马就这样消失在长江了?”

  “该不会是有人贪图银子故意谎报军情吧,必须要严查。”

  也不怪众大臣非议,换做谁也不敢相信这事是真的,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

  正当几个大臣正义愤填膺,准备出言上奏之时,只见多尔滚摆了摆手,说到:“这里还有第二份奏报。”

  “10月27日,原吴淞总兵杨文启,崇明总兵土国宝,举兵反清,迎舟山明寇张名振部入崇明,聚寇两万之众,现已封锁长江航道。”

  如果说刚才之时哗然,现在朝堂上则是炸锅了。

  洪承畴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这杨文启和土国宝可都是他招安和任用提拔的,如今叛变了自己脱不了干系。

  果不其然,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冯铨开始出言弹劾:“臣冯铨弹劾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其罪有二。”

  “第一,玩忽职守,运银不力。”

  “据臣所知早在9月钱默就已经向朝廷献银500万两,期间洪承畴身为总督安排不力,拖拖拉拉,导致银两拖延了一月有余方才起运,以至于银两最终沉没长江。”

  “第二,识人不明,丧师失地。”

  “这叛变的吴淞总兵杨文启是洪承畴上个月刚提拔成吴淞总兵的,而这土国宝之前则是太湖水寇,也是洪承畴一力招安,方才得以升任崇明总兵。洪承畴识人不明,胡乱提拔,才招致今日丧师失地。”

  洪承畴在南方权柄极重早就引起了冯铨的不满,只是其为人谨慎,又得皇上和摄政王器重,一直找不到机会弹劾。

  难得这次有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冯铨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北党”的领袖冯铨表态之后,“南党”的陈明夏唯恐洪承畴与“南党”有啥瓜葛,立刻表态附议冯铨的弹劾,务必严惩洪承畴。

  这两人表态之后,弹劾洪承畴的附议之声此起彼伏,仿佛要把洪承畴给生吞活剥了一般!

  多尔衮心想:这汉人果然是成不了气候,动不动就窝里斗。

  于是制止了弹劾众臣,问到:“洪大人,面对这些弹劾你有啥要说的吗?”

  洪承畴此刻已经是汗流浃背了,不过久经宦海沉浮的他依然擦了下额头上的汉,从容地回到:“臣在得知钱默献银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命令扬州淮安两府知府疏通运河河道。并安排江宁巡抚周伯达准备相关押运事宜,何来拖延之说?”

  “至于银两沉没长江此乃天灾,非臣所能左右,还望摄政王明察!”

  “杨文启剿灭太湖水寇‘浪里飞’,因功升至吴淞总兵。乃是微臣和马国柱总督一同核实商议的,微臣确实有失察之罪,但绝无随意提拔之说。”

  “土国宝确实是臣招安的,但他之前是被臣安排在江宁巡抚的位置上。之后遭人弹劾,才被贬至崇明总兵,并非臣刻意安排。臣在招安了土国宝之后就罢了他的兵权,但臣确实有失察之罪。”

  “如今事情演变至此,臣身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确实有负皇恩,难辞其咎。”

  “上月臣父不幸亡故,臣自请回乡丁忧,还望摄政王,皇上恩准!”

  多尔衮也明白洪承畴是绝对不会故意通明的,如今他自请丁忧,也就不便苛责了。

  于是宣布:“罢免洪承畴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责令其回乡丁忧!”

  求推荐票,追读(30秒),月票支持!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