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现在的拥有者是五斗米教的张鲁,此人虽然一心为道教添砖加瓦,不过你认为此人是个修道善心之人就大错特错!
三国迷都知道张鲁是五斗米道第三人任天师,传说此人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所以从血统来说和陆衡麾下那个不出名的张范是同宗。
此人更是天师道教祖张陵,也就是张道陵的孙子,张鲁起家的原因并不光彩,是靠张鲁老妈半老徐娘与原益州刘焉,也就是刘璋的老爹不清不楚的关系,张鲁得到了刘焉的信任。
然后刘焉派张修和张鲁一起拿下了汉中,张鲁又宰了张修形成类似刘表和黄祖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听调不听宣,占领汉中长达三十年。
所以几乎所有的游戏一开始都是错误的设定,张鲁其实就是刘焉的部将然后反叛割据了才是,而不是一开始就占领了汉中。
就这样一个靠着老妈上位、杀害同僚、反叛上司的人,说他一心修道善心之人,那就见仁见智了。
原时空曹操打汉中是赤壁之战后,已经一统了北方,然后刘备又入了益州,可能曹操感觉刘备这货要放飞自我,所以亲自带兵十万拿下了汉中,来防备刘备做大。
因为汉中自古是益州北面的屏障,北依秦岭,南屏巴山,重要程度所有看这本小说的人都知道就不多赘述。
不过这个时空曹操早了十几年要和张鲁掰腕子,这次不止张鲁的弟弟张卫觉得曹操不咋地,连张鲁都局的曹操被打的退守司隶,还真不咋地说不准能够倚靠天险,拒敌于门外不是?
这次汉中之战不同于原时空,那一世曹操其实是从西往东打,拿下凉州后走下辩,袭击阳平关过沔阳,最后袭击南郑。
而一年后的刘备也是从阳平关打当时夏侯渊驻守的汉中,刘备更过分阳平关打不过去后,从成都调来了重兵,硬生生的从米山开了一条道,出现在了夏侯渊后方定军山。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黄忠斩杀夏侯渊,曹操亲自领大军抵达汉中与刘备拼刺刀,前后长达两年,曹操最后放弃汉中退回北部。
不过这个时空因为西凉特别是陇西郡都在马腾的手里,曹操要从下辩走都不可能,除非先灭了马腾,所以只能选择从长安打汉中。
从长安打汉中就是从长安往南来打,这个线路就很多人知道了有三条道,最西边古道、中间的褒斜道和最东面的子午谷。
没错就是魏延提起子午谷奇谋的这条道路,只要提到子午谷就会描写魏延提出走子午谷,诸葛亮否定这条道路,而攻击诸葛亮的人也用这来攻击诸葛亮用兵太过死板。
那我们来看看真的走子午谷之人的下场,首先历史上大规模行军走子午谷成功的案例没有,各位没看错是零,一例都没有。
这里说的是大规模行军,而不是一两个人赶路,这我们不提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接下来我们看看走子午谷的‘猛人’们的下场。
建兴八年,也就是230年,曹魏大将军曹真统率十万大军进攻蜀汉。
司马懿、张合、郭淮、费曜等将领率偏师从其他道路进兵,曹真本人则率领主力大军通过子午谷进攻蜀汉的汉中。
结果那走了没到一半,天下大雨道路阻断,曹真只能撤退。
永和十年,354年,东晋权臣桓温领大军北伐前秦。
桓温本人率领主力从江陵出发,沿汉水而上进攻关中地区;东晋宗室、梁州刺史司马勋走子午谷北上进攻长安,两路大军夹击位于关中的前秦。
桓温的那路我们略过不说了,而司马勋的部队却因为子午谷的地形和指挥问题而被前秦名将苻雄击败,只得退守堡垒,无法前进一步。
崇祯九年,1636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率领主力从汉中出发,走子午谷北上进攻西安。
结果高迎祥在子午谷北口遭遇明陕西巡抚孙传庭的伏击,更因为子午谷的地形而陷入进退不得的绝境。
高迎祥农民起义军全军覆没,高迎祥本人也被孙传庭俘虏,高迎祥随后被送往北京凌迟处死。
近代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即“西安事变”。
当时驻扎在汉中的国军五十一师师长、蒋介石嫡系将领王耀武得知“西安事变”后立刻率兵北上“救驾”,走子午谷进攻西安。
但由于子午谷的地形和准备不足,王耀武走了三天都没走出子午谷,部队甚至还断水了。
而张学良早在子午谷的北出口部署了重兵防守,已经快被渴死的王耀武就算走出子午谷,恐怕也会全军覆没。
曹真、司马勋、高迎祥、王耀武四人全部都走了子午谷,走这里要么半路就因为雨季大雨就走不下去,要么被堵死路口全军覆没,所以只要一支军队堵住一边路口,这条道就是死路。
如果这还不直观,那说下某三国游戏11,这个地图还原还是比较高的,汉中那块虽然有点错误,比如阳平关应该是在西面,而不是在汉中北面。
但是其他两条道路基本还算正确,左边第一条就是古道、最右边的那条走了必定断粮的小道就是子午谷,你派大军走走看试试就知道了,拉满粮草去打,只要路口设置军寨一堵那就全部要完!
所以我们的魏延同学,没有开以上四人先和为榜样,真的要多谢诸葛丞相,当然魏延和诸葛亮那比糊涂账,也不在这次讨论范围内。
所以这次曹操出兵完全没有考虑什么子午谷,选择兵分两路,让大将夏侯渊带着滕戣、滕戡、徐晃等人走古道,而曹操亲领主力走褒斜道,浩浩荡荡往汉中出发。
这条道路也不是没有人走过,在原时空邓艾灭蜀那次,入汉中就是曹操现在这次走的道路。
而张鲁则是派出弟弟张卫守古道,自己亲自领兵守褒斜道,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