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星夜进宫,为要的就是刘禅的一个态度。当刘禅明确表示出支持的态度后,诸葛亮心中也就有了决断。然事关一国战略,自当博采众议,查缺补漏。于是就在第二日,诸葛亮将糜旸的奏报润色一番后公示于众。由尚书台贴出的告示,就宛若一颗重磅炸弹般在长安城内炸开。当长安城内的人得知糜旸刚刚立下的战功,及他那毫不掩饰的野望后,沸腾、躁动的情绪一瞬间就将整座长安城给淹没。一时间长安城内无论是在朝公卿,亦或是在野儒士,皆将目光聚焦在了那封告示上。而随之而起的,自然是将所有有志之士都席卷在其中的热议。汉代是一个崇尚功名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凡热血之辈,谁会不对糜旸想一举灭到吴国的做法表示支持但一个良好的社会背景,自然不会只有一种声音。对于糜旸的野望,虽许多人都表示期待赞成,但难免有一些老臣心存忧虑。而那些老臣自不会要故意反对糜旸,他们是基于当下的大汉国情出发的。这部分老臣,是以太傅许靖为首。许靖早在灵帝时期,就是世间首屈一指的大名士。若单单论及士林名望,在当今朝野中,无人可望许靖项背,就是平日里诸葛亮看见许靖,也得对他行弟子之礼。本来历史上在这个时间点,许靖是已经去世的了。可今世大汉国运日渐昌盛,与历史上那充满悲愤、遗憾的境遇完全不同。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眼见着大汉一日日有着复兴的气象,许靖的心境是极为舒畅的。心境一舒畅,加上许靖养生有道,他竟比历史上多活了几年。众所周知的是,许靖自投效刘备后,除去为刘备举荐贤才外,其他政事他很少参与。这倒不是说许靖不醉心功名,只是许靖初投刘备时,他心里是不看好刘备的。既然不看好,那许靖当然想着尽量不参与政务,免得来日刘备败亡时引火烧身。但今时不同往日,大汉国运日渐昌盛的同时,也改变了许靖的心态。他是大汉的太傅,大汉就是他的家!尽管手中无实权,但他却不能一直当政治上的哑巴。不然日后大汉一统刘禅追封功臣的时候,怎么会把他放在名单内呢汝南许氏,是不能在今汉有所衰落的。既为私心,亦为公心,许靖以太傅的身份,公然向刘禅上了一道奏表。当然许靖虽然不是很赞同糜旸的想法,可在奏表中他的语气却一点都不敢放肆。许靖在奏表内,先是好好赞扬了一番糜旸的功德。然后他再笔锋一转,为刘禅分析起当下大汉的具体国情。第一个国情是:虽说今年关中各地会迎来一个丰收之年,可在去年朝廷刚刚发起西征。西征一事,一路凯歌频奏是不错,可粮食的消耗也是与日剧增的。另外关中一地丰收,不代表国家其他地方也会丰收。朝廷应当留下足够的粮食储蓄,以应对着不时之需。第二个国情是:大汉定都长安,虽体现了正统地位,但在军事方面上来说,长安的数百里外,就有着曹魏的洛阳军团。而潼关的存在,并不能完全堵死魏军进攻关中的通道。糜旸为何要特意将谋灭吴国一事上奏许靖知道,向来执掌大权的糜旸可不是为了征询朝廷的同意的。糜旸这是来向朝廷,要人、要兵、要粮来了。关键正在此处。基于以上的两个基本国情,许靖委婉的劝谏刘禅不要答应糜旸的东征之请。不然一旦造成关中空虚,那后果是很难预料的。在许靖看来,刘禅不答应并不会影响到糜旸的决策。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嘛。刘禅不答应,只是表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朝廷不会大举支援荆州。这是最稳妥的方式。以许靖在朝野间的地位,他的公开上书定然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赞同许靖的人,随后皆纷纷附议,向刘禅递送了奏表。奇怪的是,赞同许靖的人中,竟有不少是东州系的官员。东州系官员,在朝中的势力稳居前三,而他们向来是以糜旸马首是瞻。没想到在这件事上,他们竟会支持起许靖。对于这一点怪异,许靖倒没想的太多,许靖只觉得东州系的官员都是些明事理的人。而刘禅在看到那些奏表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些人,是来阻止他日后封禅泰山的不得不说,刘禅的脑回路很简单直接。简单直接到,刘禅都想直接下诏骂那些上书者了。好在刘禅的诏书会先送到诸葛亮的手中。见刘禅这么气愤,诸葛亮不久后就了解了来龙去脉。而在了解过后,诸葛亮瞬间就笑了出来。孟光、射援、庞义看着这些往日俱奉糜旸为首的大臣,公然地站在许靖的身后,诸葛亮几乎是一眼就看穿了真相。诸葛亮笑着对杨仪说道。听到诸葛亮的话后,杨仪亦会意的笑了出来。一直跟在诸葛亮身边的杨仪知道,糜旸上那道奏疏,明面上是想着向朝廷请求支援。可实际上以当下局势来说,朝廷的支援对糜旸根本算不上紧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拱手夸完糜旸后,杨仪看向诸葛亮问道:杨仪的言外之意是,想暗中鼓动一些人来反对许靖的言论。唯有互相辩驳,才能将局面给继续铺大。直到铺大到,偌大一座长安城都容纳不下的地步。面对杨仪的提议,诸葛亮并没有同意。诸葛亮看了一眼杨仪说道:诸葛亮的笃定,让杨仪放下心来。而诸葛亮的下一句话,更让杨仪的心变得激动。说这句话时,诸葛亮下意识地将手按在了案上的一柄宝剑上。君子藏剑,相时而动!免费阅读.
第八百一十章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