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右相府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张垍匆匆赶到兴庆宫,才被引到殿下,抬头一瞥,远远见到圣人正在以一种极为欣慰的表情对安禄山点头。

  也许是近来对相位太过患得患失,他心中灵光一闪,暗叫坏了,圣人不会是想拜安禄山为相吧?

  须臾,他又放下心来,知圣人便是有此荒谬想法,以河北之局势,一时也是懒得再换人去整顿的。

  “圣人,张驸马到了。”宦官上前低声禀报了一句。

  李隆基回转头来,笑道:“张垍,你上前来,朕有话私下问你。”

  张垍微微一愣,不知这又是如何回事,目光迅速环顾,只见杨国忠、哥舒翰、阿布思、崔惠童等人都面无表情。

  今日唯独没有召李林甫,可见李林甫的办法再好,还是没有满足圣人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重振大唐天威的心思,故而要召诸节度使来问询。

  崔惠童是个和事佬,哥舒翰、阿布思是边镇将领,可对南诏之事发表见解,唯独杨国忠来是做甚的?哦,定是举荐鲜于仲通南征。

  “遵旨。”

  脑中思绪只是电光石火地一闪,张垍已打好腹稿,上前倾耳听李隆基说什么。

  “朕有意命王忠嗣灭南诏,张卿以为如何?”

  闻言,张垍甚是诧异,他今日入宫前完全没料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遂迅速思忖起来。

  他认为,此事首先不会是李林甫提出的,以王忠嗣征南诏,虽能将其从河北调开,却也给了王忠嗣一个掌兵立功的机会,李林甫总不能只寄望于王忠嗣染瘴气而亡。

  那么,是哥舒翰念于旧情,希望能与王忠嗣并肩作战、对抗吐蕃?

  再抬眼一瞥,只见圣人目光灼灼,颇有考较之意。

  张垍知道他这一个回答已关乎相位。

  他与太子、安禄山等各方面的关系都很不错,正是一个适合于主持局面的人选。

  “圣人英明,臣以为能速灭南诏者,非王忠嗣莫属!”

  ~~

  入夜前,宁亲公主回了府,听闻薛白正在前院等候张垍,她不由惊诧,之后决定过去见薛白一面。

  到了庑房外,眼看有两个护卫按刀坐在那,她便不再往前走,只等薛白出门相见。

  “你便是薛白?”

  “殿中侍御史薛白,见过公主。”

  “真是少年才俊。”宁亲公主上下打量着薛白,眼神有了些惊疑之色,道:“倒有驸马年轻时的风采。”

  她其实与薛白有些渊源。

  三庶人案之后,张九龄收留了一批牵连此案的官眷,经贺知章等人保护,最后交在张垍手中,薛白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她发现了此事之后,发卖那些官眷,使薛白落入咸宜公主府,险些被掐死。

  薛白侥幸未死,还当了官,且跑到宁亲公主府来,如何不让她忌惮。

  但真见了面,眼看这少年相貌英俊、气质雍容,倒让宁亲公主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些事,彼时她与四姐都到了及笄之年,她一眼就相中了四姐的未婚夫婿张垍……

  目光看去,记忆里风度翩翩的少年张垍似乎与眼前的薛白重合了起来。

  “公主?”

  身旁的婢女轻唤了一声,宁亲公主回过神来,问道:“入夜了伱还在等驸马?可是有要紧事?”

  “是,有重要国事。”

  “国事?”

  宁亲公主微微一笑,吩咐人给薛白端些点心,她则自带着侍婢走了。

  回到屋中,她不由与心腹嘀咕道:“这两人长得像、走得近,莫不是他与唐昌生的私生子?”

  “公主,这……必然不会的。”

  “呵,张垍就是这种人。”

  宁亲公主对自己的夫婿毫无信任,登上自家阁楼,往前院看去,许久,待见张垍归来,却是第一时间到前院见薛白,且有个很亲近的拍肩的动作。

  “你看他,二十年没笑得这么高兴过了,若非见了儿子还能是什么。”

  ~~

  张垍确实是多年未这般开怀过了。

  他看着薛白,满眼都是欣赏,道:“如你我所料,圣人已有意拜我为相了。”

  “哦?”

