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够成为礼部尚书,是因进献了高昌,得到了骊山还要给他一个尚书。张大安拿下了高句丽,又在辽东经营多年。按说他的功劳亦不小。李世民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又道:“李义府写了奏章,希望朕不要应允吐蕃与泥婆罗和亲。”张大安回道:“此事臣与他说过,是臣授意他写的。”“一个李义府逾越自己的上官,向朕进谏,你还替他说话。”李世民终于坐起了身,问道:“你是太过大度了,还是李义府巧言令色,让你信服?”“如若李义府不写,臣也会劝谏。”听到张大安不卑不亢的话语,李世民又笑了,“好了,朕也不是对李义府有成见,当年你们二人在辽东吃尽了苦头,朕再为难你们,是朕不对了。”张大安退后一步道,“臣言语冒失。”陛下站起身了,一旁的太监连忙递上靴子给陛下穿上。李世民走了两步,到了太液池边,又道:“泥婆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回陛下,泥婆罗位于吐蕃与天竺之间,以前的泥婆罗是天竺的附庸,并且一直帮助天竺抵御吐蕃人,只是那时泥婆罗迫于天竺的压力,不得不服从。”“三百年前,泥婆罗是天竺的主人,当年那曲也不是天竺的都城,近年来泥婆罗逐渐式微,贼心不死,他们依旧想要重新执掌天竺,至此才会想着与吐蕃人和亲,为的就是再度攻占天竺。”“而天竺经过王玄策将军的征伐,多数天竺人都已南迁,现在天竺空虚,此次和亲吐蕃与泥婆罗都有进取之意。”李世民双手背负,眼神阴翳,“照你所言,吐蕃的小赞普也想要拿下天竺?”“臣以为,吐蕃的小赞普更想要借着和亲的名义,吞下泥婆罗,只是那泥婆罗人以为吐蕃是善意的。”“呵呵呵……”李世民忽然笑了,又道:“吐蕃,天竺,泥婆罗终究是离大唐太远。”张大安又道:“贞观七年,吐谷浑之乱,贞观八年至贞观九年,吐蕃人兵犯凉州。”“你是让朕不要小觑吐蕃?”“陛下,吐蕃一边臣服大唐一边要和泥婆罗和亲,其心不得不防。”李世民看着远处的水面,又道:“这是你的看法,如果是张阳,他就不会与朕说这些。”张大安沉默了,又不知该如何回话。李世民又道:“张阳不会与朕说这些,或许在泥婆罗的尺尊公主还未嫁到吐蕃之时就已爆亡,这是他惯用的伎俩。”“朕知道,你不是他,你也不会做这种事,而是会与朕先来说明。”李世民笑道:“至少你的做事方式是对的,往后也要如此。”“臣明白。”“此事朕昨日就与玄龄他们商议过了。”张大安低着头,眉头紧锁也没吱声。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头,“如果朕一味插手吐蕃事宜,会让西域和突厥人多想,若朕还要反对两地和亲,那些外使会猜忌朕是否太过严苛,这也是松赞干布的算盘,他知道朕不能轻易反对。”看张大安的神色犯难,李世民转过身背对着他,嘱咐道:“你放心,朕看得出松赞干布的心思,泥婆罗可以将尺尊公主嫁给吐蕃的小赞普,但不能以公主的身份,而是要用庶民身份。”“陛下圣明。”“大安,你是后辈,公瑾过世之后你一直以来都很勤勉,朕该给你照拂,但政事不要太过放松,李义府虽说是你的下官,你也不该让他太过放肆了。”张大安躬身行礼道:“臣领旨。”“嗯,你退下吧。”“臣告退。”一旁的太监笑着送别了张大安,他将这位年轻的礼部尚书送到太液池院外,低声道:“张尚书,陛下的敲打,你可明白了?”张大安沉声道:“不用你来说。”那小太监笑道:“朝中能人才俊不少,陛下想要的是忠心的人,这大唐有一个张阳就足够了。”