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自领征西将军、张绣自领镇西将军昭告天下,其实马腾只是听从贾诩之策,收拢西凉人心同时激起民愤的策略,没想到闹出非常大的政治风波。
比如曹操就承认马腾地位的同时,利用马腾出击党项之事攻击袁绍勾结外族,而然袁绍反手封了马腾征西将军兼冀侯,不要误会冀州,而是汉阳郡治所冀县,这样可是侯位中最高级别,与陆衡的吴侯是一个级别,可见袁绍在极力拉拢马腾。
封张绣镇西将军兼宛侯,这一刀更是刺的曹操心底又痛、又无法言语,就因为马腾、张绣举的为国抗敌的旗帜,那怕是杀子仇人曹操都要忍着。
而且曹操不能以小皇帝名不正、言不顺,来攻击袁绍,这就会得罪和交恶马腾,同时还会失了民心,逢纪这一闷棍打的曹操非常的痛!
这么大的事情,连锦衣卫都不需要禀报,自然会传到陆衡的耳边,当然锦衣卫第一时间把消息传给陆衡,看到西凉出了那么大的事情,陆衡摸了摸光滑的下巴,马腾背后有高人啊!
你看看这样为马腾造势,起码在西凉马腾的威望直线上升,同时激起西凉人民的名族情绪,抵抗西夏的进攻,这手段高实在是高!
不过手法和贾诩风格有些出入,那么‘正’的策略竟然是贾诩所出?陆衡保持怀疑,难道系统又把什么人才给了马腾?
不过想了想四大冦里,有这份谋划的好像还真的没有,找来锦衣卫要来马腾、张绣核心人物名单,除了多了个姜囧外,没有其他特殊人物。
陆衡想想也是!
谁说‘毒士’贾诩只能出毒计?郭嘉也出个毒计,贾诩正计也玩的很溜,只不过士人只记得贾诩乱国。
马腾的高调陆衡还是十分认同的,西凉距离陆衡的地盘太远,还无法够到,能够寄托马腾多坚持抵抗会西夏,是陆衡正愿意看到的,同时希望在那么正的思想环节下,能够感染到马超!
没错就是这个‘马二代’马超,此人名气太大、武艺高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裸衣斗马超、大战张飞,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甚至差那么一点点就杀了曹操,那么多事迹如雷贯耳。
不过马超此人演义和历史差距实在太大,甚至比甘宁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上的马超可以说是不忠、不孝、反复无常之人。
父亲马腾、弟弟马休和马铁在曹操手下,这位丝毫不顾及亲情起兵反叛曹操,导致马腾、马休、马铁还有三族全部被杀,这件事是马超一生不可磨灭的污点之一。
同时马超又拜有仇的韩遂为父,原时空韩遂可是杀了马腾的妻子和两个弟弟,这个马腾的妻子是否是马超的生母不得而知,这可比吕布拜董卓为义父严重的多,要知道董卓和吕布在初期可没任何仇恨关系。
随后马超又中曹操的离间计和韩遂反目,投靠了张鲁,这中间绝对有事情发生,导致张鲁杀了马超全家,不过到底是什么缘由却不得而知,要知道张鲁杀马超家小时期,马超麾下大将庞德也在汉中,张鲁没动庞德半分,却对马超赶尽杀绝,连庞德都抛弃了马超,此人可是从马腾时代一直跟随马超到汉中,马超最后只有从弟马岱一人跟随。
甚至张鲁恨马超入骨,要亲手杀死马超的儿子马秋,要知道张鲁曾经对曹操说过宁愿为曹操附属,也不愿当刘备上宾!
张鲁和刘备的关系从史料来看,几乎没有任何的交集,却对刘备表现如此,可见内必有缘由。
不过这个时空马家历史早就更改,在刘协身死的那一刻,曹操就没有任何的借口让马腾入朝,之后的事情都不会发生,马家早在刘协身死的那一刻,就进入了历史的拐点,现在贾诩的出现又将马家转到另外一个拐点。
除了陆衡疑惑年轻的马超人品,是否在这样根正苗红的号召下,慢慢洗涤铅华往演义里那个马超靠拢外,对于马腾也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当然现在的陆衡管不了凉州那么远的事情,陆衡收到消息的时候正关注官渡大战,不过既然袁绍、曹操都表示了,身为三强之一的陆某人也不能落于人后是不?陆衡也如同贾诩一样再帮马腾造一把火!
不过陆衡没想到自己无意间的举动,之后竟然无心插柳!
陆衡找到了孔融,让这位笔杆子写了一篇歌颂马腾为国守卫边疆,同时奉上了陆某人的一首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同时陆衡下令锦衣卫,传扬马腾的事迹,把和在各地传播。
这样马腾的历史拐点到来,如果说贾诩之谋是药引,曹操和袁绍加了一把干柴和烈火,那陆衡就是火上又加了一泼油!直接让马腾在西凉声望提到最高!
视线转回西凉,韩遂大骂马腾无耻的同时毫无办法,得到马腾消息,愿意出兵韩遂还得乖乖奉上粮草,而李元昊则是没有急着出兵金城郡,而是亲自拿下武威全境,还有野利遇乞出发以后,才准备南下。
不过随着贾诩挑起汉人的守土情节后,如同姑臧那样不战而降的城池少了,各地百姓纷纷自发守城,坚决抵抗西夏党项人的侵略。
这让李元昊拿下武威郡的时候,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兵力,原本可以威逼投降的城池,现在都要一座一座啃下来!
而且这让张浦毫无办法,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现在党项人的确是在侵略汉土,张浦毫无对策,这也让李元昊刚刚对汉人,生起的那么一点点的好感荡然无存。
李元昊在打休屠的时候,又一次碰到了顽强的抵抗,也许是休屠城这个名字的关系刺激了李元昊,暴怒的李元昊差点喊出屠城来威慑,被张浦苦苦的劝住,一担屠城西夏在凉州那怕占领再多土地,也无任何意义,西凉将再无任何党项人的容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