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事官遵西夏皇帝李乾顺旨意,惶恐退出御书房,传旨给宣事官道:“陛下旨意:急诏溥乐城来使,火速入宫面圣。”宣事官跑到皇宫东门外,宣起西夏皇帝的圣旨……………………溥乐城来的二十名费听氏子弟,以及从折姜会和萌井防线选出的十名逃兵败将的代表,都没有想到,他们居然全部被邀请进宫面圣。他们因身处在这高大庄严的皇城内,又站在了大夏国真龙天子所居住的皇宫外,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进京,无形之中,他们感觉到了强大的威压。此时,他们紧张至极。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自打一进入这西夏京城——兴庆府,就开始紧张起来。西夏京城兴庆府,建都已经有百年了。早在公元1017年,党项首领夏王李德明,深感当时的王都灵州是一处四战之地,无依无靠,一直想寻找一个安全之所。他想把王都从灵州迁到拥有天险的怀远镇。西夏的怀远镇,西面有连绵的贺兰山,宛如一条黑龙横亘西边;东面有滔滔不绝的黄河天险,北有大漠,南有萧关,形成天然的安全屏障;何况民间还有“贺兰山有潜龙出没”的传闻,此地富有帝王之气,正是建都的理想之地。夏王李德明,虽然本是党项拓跋氏的后人,但是他心中对汉家文化,有及汉家的皇城仰慕已经久,可是,他却无法在党项族的“野蛮”人中,找到会建都城的人才。他便选用汉族大臣贺承珍,负责督造都城。贺承珍为了新都城的修建,曾一年两次借出使大宋之便,到大宋的都城开封汴京观摩和汲取大宋京城的建筑特点,并在修建西夏都城的过程中加以创新。最后,贺承珍回到怀远镇,“督率役夫数万”,历时数年,终于在公元1020年,把一座崭新恢弘的都城初步建成。十八年后,即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兴州升级为兴庆府,并在那里扩修宫城,营造殿宇。之后又多次大兴土木,使西夏皇城、宫殿的建筑规模和水平,堪比大宋的都城汴京。西夏都城兴庆府效仿大宋都城汴京建造,呈“回”字结构,城周廻一十八里,城墙高三丈五尺,并甃以砖石,四周皆削……而大宋都城汴京城的周廻,才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此时,宣事官命令二十名费听氏子弟和十名败军逃兵代表,把弯刀弓箭等武器,都交给皇宫的守卫处暂存,然后他又让卫兵对他们搜身,确定即将要面圣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没有私藏长兵短刃后,他便小跑着引众人入宫面圣……边送军情紧急,皇帝李乾顺想亲自询问宋军犯边的详情,从溥乐城而的这些人强忍着在马背上一天一夜未睡的困倦,拖着疲惫的身体,跟随着宣事官的后面小跑进入巍峨的皇宫,来到御书房外。他们被宣事官带到御书房外的报事官前面,经过报事官入内通禀后,他们才被宣入内……二十名费听氏子弟和十名败军逃兵代表,皆是战战兢兢,趋步入内,行叩拜大礼……西夏皇帝李乾顺,今年三十九岁。他有一多半的汉人血统,其母亲昭简文穆皇后梁氏,以及其祖母毅宗的皇后梁氏都是汉族人。李乾顺因其父皇李秉常早逝,早在三十六年前,即在他年仅三岁时便登基了,成为西夏的皇帝。当时,因其年幼,由其母后梁氏一党专政。梁氏统治西夏期间,朝政腐败,军力衰弱,大宋数次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自幼胸怀大志、雄才大略的李乾顺,看到了梁氏一族把持朝政,把西夏弄得乌烟瘴气,他在自己16岁时,即永安二年,便灭母后梁氏一族而亲政。