张大安厌恶地看了眼这个太监,挥袖快步离开。天可汗允许了吐蕃与泥婆罗的和亲,但泥婆罗不能让尺尊公主以公主的身份出嫁,要将这位公主贬黜之后嫁给吐蕃的小赞普。这就像是狠狠地抽了泥婆罗与吐蕃两地的巴掌。两地可以和亲,但不能联合。这是大唐的底线。安延偃从四方馆来到了驿馆,笑道:“小赞普太过冒失了。”松赞干布道:“天可汗一直都是圣明的。”“唐人很有智慧,你们的伎俩被天可汗看穿了,现在西域人和突厥人都在笑话你们。”松赞干布低着头,正在修理着一双草鞋,他低声道:“吐蕃新出生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从懂事开始就要读唐人的文章,听唐人的故事。”“现在的朝堂依旧按照张阳与天可汗的野心图谋着吐蕃的根基,以后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还会是吐蕃人吗?唐人对他们越好,他们就会越发服从。”“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绝路,吐蕃也不会走上这一条路,是贡日贡赞太过着急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安延偃笑道:“天可汗不在乎,你们和亲了又如何,唐人在乎吗?对唐人来说不过是再攻打一次而已,这些伎俩又何必呢。”松赞干布面无表情地抬起头,缓缓道:“我的孩子从小就体弱,有人担心他活不了多久,所以才会这般急切。”“你很绝望。”安延偃看着这个失败者。“是呀,不只是我,吐蕃的老人都很绝望,在逻些都护府建成之后,大唐对吐蕃人的教化开始得寸进尺,可他们却没有丝毫办法。”安延偃给他倒上一碗酒水,“你也做个唐人,从此吐蕃就是大唐的疆域,这不好吗?”松赞干布颔首道:“不好。”“连你都说了,唐人对吐蕃的教化变本加厉,你还要坚持到什么时候,再过多久?二十年,三十年,或许吐蕃人会记得你这位赞普,吐蕃的孩子长大了,那些孩子会双手奉献自己的领地,交给天可汗的。”“再说了,你的孩子体弱多病,哪一天出了变故,吐蕃赞普的位置谁来继承。”松赞干布笑道:“禄东赞还在吐蕃,至少他还在,他的孩子没有接受唐人的教化,他会守住吐蕃的根基。”安延偃摇头,失望地走出这个房间,松赞干布很固执。如果有一天吐蕃子民都要归入大唐,吐蕃的国祚有何意义。禄东赞吗?当年他来使大唐吃的苦头还少吗?唐人在乎你们还会起兵攻打吗?有了火炮的唐人早就不在乎了。一个月后,骊山的车间内。张阳手中拿着一根用铜制成的螺丝,随着测量念道:“长度一尺五,直径两寸五,螺距零点三,螺母进入顺滑,头部呈方形。”又是很满意地试了试,张阳欣喜道:“这是大唐的第一个螺丝。”李泰手里也拿着一个,他用螺丝固定两块铁板,试了试,回道:“很牢固。”“来人,送一个给陛下,就说我们骊山又一次攻关了一个好东西。”“喏。”螺丝的成功是令人欣喜雀跃的,这一次与当初造弹簧不同。那时候骊山一穷二白,要造出弹簧就快把所有人逼疯了。现在骊山有了自己的基础,从设计到一次次地验证,骊山用了四个月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螺丝。虽然是大号的,显得有些粗犷。张阳又道:“以前我们的蒸汽机太过笨重了,现在可以重新设计了。”李泰抓了抓头皮,“姐夫,都要推翻重建吗?”张阳颔首道:“加以改建就好,制造业嘛,总要一次次地优化的,不能原地踏步,要精益求精。”“唉……”一声长叹从魏王的口中而出。侍卫见县侯走远了,快步上前问道:“真要推翻重来吗?”李泰气馁地坐下来,“父皇的火炮如何?”