  张垍压低了些声音,道:“今日圣人问我,可能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圣旨还未下,暂时不可声张。”

  薛白道:“张公是如何向圣人献策的?”

  张垍脸色不变,心念一转,并不愿在任命下来之前节外生枝,遂从容不迫应道:“多亏你拉拢了哥舒翰,事涉吐蕃,圣人甚为重视他的意见。”

  薛白还要开口,张垍又拍了拍他,示意他稍安勿躁,道:“先谈吐蕃,你了解多少?”

  “驸马可知苏毗部?”

  “坐下说。”张垍招人吩咐道:“端酒菜来。”

  薛白从袖子里拿出几卷书来,道:“见了哥舒翰之后,我特意查阅了吐蕃的记载。据说,苏毗欲叛吐蕃。”

  “吐蕃让南诏叛唐,我们便让苏毗叛吐蕃?”张垍笑问道。

  薛白先打开了那卷,这是唐初魏征编的。

  “苏毗原是个国,世代以女子为王,有‘女国’之称。女王由苏毗族中举贤女二人,一人为女王,一人为小女王,共主国政。女王之夫,号曰‘家人’,不知政事。总之,其国俗重女而轻男。”

  “这便是你写的那‘女儿国’的由来了?”张垍笑问道。

  “百余年前,因女王与小女王有裂痕,矛盾日益激化。为吐蕃趁机占领,后又复叛,直到为松赞干布重新征服。至今,苏毗为吐蕃诸部中之最,吐蕃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苏毗。”

  说到这里,薛白拿出另一份记载,又道:“但也有许多苏毗人不堪忍受吐蕃奴役之苦,欲叛逃吐蕃。天宝元年,苏毗王没陵赞便打算率部投奔大唐,可惜被吐蕃发现,其部二千余人被杀。”

  张垍沉思着,道:“吐蕃有大臣勾结苏毗欲叛。哥奴亦知此事,想等吐蕃生乱再出兵南诏。但圣人不想等,若要尽快灭南诏,你可有良法?”

  “我认为不需要数万大军,只需吐蕃内讧,只需万余精兵,可直捣姚州、太和城。”薛白道:“圣人心急,我们该做的是推动苏毗背叛吐蕃。”

  “不错,两手准备都得做。”张垍很有宰执的气势,道:“我考虑南征的兵将人选,你可去见见吐蕃的使节。对了,我欲举荐你老师颜真卿为兵部员外郎,如何?”

  “如此,听张公安排。”

  张垍赞许地点点头,道:“哥奴若罢相,你我当尽心社稷,尽快平稳边疆局势啊。”

  他既准备任相,便会替圣人把各种策略的可用之处整合起来。一方面尽快促使吐蕃内乱,另一方面则调王忠嗣回长安接受任命。

  因预感到薛白或许会反对王忠嗣挂帅南征,他很警惕地隐瞒着此事,把促使吐蕃内乱的重任交于薛白。

  这正是,用薛白之长处,使之勤勉任事,而避免薛白再为王忠嗣陷入权势之争,可谓是用心良苦。

  ……

  待薛白离开宁亲公主府,回想起来,隐隐感到事情有些太过顺利了。

  张垍似乎还并没提出能打动李隆基的策略,本不该这么快就被重用,除非有什么事还瞒着。

  ~~

  李隆基见过了哥舒翰、安禄山之后,方才召了李林甫入宫。

  君臣二人颇有默契,旁的也不多说了,李隆基似不经意般问道:“十郎以为,可否用王忠嗣挂帅攻南诏?”

  “圣人?”

  李林甫大吃一惊,没能马上做出回应。

  当时未借石堡城之事除掉王忠嗣,让其继续镇守河东,他已深以为憾,此时不由担忧,倘若王忠嗣攻破太和城、立下大功,往后再支持李亨继位,又如何是好?

  虽说他已扶植安禄山,做好了武力阻止的可能,但所谓的“武力阻止”于他其实更是一个筹码,朝臣们知道他有这个实力,自会站在他这一边,岂能真让安禄山杀入长安?而一旦王忠嗣得势,东宫也就有了同样的筹码。

  这是宰相考虑问题的方式。

  “十郎。”李隆基等了一会,没得到李林甫的回答,笑道:“十郎竟要想这么久?与以前不同了啊。”

  “陛下,不知这是谁的提议?”李林甫道,“王忠嗣从未去过剑南……”

  “他平定东突厥之前,也从未去过草原。”

  李隆基不回答李林甫的问题,有些嫌这个宰相的老气沉沉,不悦道:“朕只问十郎,对此事的看法。”

  “老臣以为不妥。”李林甫措手不及,只好道:“只待吐蕃生变,臣愿为陛下募兵十万……”

  “那要多久?”

