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完颜阿骨打得知西路军的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大获全胜的时候,瞬间改变了主意!先灭高句丽,再灭高丽!
完颜阿骨打亲自带人袭击了高句丽王的军队,高丽王在猝不及防下迎战被打的大败逃亡长白山做深山野人去了,完颜阿骨打同时派出完颜奔睹、完颜晟、完颜亶、完颜斡鲁拿下所有高句丽地盘。
等完颜阿骨打吞并了高句丽地盘后,召回了金兀术的东路大军,自此一战完颜阿骨打拿下了高句丽全部土地,包括后世的长春、延吉等大片土地。
金与高丽以后世的浑江为界限,浑江以南包括后世白山市、通化市这些地盘都属于高丽。
同时南面王建的高丽被胖揍一顿则是老实了很多,短时间内不敢再往北发展,转而把视线转到朝鲜半岛的南方,濊貊、马韩、弁韩和辰韩这些地方。
而完颜阿骨打则是把目光转到了西面,不过此人还没来得及付出行动,就有消息传来,已经快入冬鲜卑人又一次来袭击,完颜阿骨打只能先全力应付鲜卑人的大规模入侵。
当西凉马腾收复敦煌,张松出使曹操还有辽东完颜阿骨打大战的消息传到陆衡手中的时候已经是冬天。
此时的陆衡没有再平原,而是在留下王寅、王增、牵招等守备力量后。
难得的回了秣陵,打仗是迫不得已日子也要过不是?
这段时间内在秋天局势稍微安稳的时候,陆衡先到了寿春主持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一共有杨延昭和大桥、杨再兴和小乔、诸葛亮和小妹陆婉、太史享和黄月英,呼延赞和陶三春,董袭和袁鸾,六对新人的婚礼。
这里大部分都是情投意合没什么好说的,只有呼延赞和陶三春这对欢喜冤家,黑炭头惧怕陶三春的武艺迟迟下不了决心,然后陆衡就把呼延赞是当年陶三春那油梆子哥哥的事情给抖落了出来。
当陶三春提着一对镔铁烂银锤杀上赤心营的时候,可是连吕灵姬和赵雨一起都没拦住,吓的呼延赞拔腿就跑,在这里还有个插曲。
别忘了赤心营里还有个愣头青呼延通,好家伙这货加入的晚不知道陶三春的厉害,也就和陶三春有个一面之缘后者就被陆衡派到了南线。
这愣头青见到陶三春打进赤心营哪还了得?拿起自己的豹尾钢鞭就要找回场子!
至于结果么不言而喻!
这样说吧,呼延通那‘纤细’豹尾钢鞭在陶三春的镔铁烂银锤面前和竹竿没什么区别,加上这次陶三春可是为了情郎含怒而来,所有特技全部触发,打的呼延通哭爹喊娘的,最后呼延灼看不过去一起上才和陶三春打平!
最后暴怒的陶三春逼退二人大喝:“呼延赞!是不是要让我请干爹来?”
当呼延赞听到陶三春要请周侗,这下彻底没辙和霜打的茄子一样只能过来,周侗老爷子的武艺已经抵达化境,加上多年执掌江东书院武科,可以说门生无数!
得罪陶三春还没什么关系最多被胖揍一顿,得罪周侗老爷子那下场呼延赞估摸着连陆衡都没法罩着自己!
既然生活如同那什么,呼延赞不能反抗,那就只能享受!
这一场闹剧被记录然后这故事被编成的戏曲,在以后广为流传成为之后重要的一出戏曲,这是后话。
所以呼延赞最后也算认了命,至此姐妹淘也就赵雨、步练师还没什么着落。
当然还有杨延琪,不过此女还没加入姐妹淘,不过有杨妙真的存在陆衡觉得只是时间问题。
六对新人,而且都是陆衡麾下大将,这场面自然不会小,加上黄月英和陆婉的身份特殊,几乎能来的全来了,鹿门更是除了庞统在全部到场。
同时陆衡摆下了三天的流水席,这次已经不是在战时,可以让在场的众将畅饮一番,特别是部分跟着陆衡新投靠和降将,如张郃、高览等人也会第一次碰到这样其乐融融的场面,对于融入陆衡的势力大有益处。
对于鹿门的事情,陆衡自然知道,这帮子老小子全来了江东,不过陆衡不可能让自己治下多一个鹿门书院出来。
当黄月英大婚前,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微三人联袂来找到陆衡,很明显就是想要找陆衡聊聊鹿门的事情。
陆衡开门见山的明确说明,原本的鹿门在这边不可能也行不通,这让三老头十分的失望。
“但是!”
陆衡说了一个但是,如果使用江东学院一切的制度和机制,陆衡支持三人成为江东学院荆州分布的话事人!
这句话让三老头喜笑颜开,连忙答应!
没错,陆衡准备推广江东学院在自己治下范围内,目前包括交州分院、荆州分院、青州分院。
毕竟不可能让在平原的学子,千里迢迢的南下秣陵学上几年,这样对于人才吸引也非常不利。
所以各部分校的概念,也慢慢出现,加上现在江东学院已经不是当年只有盛宪一个老头苦苦支持的年代。
随着郑玄、邴原、管宁、胡昭还有其他建安七子其中几人的加入,师资力量已经非常的强大,更何况现在等于吞并了整个鹿门。
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微三人同意出任江东学院荆州分部管事人的时候,
石韬、孟公威、崔平州就等于进入了陆衡的口袋。
等陆衡探查一下三人属性发现不是原时空诸葛亮狂妄,说他们只有一郡之才而自己则是宰相之才,事实还真的如此!
石韬、孟公威、崔平州三人都是智力、政治双双过八十的良才,只是石韬、孟公威内政强于智谋,而崔平州智谋强于内政,总之三人为陆衡提供了30点声望值,当前声望值达到240点。
至于有‘小庞先生’之称的庞山民,则更喜欢做隐士选择在江东学院荆州分部教书。
而江东学院荆州分部,因为陆衡现在荆州只有江夏一地,所以也会在江夏建立,当前青州分部则是在北海国,孔融为此非常的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