“说是这两日就可以交付了。”“嗯,等火炮交给朝中,我们再考虑蒸汽机吧。”“喏。”今夜,李泰请了阎立本喝了一顿酒水。阎立本听着魏王的抱怨,安慰道:“县侯希望骊山更精进一步,才能不被外面的工坊追上,就连朝中也要望尘莫及。”李泰喝下一口闷酒,“嗯,那就再帮姐夫一次。”“魏王殿下大可不管这些,交给老夫便好。”翁婿两人喝酒到深夜,且不说蒸汽机要重新设计,从以往的铆钉结构开始重新设计,更不要说那个螺丝了。骊山生产力还是不够,用蒸汽机算是解决了转速与动力的问题,可总觉得还差点什么。扶着阎立本睡下,李泰从书架上拿出一册放置了许久的书籍。这是当初姐夫赠予的,这上面记录地就是电磁相关的知识。李泰坐在油灯边,再次打开这册书,电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书页上所画的便是磁极两端和线圈。“魏王殿下,夜色深了。”向来文静的魏王妃走入屋中问道。李泰叹息一声,笑道:“往后不再参与村子里的铸造了,都交给你父亲。”魏王妃低声道:“也该如此的。”“本王打算这些天好好沉淀。”“这卷书写着的是什么?”“是一种电磁的学识,本王翻遍了典籍都没有找出相关的论证。”魏王妃在一旁坐着,“那是要从无到有?”“是呀,这不仅仅看不见摸不着,这更需要一套很完整的理论基础才能够造出来。”“既然是县侯所赐,县侯该是明白的。”“你知道姐夫为何要交给我吗?”“为何?”魏王妃皱眉不解。“骊山学识需要论证,就需要借助旁人之手。”“那是县侯送给了魏王一份莫大的造化,魏王殿下会名留史册的。”李泰笑道:“能否成功也要看本王的造化了。”从皇帝向骊山下单要三千门火炮,是在去年的冬季。一直到了今年的八月,骊山才将三千门火炮造出来。这一次尉迟恭亲自来骊山接收火炮,骊山村外一声炮响,火炮激射而出,炮弹落在百步开外。“回禀大将军,一百八十步。”尉迟恭朗声笑道:“好,将炮管抬高再试试。”又是一声炮响,火炮激射,这一次的距离更远。“回禀将军,二百三十步。”尉迟恭更高兴了,他拿着手中的一卷书,意犹未尽。阎立本解释道:“大将军,不是炮管越高,打得就越远,抛物线不是这么解释的。”“某家会看的。”尉迟恭看着书册上的说明,目光看向不远,“咦?记得以往试用火炮时,会有个骑着熊的小丫头看着。”阎立本回道:“那是县侯的女儿,那丫头早就看腻了这等场面,近来正在苦学。”尉迟恭让将士们将百余门火炮成列好,一齐开炮。骊山村外的炮声不断,他们一次次试验着,想要看看这些火炮是不是有残次品。偶尔有几门火炮哑火,或者炮管炸裂,拿回骊山重修一番就好。尉迟恭问道:“之前给骊山的铁料想必还有剩余吧。”阎立本回道:“是有剩余的,都用在了骊山的其他铸造上,不会用来铸造刀兵,大将军放心,也请陛下放心,有老夫盯着。”尉迟恭颔首道:“骊山若能一直遵守规矩,这往后的富贵都会骊山的。”阎立本低下头,其实尉迟恭的话也不对,知识是永恒的,就算是改朝换代的,这些知识也都会存在,战乱可以毁灭所有,但灭不去人们的记忆。“走了,有劳阎大匠。”阎立本回神,连忙行礼道:“如有异样老夫会告知朝中的,尉迟将军慢走。”一门门的火炮就这样被拉走了。骊山又可以专心铸造自己的东西了,今天阎立本的心情很好,走回车间的时候,发现魏王殿下正在摇着什么。一根铁杵绑着铜线,两边放着磁石。李泰停下动作,让人去摸了摸,问道:“它发热了没?”“魏王殿下,线圈是凉的。”李泰卷起自己的衣袖,怒道:“手都要累断了,它怎么就不发热,你告诉本王,它为什么不发热!”
第八百八十八章 它为什么不发热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