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正因为是北匈奴人都有着对汉军这一次出动的兵力的错误估计,所以,直接就造成了北匈奴人上下都对这一次汉军的进犯感到无比的愤怒。
同时,也让他们有了一种认为他们还是可以跟汉军一战的,新仇旧恨,让他们都蒙蔽了眼睛,认为以他们现在的强大,足可以跟汉军叫板叫板了。
他们北匈奴人在这一片广袤的大草原上就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这里,已经是他们的后花园,亦是他们的家园。
所以,他们的威严不容侵犯,他们的家园不容破坏。
何况,现在寒冬时节,根本也不是他们北匈奴人离开他们的驻地逃走的时候,除非他们都不想活了。反否,大多数的部族人都得要留在他们的营帐之内过冬。
这一点,却是一件比较现实,比较残酷的事。亦是他们北匈奴人要承受的报应与苦果。
这就是他们只知道破坏,并不懂得生产的关系,这就使得他们的部族人,在整体上来说,是严重的的缺乏了许多生活上必须的生活物资。
匈奴人当中,基本上没有什么的纺织技术,他们部族当中,几乎是没有懂得织布的,所以,衣服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侈奢品。他们当中,或者会有懂织布的,但绝对只是为其匈奴高层的人服务的。因为,为事生产的匈奴人,也缺少基本的原料。
所以,哪怕他们生活在这个大草原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一些基本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发展起来的。在此寒冬时节,他们大部份的族人,都没有太多可御寒的衣物。
哪怕他们并不缺少兽皮,可是,兽皮所制成的衣物太过粗糙,也太过笨重,不适宜让所有的匈奴族人穿着兽皮进行在冰天雪地里进行长途的迁徙,以及战斗。
匈奴可汗,呼邪王召集军马,也仅只是召集到了五、六十万的匈奴骑军。
也只有这五、六十万的匈奴骑兵,他们才有着可以抵御严寒的衣物,可以让他们在寒冷的气温之下发挥得出一定的战斗力。
这当中,有二十万大军,是呼邪王一直来精心打造的一支匈奴精锐骑军。
他们称为铁甲精骑。
匈奴人当中,自然是有打铁技术的。早在当年匈奴人还没有分裂为南北匈奴之前,匈奴人就拥有了冶铁打铁技术,也早就有了铁甲骑兵的出现。
呼邪王为了能够打败汉军,证实他们匈奴的确是胜过大汉的,并一心想着一雪祖先的耻辱,所以,他决定出动他的这支精锐的铁甲骑兵。
还不得不说,这一支北匈奴人的铁甲骑兵,看上去的确是训练有素许多了。整齐的黑甲装备,也让这支骑军有一股凛冽摄人的气势。
这支精锐的匈奴骑军一出,匈奴人的士气顿时高涨。
天气越来越严寒了,越来越不适合行军作战。据一些有经验的老人,以及匈奴人所尊敬的萨满巫师的祭天问卜,都显示,在不久之后,或许是十天左右,整个大草原可能就会被冰封万里,所以,如果要战,就得要在此十天之内战。
如此,已经集结好大军的匈奴大王呼邪王,亲自率一众首领大将出征,决定主动出去,前往迎击汉军。
数十万的匈奴骑军,浩浩荡荡,在他们部族人热烈的欢送之下,离开了里海与威海之间的匈奴驻地,向东北方向冒着风雪前进。
这个时候,这支西征汉军的大军师贾诩也早就赶到了前线,并且与赵云、太史慈等一众大将碰了面,基本上制定了第二阶段的进攻计划。
而就在这时,汉军斥候有急报回来。
原来早前第一阶段的进攻之后,各路汉军都派出了斥候,远远的追踪着那些分别向西逃窜的匈奴人。
原本只是打算让那些斥候将前方千里之内的范围暗暗的侦察一翻,弄清楚前方千里之内的地区是什么状况,如此可以为汉军第二阶段的进攻制定更好的进攻方案,更好的打击目标。
而在一部份斥候侦察前往西千里之内的环境及一些地区的特殊情况,将情报反馈回来的时候,还有一小部份探子斥候,冒着生命危险,远远的追踪着那些西逃的北匈奴人。
就这样,便让当中的一些汉军探子有了惊人的发现。
他们发现了那个处于咸海与里海之间的大型匈奴部落。也就是呼邪王的那个大部族。
他们也看到了,那些匈奴人有着频繁的动作,不少匈奴人都赶到了这个大部族来。跟着,就是看到了这些匈奴人聚集军马,组成了一支数十万的骑兵大军。
看到了这个情况,其实就是在发现了这个匈奴人的大部族的时候,汉军探子便马上派了赶回去向汉军作报告了。
当贾诩及赵云、太史慈等一众军师及大将获知这个消息情报的时候,大伙都不约而同的相视一笑,并且,在第一时间,都推翻了他们原来的作战计划。
当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这个计划自然得要改变了。
他们之所以会流露笑意,那是因为这就叫做得来全不费功夫。
要知道,汉军为何要分兵百路出击?那是因为汉军对北匈奴人的情况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不了解北匈奴人的现实状况。所以,才只能如此,分兵出击,来一个大网打鱼。
但此际,汉军的探子已经侦察到了北匈奴人的大部族的所在地,并已经获知了现在的北匈奴人的行动情报。
如此,贾诩及赵云、太史慈等人,如果还不懂要如何应对的话,那么他们就枉负盛名了。
汉军这次西征,虽然那些辎重的武器没能马上送到前线,但是,汉军也一直来都不惧跟敌军进行大兵团的决战。像现在,匈奴人居然集结了五、六十万的大军主动来挑战。这正中了汉军下怀。
