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玩这话李治眼神中又重新燃起了斗志,开口说道:“学生明白了,就算是没有眼下我们办不成,只要我们一步步来,总有一日可以建成这个防沙林。”
李正点头说道:“行了,等到工程队的人手到了,赶紧去准备干活。”
李治带着小册子离开。
李正看着眼前的沙盘,土地治理一直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而且很多荒地种植过树木之后,土地又会重新变得肥沃。
虽然占用土地但绿化一直都是一件收益很大的事情。
徐慧走来说道:“长安令,李绩大将军来了。”
李正从沙盘上收回目光说道:“让他进来吧。”
徐慧应声点头。
李绩走入院子里,看到李正说道:“小子,陛下都和我说了。”
话音刚落,李绩的目光落在沙盘上说道:“这個是?”
李正说道:“这个是沙盘。”
“沙盘?”李绩端详着说道:“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精巧的沙盘。”
再定睛一看,李绩说道:“这不是长安城嘛。”
李正说道:“确实,最近有个项目。”
李绩看着李正说道:“你小子该不会正要造反吧。”
尴尬地笑了笑,李正说道:“大将军真会说笑,造反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事情,我怎么会干,我爹还想让我多活几年呢。”
李绩不屑地笑了笑,“那你小子造这么一个沙盘在做什么?这可是行军打仗时候用的。”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沙盘的意义就是一目了然,也可以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清楚未来的规划,未来的长安是什么样。”
李绩抬着小巴,“谅你小子也不敢造反。”
造反确实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
除非名不聊生,活着人们被压迫的活不下去。
绝大多数时候的造反其实都是失败的。
而且成功的也是极少数。
再说了李世民能够造反成功,多少有些赌的成分。
造反就要快准狠,不然很容易造成一种消耗战。
有多少次造反一开始气势如虹,到后来还是被王朝给活活拖过去了。
说白了造反还是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
造反是件讲究事儿,不是说造反就能成功的。
再者说现在唐朝民心归附,百姓好不容易过几年太平日子,造反成本也会随之上升。
从经济角度来看当下真的不适合造反。
李绩坐下来说道:“事情老夫都听陛下和王鼎说了,其实西域的生意一直都有只不过没有之前这么多了。”
西域的兵器生意一直都是默呕在运筹。
吐蕃平定之后,生意自然是直线下滑。
就算是有也是小宗买卖。
李绩低声说道:“真要卖粮食给倭国人。”
李正惆怅着说道:“这两年丰收,我们泾阳仓库的粮仓中挤压了好几年的存粮,除了那些用来酿酒的粮食,其余的粮食旧了都变质了,牲口不吃。”
李绩小声说道:“你的意思是?”
李正说道:“把一些卖出去没人要的称粮卖给倭国人,反正留着也是浪费,正好给我们清清陈粮,清一清仓库也可以存入更多的新粮,再说了浪费粮食也不好,不如直接卖了。”
李绩点头说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两年一直是风调雨顺,就算是有灾年凭借如今的粮食储备来应对也是搓搓有余,老夫也听朝中有人说过,户部有好多积攒下来的粮食不知道如何处理。”
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李绩拍案说道:“不如这样兵器的生意熟,老夫会安排。粮食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李正打断李绩的话语说道:“大将军,朝中那些陈粮能不能卖给我?”
李绩倒吸一口凉气,“你泾阳缺粮食?还是说你向朝中买粮食再用高价倒卖给倭国人。”
李正拱手说道:“懂我者大将军也。”
李绩稍稍点头,“朝中的陈粮卖给你这件事老夫会和陛下说道说道,反正倒卖粮食这种缺德事情你来干就成。”
捧着自己的茶杯,李正说道:“这哪里是缺德事情,大将军说笑了,这只是一种生意手段而已,囤货卖货本就是商业行为。”
目光再次落在沙盘上,李绩又问道:“你真的不是要造反攻打长安城?”
李正一脸笑容,“我要是想造反,现在就杀了大将军灭口了。”
李绩又看了一眼沙盘,“要造反知会老夫一声,老夫第一个杀你。”
李正拱手说道:“一定一定。”
一旁的李江山听着李绩和李正的对话,嘴角直抽抽。
这两个还相约造反之日一决生死不成?
李江山也知道李正是不会造反的,如今看起来李正确实没有要造反的意思。
“杀手姐姐能不能别这么看着我。”
听到李正的话语,李江山连忙收回眼神。
李正又说道:“怪吓人的,总觉得你下一刻就会杀了我。”
李江山抱着横刀说道:“我只听从公主殿下的命令。”
李正说道:“行,您自便。”
说完李正走出了家门,如果不出意外称心应该已经拟好了倭国的订单,并且已经在送来的路上了。
五天之后,从阎立本那里调拨的人手已经到了。
这一次的绿化工事由李义府组织,李治带头设计,工程队全程参与。
长安城外建设了一个施工现场。
引得很多人翘首观望到底发生了什么。
房玄龄自然知道绿化工程的事情。
只是看到施工现场外一个巨大的牌子时停下了脚步,上面写着一条条条目。
监工设计:晋王殿下,施工单位,泾阳工程队,甚至还写了工程名称,泾阳公益绿化工程。
以及对工程队的介绍。
大牌子上还画着一幅图画,像是建成之后新的长安城。
杜如晦走来说道:“种树不是重点,老夫看来这个牌子上所写的才是重中之重。”
房玄龄抚须说道:“没想到这种事情,竟然也能被李正当作一门生意来做。”
杜如晦笑道:“听说这一次是因为长乐公主晋王殿下等孩子为了尽孝才做的,而且朝中不用付出任何的人力物力,全部由泾阳自己承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