李乾顺自从亲政之后的这二十三年间,他整顿吏治,确定了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西夏之前历朝所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李乾顺爱好汉族文化,在国内广为传授汉学,培养官员。仿照汉制,按照资历任用官员,对文学优长者,特加奖擢。他还颁布官阶等级的封号,除皇帝及帝位继承人外,分为七品。西夏的政治制度仿照汉家王朝,已经日臻完备。李乾顺还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在其励精图治下,西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以上这些,都是西夏能在雍宁二年至元德元年,抵抗得住宋军多次伐夏的强有力的保障。元德元年,大宋熙河经略使刘法,受到手握西北军事大权的宦官童贯的胁迫和激将,刘法率军深入西夏兴州、灵州腹心地区,当时,李乾顺命晋王察哥率步骑万余人迎战,夏军奋勇力战,全歼刘法所部,宋军死伤数万。夏军乘胜攻破宋军的统安城,进围震武城……元德元年六月,李乾顺的夏军在对宋军作战大获全胜的情况下,他还能够审时度势,自知以西夏的国力根本灭不了大宋,他便请求辽国派使臣出面,对夏宋两国的长年久战,进行调停议和……最后,大宋被迫接受与西夏议和。……此时,今年三十九岁的李乾顺,回想着自己亲政这二十三年间的励精图治,使强大的宋国伐夏都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每年要拿出大量岁币给自己的国家。可是,现在看着从溥乐城赶回京城送信的费听氏子弟们带回来的军情战报,听到宋军居然那么轻而易举地攻打下来了西夏边防两座重城的阵述,他的怒火在胸中熊熊燃烧!!!李乾顺强忍心中的怒火,悠悠地开口,用党项语问道:“朕观尔等五人,脸上被刺了字,尔等抬起头来。”那五名党项军校和兵卒,是在折姜会城破被俘虏后,被宋军在脸上刺了字的。他们自从进入这御书房后,就始终深深地低着头,生怕大夏皇帝看到他们脸上的刺字,没有想到皇帝李乾顺看到了。他们心中惶恐无比,又不敢违抗圣意,纷纷抬起头来。与此同时,他们也第一次看到了圣容。今日,李乾顺身穿绣有日月、龙样图案的黄袍,头戴通天冠。他们知道当今皇帝李乾顺深受汉族文化影响,从穿戴上都模仿汉家天子,跟西夏党项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穿戴早已截然不同了。他们从小就听到自家的长辈老人讲过: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继位后“始衣白窄衫”、”头戴毡冠“、“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不仅如此,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还“率先自秃其发,然后下令国中,使属蕃遵此,三日不从,许众共杀之。于是民争秃其发,耳垂重环以异之”……可是,他们抬头的瞬间,看到的当今西夏皇帝李乾顺从服饰上,已经俨然是汉家天子的装扮了。这一点上,他们也不惊讶。毕竟,他们听自家的长辈所言,西夏的第二位皇帝毅宗即李元昊之子李谅祚在位亲政后,“窃慕中国衣冠”,主张“去蕃礼,从汉仪”。可是,李谅祚短命,只活到二十一岁便驾崩了。西夏的第三位皇帝李秉常,年仅七岁便继位,由其母梁太后执政,其亲舅舅梁乙埋为国相。大安二年,李秉常十六岁,开始亲政。