有一个个都见识过大场面,一个个都眼界开阔的汉军众将的眼内,数十万的军马,那都已经不值一提了,在动不动就出动数以百万来计的汉军当中,数十万的军马,还真的算不了什么。
假如说,匈奴大王呼邪王能够将他所动用的兵力都召集起来,组成一支百多万的骑兵大军,如此,汉军才会觉得棘手,起码会更加的重视,不敢轻视。
现在嘛,不是说汉军轻敌,但真的是不怎么将这数十万的匈奴骑军放在眼内。
汉军第一阶段的进攻,虽然进展顺利,但是,每一个汉军军将都心里清楚,对匈奴人的打击的确不算太大,对匈奴人的威压的确还不足够。
而现在,这些北匈奴人居然不知死活,居然敢召集大军主动来攻击汉军,那么,这就正是汉军所需要的,只要汉军一次一口吃掉了这支匈奴大军,让这些北匈奴人部族人亲眼见识到汉军的兵力实力。如此,方可以真正的震摄住北匈奴人。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管是什么的原因,天气条件什么等等的所有的一切都好。都不能成为北匈奴人西逃的阻碍。在见识到汉军的强大之后,那就不到他们不逃了。不逃?汉军能够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向他们的驻地发起强势的进攻,到时候,他们整个匈奴部族就会抱住一起灭亡。
如此,他们宁愿逃走,也绝对不会再留在他们的驻地等死。
逃的话,还有一丝生机,不逃,就只能成为汉军的刀下亡魂。
所以,贾诩与一众军将一拍即合,马上就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跟着,快马四出,甚至烟花讯号等等,都全部用上了。
汉军大军,分兵百路,每路军马相隔都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整支汉军大军,等于是分别处于一条数千里长的横线上。
而现在,匈奴人的数十万大军已经出发,从他们匈奴驻地赶到最近的汉军军营所在,约是两千来里左右。就时间上来说,三天的时间,匈奴大军肯定就可以杀到。
如此,也就是说,汉军要与这支数十万匈奴骑军决战,就得要在三天的时间之内,将各路的汉军召集回来。
当然,太远的汉军,恐怕是赶不及赶不上这场大战了,但是,在离赵去、太史慈等军将的军营两侧的各路汉军,大部份都能够赶得及回来的。
而对于汉军来说,赶来的汉军并不需要太多,有三、四十万的人马,就足以和匈奴大军对抗了,再多上一、二十万的汉军骑军,就可以对匈奴人的这支骑兵大军形成压制。足可以堂而皇之的击败他们了。
当然,众将都认为,最好能赶得及百万以上的汉军大军回来,只有如此,才能给予这些来到的匈奴大军一个直观的震慑,能让他们一看到汉军的百万大军,他们的胆气就会丧失一半。
汉军,终还是不希望通过大量的牺牲来获取最好的胜利的。
兵力差不多的大决战,自身军马,也会有较大的伤亡。所以,最好能够赶回来更多的汉军骑军。
让匈奴骑军一见到就先生怯意,不战自乱。此为上策,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天后,徐晃收到了汉军快马送来的情报。他二话不说,直接拉起所有的军马便往快马送来的指定地点急行军。这家伙,他只让汉军将士带上他们的必须品,带足三、四天的干粮,其余的,什么东西都不顾了,连不少军营,他都不让拆解带上就走了。还有,原本被看押着的一些异族部族的人,还没有押送回后方的那些异族人,徐晃也不理会了,仅只是命令他们留在原地,不准逃而已,至于那些没有了汉军看守的异族人会否逃了,这些异族人又是否会对留在军营当中的许多物资是否进行掠夺后一哄而散,他也不顾了。
汉军寻到了北匈奴人的大部族,马上将有一场与北匈奴人大军的直接大战,这场大战,他徐晃又岂容错过?
独眼的夏侯惇,他这些天身体其实并不适,在这严寒的天地里,寒气渗入他那只没了眼珠的眼眶内,让他痛得直哆嗦。但是,在接到快马的传报,他立马就不痛了,几乎下达了与除晃一样的命令,提枪上马,率军就急赶。
这样的一场大战,他亦同样是不容有错过。
其余的如张辽,他因为离赵云、太史慈等将的军营较近,倒是显得从容了许多。
而夏侯渊呢,不远不近,收到快马传报的时候,他正在捻捻碎碎的念着一些别的事儿。那是他从那些送来粮草的后勤军兵口中获知了一些后方的事儿,得知刘易居然又纳了一个女人,他正在为自己的侄女儿感到不值呢,觉得自己的这个侄女儿怎么能看上这个花心的皇帝呢?
这家伙,受过一次重伤之后,又是经刘易之手才救回来的。所以,他的心态相对也比较复杂许多。嗯,也少了几分争强好胜的性子,对军功什么的,没有如另外的几员曹操旧部大将那么的迫切了。
实际上,他与徐晃随司马徽到秦岭去破坏大汉龙脉所碰到的那些让他深感灵异的怪事之后,尤其是面对那无形的龙脉所化的气龙的威势之后,更让他觉得人力的缈小,所以,也就失去了几分争强好胜之心。
不过他也没有迟疑,很快就调整好心态,率军赶往目的地。
最倒霉的是张合,他所进军的线路,在更远一些的西北方向,所以,收到了汉军快马的传报之时,已经过去了两天后的夜里。他根本就来不及率军赶上这场大战。就算是赶去,恐怕也只是赶去为大战之后的战场打扫战场罢了。
可是,他想想也不太甘心,这场战斗,是他真正为大汉效力之后的最大的一场战斗,如果他没能赶上参战,那就太过遗憾了。
他算了一算时间,便毅然决定,他决定单枪匹马连夜赶去,虽然,离目的战场还有差不多两千里,但还有一夜一天的时间,他可能还赶得上。
因为,他的战马名为绝影,正是曹操原来的座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