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河南的盐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阎大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城里有三千多官军,这要是打起来,我们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呢。”“我还能害你们吗?放心,跟着我没亏吃。”

  阎可义身边聚集着一大群他的发小兄弟,阎可义的家乡是汲县,也就是卫辉府的附郭县,所以在卫辉府城中有很多熟人,这些人有的在本地当兵或者当团丁,有的则没什么固定职业,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副业:贩私盐。

  “最近买卖越来越不好做了,潞府最近贩私盐,就不许我们干这行,抓住就杀。官兵来了之后也和他们合伙了,有个叫杨大福的千总最他妈不是东西,三天前在东关外一口气杀了二十多个淇门镇来的盐贩子。再这样下去,我们都没活路了。”

  明初实行开中法,朝廷发布招商榜文,让商人将粮食运到指定的边塞粮仓,以此换取盐引,凭盐引到盐场取盐,再运到指定地区销售。每逢要补充国库存粮、赈济灾荒的时候,朝廷也经常用盐引让商人运粮。

  到了明朝中后期,官商勾结,豪势之家把持盐务,高价倒卖盐引。甚至出现了不送米到边疆就能拿到相关收据,去盐场支盐的情况。合法商人的权利被严重侵害,国家的财产也这样流入了豪商之手。其中,藩王和勋贵起到的作用尤其恶劣。

  弘治皇帝试图清理盐政,他继位的时候,“两淮运司连年称过引盐一百余万,而商人所缴截角引目十无二三,如不严禁,则奸商投机不已,盐法更坏”。弘治帝以叶淇改革盐法,不再让商人纳粮,而是让他们直接交银子,再由国库统一拨银到边疆去籴粮。

  粮食缴纳过程中的弊端倒是避免了,但边军将领的贪污也更方便了。居住边地的盐商大量迁往内地,边地粮价暴涨。

  而且,弘治帝对于自己的家人非常纵容。张皇后之弟寿宁侯张鹤龄的家奴朱达申领盐引六万九千引,只要转手倒卖,即可获利数万两。户部不肯批准,但是以“深情”著称的弘治皇帝却特批允许。

  户部主事李梦阳弹劾张鹤龄“招纳无赖,网利贼民,夺人田土,拆人房屋,虏人子女,要截商货,占种盐课,横行江河,张打黄旗,势如翼虎”,结果被下狱拷打。总算弘治皇帝还没糊涂到家,拒绝了张鹤龄要李梦阳命的要求,反而让他官复原职了。

  张鹤龄从此变本加厉地侵吞国家资产,两年后,他又和弘治帝的舅公庆云侯周寿勾结起来,意欲侵吞盐引一百八十万引,户部尚书韩文上疏反对:“国家盐法,专以备边。今山、陕大饥,寇方大入,财政紧张,运输艰难。为何坏祖宗成法,忽视边防大政。”恰逢弘治帝去世,没来得及批复,但是新继位的正德帝还是很快批准了此事。

  到了崇祯年间,大明的盐务早已是一堆烂账,万历帝对于自家亲戚的无节制滥赏更是加剧了盐务的崩坏。

  万历帝的弟弟潞王、儿子福王在大婚、建府、就藩时的巨额开销,以及占田、经营商铺等问题,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也不必细表,单说食盐一项。二王凭借自己的身份,攫取了运销食盐的特权,黄河以北,以潞王府运销的长芦盐为主,黄河以南,则是福王府经营的淮盐占统治地位,原本在这里销售的来自山西解州盐池的食盐都被排挤了出去。

  在宋代,“河南、河北、曹濮以西、秦凤以东,皆食解盐”。到了明代,解盐在河南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潞福二藩倚仗权势,把解盐排挤出了河南市场,山西的盐商当然也不是好相与的,这就滋生了大量的私盐贩子。