  “只需静待两载……”

  “你听到长安市上是如何嘲笑朕了吗?”李隆基忽然叱骂了一句。

  李林甫顿时惶恐。

  他在任何地方都能摆出宰相的威严,唯独在圣人面前,完全露出了一个老人笨拙的模样。

  “老臣举荐阿布思……举荐李献忠挂帅,必为圣人平定南诏。”

  “举荐一个突厥人去南诏,倒想得出。”李隆基讥讽一声,不欲多言,挥退了李林甫。

  这一次,天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李林甫没有以前好用了。

  ……

  从宫中出来,李林甫依旧没想明白。

  他算计好了一切,却没想到薛白会举荐王忠嗣去南诏,因为河东显然比南诏更关键。

  而他才刚刚把阿布思调任朔方副使,准备除掉张齐丘,让安思顺接替朔方节度使,到时安思顺镇河西、朔方;安禄山镇范阳、平卢,对河东就形成了包夹之势,

  一旦王忠嗣离开,安氏兄弟就几乎占据了整个大唐北方。其实这也不是李林甫想看到的,他最讨厌手下人势力大过他了。

  当然,对朔方的图谋也可以停下来,但整个计划全被打乱了。

  事情不对。

  回到右相府,苍璧当即上前道:“阿郎,胡儿来了。”

  “他若不来,本相也要召他,带到议事厅来。”

  “喏。”

  与往昔一样,安禄山又带了厚礼,进入厅堂时还是毕恭毕敬。

  “右相,胡儿来向你辞行了,明日就要返回范阳,再见右相也不知是何时……”

  “本相问你,是谁向圣人提议,任用王忠嗣平定南诏的?”

  安禄山一愣,眼中透出茫然之意,惊道:“那不是会让他立功吗?!南诏弹丸小国,一打下来,王忠嗣不得入朝为相哩?!”

  “咳咳咳咳……”

  李林甫真是被气到了。

  他自己想的时候,理由想了一大堆,反倒不如胡儿直言直语,说出了最让他忌惮之事——王忠嗣乃圣人义子,灭过东突厥,任过四镇节度使,再灭了南诏国,武勋已无可赏,下一步必是入朝为相。

  安禄山显得比李林甫还慌,像一颗肉球在堂中滚来滚去,惊疑道:“他若拜相,以后扶立东宫,第一个杀的就是胡儿啊,怎么办?”

  “本相问你,谁向圣人提议此事的?”

  “胡儿想想。”

  安禄山眼珠灵活地转动着,道:“昨日,先是崔驸马让胡儿与哥舒翰和睦,胡儿都说了好话了,哥舒翰却骂我,后来,圣人问计,哥舒翰却说要私下禀呈。”

  “哥舒翰?”

  “之后,到胡儿献策,学着哥舒翰私下禀奏,说一直以来边帅都是右相举荐的,右相以募兵替府兵、用微寒胡人,大唐扩地千里,今次南诏叛反,陛下该问右相。”

  “后来呢?”

  “张驸马到了,同样是私下禀奏。”安禄山一脸无辜,道:“说了什么,胡儿便不知了。”

  李林甫捻着长须,仔细打量着安禄山。

  眼前那张脸太过于痴肥,怎么看,都只能从那肥肉中看出憨厚来。

  看着看着,李林甫不由想到一桩秩事——

  他以往每次见安禄山,不等这胡儿开口,揣测其心思并先说出来,再加上他那“仙官”的传言,安禄山真以为他是神仙,敬畏无比。听说,安禄山在河北,每听人从长安回来奏事,必先问“右相何言?”倘若是好话,则欢喜到跳胡旋舞,倘若有说一点不好,安禄山便在榻上哭滚,高呼“我死也!”