当然,梁太皇为巩固自己家族长久掌握西夏国的大权,为其子李秉常选的皇后梁氏,自然也是梁太皇后自家的侄女……大安六年,梁太后和梁乙埋又将李秉常囚禁于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的木寨里。大安九年闰六月,由于将领的反对,梁太后又不得不让李秉常复位。但梁氏势力很大,不能轻易翦灭,因此他仍然不能亲政。而在梁太后专权时,梁氏反对汉礼,遂去汉仪,复用蕃礼。李秉常和小梁皇后,在大安九年,生出皇长子李乾顺。老梁太后晚年得孙,十分钟爱,常亲自照顾襁褓中的李乾顺。西夏的第三位皇帝也是个短命之人,只活到了二十五岁,比他父皇李秉常在二十一岁时驾崩,只多了四年的寿命。西夏天安礼定元年七月,梁太后和李秉常先后去世;年仅三岁的李乾顺即帝位,由母后梁氏和舅父梁乙逋共同辅政。这也是老梁太后下的一手好棋,果然如她所愿,即便她不在人世了,但是,梁氏家族依然掌控着西夏国的实际大权。可惜,梁氏家族的好景不长。李乾顺自幼胸怀大志,暗下决心绝对不会像他所听闻的自己父皇那样受梁氏一族所摆布,自己绝对不会再像父皇那样给梁氏一族当一个傀儡皇帝了!同时,李乾顺也看到,梁氏一族实际统治期间,西夏朝政腐败,军队衰弱,大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自幼雄才大略的李乾顺看到了这一点,于永安二年,在他十六岁亲政后,用尽各种手段,拉拢党项各部的手握兵权的部族,终于灭梁氏一族而亲政…………李乾顺推崇汉家文化和治国理念,他设科举,建学校,在服饰方面,他也推崇族服饰,尤其是皇帝和皇后服饰与中原宋皇室相差无几。李乾顺仿穿大宋王朝皇帝专用的黄色龙袍,仿戴大宋天子的通天冠。西夏法典中明文规定:御用服饰的颜色、图案,官民士庶不得冒用,僧俗男女禁穿石黄、石红、杏黄、绣花、饰金,有日月及原已纺织中有一色花身,有日、月及杂色衣上有团身龙,禁止官民女人冠子上插以真金之凤凰龙样等饰物。此时,那从折姜会被释放而回的那五位脸上被刺了字的小校和兵卒,看到了身穿黄色日月龙袍、头戴通天冠的皇帝李乾顺后,他们顿时感觉自己如面威严可怕的高山。他们既感高山仰止,又怕高山微微一怒,哪怕掉下一小块石头,都能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的这些“罪人”给砸得粉身碎骨…………随着他们战战兢兢地缓缓抬起头来,李乾顺也看向了他们五人脸上,他们每人的左右脸蛋上,那分别有汉字和党项文字的两种刺字。李乾顺开口,用汉语读起了他们脸上的刺字,语调低沉而愤怒:“夏军背盟,抢劫宋商;宋军讨之,大义释俘!”当今西夏雄主李乾顺每读出一字,在场的这些人就感觉听到一声晴天霹雳!那五个被宋军刺字的夏兵和小校,更是吓得浑身颤抖不已。“哼!”李乾顺怒哼一声,问道:“尔等之前所言皆实?宋军真的会‘引天雷’轰城?”被问之人,自感自己当时宋夏交战时怕死而投降,自己得罪在身,他们自然不敢欺瞒当今夏皇,纷纷回答所言皆实…………“俺因学过些汉语,在折姜会城中,俺被宋军所俘后,隐约听到宋军的士兵小校们高呼着‘官家圣明研制神器,伐夏破城轻而易举’…………”李乾顺皱着眉头听完那人的叙述,不可思议地问道:“你所言可属实否?”“小人所言皆是实情,不敢欺瞒陛下。小人当时听到宋军就是那样谈论、庆贺的。”李乾顺喃喃道:“难道那种靠‘引天雷’就能轻易破城的神器,就是大宋那位昏庸无道的书画皇帝研制出来的吗?“不可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朕如此励精图治,敬天敬神敬佛祖,尚未得上天眷顾,大宋昏君怎么能苍天如此眷顾呢?”此时,李乾顺已经愤怒到了极点,一边怒吼着,一边把牙咬得咯咯作响。他的右手握在了腰间悬挂的天子剑的剑柄上,他已有杀人之意…………不过,李乾顺是自西夏建国至今的历代四位皇帝中,少有的一位既儒雅圣明又心狠手辣的明君雄主,他强压心中怒火,并没有手刃面前的这些贪生怕死者。