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红糖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18ys.net]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九月二十,刘府。

  刘顺之和刘宁笔直的站在门口,目不斜视,一动不动。

  自从上次两个班大比之后,刘牢之就安排两个班组轮流站岗,保持必要的警戒是一支部队应有的素质。

  院子里,刘牢之正带着伙伴们把刚买到的甘蔗榨汁。甘蔗去皮,用铡刀铡碎,放进木制的榨汁机里,甘蔗汁顺着沟道流入到下面的木桶里,不一会,就榨得两大桶甘蔗汁。把甘蔗汁倒进锅里,加火熬制,不断搅拌,撇去浮沫和杂质,等汤汁变得粘稠,又把汤汁从锅里舀出,用布过滤,滤液加入另一口锅,继续熬制,等熬成浆糊状,从锅中舀出,倒进木范,冷却,便得到了一块块的红糖。

  甜味是人类无法拒绝的味道,人类很早就采食蜂蜜,后来发展到用谷物制取饴糖。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屈原的《楚辞招魂》中说“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甘蔗,“柘浆”就是甘蔗汁。这说明战国时的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提到的甘蔗饧是浓缩的甘蔗汁。但是一直到唐朝太宗时,才从印度引进了红糖的熬制技术。

  把新制的红糖包了两包,刘牢之带着刘顺之和刘宁二人来到何氏的院子。屋子里传来哇哇的哭声,想是二弟刘庆之在哭,让小雅通报后,径直走进去。

  屋里何氏好容易哄好了孩子,让小雅抱去里间,自与牢之说话。

  “我儿,来找我有何事情?”

  “儿子新制出一物,欲让母亲和姐姐品评品评。”

  听到这话,正在做女红的姐姐刘道芬抬起头来,“大郎又做出什么物事来,快快呈上来!”

  打开牢之递过来的纸包,只见一块块的暗红色的糕点,刘道芬拿起一块填到嘴里,“啊,这糕点可真甜!”

  刘道芬的两只眼睛眯缝着,说完话忙不迭的又拿了一块儿,往嘴里面送去。

  牢之看了笑着对母亲说道:“此物名为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暖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具有治肝气郁结、利肠通便、暖肝明目的功效。”

  何氏拿来一块儿,吃了下去,只觉得甜甜的,如蜜一般,抬起头来,问牢之道:“真是好东西,这个什么……”

  “红糖!”道芬接口道。只见她吃完了一块儿,又伸手到包里拿去

  何氏伸手打了道芬的手一下,嗔道:“你就知道吃!吃完这块儿不许吃了!”

  刘牢之笑道:“不过些许红糖,又不是吃不起,这东西用热水泡了喝更好!”

  道芬冲何氏做了个鬼脸,又拿了一块吃了。何氏无奈,对牢之道:“这个……红糖做起来困难吗?”

  牢之答道:“制起来倒是不困难,乃是使用新鲜的甘蔗汁熬制而成。只是芜湖附近,并没有大量种植甘蔗的,想要大量生产,恐怕还需要自己种植才行。”

  “那就买地,如此甜美的东西,定能为我刘家带来大量财富。今年就先买入甘蔗,能制多少制多少。”何氏断然道,“需要多少钱,只管来找我。”

  看来炒菜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何氏的信心,她要迫不及待的要加大投资了。

  “嗯,我找柱子叔筹划筹划。”

  两晋采用占田制,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刘建的征虏将军为武官第三品,有权占有四十顷土地。京口地广人稀,熟田不多,刘家不过有十顷土地安置部曲;在芜湖,也占了二十顷土地,安排随来的部曲。除了占田,东晋时也授予外官禄田,其数量大体上是都督二十顷,刺史十顷,郡守五顷,县令三顷。禄田由官府安排奴仆耕作,收入归地方官。此时江淮间的武将大多兼任地方官,刘建也有五顷禄田,但是不在芜湖,无法使用。刘家还可以占据十顷荒地,当然也可以“占山护泽”。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永嘉之乱后,大量北方士族南迁,为缓解南迁侨姓士族和南方士族占有土地的矛盾,晋元帝建武元年诏令“驰山泽之禁”,引起了占山护泽的高潮。“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亦又如兹”。到了晋成帝的时候,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根本无力制裁。