  李龟年曾几次在宫中表演这情形,引得圣人哈哈大笑。

  这样一个安禄山,必然是不敢有所欺瞒的了。

  思量着,李林甫又想到了哥舒翰与王忠嗣的关系,不由背脊发凉,若是哥舒翰倒向了张垍,不必等王忠嗣立功,这相位已经岌岌可危了。

  他不再有心思理会安禄山,又遣人去把哥舒翰请来。

  “右相,胡儿明日启程,还得去辞行。”

  安禄山告辞出来,捏了捏李猪儿的脸,催促道:“快走快走。”

  由李猪儿顶着肚子翻身上马,他脸上那憨笑的表情渐渐褪去,在长安的春风中显出些得意来。

  反贼考虑事情,当然与宰执不同。

  ~~

  哥舒翰拖着有些跛的脚走过右相府的长廊,进了议事厅,只见李林甫沉着脸坐在上首,气场压人。

  “见过右相。”

  “你曾在王忠嗣麾下。”李林甫缓缓道,“是想与他并肩作战,还是想报他的知遇之恩?”

  “不知右相是在说何事?”

  “你昨日对圣人说了什么?”

  “自然是对吐蕃的战略……”

  哥舒翰话到一半,终于意识到了什么,讶道:“圣人想用节帅平南诏?”

  李林甫冷眼看着他,愈发不悦。

  “右相莫非以为此事是我向圣人谏言?”哥舒翰讶道:“或是说,右相以为……我被薛白说动了?”

  “是吗?”

  “不是。”哥舒翰正色道:“我既答应右相,如何敢误国事?”

  李林甫拍案喝道:“谁不知你哥舒翰是个意气为重的游侠儿?!”

  哥舒翰一愣,道:“右相若不信我,此事还有何好说的?便如阿布思,右相若愿用他、信他,何必把他的族人迁到幽州?”

  “胡人举族入境,从来都是迁往河北,此事有何好说?!”

  “所以河北难治,只能用安禄山?”

  哥舒翰昨日才与安禄山吵过一架,此时心里更不痛快,反问了一句,指着自己的胸膛,问道:“天下精兵强将俱在陇右,我们有没有为此养寇自重过?!”

  他一向对李林甫很客气、很感激。

  但说实话,他也不怎么害怕李林甫,尤其眼下这时节,他有选择,大可支持张垍任相,或等一个入朝拜相的机会。

  说出来旁人不信,他之前对李林甫的支持,真就是出于守信。

  “反了不成?”李林甫喝道:“本相何时说过不信你?”

  “右相从来都不信我!”

  谈到这等地步,哥舒翰懒得再解释,但也不受这种气,干脆一吐为快。

  “节帅统领四镇,因与吐蕃抗衡,需有四镇之力,朝廷害怕尾大不掉,拆分四镇可以。但河西、陇右素来一体,右相为何让安思顺镇河西、而我只镇陇右?且还明知我与安思顺不和,故意防范罢了。”

  “你放肆!”

  “我若放肆,早不理会安思顺了,赔笑至此,犹不信我,今日我说甚也无用,便当是我背叛了便是。”

  哥舒翰自顾自发泄了心中积郁,转身便走。

  那高大而微跛的身影远去。

  李林甫犹愣在那儿,确实是当了太久的宰相,他已很久没感受过这种有人敢与他翻脸的感觉了。

  右相府的局面有些失控了,只是还不明显。

  ……

  次日。

  与过去十数年一样,这日大唐的军国机务皆决于李林甫,官员们依旧抱着公文悉集于右相府。

  陈希烈虽坐台省,只盖章而已。

  但今日有一封陈希烈复核过的诏书送到了李林甫的案头。

  “张垍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林甫揉了揉眼,起身,嚅了嚅嘴。

  他知道这次与杨銛拜相不一样,这次是真的要威胁到他的地位了。

  好一会,他才招过李岫,道:“去,把张垍喊来。”

  李岫还没转身,苍璧却又递了一封信来,禀道:“阿郎,驸马张垍使人送信来。”

  一瞬间,李林甫竟有些惊惧。

  这就是张垍与杨銛的不同之处,张垍出身相门,文武双全,是真的有宰相之能的,才平章中书门下事,已显露出完全不一样的野心与魄力。

  “拿来。”

  李林甫还是稳住了心绪,接过那封信,打开来。

  入目只有一列字,寥寥七个字。

  “谋河东者,杂胡也。”

  李林甫瞪大了眼,一瞬间眼睛里出现了各种神情,从质疑、惊讶,到愤怒、警觉,再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

  “胡儿人呢?招他来见本相。”

  “这就去招……”

  “快!”

