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因为,元辅他善!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陕西三边总督沈一贯搞的互市公证合同之事,一点都不自由,朝廷的手伸的有点过长了。”林辅成对嘉峪关互市公证合同一事,略微显得有些不满,林辅成是自由派,这显然不自由。

  “哦?这可不能胡说。”朱翊钧眉头一皱疑惑的问道:“难不成林大师对此事另有高见?”

  “不过是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罢了。”林辅成喝了口茶,摇头说道:“黄公子是大将军府的贵人,可能不了解下面人做事的样子,就这个互市公证,要是不涉及到钱货的问题,就是收管合同,还好说些,一旦涉及到了钱货之事,无论是西域胡商,还是腹地客商,都不能从衙门里拿到一厘银子,一钱的货。”

  “衙门就是个貔貅,只进不出的貔貅。”

  “黄公子,这客商给付定金,是付给了胡商,还是付给了互市监当官?”

  “监当官。”朱翊钧眉头紧锁的说道:“因为胡商居无定所,要是把定金给了胡商,他们来年不来了,或者干脆死在了大漠了,如何是好?所以定好了价格后,在完成贸易后,才会把定金给付胡商。”

  “那黄公子觉得,这些个监当官会把银子给胡商吗?反过来也是一样的,监当官会把收押的部分货物给客商吗?”林辅成摇头说道:“破家知府,灭门知县,抄家的皂吏,杀威棒一祭出来,就只能乖乖认了这分亏,民告官,难如登天。”

  民告官,在大明律里先要打二十杖的杀威棒,这不收着点力,直接就把人打死了,哪儿还有什么冤屈?

  洪武年间,民可以抓官绑缚京师,也就是洪武三十年罢了,之后《大诰》就成了沉睡法条,祖宗成法不可变,但可以选择不执行。

  ‘堂下何人,胆敢状告本官’这是民告官的第二个困局,你去知县处状告知县,那怎么可能告的赢?

  那绕过知县呢?大明律有定,军民若有冤屈,可到府县告诉,不得跳报,若有违,杖五十。

  跳报,就是越级告状,一旦军民越级,就会被打五十杖,而且这五十杖还是遣返回原籍,再打这五十杖,就是被越级的那一级衙门,执行五十杖的威罚,含怒出手,基本没有可能生还。

  民告官,难如登天。

  只要这些货物、定金进了衙门的口袋里,都会被消化的一干二净,连点渣都不会剩下。

  “沈一贯对陛下撒谎了吗?他给朝廷的奏报里,可是说,监当官公证,可是执行的很好,应者如云,几乎所有的胡商和客商都会选择监当官公证合同。”朱翊钧摇头说道:“陕西、甘肃,可不是沈一贯的一言堂,多少人盯着他呢,巡按、御史,还有各种盯着他位子的人,都等着他犯错。”

  林辅成思索了片刻,摇头说道:“那我就不知道了。”

  李贽倒是颇为肯定的说道:“我倒是觉得,在胡商和客商眼里,可能是因为相比较没有任何保证的交易,还不如给监当官,给衙门加税,换取交易的顺利进行,哪怕是真的毁约了,也比喂给对方强,毕竟还能指望监当官有良心。”

  “这個良心,不是监当官个人,而是整个官场,比如若是侵占了定金或者货物,一旦被主管的参政,或者巡抚、总督给知道了,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客商拿喜欢爽约的胡商没办法,胡商拿狡诈的客商没办法,大家左思右想,还不如指望大明朝廷、官场的纠错力量,毕竟监当官真的一点都不给,那就是破坏营商环境,和大明重开西域的战略背道而驰。

  再差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强,这就是互市公证能够得到普遍支持的原因。

  朱翊钧点头,李贽有实践经验,显然李贽比林辅成更加了解,官场的种种规则,当官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所欲为,就连皇帝都做不到为所欲为。

  “胡商和客商互不信任,才有了互市的公证,那么大明的生产者和肉食者之间,也不信任到了这种地步吗?”朱翊钧想到了这施政的第一个问题,信任度问题,互市公证能够成功,是完全没有信任可言。

