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陆衡听到抽到的是章楶哑然失笑,那之后麾下有两个‘章楶’,发音完全一模一样,发号施令的时候有了些小麻烦,甚至因为连续有杜杲和章楶二人,自己的谋士团已经堪比鼎盛时期的曹操。
其实陆衡最想要的却是王禀,这个守城悍将,随着地盘扩大,自己已经和刘表、孙策、曹操、袁绍的地盘接壤,现在自己的重心在北方几乎无暇顾及南面。
如果召唤到王禀这样又一个防守大师,陆衡想把王禀安置在柴桑防备孙策,能释放诸葛瑾的同时,还能时刻的防止孙策袭击。
对于孙策、周瑜、鲁肃和方腊一伙组合,陆衡还是十分忌惮,特别现在把主要兵力都调到了北线的情况,南面防御体系其实还是比较空虚。
特别是孙策已经组建了水军的情况下,必须要留一支水军在长江,确保秣陵等地,万一孙策不管不顾,利用水军从长江袭击秣陵,那也是非常大的麻烦。
不去想这些小弊端,先让锦衣卫找到章楶,命令锦衣卫集中寻找章楶,然后记录下宿敌的名单债多也算不愁了。
手头还有105的声望值,是否要继续召唤陆衡犹豫了一下,觉得自己目前人手够用,即使召唤了这人才也不知道从那出来,还不如留着声望点以备万一。
虽然指定召唤还只能召唤特殊人物,不过在特定的环境下还是非常有用的,甚至可能说是救命的都说不准,如此陆衡就暂时放弃了继续召唤的想法。
获得下邳郡后只是一个开始、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消灭了曹操在徐州最大的驻军,还有广陵郡的陈登,泰山郡的泰山军,西海的陈瑀,东海郡的昌豨等数支势力在徐州。
汝南张辽已经和曹仁对峙本就是牵制的佯攻战况是最不激烈,广陵郡有杨延昭的东路军存在应该不用担心,让赵云带着董袭先拿下彭城国和小沛,陆衡准备留下杜杲守下邳,自己带兵继续北上,对峙臧霸等人拿下泰山军控制的东海郡、琅琊国、泰山郡、鲁国等地。
可没过多久就有锦衣卫传来消息,青州的袁谭出兵南下泰山郡腹地正在和泰山军交战,而东海郡的昌豨反叛宣布投靠袁谭,这让陆衡继续出兵的军事计划瞬间泡汤。
陆衡不知道袁谭发了什么疯,臧霸不来主动揍他已经不错,竟然还主动招惹臧霸!
要知道原时空臧霸可是揍的袁谭满地找牙,不过陆衡突然想到可能是田丰和鞠义给了袁谭信心,让锦衣卫先探查下袁谭军中情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不和袁绍对上,说不准以后也会开战。
没错陆衡认为同时与曹操和袁绍开战,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很可能会演变成曹操和袁绍停战,然后来集中力量先对付我陆某人。
这样的变故下陆衡立刻召集所有谋士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包括虞允文、丁谓、李助、陈宫、杜杲等人意见相同,认为不能和袁绍、曹操同时开战,不过如何行动分成了两派。
以虞允文和陈宫认为先拿下徐州,趁着曹操还在和袁绍对峙的机会,继续向西尽快拿下兖州和豫州,蚕食曹操的地盘扩大自己实力。
理由非常简单,拿下射阳后往西打兖州和豫州,只有一个麻烦定陶,其他都是一马平川几乎没有任何险要可守,甚至定陶虽然算是坚城,不过在全部东汉坚城中却排不上号,而且地理位置关键的地带,可不算咽喉要地,有好几条线路能够绕过定陶。
何况曹操现在主力都在和袁绍对峙,唯一剩下的军事力量就是汝南的曹仁还在和张辽对峙,几乎没有防御。
而杜杲、李助、丁谓则认为拿下徐州后,就暂时按兵不动,等曹操和袁绍分出胜负,袁绍胜利则出兵尽可能吞并曹操地盘然后对决袁绍,若曹操胜利则北上袭取青州作为踏板与曹操抢夺河北地界。
理由则是现在拿下徐州后,兖州、豫州没有了防御,早晚没什么区别,但是出兵时机很重要,还没分出胜负就死薅曹操的羊毛,狗急了都跳墙何况是曹操,说不准曹操来个什么今天大动作。
陆衡分析了下两个选择其实是殊途同归,两个选择都是先巩固徐州的战果,两策中第一策也就是虞允文和陈宫主张十分激进,他们都认为袁绍获胜几率比曹操大,先拿下曹操的地盘然后对战袁绍。
而第二策丁谓、李助、陈宫则是求稳,认为巩固实力后,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必定先蚕食对方地盘,而非和陆衡死磕让另外一方恢复元气,那虎口夺食下在和胜者对战。
陆衡有后世的记忆,知道最终官渡之战是曹操获胜,然后用了不倒十年的时间吞并了整个袁氏所占有的河北,其实从历史上来看整个官渡之战,徐州对曹操来说关键性没那么大。
换而言之就是,陆衡分析即使自己拿下了徐州,官渡之战还是曹操获胜的概率更大!那怕袁绍多了一个卢俊义!
如此看似第二策稳,一步一步的强大自己,其实也在强大曹操,然后和曹操最后对决,对一个更强大的曹操,陆衡没那么大的把握。
分析道这陆衡想到了另外个可能性,就是如丁谓他们所说坐等曹操获得官渡之战胜利,自己在收渔翁之利灭曹操。
这样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曹操是最后一刻胜了袁绍,本身自己剩余的兵力也剩下不多,粮草更是所剩无几,更描述曹操兵马不过万,这正是曹操最虚弱的时候一举歼灭,同时还利用曹操消耗了袁绍的精锐主力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