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锐士”是别国的惯称,而老秦人则更喜欢称呼其为“铁鹰锐士”。
在商鞅变法之前的老秦军时期,常以秦剑御敌的秦军便有军中劲卒铁鹰剑士名闻天下,唯有骁勇善战之人方可获“铁鹰剑士”之称,但全军也只有堪堪百余人,而且更多是一种表彰,且其人大多在获封后成为了中下级的军官,散于大军之中。
秦惠文王时,司马错担任了上将军,便在保留铁鹰剑士简拔制的同时,创立了锐士制。
因秦国变法期间训练的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司马错便借这个名号创立了“铁鹰锐士”。
铁鹰锐士比起铁鹰剑士更加不凡,不单要求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样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
彼时的步卒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为首,号为“赵边骑”,单兵作战则以齐国的“技击士”为首,号为“齐技击”。
而司马错对于铁鹰锐士的要求则是,下马结阵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边骑为准,单兵搏杀以超越齐技击为准,要求可谓苛刻至极。
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食,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疾行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者,方可为武卒。
司马错则在此之外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一精一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重约在八十余斤;此关通过,方能进入各种较武。
步战较武要在秦国新军的步军中名列一流,骑战较武要在秦军新军的骑兵中名列一流,单兵搏杀亦然。
个人简拔过关后,还要过以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过各种兵器的较武关。如此一一下来,方能成为一名铁鹰锐士。
想秦国当年练新军二十万,却只堪堪选拔出了一千六百名铁鹰锐士,而那些铁鹰锐士则有一半被司马错分给了彼时还是千长的白起。
年轻的白起也不负众望曾有过百名铁鹰锐士结阵斩杀三名宗师高手和五百铁鹰锐士结阵斩杀天人合一高手以及千名铁鹰锐士奇袭大破三万韩军,斩杀韩军主将段弗成并俘虏韩军副将韩朋的惊人战绩。
是故,有了荀子“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的说法。自此铁鹰锐士便成为了秦国勇武的代名词,六国之人也常呼以“秦锐士”来指代铁鹰锐士。
尝到了将秦军精锐集结一旗之下作为大军尖刀的甜头,自此以后铁鹰锐士便不再散于军中,而是悉数集结在单人麾下,而其统军主将,自然是白起。
只是,铁鹰锐士作为全军精锐,自然也是心高气傲之辈,为了便于指挥,白起鼓动白氏子弟加入铁鹰锐士,以至于这支甚少超过两千人的铁鹰锐士从千长,五百主乃至什、伍都大多由白氏子弟组成。
虽是堂堂正正通过选拔进入铁鹰锐士之中,却也为铁鹰锐士打下了深深的白氏烙印。
而随着武安君白起的死亡,其真实死因又为了避免怨气集结在杜邮的事情暴露引发骚乱而被藏匿起来。
被打上了白氏烙印的铁鹰锐士也由于常年为白氏执掌而一度遭到了冷遇,历经昭襄先王、孝文先王、庄襄先王三代都不敢在真相大白前重用这支秦军最为骁勇的精锐。
但如今不同了,白起之死真相大白,白氏子弟也再没有了反叛的理由和可能,白氏也可以放心启用了。
只是,嬴政忽然觉得有些奇怪,旋即他意识到自己的思绪被张机导向了张机想要的方向。
难道非要寻找足以媲美天人合一境界的战力来对付雪衣侯?
质量不够,数量来凑!
为什么不能多找几名宗师出手?
嬴政目光微动,看向了一旁喝着清茶的吕不韦。
他一时没有想到这个点,难道他这位仲父想不到么?
联想到前些年来,吕不韦为了稳固相权,曾一度和王齮联手,而王齮又和张机关系密切,再考虑到王齮曾是武安君白起副将,在当年白起众多副将中与白起关系最为亲密之人……嬴政有了一个猜想。
那便他们想要扶持白氏!
王齮从武安君白起那里学到了许多用兵之道,投桃报李汇报白氏无可厚非。
而吕不韦和张机,又是什么时候与王齮达成合作的呢?
“仲父,日后若是有什么想法,可以直言,政并非刚愎自用之人。”
吕不韦从嬴政的神态和语气中察觉到了他的不满,显然嬴政有些不高兴。
“臣遵命。”
吕不韦也没有争辩,而是老老实实地承认了错误。
嬴政轻轻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李斯,为寡人起草诏书。”
“白氏满门忠烈,白仲在职多年兢兢业业,迁太原郡守,其子白平,迁陇西郡尉。”
“另,召铁鹰锐士都尉白锽率八百铁鹰锐士入韩,在右庶长张机麾下听命。”
李斯根据嬴政的命令,修饰了一番语句后,在帛书上挥毫,将草拟好的诏书递给嬴政确认无误后,盖上了秦王金印,将诏书递交给蒙嘉,让其送到白氏手中。
嬴政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李斯此人他是用得愈发得心应手了。
许多事情他都能替嬴政查漏补缺,考虑好最妥帖的处理方式。比如让蒙嘉送诏书,不是为了刁难蒙嘉,而是考虑到蒙嘉将门子弟的身份以及其在将门勋贵之中的人脉。
当然,李斯再好用,还是不如张机好用。
待吕不韦离去后,嬴政重新拿起那份被他放在一旁的张机的奏疏,将其倒转过来看向奏疏的背面。
“启用白氏”四个字其实就写在奏疏的背面,张机从未隐瞒自己的心思,这也是嬴政始终对张机保持着绝对信任的一个主要原因。
张机要做些什么,目的为何,从来都不会隐瞒,身为臣子做到了坦诚相待,嬴政又如何能够不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