  李贽十分确信的说道:“已经互相不信任到了必须要朝廷强加干涉的地步了,要不然工匠们想进官厂,也不需要走关系、找门路、使银子了,现在哪怕是想进西山煤局做个窑工,最少也要九两银子。”

  官厂和民坊已经形成了对照组,官厂越难进代表着肉食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劳资矛盾越严重,大明各地的官厂纳新时,都是应者如云,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有道理。”朱翊钧点了点头,李贽谈到的这个标准非常的合理。

  李贽继续说道:“在缓解这个矛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依靠由上而下的约束,在权利趋于平等的时候,力量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而肉食者往往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肉食者往往耗得起,而穷民苦力一日不上工,就不知道第二天吃什么喝什么了;肉食者往往拥有更强的政治影响力,他们和地方衙门甚至是京堂百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甚至他们本身就是官员;肉食者往往拥有更丰厚的物质条件,去收买证人,制造证物。”

  李贽说到这里就停了下来,在明知道了是皇帝身份的前提下,他有些话说不出口。

  “有话直说,不过是闲谈罢了,咱听明白了,才能跟大将军讲明白,大将军才能跟陛下讲明白不是?”朱翊钧看出了李贽有话不敢说,他提醒李贽,现在的他是黄公子,有话直说就是。

  “黄公子,万历维新是什么?”李贽在得到了皇帝不会怪罪的承诺之后,仍然小心谨慎,让自己的话不那么的刺耳。

  “一场不彻底的改良式政治斗争,旨在让大明朝廷死灰复燃,幽而复明,而不是彻头彻尾的改变大明江山社稷,所以在矛盾的辨明过程中,对矛盾的阐述就极为重要,阐述清楚矛盾,才能缓解矛盾,或者试图解决矛盾。”朱翊钧明确的告诉了李贽,万历维新的性质。

  万历维新不是一场彻底改变大明江山社稷的革命,而是在物质不丰富,生产力不够高的情况下,让大明或者说让中国,处于竞争优势,维护所有国民利益的改良政治斗争。

  阐述矛盾十分关键。

  “我观察到,肉食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矛盾,是一切动乱的根源,是酝酿巨变的温床,也是国朝危机的重要来源,甚至可能会颠覆国朝。”李贽说话很小心,让自己的话不那么的暴力和直白。

  “你说得对,不仅仅是工坊生产,还有田亩,李大师不要东拉西扯了,不妨把话讲的更明白些。”朱翊钧有点没太听明白李贽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他的表达过于隐晦了些。

  李贽这才犹豫的说道:“在朝廷下旨废除贱奴籍之后,立刻发生了江南奴变,贱奴籍聚啸山林,操戈索契,两股力量,才最终迫使手持卖身契的乡贤缙绅、势要豪右选择了妥协。”

  “需要自上而下的赋予平等的权利,同样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纠错力量。”

  王谦看向了李贽,这个李贽不愧是自由派的狂夫,果然十分的胆大包天,这话其实仍然非常委婉。

  天字号包厢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对于帝制的大明,让无产者联合起来,运动的不确定性和暴力性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皇权真的能在这股运动的洪流中,独善其身吗?

  “这已经下午七点了,天色不早了,咱们今天就先到这里,改天再思辨此事为宜,黄公子是大将军府的人,大将军在朝中谨小慎微,这要是过了宵禁的时间再回去,恐怕大将军要被贱儒们指责了。”王谦看气氛太过于凝重,立刻宣布今日聚谈到此为止。

  朱翊钧认为李贽说的很有道理,只依靠自上而下的调节,只能让权利在律法上趋于平等,轰轰烈烈的废除贱奴籍的政令,已经在大明全域展开了推广,律法上已经解除了贱奴籍的法律基础,但贱奴籍仍然广泛存在,因为在生产者和肉食者的矛盾斗争中,肉食者的力量更加强大。

  这需要无产者联合起来,对抗肉食者。

  “你们的想法是对的,但是咱觉得还是不要操之过急,连确定权利都未曾确认,就着急忙慌的走下一步,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话糙理不糙,大明国朝首先要让劳动合同普及起来,明确的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奢谈下一步。”