  李林甫其实还不信,他不认为自己这个仙官会看错安禄山。

  回过头,眼前看到的还是安禄山在榻上打滚,因听了他一句苛责而高呼“我死也”的可笑场景……他揉了揉那双老眼,只见眼前的亭台楼阁开始变得模糊。

  “我死也!”安禄山还在大叫。

  之后,大叫声变成捧腹大笑。

  “我死也!哈哈哈哈哈!”

  “不可能,此为张垍离间之计。”李林甫一挥手,想让自己镇静下来,“待问问胡儿便知……”

  “阿爷,阿爷。”

  “人呢?!”

  “胡儿已离京了……”

  “遣快马去追!”

  李林甫怒叱一声,奋然将眼前的屏风推翻,骂道:“我一手提携的杂胡,他敢背叛我不成?!”

  “阿爷?”

  李岫还没明白出了什么事,但看到这场面,猛然想起他以前谏父时的场景。

  右相府就像一辆拉着大唐这个沉重货物的车,全凭下面的几个车轮支撑,也就是门生故旧。一旦车轮散了,右相府也就倒了。

  以前,看不顺眼的车轮想拆就拆,如今,似乎有个最重要的车轮要掉下去了?

  李岫脑中不由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疾呼,“阿爷久居相位,前路满是枳棘,一旦祸至,如何是好?”

  终于,有下属回来了。

  “阿……阿郎……小人已派人追出城门,但胡儿称……他不能回京了……”

  此时,李林甫已镇定下来,抚着长须思忖着,忽然一个激灵,惊道:“哥舒翰。”

  “阿爷?”

  “快,速去找哥舒翰来!”

  这是一段更漫长、更让人煎熬的时间。

  半个时辰后,苍璧一边小跑,一边擦着额头上的细汗回到了相府主厅。

  李林甫正站在堂外踱步,见了他,目光灼灼。

  苍璧莫名紧张起来,远远便喊道:“阿郎……”

  忽然,他脚一崴,摔倒在地,一把老骨头却是没能马上爬起来。

  李林甫心情差到了极点,不由叱骂。

  他不由想到有一次,薛白颐指气使地提醒他,右相府的管事该换了。

  今日之后,他就要把苍璧换了,确实太老了。

  “阿郎。”

  “说!”

  “阿郎,哥舒翰不肯来,他,他正在……张垍府中……”

  这一日,没有人说那是“宁亲公主府”,那座宅院在二十年里难得被称为“张垍府”。

  “咳咳咳咳……”

  李林甫正要破口大骂,却觉得嗓子干得厉害,一口痰堵在喉咙里上不来。

  他感到自己快输了,原本是边镇尽用胡人,边镇尽是他的党羽,没想到这些胡人最不讲信义,说背叛就背叛。

  “去找薛……咳咳咳咳……”

  ~~

  子午驿。

  薛白正坐在驿馆中等人,脑子里想着杜媗与自己说过的官途上八步走到宰执之位。

  他走得虽快,资历却还太浅,往后必然会困难很多。但颜真卿这次已一跃为兵部员外郎,若下一步能迁中书舍人,就算不是宰相,也能染到中枢之权了。

  如今是天宝九载,两三年内,妥善地解决好南诏的问题,让朝廷不至于在此事上损兵折将,同时建功立业,把颜真卿扶上相位,再以三五年缓解河北局势,暂时消除最大的隐患。之后,也许就有时间从根子上解决更多问题了。

  故而说,南诏之叛,是个大危机,却也是个大机会,没有这个变局,也就没有机会立下能飞快升官的大功。

  想着想着,前方尘烟滚滚,有人策马而来了。

  薛白起身,眺望了一会,待见到颜真卿那雄武的身姿,微微笑了出来,莫名也有些紧张。

  终于,马到了驿馆前。

  “吁!”