  阎可义在当兵之前也卖过私盐,他们这种穷光蛋只能从盐场搞到少量的私盐,走街串巷地贩卖,赚点小钱,很多时候还需要借贷。所以真正赚钱的其实是那些控制盐场的大灶户以及放高利贷的,而时刻冒着生命危险的却是这些小盐枭。虽然朝廷和潞王府、福王府都严厉打击私盐,但很多明军的军官、士兵也参与其中,所以屡禁不止。

  农民军来到豫北一带之后,盐枭们屡屡突破官军的封锁,冒死卖盐给农民军。农民军严重缺盐,手里的金银却有富裕,把盐卖给他们,获利可达十倍。所以虽然玄默、曹文诏、左良玉、邓玘等人每个月都得杀几十个私盐贩子,可还是拦不住这些要钱不要命的人。

  一想到家里的爹娘妻儿等着他们带粮食回家救命呢,多疯狂的生意都有人敢做。就算是盐枭中混得比较好,已经成了黑道老大的,也为了流寇的银子而舍生忘死。

  王瑾给李自成讲过河南的盐务问题,很好理解,说一段《神探狄仁杰》的评书就清楚了。只不过福王、潞王贩盐不用像颖王那么麻烦,还得抢劫官盐,他们是直接明目张胆地私贩官盐。

  只靠私盐,还是解决不了几十万农民军的吃盐问题。李自成的想法很简单,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于是,他盯上了卫辉城里的潞王府。干掉这个豫北最大的盐贩子,自然就有盐吃了。

  于是,阎可义就被派了回来,同样被派回来的还有田虎和孟长庚。

  “好家伙,我还以为你们两个都见阎王去了!”杨杰大力捶着田虎和孟长庚的胸口。他是他们两个的上司,但与他们交情甚笃。

  田虎笑道:“倒是见了个阎王。闯营的活阎王,听说过吧。”杨杰说:“那边过得怎么样?”田虎说:“还不错,就是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过那个传闻是真的,闯将确实是和当兵的一个锅里搅马勺。我和老孟都给他当了一段时间卫士,现在我被派到九条龙谷可成的队里当了个小管队,管着二十多人。老孟不是冲锋陷阵的料,也是小管队,但是在辎重队。那边破事没有官军这么多,还是挺舒心的。”

  虽然田虎和孟长庚“叛变”了,但是杨杰等人一点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正是当兵吃粮,给谁干不一样。在流寇里有熟人也是件好事,多个朋友多条路。

  杨杰心中形成“忠诚”这个概念,那要等到十六年后,直到那时,一生摇摆不定的他才在自己夫人的怒斥之下最终下定了决心,人还是要有点底线的。

  田虎掏出一本书来:“我刚投降那会儿,王总制给了我一本书,说有机会一定要送给你。”

  “三打大名府?”杨杰接过书来,“这不是水浒里的故事吗?我看它干嘛?”田虎说:“我也不知道,活阎王总是神神叨叨的。反正闲着没事让人给你念念解闷也好,多读点书总没坏处。”

  原本历史上,杨杰降清后加入李成栋部。在李成栋死后,阎可义斩指为誓,决心守卫南雄,拒清军于南岭以北,杨杰为其部下。阎可义病故后,两广总督杜永和派来接替阎可义的罗成耀逗留于韶州,拒绝前往南雄前线,杨杰成为南雄府明军的最高指挥官。

  在妻子蔡氏的劝告下,杨杰拒绝了尚可喜的招降,却误以为尚可喜会在江西南安过冬。于是尚可喜在除夕夜派遣部下混入城中,在鼓楼纵火。趁着明军救火的机会,清军间谍打开城门,放尚可喜的大队人马入城。杨杰夫妻及六千余名守城明军全部殉国,全城百姓被屠。

  尚可喜的计策并非来自哪本兵书,而是原封不动地照抄《水浒传》中吴用在元宵节派时迁等人潜入大名府,火烧翠云楼,里应外合破城的办法。

  后世常有人嘲笑努尔哈赤靠三国、水浒打仗,殊不知像李永芳、祖大寿、杨杰这样被吴用的计策打败的将领在明末比比皆是。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