  “就像是清丈还田,连地籍都没有弄清楚,什么都做不了。”朱翊钧没有就坡下驴,而是正面回应。

  无产者是不是可以联合起来?答案是可以,但作为皇帝,作为政令的直接负责人,朱翊钧不能像林辅成、李贽这样泛泛而谈,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

  但让无产者联合起来,一定会对皇权产生威胁,这是必然的,所以李贽才如此小心。

  如何有效、高效的联合起来,是一个更加严峻的实践考验,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进行劳动关系的确立,从律法上保证劳动者获得公允的劳动报酬,这才是眼下的任务。

  “黄公子见识不凡,为何不考取功名,为国效力呢?”林辅成对黄公子的才能非常认可,在林辅成看来,黄公子比旁边的纨绔王公子更有才能,而王谦是朝廷命官,黄公子却无意仕途,实在是太可惜了。

  “大将军要避嫌的。”朱翊钧笑着解释了下这个问题,黄公子作为大将军府的人,考取功名,就是大将军想把手深入到文官体系里,这就很犯忌讳了。

  朱翊钧没必要考取功名,他是皇帝,为自己效命?

  北宋末年,政和八年,宋徽宗的第三个儿子郓王赵楷化名,参加了科举,一举夺魁,成为了状元,宋徽宗知道后非常高兴,认为三子有才气,能成大器,对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赵桓,就更看不上眼了。

  但其实这个状元,水分很大,说是化名,但主考谁不知道这就是三皇子?根本就是命题作文,政和八年的所有科举活动,都是围绕着让三皇子夺魁展开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宋徽宗下定决心废掉太子赵桓,赵楷就可以顺利夺取皇位了。

  在金人南下的时候,开封城的内斗极为复杂,谁都没想到,靖康之耻发生了,宋徽宗和他的儿子们全都被一锅端了,只剩下了九皇子赵构一根独苗,最后赵构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

  朱翊钧回到了宫中,就写了本中旨,下章给了内阁,交待内阁参详嘉峪关互市公证之事,拟定劳务合同的公证之事。

  “诶?王次辅在悄悄干大事啊!”朱翊钧写完了中旨,忽然想起了大工鼎建里的一件事儿。

  王崇古负责的所有大工鼎建的项目,全都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就皇宫中轴线的修建质量,朱翊钧很怀疑,大明亡了,都塌不了!

  而王崇古为了保证征发劳役、招募工匠们能够得到劳动报酬,专门留下了六个月的劳动报酬,交给了户部有司代管,哪怕是他出事了,招募来的工匠,仍然可以领到六个月的劳动报酬。

  这是专款专用,核准这些劳动报酬出库,需要王崇古亲自签字,他是大工鼎建的第一负责人,拥有权力的同时,也承担了责任。

  “王次辅负责的大工鼎建里,有匠人闹饷的事儿发生吗?”朱翊钧坐直了身子,看向了冯保。

  冯保从袖子里拿出了自己厚重的备忘录,找到了黑料的标签,翻到了王崇古那一页,看了半天,摇头说道:“并未有闹饷之事发生。”

  闹饷,也算是大明特色运动之一,就是没有得到粮饷,聚啸闹事,和索赏不同,索赏是索要承诺的赏钱,闹饷是为了领取本该得到的军饷,常见于军屯卫所等地方,工兵团营和官厂团造的种种性质,和军兵是高度相似的。

  “王次辅果然是有点独到的办法啊!”朱翊钧又想起了当初王崇古跟皇帝讲,一个工地能不能成,看门前的货郎多不多,有没有硬菜,就能知道项目推行是否顺利,质量是否过硬了。

  王崇古的确有些奇怪的办法,他招人恨,不是没有理由的。

  “把你这个备忘录给朕看看,到底写了点什么。”朱翊钧伸手索要冯保的备忘录,这玩意儿冯保掏出来好多次,朱翊钧都忍住了好奇心,但现在他太好奇了,这上面究竟还写了点什么。