他开口又询问了这些人还有什么没有如实交待的事情,得到的答复是,他们这些人已经把所有能交待的,所知宋军情况和自己守城池抵抗不过宋军的情况,早就都如实交待了。李乾顺已知这些人没有什么用处了,留下来不杀,反而让之后派出抵抗宋军的西夏兵将,会误认为大夏国的军法不严。那么,后继抗宋的兵将,不也会学着他们那样或降或逃而保命吗?李乾顺悠悠开口道:“尔等十人,在与宋军作战中,或降、或逃,已是死罪!朕念尔等还能长途回京,向朕禀报前线战况……………”那十人初听皇帝之言,万念俱灰,再一听好似有了能活下来的转机,他们不禁心花怒放,费听元尚将军果然料事如神啊……………可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李乾顺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尔等还是有一点苦劳的。然则,朕的大夏国法和军法俱严,尔等死罪难逃。朕念及尔等回京向朕禀报前线战况之劳苦,朕特赦尔等死罪却不连坐尔等家人。”这十人听到皇帝之言,吓得魂不附体,有的胆小者,竟然当场被吓得双腿之间不经意地涌出了汩汩热流…………其中,有一个胆大一点儿的面上刺字小校,看到自己死到临头了,他便壮其胆,高喊哀求道:“陛下饶命啊!俺们也是力战不敌之后,才被俘的啊!”“宋军尚且能饶俺们这些俘虏一命,“陛下推崇大宋的汉家文化,恳请陛下饶俺们一命啊!““何况,俺来京之前,费听元尚将军信誓旦旦对俺们说,陛下乃是圣贤明君,不会杀俺们的!”李乾顺冷冷地怒视正在求饶说话之人,他又扫视了一眼被费听元尚派来京城的二十名信使。他暗自更加生气了,他这位明君雄主,自然猜出了溥乐城指挥使费听元尚把其子弟至亲,派出险地危城来京送信的用意,只不过他不便现在追究此事而已。“陛下,现在却要杀俺们,岂不是有损圣贤明君之美誉吗?”不识时务的那名小校之言,彻底激怒了李乾顺。李乾顺闻听此人之言,狠狠道:“朕要杀尔等立国法军威,让千百万党项人知晓,畏死降敌和临阵脱逃者,皆当死刑!!!”他说完,迅速地抽出腰间的天子剑,对着那个刚刚狡辩央求饶命的小校的左胸,狠狠地一剑刺去。“噗呲”一声,剑尖背出,透心凉,血淋漓。“啊?!啊啊啊………”那中剑的小校疼得惨叫,声音由大迅速变小了………大夏国皇帝亲手杀人,令在场众人都震惊无比。即便那个被刺的小校,在他那逐渐涣散的目光中,也流露出了不可思议……李乾顺左脚一蹬那人,右手握紧剑柄,迅速抽回天子剑。与此同时,那人的剑创伤口,血流如泉,喷溅难止。他栽倒在地,身体抽搐了数下后,又过了数息后,便不再动弹了。李乾顺手握血淋淋的宝剑,在面前死尸身上未被鲜血染到的衣服上,擦拭了两下,便还剑入鞘,“来人,死尸拖出宫外。其余降敌者和逃兵九人,推到午门外问斩!“费听氏子弟,送到京城馆驿,好生招待,未得朕旨,不可离京。”费听氏族的那二十名年轻子弟,吓得浑身发抖,双脚打颤,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迈步走出皇宫的。……………………在御书房内,内侍和宫女们又惊又怕,手忙脚乱,纷纷打扫、擦拭着满地的血迹……可是,李乾顺却重新稳坐在了御书案后面的龙椅上,他提笔快速地写好了数道圣旨。他写的这些圣旨,都是关于宋军来犯西夏的急紧军情,准备发往宋军极有可能攻打西夏几个重要城池的守将。除此之外,李乾顺还下旨,道:“急宣我党项族第一勇士——朕的皇弟李察哥,迅速入宫见朕,共议十万火急军情!”…………
第292章 夏皇乾顺怒而杀人,急召党项第一勇士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