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很多人把辽王反了当笑话看,得知辽王举白旗,他们都笑不出来。

  “消息见报后,荆州官府密切注视辽王府,并命衙役偷偷包围辽王府。辽王发现,大怒,打伤荆州知府。在冲突中死了一名衙役,伤了五人。接着辽王府大门紧闭,半夜突然举起了白旗,白旗上书有‘讼冤’二字。”

  朱宁在朝会上大声宣读荆州锦衣卫的密报。密报内容与荆州知府的奏疏内容一致。

  “荆州知府与辽王是否有旧怨?”朱厚照问。

  朱宁答:“辽王在荆州行事霸道,民怨沸腾。牵连荆州知府在京察中的考评不佳,荆州知府私下多有抱怨。”

  朱厚照沉吟片刻,转头问蔡震,“宗人令怎么看?”

  “辽王非蠢即坏。”蔡震对此事气得够呛,连夜找了轮值的左右宗正、宗人商议此事。

  弘治帝允许皇亲宗室担任左右宗正、宗人后,四个官职成了香馍馍,藩王、驸马都尉、仪宾都想入选,弄得宗室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最后由朱厚照拍板,宗正、宗人三年一轮换才平息了争端。

  这届左宗正秦王、右宗正晋王,左宗人驸马都尉游泰,右宗人驸马都尉齐世美,四人都在宗室中有一定的地位。秦王、晋王乃太祖嫡二子、嫡三子一脉。隆庆公主早亡,但驸马都尉游泰从先皇时期便是皇帝宿卫,深受皇帝信任。齐世美乃仁和长公主的夫君。加上宗人令蔡震,此五人能代表大多是宗室的意见。

  辽王不过脑子的举动逼得宗人府不得不放弃他。太子如果真发火,才不会昭告天下,而是像处理兴王一样悄无声息。太子不过是登报警告辽王,又没把辽王怎么了,辽王竟然如此行事,令人不得不怀疑他心里真有些什么不忠的想法了。

  “先请辽藩一脉入京,软禁在十王府中。着御史……”朱厚照看了眼朱宁,装做犹豫了一会儿略过他,“以及宗人府前往荆州调查。”

  现在就把锦衣卫放在明面,会让宗室警觉。朱宁把陷害的事情做的天衣无缝,朱厚照也不能拖后腿。想让人相信,必须假假真真,虚虚实实。

  见朱厚照没有动用锦衣卫、东厂,蔡震绷紧的脸部表情明显一松。

  “殿下,臣建议由荆州左卫押解辽王进京。”保国公提议道。

  朱厚照摆摆手:“给辽王最后一个机会,让其主动来京。若不然……”

  “殿下想的周到。”蔡震响亮地拍了句马屁。

  朱厚照保持得体的微笑。

  他突然拍了一下脑袋:“太祖编订,意在让藩王宗室遵纪守法。然而时隔百年,不谈宗室违法乱纪已成常态,宗室中识字读书的人数少的令本王瞠目结舌。读书使人明智,本王不希望同样留着太祖血脉的族人是个蠢人。”

  “着令翰林院为宗室另外编纂一套有启蒙作用的史书、四书五经等书籍。凡是年龄在三十以下,记录在皇家玉牒的宗室子弟,各藩王、郡王世子,都需熟读。宗人府每年设一次考核,通过者毕业,未过者年年都需参加考核,直至通过为止。各藩王、郡王世子若不通过,不与授爵,命各藩另选世子。”

  “诸位爱卿赞成本王的主意吗?”朱厚照还不忘拉上朝臣给他背书。

  靖难之后对宗室的管制变得非常严格。宗室无法科举当官、参军经商,读书对宗室无用。很多宗室会忽略对下一代的教育。就来皇家来说,以前申王、荣王出阁读书时经常逃课,翰林院的师傅从不责怪。大家都认为藩王少学点对大家都有好处。

  朝臣几乎都出自进士科,从不放松对家中子弟的教育。太子想在宗室中普及启蒙教育,虽然觉得没有必要,但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既然朝臣们全都赞同本王的意见,宗人府就在一个月之内拿出详细的章程。翰林院有很多适合启蒙的书籍,参照一下一个月内编出来不成问题吧?”朱厚照厚脸皮地把不反对全当成了赞同。

  翰林院本就有一套用于皇子启蒙读书的书籍,翰林学士们一口应下。

  下意识感觉事情不对头的蔡震始终找不到反驳的借口。

  “好了,宗室启蒙的事就这样定了,内阁出个陈条,通政司记入邸报,早日让宗室们有个心理准备。本王不希望老朱家有文盲出现,太丢祖宗脸面了。”

  朱厚照迅速给此事画上句号。

  刘健、谢迁以及多位老狐狸相互对视,从中嗅到了阴谋的气息。不过事关宗室,太子用的理由合情合理,大家没有点破而已。

  “接下来将商议一件要事。锦衣卫立刻记下所有在场人员,若事情走漏一丝风声,着锦衣卫彻查之权。”朱厚照负手站立,目光肃穆。

  朱宁等守护在朱厚照身边的锦衣卫一脸肃杀地扫过所有朝臣的面孔,把他们的名字牢记在心里。

  每日朝会的出席人员名单鸿胪寺有专人记录。锦衣卫此番举动仅是作秀而已。给朝臣们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鞑靼给出一处金矿地址,本王笑纳。金矿在土默特部特区之中,本王决定立刻开采。弘仁殿研制了专门用于爆破的火药,开矿难度大幅降低。”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鞑靼要求和谈,本王答应了。不过需要鞑靼大汗亲自来京师商议和谈。”

  朱厚照扫了眼台下众人。朝臣们毕恭毕敬站着,没多少人对以上两则消息做出惊讶的表情。估计内阁以及提前告之了五府六部。

  “诸位爱卿也知道鞑靼刚上任的大汗死于二十八星宿之手。鞑靼推举新大汗需要时间。未免本王等不及,鞑靼又告诉了本王一个消息证明他们对和谈的重视。”

  朱厚照顿了顿。

  奉天门前寂静无声。

  “鞑靼人告诉本王,白莲教找到了传国玉玺。他们不少人见过玉玺,玉玺顶上螭角缺了一角用金补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为虫鸟篆字。听着挺像那么回事的。”

  “白莲教于弘治十三年得到玉玺,玉玺出现之日,正是京师、南京两京同日地震,明孝陵坍塌之时。故白莲教以为我大明气数已尽。”

  “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7017k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