  “还是不要看了吧,有很多都是没确定过的消息,似是而非,影响圣听。”冯保不太想给陛下看。

  “拿来吧你。”朱翊钧伸手拿过了备忘录,他翻动了下,看了眼张宏,备忘录里对张宏进行了极为周详的观察,里面的黑料一筐又一筐,不过最后都被证伪了,被冯保划了去。

  冯保其实一直对张宏极为忌惮,盯得很严。

  朱翊钧相信,张宏手里也有这样一本备忘录,专门搜集冯保各种似是而非的消息,矛盾无处不在,则斗争无处不在。

  “王崇古养小妾一百七十二人,经核查,子虚乌有,可惜了,朕还以为能看到王次辅走后,一大堆私生子跳出来跟王谦争家产呢,看不到这热闹了。”朱翊钧翻看着王崇古的部分,但凡是王崇古有几个私生子,王谦都不敢这么嚣张!

  就该给王谦好好上上强度,这家伙在太白楼挥金如土,一挥手就是一万一千银!

  次日的清晨,大明皇帝蹬着自己的旱鸭子,来到了文华殿御门听政,在经过了精简过数次的礼仪之后,文华殿廷议流程已经简化了许多,让行政变得更加高效了几分。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王次辅回朝,朕心甚慰,一体看赏。”朱翊钧看到了王崇古笑容满面的又对所有廷臣进行了一轮赏赐,无论是冲动,还是勇敢,论迹不论心,王崇古回来继续做事,就是结果。

  “臣等叩谢圣恩。”群臣再见礼,而后落座,开始了今日的廷议。

  “朝鲜使者李后白还在京堂,尹根寿回到朝鲜报闻,朝鲜国王李昖上请罪书,虽然不知何故恶了上朝,但君上说有罪,那就是有罪,恳请皇帝责罚。”万士和有些无奈的说道:“尹根寿回国后,就被人杀死在了成均馆门前。”

  “有人认为是因为李后白、尹根寿在京堂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儿,说了不该说的话,才招致了天怒。”

  总要有人承担责任,而回到朝鲜的尹根寿就是不二人选,而李后白无论如何都不敢回朝鲜了。

  朱翊钧翻看着李昖的请罪书,看了半天,将请罪书拿了起来说道:“这里面洋洋洒洒,近一千五百字,就这一千五百字,有一句是李昖自己写的吗?哪怕有一个字吗?幸亏朕读了一些书,否则连这些生僻字都认不全。”

  朝鲜国王的请罪书洋洋洒洒一千五百言,行云流水,引经据典,写的很好,但唯独国王本人没有写哪怕一个字,这是没有诚意,显然朝鲜国王没有把祖宗成法中的‘事大交邻’执行到位。

  “没有。”万士和赶忙俯首说道:“这一看就是成均馆的进士写的,朝鲜国王就盖了个章。”

  李昖虽然也读儒学,但天生贵人读书什么样子,所有人都见过,这请罪书,看起来是请罪,但其实压根就不是出自本意。

  朱翊钧拿着请罪书对着廷臣说道:“所以,李昖的意思是,虽然我们朝鲜占了便宜,但我都鞠躬道歉了,你大明还要怎样!”

  “朕看来看去,就只看到了这个意思,他要是真的觉得自己不对,为何不入京来亲自面圣请罪?朝鲜离大明很远吗?他现在坐船到天津卫,一天都不用。”

  “他的请罪书,朕不满意。”

  要怎样大明才满意呢?无论如何都不会满意。

  大明朝贡贸易是亏钱的,一点破烂就能换到丰厚的赏赐,但朝贡贸易所衍生的随行商舶贸易,大明是赚钱的,随行商舶,就是除贡船之外的商队,朱翊钧停了朝贡贸易,可没停朝鲜船只的堪合,也就是说衍生商舶贸易,并不会受到影响。

  “就这么回复他,让朝鲜国王入京请罪。”朱翊钧眼睛微眯,将朝鲜国王李昖的请罪书扔进了垃圾桶里。

  “他要是真的来了呢?”万士和有些担心的说道,不怕朝鲜国王不来,就怕他真的胆子大,真的来大明请罪,那到时候,大明只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仅不能留下朝鲜国王李昖,还得把他礼送出境,毕竟大明真的好面儿。

