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转包和护商队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工坊分为民品工坊,军品工坊和矿业工坊,乡兵和护坝队暂时作为宋氏商帮的护卫队。

  民品工坊生产琉璃,蒸酒,纺织品,肥皂等宋家特有的产品,也包括将要投入的水泥,坊主是宋冒贵,宋荆(二狗)、赵大柱为副手。

  田伯和他的大儿子田恭负责管理宋家产业下的农田和佃客。

  军品工坊主要生产火枪、手炮、刀枪和铠甲,以及一些精密仪器,如钻头,齿轮等,坊主是谭木匠,孙喜、吴彪为副手。

  矿业工坊交给宋楚(三毛)负责,田伯的二儿子田孝和边虎协助,前期主要是负责金矿的开采。

  晁克己是副帮主并兼任商帮的护卫队长,宋杰挂了帮主之名。

  宋杰以前把琉璃、纺织和肥皂等都是交给宋冒贵父子,蒸酒交给田伯父子,农田种植则是大家共同种地,晁克己作为宅老统一管理收成和支出,后来晁克己还要训练乡兵,甚至是带兵打仗,现在还要帮着修水坝,宋杰觉得这样搞,只怕自己这个老丈人会被自己活活累死。

  这段时间,宋杰察觉到晁克己头上有了白头发,所以宋杰才想做出调整。

  以前,所有的产品都由宋家人自己负责生产,几乎是宋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农闲时都在工坊里帮忙,就连宋家的乡兵也不例外,是一种无序且产量不十分稳定的生产方式。

  因此宋杰决定把所有原材料的供应和粗加工,以及销售全部打包给颜神城的居民,宋家人只负责生产成品,同时还吸纳颜神镇中农人为长工。

  比如说生产琉璃的原材料,宋家以略微高于市场的价格向颜神城中居民收磨好的石英砂,石灰石,长石和纯碱,而且还可以把原料扩充到其他领域,比如说焦煤、铁料、草木灰、硝石、硫磺、油脂等都可以让颜神城的居民为宋家提供。

  把耗时耗力的原料开采和加工委托出去,宋家利用技术优势生产成品,再卖给颜神城中商户,由他们负责把产品推向市场,这有些像后世的某些发达国家的做法。

  这样的带来的结果就是,宋家只保留核心生产部门的生产者,作为宋氏商帮的职业工人,其余人可以专心从事农事,农闲时自己也可以加工加工原料,卖给主家,有的人可以调整到军品商帮和采矿商帮中,特别是宋杰准备给开采金矿,现在用外人开采始终不太放心。

  军品的生产以前多是依靠招募的铁匠,现在他们同样是主力,宋杰现在只是把冶铁这部分包给颜神城军民,生产上还是要靠这些铁匠。

  采矿业中除了金矿的采集,宋杰打算重点投入煤矿和铁矿,采取与民品相同的方式,因为铁是专卖品,宋杰便以镇衙的名义收购,颜神城中居民都知道,现在的颜神镇,就是宋杰做主,而且跟着宋杰做生意的人都发了财,宋小员外之名比他的官职知镇好使。

  颜神镇中还有陶、何、甘、石、吴五个大姓家族,都是镇中大户,以往在宋冒勋任知镇的时候,与宋家关系还算和睦,现在宋杰也当上了知镇,这些家族纷纷找上宋杰,要和宋杰合作做买卖,刚好宋杰拟出了成立宋氏商帮的计划,便把原料生产的大部分交给了这五家大户来供应。

  当然,宋杰还在城中贴出告示,所有居民都可以给宋家供应原材料,只要质量合格,收购价格统一,为此宋家在自家大门口专门建了个告示牌,把每月每种原材料的收购价格贴上去,方便居民知晓。

  宋家收原材料成品一般都用银子或铜钱,对于日益贬值的交钞来说,百姓更接受贵金属。

  随着宋家黄金的开采,对于大宗的货物,宋家还可以支付黄金,这无疑极大保证了卖家的利益。

  之后,颜神城中也依照宋氏商帮的模式成立了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商帮,有的负责供应原材料给宋家,有的负责销售产品往周边州县。

  有的商帮通过与宋家交易收取的银子,向其他州县用铜钱收取原料,做起了二道贩子赚取其中的差价。

  对于这种事情,宋杰即便知道了也不会阻止,只要对方提供的货没问题就行,至于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不重要。

  宋杰的这个举措极大的刺激了颜神镇的经商氛围,也让宋氏商帮的产品能大量的销往周边各地。

  还有一点,宋杰如此做加速了资金的回笼,他收取原材料用的是现钱,卖出产品同样要收取现钱,概不赊账。

  宋氏商帮提供的成品至少有两倍利润,比如一两银子进的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至少要卖到三两,其中可能有一两是人工人成本,其余全部是利润,这就是技术附加值,到了以后还会增加品牌附加值。

