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很快,陆衡和吕灵姬过完年,就带着小霓裳匆匆赶回下邳,在秣陵三世同堂过了个好年,便宜老爹见到小霓裳非常的开心,也能起床走动两下。
回到下邳还多了闻焕章、寇凖、寇封还有广慧四人,一到下邳寇凖就开始接收政务。
建安六年也叫佑元二年,这一年已经进入了历史的拐点,在陆衡的大翅膀下发生了太多事情。
比如官渡之战完全不同的变化,结果完全不同,同时陆衡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如沮授、田丰、郑玄、于吉、淳于琼、张合、高览等人。
当然也有连陆衡这个翅膀都没用的存在,如文丑还是死了,也有原先没死的现在却死了,比如曹操麾下大将李通、刘延、任峻。
这一年陆议这小子已经十九岁明年就能够收割,成年出仕的小子有吕凯和何小子二人都已经弱冠,吕凯在老牛的调教下比原时空要强太多,挤进二流猛将行列,而何小子则是在太史慈和陶三春的教导下抵达一流高手的行列!而且还有进步空间。
何小子都已经弱冠之年,不能再何小子、何小子的叫,武安国请求陆衡赐名和字,陆衡想了半天就名辛字元庆,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个何元庆。
既然何小子武艺已经突破到一流,陆衡还是希望何小子能够成为中那个和岳飞能打的不相上下的猛将。
培养何小子和吕凯,共获得了25点声望值,加上广慧的投靠武力值超过八十,又奖励10点声望值,共计195点声望值,距离强制召唤只有小小的5点声望值。
而江东学院脱颖而出的小子,有陆衡远亲朱家的小鬼朱据,这小鬼也是朱桓的从弟,青州的插班生王基,徐州的插班生高堂隆,两个武科生、一个文科生。
王基这个小鬼陆衡印象不深,此人名气还真的不大,陆衡只知道原本是曹操麾下的人才,能力也不错典型的万金油,在游戏里能带兵、能担任太守、在中期人才断层算个很好补充。
朱据原时空能力平平,除了样貌出众外,最大的依仗就是四大家族中朱家的人,孙权把小女儿嫁给此人,之后牵连到了夺嫡被冤杀。
至于高堂隆,陆衡只记得此人是三国中后期曹魏的能臣,属于政治型人才,这就好办了把朱据和王基交给太史慈,至于高堂隆则是给王朗这老头子,相信老头子会很好的教育此人。
刚过完年袁绍已经开始调离军队,而且是大范围的调动军队,锦衣卫来报豫州方向袁绍主力再次集结,又联络了南匈奴和乌桓各出一军在豫州汇合。
以韩琼、韩猛为先锋带兵两万直扑睢阳,袁绍亲帅主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紧跟在后,除了豫州战场外青州战场也有大动作。
袁绍调辛评领兵三万抵达平原郡让张合统领,加上袁谭青州部也有约三万军队驻扎,总计六万兵力南下,张合、高览部已经出发准备攻打济南国最西的着县,袁谭也带着田丰、鞠义、岑壁等人在平原驻扎。
传令天下口号就是陆衡身为扬州牧却侵占徐州、青州、兖州等地,擅自攻打青州牧袁谭对朝廷不轨,单方面剥夺陆衡征东将军和吴侯封号。
这次袁绍又动用手中笔杆子陈琳写讨伐陆衡的檄文,不过后者思来想去能攻击的点太少,首先陆衡又不是宦官出生,根正苗红的江东世家出身。
其次陆衡作为一方诸侯以来,从来没有屠城过、杀俘过,陆衡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这样陈琳怎么写?
绞尽脑汁的陈琳还是写了,以陆衡担任扬州牧以来从来没有敬献朝廷,更没有上缴一分赋税,同时擅自出兵攻打同僚,对小皇帝不敬等等罪名来攻击陆衡。
豫州战场十二万,青州战场六万,袁绍一口气就拉出了十八万大军,加上南匈奴和乌桓部少算两万整整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讨伐陆衡。
各地消息传来,豫州战场虞允文和杜杲严阵以待,这次威胁比上次更甚,不但是兵力多了一些。
而是南匈奴和乌桓的两部骑兵威胁太大,对比上次只有五千骑兵,痛定思痛的袁绍觉得不可少骑兵威慑,半逼迫、半收买的让两族出兵,看着两万骑兵的袁绍十分满意。
有人要问,既然如此袁绍为什么只要两万,不大规模威慑南匈奴和乌桓出兵?
袁绍可不傻,少部分还好说,大规模的让南匈奴和乌桓人进入汉地,会被陆衡抓住口舌!
西面马腾和韩遂就是最好的列子,听闻韩遂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袁绍可不愿意做第二个韩遂。
加上游牧民族向来军纪涣散,要穿过袁绍腹地即使是袁绍都不敢让他们大规模的进入,万一弄巧成拙反而不美。
不过虞允文没有向陆衡要第三支骑兵军团,也就是陆衡手里的赤心营,而是问陆衡要了二十辆八牛弩,和一万预备役弓弩营,同时把老牛的盘龙禁军从睢阳调了出来,显然是有了什么对策。
陆衡青州驻地方向,章楶急报陆衡消息的时候,请求调一支水军给青州守军并说明了原因,因为着县是济南国的天然防御要塞。
此地地处黄河以南的济南国西北,却在漯河以北,漯河横穿整个青州,只要重军驻扎着县,以水军守住漯河防止袁谭、张合渡河,相互作为犄角,如此青州固若金汤!
对于虞允文和章楶的要求陆衡自然答应,周泰的神水营拱卫长江不可动,只能调蒋钦的海蛟营前往,陆衡有意组建第三支水师,是有目的性的不过甘宁还在杨幺、钟相处卧底,显然此二人非常谨慎,甘宁除了上次传来消息外再无消息。
另外就是战船产量也不足,陆衡虽然有江东产船之地,但是船工是技术性非常高的,可江东现在运作处处要船,济州岛计划都要大船,战船的产量远远不够,所以目前看来第三支水军还要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