  “他不可能来的。”张居正十分肯定的说道:“自永乐年间有成例,朝鲜宗亲,都要到大明国子监进学,直到成丁,学业有成后回到朝鲜,比如朝鲜国王首阳君李瑈就在国子监就学七年。”

  “自正统土木天变后,朝鲜就禁了此项,万历二年,陛下下旨以祖宗成法,令朝鲜王世子来大明陪读,朝鲜国王百般推脱,最终不了了之。”

  “大宗伯,他真的不敢来。”

  张居正说起了一件旧事,万历二年的再复祖宗成法失败,说是皇帝下旨,其实是张居正担心东北的局面,才希望加强大明对朝鲜的羁縻,类似的举措,张居正也对安南用过,但都没有奏效。

  正如万士和所言,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大明在对外关系的处置上,总是因为高道德处于劣势之中,朝鲜敢拒绝,就是因为笃定了大明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大动干戈。

  “他要是来了呢?”万士和还是有些担心的说道。

  张居正平静的说道:“他若是真的有胆子来,那也会水土不服,不幸重病拖累,迟迟无法回去,被动是被动了些,但该做的事儿还是要做。”

  朝鲜国王真敢来,张居正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他留下来,这就是个勇敢者的游戏,谁先退缩,谁就会既丢了面子,也丢了里子,张居正是不怕挨骂的,他在万里维新的初年,把一切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

  张宏看向了身边两位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并没有记下张居正这种离经叛道的话。

  什么?帝国的元辅不要脸,把人硬留下来了?哪有的事儿!分明是朝鲜国王自己水土不服,为了防止在回去的路上暴疾而亡,才留在京师看病,若是朝鲜国王真的肯来,这就是唯一的解释,因为,元辅他善!

  廷臣都看向了张居正,这家伙还是一如既往的狠厉,怎么说作为读书人也该关上门,吹了灯,哪有这么直截了当的说水土不服的?

  “那就回复朝鲜使臣,让他入京谢罪吧。”万士和想了想,既然有人承担责任和骂名,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陛下昨日拟中旨入阁,臣等立刻觉得此事事关兴衰存亡,故此理当慎重,臣与次辅商量了许久,认为应该走访询问一番,再进行定夺。”张居正说起了皇帝昨日入夜后送入大明内阁的奏疏。

  得益于王崇古回到了文渊阁坐班,张居正终于有个商量的人了,张居正一个人孤军奋战的局面彻底结束,兹事体大,再谨慎不为过。

  “陛下,大工鼎建之法,提前储蓄,六个月的劳动报酬等待支取之法,只适合大工鼎建,朝廷自己的买卖,不适合推而广之,大工鼎建这储蓄说破天了也是公家的钱,而不是私门。”

  “若是让肉食者雇佣一人就得储蓄六个月的劳动报酬,一来很大一部分的小工坊拿不出来,另一方面,政令会被普遍反对。”王崇古赶紧申明了他在大工鼎建里的办法,只适合朝廷的买卖。

  陛下在中旨中询问了大工鼎建提前储蓄之法,是否能够推而广之,并且朱翊钧注意到,西山煤局、永定永升毛呢厂,所有的工匠,都用的此法,储蓄六个月的劳动报酬,来确保生产的稳定,工匠们能够获得劳动报酬。

  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白白给了穷人,简直是造孽!

  “大明所有的官厂,都会留存六个月的劳动报酬,防止出现意外,官厂可以,民坊不行?”海瑞立刻开口问道,海瑞很怀疑,王崇古是故意的,让官厂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对大工匠吸引的优势。

  “或者更进一步的说,大明官厂必须把人当人,民坊就可以把人不当人看了吗?”沈鲤作为礼部尚书,对海瑞提出的质疑,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让质疑更加明确。

  被朝廷两大骨鲠正臣询问,王崇古一时间也压力极大,他硬着头皮说道:“二位二位,要考虑到政令推广的阻力,一条政令能够被普遍遵守,才有效力。”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