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建工队,的确能减少朝廷和其他权贵对军队的役占。
但这对解决流民问题,却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毕竟流民的数量太过庞大了。
不说彻底解决吧,就算是缓解,也得另寻他法。
明朝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众多的流民,根源当然是土地兼并。
而这也是导致大明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也是因为明朝历代的皇帝在推波助澜。
谁让皇帝也爱钱呢。
而且,就算国库没钱,內帑也不能没钱。
明朝皇帝“小金库”的正式名称是内承运库。
最早的设立者,当然就是朱重八。
不过朱重八在刚当上皇帝时,其实是没打算设内库的。
他甚至还专门批评过设内库的“高粱河车神”。
认为天子富有四海,却搞这种存私房钱的行为,也太小家子气了。
可是没过多久,朱重八就改变态度了。
于是跟着就有了内承运库。
朱重八搞内库倒不是想为自己敛财。
在他的观念中,内库其实也不是他个人的,仍是属于国家。
可说是对国库的一个补充。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国库如果不足,国家又急需用钱时,可以拿内库中的钱来救急。
而且,朱重八用来赏赐官员和百姓的钱财,也都来自于内库。
老朱想体现的是“天下为公”,也就是他自己的钱财也因用在公事上。
他是这么想,也是这样做的。
终其一朝,内库里的钱财都没用在他私人身上。
只可惜,大明那些皇帝里,也就朱重八一个能做到这一点。
内库到了其他皇帝手中,就开始变味了。
其中有些不但不把内库的钱财用在公事上,甚至还将国库里的金银往内库里搬。
当然,这么干的也是极少数。
皇帝内库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皇庒。
而有些皇帝为了捞钱,更是毫无节制地增加皇庒数量。
皇位传到朱厚照手上时,皇庒的数量也可谓是登峰造极了。
正德继位还不到一个月,皇庒数量就增加了七处。
其后没多久,便又增添了三十多处。
前前后后,朱厚照手上的皇庒数量已多达200多处。
不提其他地方,光京畿内他的皇庒面积就达到了三万七千多倾。
这些田地,大多都是从农民手中强行侵占的。
有了皇帝带头,其他那些藩王、勋贵和宦官自然也是一拥而上,用各种办法把田地原本的主人赶走,再将土地纳入到自己的名下。
原主肯定也是其中之一,之前就侵占了江西不少的田地。
如此一来,也就产生了大量因失去土地而离乡背井的流民。
据统计,正德朝跟朱重八时相比,天下的赋田已因各种侵占而总共减少了四百多万倾!
这也使得国家所能收上来的赋税跟着少了许多。
朱宸濠当然不能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
但要想改变,则需借一个有能力,有手段,还不怕得罪那帮权贵之人的手来实施。
那个人选,倒是明摆着的。
此人并非王守仁。
而是一个参加了七次科举,却全部失利,已打算到吏部去挂个号,准备就此混过后半生之人。
不过此刻,那人应该已经见过了善于占卜的都察院监察御史萧鸣凤。
萧鸣凤则告诉此人:
再考一次吧。
这个即将再参加一次科考的,就是张璁。
朱宸濠一想到张璁,自然也就想起了即将到来的会试。
还有两个多月,就是春闱了。
“礼部,明年的会试可已拟好题目?”
朱宸濠看向礼部尚书汪俊。
“这段时间事情太多,还未能拟定题目。”
汪俊忙回了一句。
“那就抓紧时间拟。”
朱宸濠瞪了汪俊一眼,随后说道,
“至于此次春闱的总裁人选嘛,朕看就文渊阁大学士李士实和吏部右侍郎王守仁二人吧。”
让李士实和王守仁两个当主考官,当然是因为他们都是自己人。
天子门生不过就是说说而已。
在那个时代,真正跟那些新晋的进士结成门生和座主关系的,就是主考官了。
有了李士实和王守仁这两个座主,那些天命朝的第一批进士自能更好地为己所用。
当然,朱宸濠最主要目标,还是张璁。
此人跟王守仁的关系原本就不错,几年前俩人就曾见过。
当时王守仁还在扇面上写下一首名为的诗赠送给了对方。
而张璁则和了一首,题写在了扇子的另一面。
有了这层关系,朱宸濠也就能更好地使用张璁这个人了。
“诸位臣工,既然提到此次春闱,朕就还有一事想说。”
朱宸濠在指派了李士实和王守仁为主考官后又说道:
“朕记得,洪武朝被太祖誉为我大明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景濂曾形容过某些考中进士者,说‘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
按照他的描述,这哪是什么人才,分明就是傻子嘛。
另外,如今已归家丁忧的国子监司业陆深也曾给先帝上过奏疏,说而今科举所取之士子,往往浮华而无实用。
可陆深口中的那些华而不实之人,日后都是要当官为我大明治理一方的啊。
那样一来,岂不误国误民?”
“陛下是想对科举进行改革吗?
可如今春闱在即,恐也没时间去改了啊。”
杨廷和听后皱眉说道。
“大改当然已无可能,不过朕却觉得可小改一二。”
朱宸濠随即说道:
“按之前的规定,都是考官挑出那些八股文章做得好的贡生,再让他们进行最后的殿试。
这些人里,或许就有毫无实干能力之人。
可他们即便在殿试的策问上表现不佳,不能获得太好的名次,却也已至少是同进士出身,能外放为官了。
所以朕想在殿试之前,再加试一场策问,由主考官和同考官主持。
那种一问三不知者,即便八股文做得再好,也决不可用。”
科举只考八股文的弊端,其实那些大臣们都心知肚明。
因为太过死板。
特别是作为文章精华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句式、字数都有严格的限制。
很多考生为了凑字数都不得不胡编乱写。
于是往往是一些读书都已经读傻了的人反而编得更好。
这些人虽然在殿试时因无法应对亲自下场的皇帝而成绩不佳,可却仍能以三甲进士的身份入朝为官。
这样的呆头鹅当官,也必然是庸官和昏官。
只会对国家造成极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