  甘蔗虽然在中国早有种植,但是规模并不大,除了富贵人家会种植个三五亩,就是小农户种个一亩半亩的,卖了赚点零花钱。

  接下来的几个月刘柱没干别的,就是到处收甘蔗,收了甘蔗自有农户送到刘家来,刘牢之付了甘蔗的钱之后,还额外给了农户们一部分定金,让这些农户明年继续扩大甘蔗种植,不管多少,刘府照单全收。牢之把这些甘蔗,挑好的留在地窖里作为明年的种子,剩下的全部榨汁熬糖。几个月忙下来,不过也才制得一千五百斤红糖。晋承汉制,一斤十六两,一两二十四铢,合公制二百二十克,一千五百斤折合公制三百三十千克。

  糖是奢侈品,刘牢之把价格定在每斤三百钱,先是通过宴喜楼做成糖夹和红糖麻花出售,渐渐流传开来。芜湖本是重要渡口,外地客商停驻之地,就有商贾到宴喜楼上门求购,刘安按照刘牢之的说法,先不着急着发卖,每月限售五十斤,只说制造起来不容易。

  这一日,酒楼里的主管刘安前来寻找牢之,说是有要事商量。

  进屋行过了礼落座,说起来意,原来是红糖的事。

  “自酒楼里开始推出糖夹和红糖麻花,前一个月反应平常,偶有客人会买一斤半斤红糖,毕竟价格昂贵,销量也不大,上个月跟咱们做粮油生意的路贾,找到门上说是要一百斤红糖,我按小郎君说的,制造不易,给他出了四十斤,其他人上门,只说没有了,需要下个月才能制出。不想这个月一下子来了十几家,请小郎君过目。”说罢从袖子里摸出一张纸,递给了刘牢之。

  刘牢之接过来看了看,只见第一个是上次买过的路贾,第二个名字是谢胜,牢之问道:“这个谢胜是何许人?”

  “陈郡谢氏家里的的管事。”

  “不是送给谢家一百斤吗?”牢之诧异的道。刘建在谢氏军府里任职,按照时下的观念,两家算是有了主从关系,因此刘牢之做好了红糖之后,便就给谢家送去了一百斤,想不到谢家犹不知足,又派了人来。

  “谢家家大业大,交往的亲戚故旧又多,上次送的大家吃了都说好,又没有别的地方去买,只好找上门来。谢管事说不为牟利,只为了年节走礼,按市价交易就好。说是要一百斤。”

  “给他。他就不要参加竞标了,但是竞标现场他要到,——另外单独包两斤,算是送给他的。”牢之吩咐道,说罢低下头继续往下看,后面的人却都不认识。

  “这样吧,让其余人全部参与竞标,告诉他们,明年十月以后才能够再制出来新的红糖来,现在只有八百斤出售,分两次投标,六百斤一个,两百斤一个,第一次的中标者不能参与第二次的竞标,第一个底价十八万钱,每喊一次加价五千,任人喊价,多次竞标,价高者得;第二个则采用暗标,就是每个人把价格写在纸上,只竞价一次,价高者得。”刘牢之顿了顿,说到,“如果路贾没有竞标到,就事后卖给他五十斤,——按照竞标的价格卖,毕竟是生意伙伴,也不好得罪了。”

  “好,如此最是公平。”刘安赞同地道。

  刘牢之补充道:“此次竞标,让他们全部用当季的粮食来交割。可以用米、麦和粟,按照市价折算;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质量参差不齐,还是粮食更可靠些。”

  “安叔,除去府里留下的,剩下的红糖不过两百来斤,酒楼里就留着自用吧,除了实在说不过去的关系户可以卖个一斤半斤,剩下的红糖就不要发卖了。”刘牢之强调道,“酒楼的红糖麻花,继续推广,一定要做出个名堂来。”红糖毕竟只是初级的农产品,利润当然比不过加工之后的红糖麻花,刘牢之想趁机推广自己的点心,做个地方名牌出来。

  种植甘蔗,光靠从农户手里收可不行,原材料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安心。刘牢之跟母亲商议之后,让刘柱通知家里的佃客,下调地租两成,明年的地租,一半缴纳甘蔗实物(按市价跟谷物折算),多余的甘蔗刘府按照市价统一收购,最低指导价格为今年的市场价。为了保证甘蔗产量,打消佃客的疑虑,刘府会聘请有经验的老农指导他们如何种植甘蔗。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