  如果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出来的产品也会相应涨价,销售商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情况去定价,太高没人买,太低自己会亏本,这样上下游的商帮便不容易达成串谋。

  有了充足的原材料的供应,宋家的水泥作坊也加大了生产,主要供应水坝,原始的钢筋混凝土第一次被用来建水坝,让宋杰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水泥的使用让建坝的速度有所加快,以前需要数人抬长条石,装运都很麻烦,现在的水泥和沙石,可以牛马车和人力混合起来转送,对于形状和重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光节省人力,还提高了效率。

  增加的铁柱投入的部分,宋杰早就在人工方面节省出来了,原来在繁忙时,宋家可能同时会雇佣上千的工人,而现在生产民品的核心的生产工人才四百来人,宋杰给他们的工钱提高了两成,还把生产产品的数量、质量与收益结合起来,也加大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就连很多乡兵都愿意转行成为工人。

  对于生产的军品的工人和铁匠,宋杰给了他们比外面高将近五成的薪俸。

  在技术保密方面,因为有邹家兄弟的前车之鉴,宋杰采用了流水线生产,每样产品都分成数个生产环节,每个环节都采用相对封闭管理等办法,尽量确保生产工艺和技术不被泄露。

  而且对于宋家的工人,宋杰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军品工人和铁匠绝对不准许出颜神城,民品工人出城需要报备。

  当然还有专门的监察人员,这些人多半都是宋家子弟,他们既要生产还要当监工。

  随着颜神城的商帮越来越多,这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盛,不光是淄州本地人,其他州府的人都赶来颜神城做生意,特别是受到兵祸肆虐的莒、密二州的百姓,大量的往颜神镇迁徙。

  随之而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各个商帮运送货物的途中面临的安全问题,每月都有商帮被抢,甚至有人丢了性命,那些匪徒也知道从颜神城出去的商贾要么手里有宋氏商帮出产的畅销货,要么就是手里有现银,都是被下手的对象。

  作为颜神镇的知镇,宋杰每日都会接到商贾被抢劫的报案,颜神城本来只五百乡兵,城防本来就变得吃紧,根本就没办法保护每个进出的商帮。

  因此宋杰便提出一个建议,由宋氏商帮发起成立一个颜神商会,所有在颜神城中做买卖的商帮都可以加入,按照规模缴纳会费,颜神商会便利用这个会费成立一支护商队,沿途保护各个商帮。

  本来销售环节都已经包了出去,宋杰原本可以不用理会这些人的安全问题,现在宋杰愿意出一部分钱成立护商队,无疑是从自己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给颜神城中的商帮。

  因此宋杰一提出此事,便得到包括陶、何、甘、石、吴五个大户在内的绝大部分商帮的积极响应。

  于是颜神护商队这种半商半军的组织很快成立,不同于传统的镖局,护商队属于颜神商会管辖,每个护商队员都是由商会来发放工钱和武器装备。

  颜神商会的会员权利由出资多少决定,商会会费半年收取一次,第一次收取了二万七千二百贯钱,会员四十九家,按每名队员月均十贯钱的月俸,可以雇佣二百七十人,宋氏商帮出资一万贯,连同武器折合三千贯,理所当然的成为会长。

  雇佣的护商队从护坝队里调取,也可让宋杰剩下些银钱。

  商会还出台了规定,会员商帮每一趟出行配备护商队员数量,由会员出资的多少来定,如宋氏商会出资占了商会的近五成,那宋氏商会一次最多便可以动用护商队一百三十人来护送。

  当然,宋杰没打算享受这个权利,而是把人头按比例分配给了其余四十八家商帮,显然初期这点人根本就不够用,但这种商会联合制度却是一种有效联合的方式,并开始深入人心。

  护商队的队长宋杰推荐朱来担任,他脑子灵活,应付这些商人比李元更合适。

  自从成立了护商队,各商帮被劫的事情立马少了许多,颜神商人的足迹遍及益都府、济南府、淄州、泰州、东平府等地。

  颜神城出产的水晶琉璃、蒸酒、胰子别无分号,在各处畅销,因为利用水力纺织,颜神城出场的布匹价格便宜,同样冲击了周边州府的相同产品。

  短短一年时间,颜神城就聚集了上万人来此做买卖,除了来进货的人,还有许多流民,艺人,工匠来此,酒肆,勾栏,医馆等相继开了起来,让颜神城原来的承载能力超出了负荷,有的人甚至开始依着城墙外围建起了房舍。

  见到此种情形,丁平建议宋杰要扩建城墙,这让宋杰不由得变得头大,水坝还没修完,哪来的人手和银子扩建城墙。

  宋杰感觉自己穿越到此是来搞基建的,这完全不符合自己山寨商人的身份。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