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在大唐的名声臭大姐,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这导致他一直只有一个正妃和一个侧妃,最近几年他倒是没惹出什么事情来,但是依旧是娶不到侧妃。
渐渐地他也就淡了这方面的心思,安心在南洋搞自己和云浩合伙的渔业生意,小日子过的还算是安稳。
他做梦都没想到好事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刚听到让他娶善德这么个老姑娘的时候,他还嫌弃二十四岁的善德年纪大,可是一听善德的陪嫁丰厚,立刻就答应了下来,顺便还隐晦的表示如果可以的话,他不介意连真德也一起娶了。
李元吉贪财的模样让李二很不爽,但是考虑到他是再给自己解围,也就没有苛责他什么,反而是大方的送了他一座可以种植香料的海岛当做新婚礼物。
长孙皇后在李元吉的婚事上非常上心,难得的独断了一次,把李元吉的婚事安排在一个月之后。
李渊对儿媳妇的急切表示理解,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把李二臭骂一顿解气,李二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嘴上接受了老父亲要求他重振雄风的要求,转头又去哄大老婆了,了解内情的在心中鄙视李二丢了大唐男子的脸面。
新罗人对大唐皇帝把善德嫁给一个亲王为侧妃的决定颇有怨言,但是瘸着腿的李承乾领着前锋营在金城外的农田里搞了一场火力演习后,新罗人屈服了,善德交出了都城金城和整个新罗的控制权。
新罗人识相,大唐不好做的太过分,参考对高昌和伊吾的处理方式给出对新罗人的安排,一半的人口迁入大唐内陆,全体国民改汉姓,领大唐的临时户籍,三年后考核大唐官话,合格者换正式户籍,不过关者到南洋服役两年,之后自动获得大唐的正式户籍,或者年轻男子加入唐军驻守边关三年,到期全家获得大唐的正式户籍,临时户籍人口的待遇和权利比照拥有正式户籍的居民在各项福利待遇上要差出很多。
虽然大唐给出的条件有些苛刻,但是却免去了全体新罗人沦为奴隶的命运,对比几百万高句丽人的境遇,他们算是非常幸运了。
中秋节前,李承乾回到长安养伤,随同他一起到长安的还有李泰和百济王的特使。
其实李承乾伤的并不重,只是他受伤的位置让云浩有了很不好的联想,担心他还会如同历史上那样变成瘸子,所以不顾他的反对,说什么也要把他调回来。
云浩第一时间把他送到了泾阳医学院,让医家的一众大拿对他的伤势进行会诊,直到确定他的伤势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之后才放他回长安。
李承乾觉得师父有些大题小做,一点小伤而已,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不过他也没有拒绝师父的好意,坚持到检查完毕,他才带着跟他一起做飞艇回来的百济王特使进宫面圣。
百济现在的处境及其危险,半岛上就剩下他们一家独苗了,大唐既然先灭了高句丽,又顺手兼并了新罗,傻子都看得出来大唐不会停下脚步来,百济迟早是要被征服的,所以百济这段时间过得是战战兢兢,百济的高层随时准备着跑路。
跑路可以,但是环伺四周,他们已经成为一座孤岛,陆地上被大唐保卫,海上又有庞大的舰队对他们虎视眈眈,而且离半岛不远的对马岛上还驻扎着一支唐军的预备力量,倭国又被封锁着,真是跑都没处跑。
正在他们忐忑不安的时候,突然发现隔壁的骚操作竟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百济高层像是溺水的人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迅速开始了复制粘贴模式,跟风新罗,谋求以最小的损失并入大唐,至少要保住他们这些贵人的身家性命。
百济国王不是女儿身,也没有女儿,不过这拦不住他们求生的决心,百济王先是让自己未出嫁的侄女成为王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把侄女给推上了王位,于是百济有了第一位女王。
见新罗女王的遭遇,他们不奢求把女王嫁给唐皇,也不敢提出把女王嫁给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李承乾,他们思来想去,相中了魏王李泰,同是女王,也不好太委屈,李泰好歹也是一个一品亲王,百济女王嫁过去也不丢人,而且他还没有成亲,算的上是女王的良配。
这也是李泰返回长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肥宅还真就看上了芳龄十五、大脸盘子的百济女王,他回来就是和李二商量这件事情的。
云浩看到百济女王的素描画像时,一度怀疑是自己的压榨教学让李泰的审美观出现了扭曲,只不过审美这种事情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反正是李泰和百济女王过日子,他才懒得管。
不过李二和长孙皇后却是很高兴的。
李泰这货太过醉心于科研,到了结婚的年龄却对围绕在身边的琼葩蒲柳一点兴趣都没有,整日里不是带学生就是闷在实验室里捣鼓各种实验器材,他的表现让李二夫妇有些担心,还曾猜测他的取向是不是有问题,如今算是开了窍,他们自然是恨不得马上让他成亲。
百济是走了大运,借着大脸盘子女王被李泰看上的光,百济实现了软着陆,没有任何损失的就拿掉了头顶上的利剑,虽然国祚终结,但是整个族群和大部分的财富都保留了下来,是半岛三国中结局最好的。
到此时为止,北征的目标大部完成,只剩下室韦等一些扫尾工作,这部分收尾工作交给了捕奴队和冯家的几个将领,只是在东北的主力还不能撤回来,他们至少还要在那里待到来年的夏天,等预备役大量驻防之后才能陆续撤回关内,到时只会留下两到三万的主力,对新领土保持军事压力,也要防止新罗和百济的遗老遗少搞出什么幺蛾子。
接下来大唐的主要精力都会放到国内建设和对外贸易上。
北征带来了六百多万的人口,足够大唐消化很长时间了,各种基础设施,未来十年铁路的建设和两湖地区的开发将会成为重点。
云家的计划是继续推进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此外,他们的眼光全都放在了隔壁的吐蕃和天竺身上。
吐蕃实力不强,但是想要彻底消灭他们却是比较困难的,只能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动手就不能拖延作战时间,高原并不适合作为一个长期作战的地域。
天竺倒是不难打,但是人口太多,需要想办法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