  “老师。”

  “你已归长安了。”颜真卿尘风仆仆,道:“先说说南诏叛乱的详情。”

  “阁罗凤之心,朝廷早已察觉,故而张虔陀上书要放其庶弟归南诏,朝廷还出兵占下姚州与南诏的盐场。但谁也没想到,阁罗凤一叛就能杀败云南太守府,斩张虔陀而击败唐军,他自己也许都没想到……”

  颜真卿道:“开元二十八年,尺带珠丹将其姐嫁给了小勃律王,小勃律国方肯叛唐而依附吐蕃,如今阁罗凤敢叛唐,目的必在于自立为王,吐蕃显然许诺他派兵支援、或约为兄弟之国。其扬言叛唐出于无奈,实存三方并立之心。大唐若不急着出兵于一时,时长日久,南诏与吐蕃难免生隙,而若出兵,务必求速胜。”

  薛白深以为然,又说了苏毗国也想从吐蕃自立,并联合了吐蕃大臣梅色政变一事。

  颜真卿点点头,道:“我知道此事,在陇右时便听闻了,此事,哥舒翰也在极力促成。”

  “无怪乎张垍要举荐老师。”

  颜真卿道:“你知道,苏毗女王没陵赞曾想率部投奔大唐?”

  “是,其部两千余人都被杀了。”

  “没陵赞有个儿子,叫悉诺逻,他想要给母亲报仇,因此收买了吐蕃九政务大臣中的两人,准备叛了吐蕃。”

  “亏学生还查了这么久,老师原来知道,弹劾李延业时为何不说?”

  “不在于说不说。”颜真卿微微叹息,“圣人、右相一直都知道,只是没想到结果会是如此。”

  薛白回想起来,方知哥舒翰、颜真卿其实早就知道吐蕃使节有两拨人,其中一拨在为策反南诏之事出力。只是他们以为双方都在策反对方的附属国,大唐的国力更强,显然能镇住南诏,先给吐蕃来一场内乱。

  哥舒翰更信任圣人、右相一些,所以主张不动声色;颜真卿认为得维护法度,弹劾了李延业。但谁都没想到,这边策反苏毗国还未有进展,那边南诏已经把西南打破了。

  再一想,薛白就明白了,上元夜的时候,李隆基肯定觉得他这个竖子蠢得不可救药了,结果倒好。

  “圣人、右相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结果没掌握住,所以只好拼命找补,把罪过都栽在张虔陀身上?”

  颜真卿道:“讽之无益,西南的天破了,得补。”

  “学生只怕往这个窟窿里填了太多东西。”

  “我今日与你说这些内情,是要让你知道,圣人在此事中的心情。”

  “明白了,越恼怒,越容易出错,越填越多,就像赌徒一样。”薛白道,“好在,老师这次迁任兵部,是个踩着张垍往上爬的机会。”

  “张垍拜相了?”

  “要当真宰执,还差临门一脚,但有一点。”薛白玩笑般地道:“他与太子、安禄山都走得太近了。”

  师生二人随意的几句对话,大概已将他们下一步的计划勾勒出来。

  之后,颜真卿道:“你们的婚期快到了啊。”

  “是。”

  薛白便有些拘谨起来。

  他有些惭愧。

  也就是李隆基没去华山,而且南诏也反了,否则他怕是不能升官回长安。到时就是一个在谋反的白身跑回长安娶颜嫣,也许还要被问罪。

  不过,眼下这情况看似好,万一没能阻止那场大乱,往后的日子只怕会很辛苦。

  思绪回到个人之事上来,一路上师徒两人就没有再说更多的话。

  待到长安城外,远远地有一队右相府的仆役赶上前。

  “薛白,右相召你到相府说话。”

  “我今日休沐,为老师接风洗尘,恕不奉陪了。”

  进城不久,还未到敦化坊,李岫竟是策马赶了过来。

  “薛白!”

  当着颜真卿的面,李岫上前扯过薛白,低声道:“圣人要调王忠嗣平南诏。”

  薛白心念一动,脸上却是不动声色,道:“此事我却做不了主。”

  李岫满脸焦急,犹想纠缠。

  却有一颜家家仆上前,彬彬有礼地执了一礼,道:“李十郎还请放开我家郎婿,万一教别人看到,还以为右相府想要抢亲。”

  李岫一愣。

  他终于感到右相府的权威不好使了……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